聚焦生活“微”也足道
——略谈信息技术应用下的习作教学

2024-03-29 21:49安徽滁州市实验小学239054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苍蝇习作笔者

安徽滁州市实验小学(239054) 陈 霞

传统的习作教学内容枯燥、方法单一,写作技巧的教学也往往是纸上谈兵。长此以往,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还会让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最终造成习作教学耗时长、效率低的局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强调:“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因此,互联网时代的习作教学,要关注生活中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正学会写作。

一、“微”体验,悦写作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习作教学要扎根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说真话、书真情。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借助“微”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能达到“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记得一节语文课上,笔者正专心致志地讲课,忽然发现学生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多媒体课件。笔者好奇地回头一看,发现课件已经跳到了下一页。起初,笔者以为是自己误触了液晶屏,又继续讲课。谁知学生突然窃窃私语起来,还有学生在捂嘴偷笑。笔者回头一看,发现屏幕又跳到了下一页。这时,一个学生大喊:“老师,是苍蝇!”笔者仔细一看,果然发现有一只小苍蝇正趴在屏幕上。它一动,课件又开始自动翻页。笔者挥手把它赶跑,但没一会儿,苍蝇又飞回来了。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看着学生兴奋的样子,笔者灵机一动:何不抓住这难得的契机,指导学生写作呢?于是,笔者笑着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只小苍蝇为什么不愿意飞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立刻沸腾起来。为了引导学生将感受诉诸文字,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立即打开科大讯飞语音软件,将它与话筒连接起来,让学生畅所欲言。在高涨的情绪下,学生的想象一个比一个新奇。

“因为屏幕很亮,苍蝇喜欢有亮光的地方。”

“这是一只爱学习的苍蝇,它也想学习知识。”

“老师的课太精彩了。它听得入了迷,舍不得走。”

“它要当一个小逗号,给我们的课堂增添光彩。”

“它想和屏幕上的小狗交朋友。”

“它想当老师的助教,专门帮老师播放课件。”

……

伴随着天马行空的想象,一行行生动的文字流淌在屏幕上。笔者趁热打铁:“看来,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新朋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其实,写作就像说话一样。瞧,同学们三言两语,就写了这么长一段话。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现在,请你们拿起笔,写一写这位新朋友。你们能写好吗?”“能!”学生兴致勃勃,齐声回答道。“那怎样才能把这位朋友写生动呢?谁有妙招?”笔者追问道。“抓住它的动作。”“还有外形。”“最重要的是要发挥想象”……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笔者适当点拨道:“还可以写写老师和同学们的表现,通过侧面描写展现场景。”不一会儿,一行行文字流泻于笔端。

陈老师正站在讲台上兴致勃勃地讲着课。突然,黑板旁的电子屏竟莫名其妙地跳出了一张图片,同学们愣了一下。没想到,电子屏又神奇地跳到了下一页,同学们纷纷露出惊讶的神情。陈老师看到后,扭头瞅了一下。啊,原来是我们特殊的“同学”——一只小苍蝇干的“好事”。

陈老师皱了皱眉,用课本把它赶走了。谁知没一会儿,小苍蝇又依依不舍地飞了回来。同学们都笑呵呵地看着这场喜剧。这时,陈老师问我们:“谁能说说这只小苍蝇为什么总是赖在电子屏上?”同学们齐刷刷举起了手,有的说:“苍蝇想跟电子屏上的小狗交朋友。”有的说:“苍蝇很好学,想和我们一起学习。”还有的说:“它想‘吃’字,让自己更加博学。”……不过,我认为说得最好的还是刘同学,他说:“它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很好,想成为文中的一个小逗号。”真是奇思妙想!他这一番话受到了陈老师的表扬。

一只小苍蝇,就能为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我相信,生活中一定还有更多乐趣等着我们去发现!

——《特殊的“同学”》(节选)

后来,教室里又来了一只小壁虎。有了小苍蝇的经历,学生对小壁虎的关注更加肆无忌惮,有的竟直接离开座位,近距离观察起来。在观察完后,笔者组织学生利用语音软件,及时记录下这位特殊朋友的行踪。

你知道吗?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小壁虎。

有一天,我正在上语文课,忽然发现头顶上方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在爬来爬去。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小壁虎,它正趴在墙角注视着我们。我想它一定是第一次来教室,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所以感到很好奇吧。过了一会儿,它爬到黑板上方的字上快乐地玩耍起来。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它吸引过去了。下课了,它也离开了。这时,如果你用放大镜去看,也许就能看到小壁虎在墙上写的七个大字——“壁虎侠到此一游”。真有趣!

——《壁虎侠》(节选)

于永正老师在谈到作文教学时说:“清代的袁枚说:‘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妙词。’意思是说夕阳和芳草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如果运用得好,都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来。关键在于一个‘解’字上,即我们能不能用心观察,发现它的特点,发现它的美;能不能‘发现’的关键又在于一个‘想’字——看我们会不会思考、联想、想象。”写作源自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与体验。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抓住一次次微小的体验,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交流环境,就能使学生达到“我手写我心”的美妙境界。

二、“微”分享,乐表达

语文新课标提出:“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互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信息传播进入了“微时代”。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索未知世界,乐于接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方便快捷的特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发现和体验以“微”作文的形式诉诸指端,就能达到激发兴趣、训练写作的效果。因此,笔者在班级微信群开辟了“微”分享通道,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撷取素材,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敢于表达、乐于分享。

语文新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利用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微”分享适应了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顺应了语文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构建了开放互动的语文学习空间,搭建了展示学生写作素养的新平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使习作教学回归生活本真,彰显独特魅力。

三、“微”课堂,高效率

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积极关注教学流程、教与学方法、资源支持、学习评估等新变化,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近年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很多学校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对现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班班通设备、电子班牌等逐渐进入校园,为教师的日常教学保驾护航。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设备,开展“微”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效率。

教师要深入研读统编语文教材习作板块的编排特点,明确对不同学段学生在思维逻辑、语言运用、修辞技巧、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培养目标,归纳总结理论经验,并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习作教学发掘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为例,习作主题是“多彩的活动”,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点明主题,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参加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教材呈现了“拔河”“看京剧表演”“看望老人”三幅图片,提示了活动的范围——校内外举办的各种集体活动。第二部分提出了习作要求,一是活动过程,要把过程写清楚,重点写活动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二是活动场面,要做到点面结合,在“点”的描写上,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来;三是要写出活动的感受和体会。第一点中的“印象深刻”,指学生在选材时要选择自己真正有印象、有感触的活动。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学生之前练习过写活动,掌握了把活动过程写清楚的方法。本单元又进一步提高要求,强调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并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要求学生既要关注整个场景,又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如何写好“点”,突出人物的特点?如何将“面”铺展开来,将气氛描写得生动准确?如何将“点”“面”结合起来?这都是学生习作面临的难点,也是宝贵的提升点。

基于此,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备,采用“微”课堂的形式进行指导。首先,引导学生回顾《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两篇课文中的片段,温习点面结合的写法;并借助习作例文《精彩的拔河比赛》进一步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使文章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以此指导学生自主建构习作框架,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其次,通过学习单进一步确定写作重点,强调习作要求。最后,创设“大队部征稿启事”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微”课堂教学,用时短、效率高,强调一课一得,注重写作指导和现场创作,训练内容丰富灵活,不仅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让写作回归童真,让习作教学重获自由。

四、“微”课程,促成长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校要充分依托智慧校园系统,研发校本课程。2018年,我校引进“创意读写实验室”项目。创意读写实验室是由“阅读平台+读写实验平台+校藏展示平台+读写实验课程”组合而成的文科实验室,既是文化创客空间,又是创新实验室的新秀。

根据实验室和课程需求,学校从培训骨干教师入手,利用每周五的校本课程时间,组织四五年级学生上实验课,逐步推进这一项目。具体过程如下:先利用“微”课堂搭建阅读平台,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掘作品中的思想、观点、情节等元素;再引导学生借助读写实验平台上的创作编辑软件,将这些元素重新排列组合,并具化为电子书作品,这个过程称为“创意编辑实验”;然后,通过参观学习、欣赏作品、教师指导、实践操作等“微”课程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自主编辑文字、选择图片、选配音乐、设计封面和封底,全方位、多角度地诠释自己的文字,最终制作出一本图文并茂的电子书,并刊印成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作家梦,还有信息技术能力的极大提升,真正实现了个人的成长。

“微”课程教学遵循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的规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从学情出发,立足学段目标,精心设计短小精悍的习作教学内容。无论是“微”体验、“微”写作、“微”分享、“微”积累,还是“微”评价,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习作教学与网络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化繁为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作实践中,最终达到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只要贴近生活,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在智慧校园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拓展习作空间,开发、整合多种媒介的习作资源,让习作教学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苍蝇习作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苍蝇搓脚是怎么回事
苍蝇为什么喜欢搓腿
打自己脸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