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读且思,借助预测进入阅读佳境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本解读与教学思考

2024-03-29 21:49安徽芜湖市湾沚实验学校241000芮云芳许德鸿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老屋胡萝卜预测

安徽芜湖市湾沚实验学校(241000) 芮云芳 许德鸿

统编语文教材阅读策略单元的设立,体现了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向“教阅读”的转变。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首个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预测策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实,预测策略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多有涉及,如一些教师会在揭题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这个题目,你获得了什么信息?”“猜一猜课文写的是什么?”但许多教师没有将阅读策略进行系统整合,仅停留在抛出问题这一层面,后续没有用预测策略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预测阅读是根据文本内容、自身知识经验等,对故事的后续发展进行合理推想的一种方式。它的未知性所带来的趣味体验尤其受学生喜爱。预测策略的运用能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速度。

一、预测方法:抽丝剥茧,优化方法

预测是快速建立自我和文本之间的桥梁的手段,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阅读技能。本单元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进行预测。教材对预测策略的学习做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编排的三篇课文都是以预测为主线,层层递进的。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用反复的叙事结构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标题、旁批以及插图来对故事内容进行合理预测,意在培养学生预测的意识,提升学生的预测能力;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省去了故事的结局,意在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留给学生更多预测的空间,增强了预测的开放性;最后一篇课文《小狗学叫》展示了三种不完整的结局,在不同的情境下,使学生的预测思路更开阔。这三篇课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体现了阅读策略教学的“由扶到放”的原则。

(一)预测前,激活生活经验

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要注意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这些经验是进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要重视它们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从标题的矛盾点切入,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先从谈话导入:“什么样的屋子会被称作‘老屋’?”有的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说:“老屋就是破旧的,年代久远的房屋。它吱吱呀呀,好像风雨一来就要倒似的……”教师再提出问题:“那么,这样的老屋怎么会总也不倒呢?”学生自然就有了猜测的兴趣。有的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认为老屋不会倒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有很多古老的建筑足够坚固,的确能够留存千百年;有的学生说古建筑也是需要后人修缮的,可能是有人定期给它维护,延长了它的寿命。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文本进行合理猜测,产生了对后续故事内容进行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时,同样需要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想要预测这篇课文的后续内容,就要在前文的叙述中总结出故事的发展脉络。故事是以长胡子的各种用处展开的,因此预测的内容应结合生活常识,猜想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能帮大家做些什么。教师可以适时提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会和谁发生有意思的小故事呢?”学生由此发挥奇思妙想: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被大肚子狗熊当作皮带去收紧快要往下掉的裤子;被胡同口的老爷爷剪来做遛狗绳;被礼品店售货员阿姨捆在包装盒上,还打成了蝴蝶结……这些不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得来的有趣经验吗?这些预测运用在故事中合情合理,妙趣横生。

(二)阅读时,关注细节线索

学生在预测时虽然可以天马行空、大胆猜测,但更应该像侦探福尔摩斯一样不放过文中任何的蛛丝马迹,抓住这些蛛丝马迹进行预测。这些线索可能是文章标题,可能是插图,也可能是批注,或者是故事中某段埋有伏笔的文字等。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在文章旁呈现了七处批注,都是模仿儿童真实的阅读心理所做的预测,用以提示学生可以在什么地方预测、可以预测什么。如第二处批注这样说:“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此时,学生的目光就会跟随批注转移到插图上。插图上的老屋神情温和,面带微笑,正在倾听小猫说话。接下来,教师将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提示学生:“结合插图和批注,说说自己认为老屋是否会答应。理由是什么。”关注到老屋神情的学生都会认为这样慈祥的老屋是不会拒绝小动物的请求的。教师引导学生接着往后读,第四处批注又给了提示:“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批注中的“这句话”是指老屋的陈述:“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这是一句重复出现的话,上一次老屋说完后,老母鸡的出现让老屋决定再坚持坚持。这句话再次出现,预示着可能还有人要请老屋帮忙。此时,教师可以请学生猜测可能是哪种动物、来做什么,学生就会调动思维续编故事。果然,故事后续的发展印证了学生的预测。到了这里,教师可总结点评:“原来这篇故事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同学们可以利用批注,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情节来猜测故事的发展,这是预测的一种好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中情节发展的特点,结合生活经验,预测故事的大致情节,如一边读一边从文字中找预测依据。在《小狗学叫》一文中,开头介绍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其中提到一句话:“它是一只孤零零的小狗,不知道怎么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学生在预测故事发展时就会通过这句话思考:既然这个国家没有狗,小狗想要学叫就只能请教别的动物,故事介绍的可能就是小狗求教其他动物,学习不同叫声的经过,想必也会闹出很多笑话或麻烦。这样,学生的预测思维得以激活,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预测后,及时验证修改

教学预测策略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从各个角度找线索,而且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及时反思自己的预测和原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当发现自己的预测有偏差时,应再回过头去审视自己的预测是否有理有据。如果自己的预测依据合理性不足,就应及时修正自己的猜想,重新进行预测;假如自己的预测也是合情合理、符合故事发展脉络的,就说明换一个角度也可以把故事编写得完整有趣。教师一定要允许多样性的存在,尊重每个学生的预测结果,肯定并鼓励他们的个性猜想。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对预测环节充满期待,从而在阅读中找到快乐。比如,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预测接下来的故事会怎样,并说出为什么会这么预测,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交流中,学生让“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继续发挥着有趣的作用。当大家交流完毕后,教师可出示原文结尾,让学生跟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自己的预测和原文的异同点——相同点是大家都关注到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可以帮助别人的,能够发挥它的用途;不同点在于,原文中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变短后正好给自己带来了好处。这是学生没有预测到的,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因此,教师要持有这样一个观念:预测训练并不是真的要求学生预测得和原文分毫不差,而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有依据地进行预测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预测、验证、修正、再预测这一过程,这是批判性思维形成的过程。

二、预测实践:学用结合,拓展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学会预测的方法还不够,学生还需要独立练习,在阅读实践中熟练掌握预测方法,并将其迁移运用到不同的文本阅读中去。

例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课后习题中给出了一些文章的题目,引导学生猜测文章内容。教学时,教师进行提示:“这里可以依据的线索只有标题,那同学们就要仔细挖掘题目中的信息。常见的标题会有人物、地点、事件,把这些有限的信息连成一句话、一个场景,可能就是故事的内容。这就要动用大家所学的知识去猜想了。最重要的是,无论你有什么样的预测,都要找到合理的依据来支撑,也就是要能够说出理由,让别人信服你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预测,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预测能力和阅读兴趣。

又如,《小狗学叫》一课的课后练习第三题很有意思——拓展预测课外的故事:“选一本同学不熟悉的故事书,读给他们听。读的时候,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他们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这道题可以作为一个语文活动来进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的预测策略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通过互动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读物的意识和能力。

紧随三篇课文之后的就是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这部分内容一方面要求学生清楚表述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另一方面意在促使学生迁移运用预测策略来猜想别人名字里的故事。习作内容为基于图片发挥想象,续写故事,要求学生不仅将预测的内容说出来,还要写下来。这里的预测同样提示学生要抓住图片中的人物表现和对话内容的线索,对故事进行推想。这两个部分都是具有拓展性的语言实践训练内容。

三、预测整合:梳理整合,呈现思路

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知识的前后关联,单元内部也注重知识的统整与层递。在教学前,教师要融通各个部分的内容,树立整体意识,串联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在教学时才能目标明确,精准聚焦靶心。

在学生掌握了预测方法并实现学用结合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栏目旨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体会,交流一边读一边预测所带来的阅读新体验,总结预测的价值与意义,使学生明确预测策略的作用,从而在课外阅读中能够自觉地运用这一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做积极的阅读者。

此时,教师可以分别将这三个观点与先前的学习过程进行一一匹配,加深学生对预测策略的理解。第一个观点为“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结合学习过程,学生能发现本单元中的三篇课文,尤其是后两篇略读课文,都能够在读的过程中找到预测依据。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预测正确带来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因此他们满怀期待地进行阅读,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思考、品味每一个字,这样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第二个观点为“为了预测得更准确,我读书更仔细了,注意到了更多的细节”。三年级的学生在读书时往往更注重情节的发展,很少关注作者的表达细节。可是,要想预测准确,就必须去文字中寻找蛛丝马迹,这也是做好预测的一个重要方法。要想让预测策略由无意的行为变成有意的行为,由自发的行为变成自觉的行为,学生就要注意把握细节。第三个观点为“我在图书馆里找书看时,会先看标题,猜猜书的大致内容,再决定要不要看这本书”。这是选读图书的一个技巧,通过标题可以大致预测这本书的相关内容,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按照“方法—实践—整合”的渐进次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随时预测,并有意识地对阅读过程进行监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学生逐步成为积极主动的、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熟练的阅读者。

猜你喜欢
老屋胡萝卜预测
无可预测
老屋回忆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七招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保证秋季胡萝卜早出苗、出齐苗
老屋
不必预测未来,只需把握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