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淳伟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创意设计学院,浙江温州 325016)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以岗位为起点、以课程为核心,能够促进学生技能发展,推动课程与专业建设。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新型育人模式下提升高职学生工业设计就业能力,服务温州轻工制造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主要任务。
许多学校都将企业项目融入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在“职普融通、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1],探索破解职业教育育人方式难题,解决职校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2],是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创新,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符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3]。
面临日益变化的岗位需求与技术,职业院校需要融入行业标准与社会需求,对接行业竞赛与职业证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接轨就业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即在教学中融入岗位、竞赛和证书内容,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能帮助学生将理论与技能融会贯通,同时提升职业院校的育人能力。
工业设计强调创意与实操的专业特殊性,因此,此类设计项目流程长、涉及岗位复杂,这对学校教育提出较高的要求。然而,多数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仍然照搬本科课程,专业教学主要采用学校公共课程、专业设计和设计基础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体系,课程之间相互独立。这种教学模式割裂了课程间的联系,使课程间的理论与实训内容无法有机融合[4]。
同时,大多数教师因长期远离企业一线,或是缺乏设计实践经验以及企业资源,实践水平有限,在授课中讲授内容与岗位实际脱节[5];在课程设计、教材开发上缺乏调研,未真正了解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遵循一套通用的工业设计流程与方法教学,缺乏与地方产业的衔接,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目前,部分学校通过引进外聘教师或者企业导师优化师资队伍,实现校企合作,合作形式以企业导师直接参与课程教学、开展短期校企合作实践项目、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存在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目标不稳定等问题,随机性较大。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与校方在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上存在分歧,学校与企业无法实现“无缝”对接。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往往只是简单的观摩学习[6]。此外,设计行业、政府等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提供的指导和资源有限,形式以各类技能竞赛为主,受益学生人数有限,且未能贯穿学生工业设计就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
3.1.1 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根据岗位与竞赛需求、证书标准,梳理岗位所需核心技能,制定毕业能力目标并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加强课程目标与岗位、证书、竞赛的联系。改革后的课程体系通过4 阶段训练、7 层实践、6 项设计成果综合提升学生的创意思维、工程实现、效果表达与展示的能力。4 个阶段训练包括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方向技能训练、岗位核心技能训练、专业拓展能力训练。7 层实践包括课内企业项目实践、专业认知、专业综合实践、专业社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6 项设计成果对应5 门岗位核心课程的设计成果与毕业设计。在具体专业课程设计中,毕业能力培养目标精准对应工作任务与竞赛要求,在巩固设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产品设计、文创设计、结构设计、综合效果表达等职业能力。
3.1.2 职业技能证书与多维度评价体系
在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后,教师需引导学生考取与岗位职能对应的技能证书,使学生在精细设计领域具备相应的岗位知识框架、实操技能、设计思维、社会能力等就业能力。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在第二学期开展专业方向(智能产品设计、文创产品设计)能力培养,并按照对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标准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精细化培训,在第三学期通过初级“1+X”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验收,在第四学期鼓励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报考对应岗位的中高级“1+X”职业技能证书,对学生高层次专业核心技能进行评价。
此外,在课程实施前对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进行多主体评价,构建由学校专家、企业专家、行业协会、技能证书机构与竞赛组委会等成员组成的多元评价共同体,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评估,确保专业课程与岗位要求一致[7]。在课程实施中评估教学效果,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授课教师为主导、多元评价共同体参与”的“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8]方式进行教学过程性评价。
3.1.3 两级工作室与校企联合培养
工业设计专业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托校企联合培养的项目,探索培养学生创意设计与工程实现核心能力的方法。校企联合项目主要依托本专业两级工作室制度,工作室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广大学生,在课堂中引入企业实践项目,把教室作为企业,将工作室教学融入日常课程中。第二类是“产学训研创”一体化教学工作室,这一类工作室选拔优秀学生,由导师团带领进行精英化培养。学生参与导师的项目、课题、竞赛,以开展企业项目实践和获取技能竞赛奖项为目的运行。同时,在每个工作室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如建立导师与学生双选与退出机制,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开展工作室文化建设,进一步训练学生严格要求自我的社会责任感、专业意识与职业情操[9]。
“赛”是专业技能竞赛,是教学的升华,参加校、省、国家各级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专业技能、检验教学质量[10]。“赛教融合”,设立院内技能竞赛,以强化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并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国、省级大赛以培育差异化高阶技能。
为解决大赛受益学生面窄的问题,学院将大赛资源碎片化改造,设置了可实施理实一体教学的若干项目以及院内技能竞赛。同时,开放“赛教融合”专业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在部分实训室开展项目实训,避免因实训室设备数量不足产业学生实训机会少的问题[11]。
根据学生职业兴趣、规划,组织学生参加行业竞赛,使学生在锻炼实践能力、吸收行业前沿技术的同时,根据行业需求变化培养差异化技能。在教学中设置真实化赛项,选择源于行业企业、能够对接岗位要求的设计项目,并对标赛事精益求精,严格遵循比赛的流程与时间要求,公正评价赛事训练成果,实现赛事训练实战化[11]。在“赛教融合”的指引下,2019—2022 年,工业设计专业组织学生参加不同行业的国家级竞赛,如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并获得奖项。
建设智慧设计创新平台,学院联合各院校、温州市政府、各设计行业、企业建立对接产业、四方联动的设计平台,可为学生开阔专业视野、拓展人脉提供有力支持。平台涵盖学院主办的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雁荡山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以及合作建设的校外实训基地等。
2016—2023 年,学院连续主办4 届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并于2021 年起举办雁荡山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通过双年展与竞赛,一方面可以扩大专业导师团,帮助教师和学生开展国际化学术交流、开阔专业视野;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平台对接实际项目,丰富学生项目经验并提升其专业技能;另外,平台可促进校企合作,优秀学生有机会进入心仪岗位实习、工作,实现岗、赛、课三方良性循环。
2019—2022 年,工业设计专业与网易、温州创意设计中心、浙江美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30 余家企业共建10 个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认知、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课程提供实践支持。将岗位认知、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贯穿校企合作培养全过程,突出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企业除了帮助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在实际项目中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设计管理、设计表达与沟通能力,帮助学生积累项目经验,使学生加强对岗位的认知与应变能力[12-14]。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通过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两级工作室整合企业与社会资源,设立智慧设计创新平台,实现创意设计与工程实现并重,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