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依靠逻辑

2024-03-29 11:08:05上海一考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麦金合理性论点

上海一考生

曾有人这样断言,逻辑是人们认知与思想大厦的建筑师。诚然,逻辑作为一种严谨的科学,对人的认知与思想有着调整作用,可是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说:“有些问题,科学无能为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要形成合理的认知、经得起检验的思想,并不仅仅依靠逻辑。

(首段在认可逻辑对认知与思想作用的同时,又以马克思·韦伯的话作为经典论据,引出自己的观点,水到渠成,不蔓不枝。)

何谓“合理的认知”与“经得起检验的思想”?对此,我们需要确立一种衡量标准。从唯物主义的视角看,“经得起检验”意味着符合实践的要求,契合世界的真相,而“思想”又根源于具体的生活。因此“经得起检验的思想”应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在生活中切实可付诸行动的、顺应时代社会发展大势的。“合理的认知”则是更为广泛的范畴。“认知”是通过感性认识内化的知识和体认;而合乎事理谓之“合理”,可为形而上的事物内部规则,也可为随历史发展不断发展进化的真理。若要在此处为逻辑寻找一个落点,我认为应当是形式的合理性与可检验性。

(从回答“经得起检验的思想”与“合理的认知”是什么着笔,得出了“形式的合理性与可检验性”,思路缜密。)

逻辑对认知与思想具有解决谬误和问题的能动作用。(分论点一,紧承上文,提出逻辑之于认识和思想的关系。)依靠逻辑,人们能够更好地形成合理的认知与经得起检验的思想,这解决的是思维谬误的问题。逻辑能够通过判断具体语句与论述的前后因果是否自洽,来确保所形成的认知不是混乱的、所形成的思想在组织结构上是无懈可击的。(具体、周密地说明逻辑对认知与思想的积极作用。)可是有一个环节似乎被遗漏了——如果说逻辑是从思想认知内部向外挖掘思维漏洞,那仅靠逻辑似乎无法确保从外向内的内容具有合理性、可检验性。(“可是”一词,意味着意义与内容上的转折,开启新的论述:逻辑对认知与思想作用有局限性。)

认知与思想,离不开具体、真实的社会生活。(分论点二,在前文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说明认知、思想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

人们要形成合理的认知与经得起检验的思想,还要靠与具体社会生活的联结,只有在具体生活中得到确证,才能解决其“空中楼阁”的问题。哲学家麦金泰尔曾言:“人类是讲故事的存在,一个个看似孤立的事件,彼此链接起来,人类得以编织意义的网。”我认为,人的思想亦如此。你要认知农民的生活,就不能久居于城市,不然你所内化的知识,便肤浅而不真实;你要形成科学的可被检验的思想,就不能仅靠头脑中那一点关于真相的推理,不然你所总结的思想,便不能深刻而普适,正如《汉书》中所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通过引用麦金泰尔和《汉书》中的至理名言,来佐证分论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认知、思想是否依靠逻辑,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问题。(分论点三,辩证深入地阐述认知、思想与逻辑之间的本质关联。)

从本质上说,我们讨论形成合理的认识、经得起检验的思想是否依靠逻辑的问题,其实是在讨论科学与理性是否能够取代实际的观察、体悟与践行而直接到达合理及可被檢验的逻辑终点。这似乎落入了一个思维陷阱,就像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所警示的,思想是否可被检验归根到底是人检验出来的,认知是否合理也是人所判断的,倘若夸大逻辑在此处的作用,便像一具严密的空壳,一击即破,因为其走向了“可检验”的反面,走向了对逻辑的曲解。(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人自己在认知、思想中的巨大而无可替代的作用。)

种种认知与思想跨越历史向我们展开,愿我们的认知与思想摆脱空壳,善用逻辑,而不仅仅依靠逻辑。(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地总括全文,再次重申与强化中心论点。)

◆点评

作文运用辩证视角,在赞同逻辑对认知与思想作用的同时,又打开思路,联系社会生活,来论证和阐述认知与思想并不仅仅依靠逻辑,论证严谨、周密、无懈可击。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条理分明。

猜你喜欢
麦金合理性论点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新闻传播(2018年4期)2018-12-07 01:09:34
天 路(下)
现代苏州(2018年17期)2018-09-17 03:40:30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一瞬倾城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讨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6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