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晶 应凌坤 王雪锋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在现代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的大局。通过成本核算,高职院校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分配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养环境。简单的成本核算难以为学校、财政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如何提高成本核算精细化水平成为一些高职院校关注的问题。业财融合通过整合业务运营和财务数据,可以更全面、准确、动态化地获取各项费用明细数据,包括教学费用、科研支出、行政开支等。这种精准度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分析成本结构、进行成本核算,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决策支持。
随着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的建立,以及高职院校深入开展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费用支出的监管力度的关注度增加,对高职院校开展成本核算的需求也就更加强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需要在职业教育领域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当具备定期连续提供生均成本信息的能力,并积极主动向相关方提供这些信息。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108 号)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经济核算,可以根据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实行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提供了按专业、学科大类提供生均成本信息的手段,是深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合理确定差异化生均拨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需要。
A 高职院校是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体、以服务“三农”新技术应用方向为特色的全日制高职学院。目前,学院教职工681人,学生12000 人左右。校内设有31 个部门,其中行政管理部门22 个、教学管理部门9 个。
A 高职院校按照省级高校生均教育成本核算操作手册,利用第三方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开展成本核算。该系统成本核算的原理是通过判断经费项目的成本计入方式、受益对象和关联度等属性,将财务系统中发生的相关费用,按既定的分摊规则,归集和分摊到成本核算对象上。
1.成本核算对象
基于国家最新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专业大类,2019年至2022 年A 高职院校的专业大类共10 个,分别是农林牧渔大类、装备制造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2.成本范围
A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范围包含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中的教育活动相关的部分,不包括学校创收、继续教育和独立核算的附属单位发生的费用,横向科研经费按30%关联度计入,受益对象为全校学生。成本项目按照成本经济用途设置,包括工资福利费用、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资本性支出等。
3.核算具体口径
公历年度作为成本核算统计周期;学生人数为自然人数,不考虑培养层次系数。
4.前期准备工作
A 高职院校成立了生均成本核算工作小组,由财务处和信息中心牵头,人事部门、教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参与。财务处负责梳理成本管理系统数据元素标准表填报的任务分解表,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工作任务,各部门接到任务后明确数据采集的联络员,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信息中心负责根据省属高校成本核算系统部署要求,积极做好服务器准备、环境部署、系统部署工作,及时与各部门信息管理联络员沟通,做好各部门数据对接、维护工作,确保数据导入、数据运行的有效性。
5.采集基础信息
A 高职院校财务处对财务系统2019 年至2022 年的所有项目进行梳理,按照项目的管理部门、受益对象、经费用途等,完善项目的基本信息,在原有项目中增加成本计入方式(间接或直接)、所属部门(具体的行政管理部门或具体的教学管理部门)、受益对象(全校全日制学生或者全院全日制学生)、关联度(完全相关赋值100%,横向科研经费赋值30%,继续教育、学校创收和独立核算的附属单位发生费用等不相关成本赋值0%)等切面,并及时补充所有项目切面信息。
A 高职院校教职工人员信息来源于教工信息管理系统,由人事部门负责提供;学生信息、教职工课堂教学工作量和学生选课信息来源于教务管理系统,由教务部门负责提供数据;固定资产、无线资产管理信息来源于资产管理系统,由资产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6.设置成本分摊规则
A 高职院校成本分摊规则设置分为三类:
一类是能够明确使用部门的项目,在项目切面中明确成本分摊受益对象为所属学院的学生人数。例如,教学部门中的行政教师工资福利费,由所在部门学生分摊;教学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无线资产摊销费,由所在部门学生分摊。
二类是成本服务对象多的项目,根据工作性质按比例分摊成本。例如,管理部门双肩挑人员的工资福利费,50%由全校学生分摊、50%参照专业教师模式分摊;教学部门双肩挑人员的工资福利费,50%由所在部门学生分摊、50%参照专业教师模式分摊。
三类是成本服务于全校学生或者难以获取成本分摊对象数据的项目,由全校学生分摊。例如,管理部门行政人员工资福利费、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费、一些教学部门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费、图书资源购置费等。
目前,A 高职院校已通过第三方成本管理系统完成2019 年至2022 年的生均成本测算,实现成本核算数据可视化。
1.基础数据采集未实现全流程信息化,成本核算结果滞后
成本核算基础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务管理系统、教工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A 高职院校大部分业务系统为独立的数据记录系统,各业务系统之间未实现互联互通,导致了业务部门系统数据有较多字段、代码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或出现不符合成本核算系统规范标准的问题,导致业务系统数据无法自动推送至成本核算系统。例如,A 高职院校的教工信息管理系统中教师的工号为长工号,有10 位字符,而财务系统中的教师工号为短工号,只有3 位字符,并且长短工号无关联关系。对于无法自动采集到成本管理系统的数据,需要通过成本核算系统数据对照表重新匹配,缺失数据由各业务部门经办人补充完整,通过表外导入至成本管理系统。基础信息采集未实现全流程信息化,成本管理系统无法自动采集基础数据,增加了成本核算采集时间,导致成本核算结果滞后,可能影响成本核算结果难以实时化、动态化的展示。
2.成本动因数据采集困难,成本分配参数不够精准
根据《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高等学校》规定,教育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能够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费用;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计入某一成本核算对象的、需要由多个成本核算对象承担的费用。对于A 高职院校而言,直接成本指的是能够直接计入专业大类的费用,如:专任教师的工资福利费、对个人和家庭补助费等,专属于某一专业大类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等。
由于A 高职院校下的二级学院涵盖多个专业大类,存在同一学院专任教师在多个专业大类中授课、同一学院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供多个专业大类学生使用的情况。因此,A 高职院校大部分教育成本都是间接产生的,对于间接成本采用参数成本法进行分配。例如,专业教师工资中课堂教学酬金应分摊至听课对象所属的专业学科大类,但由于A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无完整的四年的课堂教学信息,难以直接获取历年课堂完整的听课对象信息;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中的学生奖助学金应分摊至受益对象所属的专业学科大类,由于A 高职院校历年学生奖助学金数据均由学生处手工台账进行记录,未在学工系统、财务酬金系统中进行明细记录,导致历年奖助学金受益对象信息难以直接导入成本核算系统。A 高职院校对这类难以获取成本动因数据的项目,均以全校或全院学生人数作为分配参数。这导致部分成本难以直接归集到准确的成本对象上,可能影响成本核算结果精确性。
3.学校部分教职工对成本核算工作认识不足
A 高职院校成立了成本核算工作小组,成本核算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然而,部分教职工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任务分配时,存在互相推诿的情况。同时,也存在部分教职工对成本核算基础数据采集要求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导致财务与业务沟通成本增加。
业财融合即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简称。对于高校而言,财务业务一体化即是指将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融为一体,在进行教学管理、学工管理、人事管理、采购管理等业务过程中,直接进行财务信息的记录和汇总,实现了财务与业务工作的同步进行(穆浴,2020)。
1.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同水平
根据李卫芳(2022)的观点,业财融合有助于提升业务部门教职工对财务制度和业务流程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财务人员将专业能力与财务管理知识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业务中,进而提高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和协同力。
2.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白钰杰(2023)认为高校可将财务信息系统与资产管理部门的系统进行对接,提高数据交换效率。这有助于在业务系统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提升信息流动的效率,为高校管理层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3.有助于高职院校实现全面的预算管理
业财融合有助于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方面的协同水平,也有助于将高职院校的业务实际成果与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融为一体,将教学、科研、财务等相关指标纳入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全面提升整体管理水平(谢升艳,2023)。
1.助推高职院校实现自动采集成本核算数据
业财融合通常伴随着信息系统的整合,使得业务和财务数据能够更加无缝地流通。目前仍有许多高职院校使用手工台账进行成本核算,出现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的问题。实现业财融合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建立学校数据中台,教工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学工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实现互融互通,建立形成辅助成本核算的数据库,为成本核算管理系统搭建提供技术环境支持,有助于构建成本核算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关联机制与规则。在业务部门数据系统化、集成化的前提下,成本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学校数据库自动采集教工信息、学生信息、课堂及非课堂教学信息、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使用情况信息、薪酬奖助学金发放明细等,实现自动、实时、完整地采集基础数据,解决高职院校各业务系统代码不一致、成本核算基础数据采集不完整的问题。
2.助推高职院校成本核算路径畅通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对成本核算的精细化水平提出新要求。精细化成本核算的要求将会推动在财务系统构建辅助成本核算数据库,即根据成本类型,设置相关明细核算科目。例如,在费用科目下设置“教育活动成本”“科研费用成本”“社会服务活动成本”等明细,在会计核算时就归类、细化费用类型,进而成本管理系统更容易获取到精确的成本基础数据、分析各类成本消耗动因。这有助于设置精细化的成本分摊规则,使得成本核算路径畅通,提高成本核算结果的精确性。
3.助推高职院校提升成本核算工作小组协同水平
业财融合整合了不同部门的信息,使得财务和业务信息更容易共享,成本核算小组能够更好地进行跨部门协作,也可以更加顺畅地获取所需数据,有助于支持迅速的决策制定,提高小组协同的灵活性和效率。同时,随着工作流程的优化,自动化和流程整合使得工作更为顺畅,减少了手动操作可能带来的错误,有助于保持数据的一致性,避免信息冲突和不一致,也更容易地实时看到财务和业务数据的变化,提高协同工作的质量和透明度。
业财融合的实现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全面信息化建设水平,业财融合背景下的成本核算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实时、连续性的生均成本数据信息,能够为职业院校内部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也能够作为探索建立与职业教育专业大类培养成本、技能人才社会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更加精准有效、科学规范的生均拨款制度的重要依据,进而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