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工作的思考

2024-03-29 12:23马福涛昌邑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财会学习 2024年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

马福涛 昌邑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经济由大到强的转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作为肩负着社会管理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审计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权力健康平稳运行的重要保证,在行政事业单位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处于基础性、保障性地位。因而,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现代化治理过程中,要切实抓好审计监督部门职能的发挥,将审计工作落实落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社会职能的有效发挥和组织自身可持续发展。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一、相关概念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工作开展具体论述前,笔者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简单介绍。首先,所谓行政事业单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指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两者的统称,二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本文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均为第一种含义。其次,所谓审计监督,是以保障组织财政和财务收支的真实与合法性为目的,针对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审查、计算、监督的一系列行为。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一般分为审计部门外部的监督和单位内部自行开展的审计监督。其主要审查目标单位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审查资产管理、资金运转、财务收支等各项业务开展情况;审查发票、凭证、账册等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等。审计监督工作与财务工作不同,简单来说,财务工作是审计工作的监督对象,审计工作监督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工作有序健康开展[1]。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要认识到加强审计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各项资金按照规定使用,最大化地发挥出资金的价值,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一)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现实需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民经济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要主动“求变”,提升审计监督的质量,保障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和职能的最大化发挥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而这也对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基础性、保障性工作的审计监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用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更好地为行政事业单位平稳健康运行、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2]。

(二)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经行为的重要保障

审计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日常监督的重要一环,是一项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形式复杂的工作,其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始终。审计监督通过外部审计部门或者内部审计行为,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财务行为真实性及合规性审查的基础上,发现单位运转过程的经济风险漏洞,提出整改的建议意见,从而有效规避个人谋私、挤占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不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经行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良性运转。

(三)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党中央对审计工作进行了集中领导并作出了统一的规划和部署,要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过程中具备大局意识,自觉主动地为大局服务,需要结合各单位具体的实际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并加以认真贯彻执行,从而发现在审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各行政事业单位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审计监督重要作用,严肃处理腐败问题,成就显著[3]。但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行政事业单位要时刻保持清醒,永葆“赶考”心态,持续深入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取得长远成效。

三、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事物发展的趋势总是呈螺旋上升式的,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不断深入开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现实困境。依笔者调查研究来看,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尚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

审计监督涉及多个部门,这就要求其具有权威性,领导班子的重视就显得尤为关键。但是据笔者了解,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政治站位不高,或多或少存在着“重业务轻审计”的思想,对审计监督的重要性认知不深,对审计工作内容不熟,没有将之置于组织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大局中。领导班子这一“关键少数”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桎梏。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体制构建不全

自2022 年以来,审计监督工作不断提上各项重要会议的议程,相关体制建设亦在逐步完善。但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体制构建仍有两点不足:其一是对审计监督机构配置不全。当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起审计监督专职部门,审计监督工作大多由其他部门兼任,且缺乏专职的审计工作人员,不利于审计监督工作专精。其二是审计监督工作制度不完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工作条例存在照搬照抄上级规定之嫌,没有结合自身组织属性和工作特点制定落实细则,泛泛而论,切合组织实际、行之有效的审计监督措施较少[4]。

(三)开展审计监督的方式方法滞后

目前大多数企业结合时代发展,已逐步采用较为先进的审计工作技术手段,但行政事业单位更多地沿用原始凭证、财务账目校对等传统工作方法,与新的经济发展形势无法很好地匹配。相较于新型审计工作方法,传统的审计监督工作方式较为单一,在快速获取信息、风险防范前移等方面的能力较弱,规避经济、财政、廉政风险的作用较为有限。因此,要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举措,以适应时代之变、满足发展之需。

(四)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审计监督的工作队伍素质不高

审计监督工作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的具体执行人,也是直接责任人,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审计监督作用发挥。经笔者多方了解,当下审计监督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是缺少新鲜血液。部分单位的审计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和艰巨的工作任务,身体精力跟不上,且思维观点比较陈旧,对新技术运用不充分,亟须补充新鲜血液。其二是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审计工作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其对财经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有较高的要求,但当下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审计工作岗位招聘较少,对“高精尖”人才引进不足,且对审计监督工作人员培养锻炼机制不够健全,不少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实务工作经验,存在学用脱节情况,造成审计监督工作队伍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的窘境。其三是监管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安于现状,工作不积极,或者存在“好人思想”,不敢直接揭发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发现的问题。更有甚者,出现“灯下黑”情况,个别审计工作人员因失管出现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偏差,最终误入歧途。

四、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的原则

审计机关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职责,坚持依法审计,完善体制机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新时期,不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工作要坚持三项原则。

第一,合规性原则。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的重要监督手段,其所涉内涵广泛,且具有极大的权限,因而对其进行约束。审计工作在发挥“裁判员”职能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审计工作规范,同时也要受财经、税务等各方面法规的约束,只有做到合法合规,才能更好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适应性原则。审计监督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各地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审计工作,要在遵守上位法的基础上,契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做细做全,贯彻落实真审、严审、全审、深审。只有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契合组织属性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第三,客观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审计要求完成审计项目全部程序并出具审计报告后,机构内部有关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或个人进行分析、评价,以及采取措施加以整改、管理和规范。以国家政策法规、发展规划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把握政策精髓,结合审计项目特点及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系统考虑问题,形成系统的审计方法、处理原则[5]。

五、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审计监督工作的举措

根据上述三项原则,本文对强化审计监督工作举措的提出以下四点举措:

(一)高度重视,认真开展

凡事最怕“认真”二字。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要摒弃“重业务轻监督”的错误思维,提高对审计工作的认知水平,推动审计工作保障组织良性健康发展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具体来讲,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起审计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审计工作与主业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做到经济活动开展到哪里,审计工作就监督到哪里。班子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要学习掌握审计工作思维,将其融入到分管领域、分管部门的廉政建设工作中,自觉接受审计职能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要强化政治引领,永葆清正廉洁,依法依规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二)完善审计工作体制机制建设

其一是完善审计机构建设。要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独立化的渠道,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专职部门设置,同时要引进复合型人才,选优配强审计监督专职队伍。其二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相关规章制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经济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摸排经济活动风险点,逐一研究完善防控举措,填补监督盲区,确保“应审尽审全审”;另一方面要规范审计监督工作流程,可以采用“季度查”与“年度查”,“随机查”与“重点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督。其三是要创新审计监督工作方法。要善用数字监督,通过对电子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构建完善的审计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展“智能化”监督,提升审计工作的质效。

(三)更新审计方法

一方面,推进大数据审计。大数据辅助内部审计不同于传统内部审计模式,与其相比,需要整合大量的数据。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应注重对智能分析技术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创设大数据场景,并进行审计分析工作,有效实施审计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审计数据库,对各行业、各领域的数据,分别进行收集、汇总,突出重点审计内容。关注审计项目选择的措施,增强项目针对性,落实项目审计风险防范、责任履行等方面深化审计监督。根据经济发展,按重要性等原则,从各方、多渠道征求审计要点,对存在的重点、难点及弱点问题进行解读,为科学开展审计提供建议,助力单位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强化审计队伍思政教育和素能建设

审计队伍素质的高低是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最直接因素。其一是常态化开展审计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要经常性开展审计队伍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审计工作人员政治站位,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其二是要时时开展廉政教育。要用一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强化审计工作人员的底线思维和廉洁意识,并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常态化,掌握队伍思想动态,将腐变的种子扼杀在摇篮状态。其三是勤抓审计队伍素能培训。要完善审计工作岗前培训、平时培训制度,完善“传帮带”制度,邀请审计工作领域专家来单位开展经验交流和工作指导,以强有力的素能建设举措,助推审计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其四是完善审计队伍内部监管。“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完善审计队伍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强化对审计队伍的监督管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防止“灯下黑”。

结语

综上所述,审计监督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是行政事业单位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其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财务开展提供坚实的纪律作风保障,事关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但审计监督工作是一项需要一以贯之的持续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久久为功。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审计监督工作过程中,应注意认真收集、分析、总结所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查漏补缺、升级优化。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诸如管理层对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审计工作体制构建不完善,审计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要秉持合规性、适应性、客观性三项原则,将其融入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大局,立足于组织实际情况,完善审计监督工作体制机制,培养高素质审计队伍,打造经济财务工作风险防控网,以高质量的审计监督,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有序开展,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治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