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胜利 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与其盈利水平和竞争水平息息相关。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获利空间,制造型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成本管控工作,通过分析和管控成本,实现成本最小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制造型企业应当构建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机构,以业财融合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实现成本管控的精细化和集约化,规避各个环节的经营风险,实现自身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成本管控逐渐受到制造型企业的密切关注。部分制造型企业的成本管控的范围较为狭窄,缺乏全局视角,仅仅关注对生产成本的管控,而忽视了研发、采购、仓储、物流和销售等经营环节成本的控制,也忽视了数据治理方面的成本分析,并且仅仅关注事后管控,未能对事前和事中环节的成本进行控制。同时,制造型企业未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控模式,成本管控与成本预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和成本评估等工作相脱节,并且成本的考核评价多停留在降本方面,却忽视了对成本效用的考量,即一味通过节约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而很少从效益的角度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提高生产的效率。
在信息化时代,制造型企业的成本管理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系统的支持。部分制造型企业成本管控的方法与手段先进性不足,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相关设施设备建设不完备,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难以实时监控生产制造过程,并且在数据集成方面也不完善,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和各个平台,数据难以实时共享,降低了成本管控的精准性,难以满足现代化制造型企业成本精细化管控的实际需求。
合理的成本管理机构是制造型企业成本精细化管控的“基石”。然而,当前部分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的机构与职责权限不科学,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不完善,公司在成本管控执行方式、监督管理和职责划分等维度缺乏科学的管控,进而影响了成本精细化管控的有效实施。
部分制造型企业的成本管控的全局性不足,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成本信息共享不顺畅,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处于封闭的状态,未能通过业财融合等方式发挥财务部门在成本管控中的作用,造成公司的成本管控效果不够理想,进而增加公司的经营成本,给公司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隐患。
清晰可行的成本精细化管控目标和计划是制造型企业贯彻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基础。因此,制造型企业需要结合各个经营环节的作业特征,制定精细化管控目标和计划,为后续成本精细化管控指明正确的方向。同时,根据既定的成本精细化管控目标,结合各个业务模块的实际状况,倒推分解和下达各个职能部门的成本管控具体目标,按照责任会计的相关要求,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成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成本精细化管控网络,确保各级目标的实现[1]。
制造型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需要建立精细化管控体系来节约成本。制造型企业需要提升全体员工的成本精细化管控意识和参与度,使其树立良好的节约型成本管控理念,保证各项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成正比的关系。比如制造型企业可实行提案制,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集思广益,通过提案的方式提交相关成本精细化管控方法,公司管理层组织会议对各项提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并且加以实施,对于成本管控效果最佳的员工予以相应的奖励。比如制造型企业可实行项目制,鼓励员工跨部门成立成本精细化管控项目小组,有针对性地解决特殊问题,及时处理积压的库存,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在构建成本精细化管控体系时,制造型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资金使用问题,防止因款项过于集中支付而造成公司资金负担加大,进而增加利息费用的成本科目的现象。制造型企业可借助资金集中管控、银行承兑汇票和合同条款约定等手段,强化对资金的科学规划和使用,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更有效地管控成本[2]。
一般来说,制造型企业的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两种类型,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整个生命周期自然会产生相应的生命周期成本。制造型企业需要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措施,在各个环节中融入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内容和策略,提升成本管控的实践性,进而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制造型企业在实施精细化管控措施时,尤其需要关注对产品设计成本、供应链、生产成本、质量成本、库存管理成本和物料周转成本等非制造成本进行严格的精细化管理[3]。
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流程较为复杂,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监控与评估是制造型企业精细化成本管控的重要一环。成本监控的精细程度和成本评估的科学程度,无疑会影响制造型企业成本管控的效果。因此,制造型企业应当严格监控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制造、产品质量检验、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过程的成本支出,提升监控的精细化水平,并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成本管控目标,建立与自身情况相符的成本管控绩效评估制度,明确各项成本管控指标的内容和权重,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估成本精细化管控效果,有效平衡成本精细化管控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管理导向作用,实现对成本管控人员的公正评估和有效激励,进一步规范自身成本精细化管控工作。
制造型企业在成本管控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精细化成本管控的应用范围,制定全过程成本管控方案,从成本管控前端开始,强化对成本支出的全面管控,提高资金资源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一方面,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应当适当拓宽职能边界,参与到业务的前端工作中,加强对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管控,统筹资金管理,编制资金使用方案,清晰掌握公司的业务需求,实时监控生产环节,并且分类别和分项目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做好成本预算分析和总结分析工作,精准管控各项资金成本,为成本精细化管控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制造型企业应当从研发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售后阶段入手,制定全过程成本管控方案。具体来说,在研发阶段,制造型企业应当把成本当作产品研究设计的核心指标,把成本信息列入研究设计过程当中,明确各个研究方案的成本构成和影响要素,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方案。研发人员应当与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基于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和人工费用等要素,研究设计成本可控的方案,并且完善研究设计的流程,尽可能地避免重复研发和无效开销,减少试错成本。
在采购阶段,制造型企业应当合理选择供应商,与价格低廉、产品质量可靠、供货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供应商形成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而采购人员应当完善采购策略,编制科学的采购方案,通盘考量采购的数量、质量和周期等因素,适当借助供应商的优惠政策来提前采购,有效降低各项采购成本,并且严格审核采购协议的交货期限、产品质量标准、产品价格、付款方式、售后服务等条款,加以落实[4]。
在生产阶段,制造型企业应当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编制相应的生产方案,严格管控生产进度,强化产品质量的管控,减少不良品的数量,并且借助各项节能减排措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保成本。
在销售和售后阶段,制造型企业应当强化对产品销售的预测和计划,掌握当前市场需求的变化,据此调整生产数量和生产进度,防止出现制造过剩或者产品缺货现象,并且强化对售后服务的质量管控和效率管控,全面提升自身的产品售后服务能力,减少售后维修成本以及其他额外成本。同时,制造型企业应当加强对销售成本和售后成本的精细化分析,掌握成本构成和影响要素,一旦发现某些成本异常的状况,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管控。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型企业应当完善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技术手段,搭建现代信息化成本管理系统,加强成本信息共享和分析,实现信息化全流程控制,有效提高成本管控的时效性,增强信息化与成本精细化管控之间的关联性,实现成本信息数据的自动收集、总结和分析。
首先,制造型企业应当搭建全过程的成本管控信息化平台,智能汇总成本精细化管控的各项信息数据,自动分析成本各项指标,实现各个经营环节的实时监控,确保管理层第一时间掌握公司的生产进度和物资库存状况,进而合理调整生产计划。
其次,制造型企业应当借助先进的成本核算平台,开展精细化成本核算工作,实时跟踪和科学分析原材料、人工费用、水电费耗材等各项成本,掌握成本变化状况,针对成本异常的状况,及时发出相应的成本预警信号和处理分析,实现成本核算分析的智能化,降低人为操作的失误率,有效保障成本相关信息数据核算分析的精准性。
再次,制造型企业应当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成本管控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联动,全面管控成本的增长趋势,有效保障产品的质量。
最后,制造型企业应当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严格管控各项预算费用,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实现成本管控和风险管理的信息化联动,尽可能地避免因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造成运营风险不可控的现象。
制造型企业应当构建一个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机构,由公司管理层、销售人员、生产人员、研发人员、采购人员、信息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等关联部门员工组成,主要负责建立、执行、监控和评估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根据管理需求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实现各个职责的具体化,并且针对公司成本管控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并及时整改,确保成本管理体系落到实处。
同时,制造型企业应当建立清晰明确的目标成本体系,严格遵循市场价格主导和顾客导向的原则,站在产品设计、企业规划、市场调研和成本核算的角度,全方位执行价值工程,并且根据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岗位的权限和职责,合理划分成本精细化管控总体目标,并且将量化的目标分配到各个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身上,明确责任主体,采取权责利结合的方式,确保各部门成本精细化管控工作有章可循[5]。制造型企业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及时调整优化成本,提升成本管理制度的可行性,真正意义上实现成本的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
此外,制造型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在具体的成本管控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落实不同的工作职责,形成完整的合力,及时把成本管控相关信息数据反馈给财务管理部门,确保财务人员及时掌握公司的总体发展情况和运营状况,全面提升成本精细化管控的成效。
制造型企业应当构建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以业财融合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通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合作,促进业财融合模式的深入推进,实现成本精细化管控。
具体来说,制造型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深入了解公司主营业务的流程和内容,明确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实际需要,科学配置各项资金资源,确保主营业务有条不紊开展,全面提升公司资源利用率。同时,财务人员应当全面收集和科学分析业务活动产生的各项信息数据,精准定位公司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存在的漏洞,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有针对性地处理公司成本管控存在的不足之处,有效降低成本。通过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有机结合,制造型企业可深化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全面发挥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协同效益,满足自身信息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控的需求,实现资源科学分配和成本精细化管控的目标,显著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制造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彰显我国整体的生产能力。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制造型企业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制造型企业应当加强成本精细化管控,明确精细化成本管控的应用范围,完善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技术手段,全面管控成本费用,减少研发、生产、采购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投入的成本,促进公司健康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