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 陈 孚
积累素材、略叙详议、结构安排、论证方法是写好议论文的根本,需要高度重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再有本事的“巧妇”,也做不出可口的饭;作文也一样,没有素材,谁都写不出精彩作文。
1.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同学们要成为生活的主人,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例如,在写“压力”这一话题时,大部分同学都会关注共有的压力——考试,将考试的“压力”描写得很具体,如一名同学看见考场的钟表滴答滴答地走着,写道:“啊!我难道不是这根纤细、顽强、奋斗不息的秒针吗?虽然我要翻山越岭,但我很清楚,如果我选择了坚强,便能战胜脆弱,把压力变成前进的动力。这种源于生活实际充满独特生命体验的句子怎能不引起读者共鸣?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如今信息传播速度快,纸质阅读、网络阅读非常便捷,同学们要时刻关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影视、音乐等方面的热点话题,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每年的两会话题、央视《感动中国》栏目举办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3.从教材中积累素材。高中语文课本内容丰富,是作文素材的富矿,其中有深刻的观点、精彩的语段、典型的事例,比如苏武的无所畏惧、蔺相如的宽宏大量、司马迁的知难而进等都是写作素材,同学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做到活学活用、推陈出新、适当迁移。
在作文中,有了素材不代表文章就有了说服力,对素材“略叙详议”才能令人信服。所谓“略叙”就是运用事例只需要把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及结果等大致叙述出来即可;“详议”就是对与论据有关的内容深入分析,让论据素材产生最大的论证作用,从而使文章拥有不容辩驳的力量。比如同学们经常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句话表达“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所作为的积极态度”,对此,就可对“拘”“厄”等深入分析,论述在困境中只要不气馁、不放弃,就会有所成就的人生哲理。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也就是围绕中心回答三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既是一般议论文的结构,也是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按此行文,文章的思路就会更明确,论证就会更充分,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想写出优秀的议论文,就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对比论证。这种论证方法主要是指正反对比论证,即通过正反两种事物的对照、比较,可以凸显两种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论证中心论点。第一,在正反对比中,既可以是正反观点对比,也能是正反例证对比,比如在《要拥有博大胸怀》的导言部分,可以说只有心胸开阔才能取得成功,而心胸狭隘是永远无法获得成功的。在本论部分就可使用对照式:第一层是正面说理,先讲胸怀宽广不仅能成大事,还能弥补自己的缺点;第二个层面是反面说理,指出斤斤计较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因此,在选择事例时,就要同时具备正面和反面事理。第二,在相关比较中,既能主次、轻重比较,也能利弊得失比较。比如在《近墨者未必黑》一文中,本论部分提出近墨者“黑”的现象是存在的,但并不是主要的,然后列举一些具体例子说明近墨者不“黑”的事实,这里就含主次、轻重的比较。
2.因果论证。利用因果关系进行论证同学们已经非常熟悉了,比如论证“骄兵必败”,就得思考为什么有人会骄傲?有人会谦虚?若把问题再深入一点,假使一个团体、国家乃至民族骄傲时,会产生何种后果,然后以“果”为基础推出“因”,再以“因”为基础导出“果”,这样就能驾轻就熟地打开思维。
佳作展示
论学习的意义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高二 薛紫如
为什么要学习?
有人说:“因为要考试。”有人说:“为了以后能找到好的工作,有钱买名车豪宅。”有人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不这么想。
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先明白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什么是信仰。
理想很遥远,只是一种希望。就好比说我现在上高二,我想成为一名汽车工程师。很显然,从目前看,很难看出我与汽车工程师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也许遥不可及。
信念相较于理想来说就近了一些,因为确信可以做到。比如我的目标院校是东南大学,那么,旁人就可以通过目前我的学习态度与成绩,评估我能否考上东南大学,我也可以从端正态度等方面完善自己,让自己考上东南大学。简而言之,信念的大小,或能否达成某一目标是由自己决定的。
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需要付出一生的时间为之努力奋斗。
为了理想学习,可能会懈怠,因理想很远,或难以实现,而让人感到希望渺茫。为了信念而学习,则会充满动力,只要努力每天都向目的迈进一步。为了信仰而学习,则是最高的境界——明白你应去做什么?明白自己将去何方,因而热血如波涛,意志如钢铁,变得更加自信,自律,自强,进而超越自我。信仰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人勇往直前,即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普度众生是唐僧的信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的信仰,“为中华崛起”是周恩来等无数革命先辈的信仰……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所以,同学们,让我们将理想、信念与国家、民族的信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勇往直前,无坚不摧。
点 评
本文开头就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学习?接着,通过不同的回答分析学习的原因,最终,指出学习的目的——为理想、信念、信仰而学习。全文论证思路明晰、结构完整。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方法,结合自身的经验“略叙详议”,使论证一气呵成,具有说服力,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