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与体表心电图检查快速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2024-03-28 03:13:22许小朋赵佳敏许群锋谢贇
贵州医药 2024年3期
关键词:体表生理食管

许小朋 赵佳敏 许群锋 谢贇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 200060)

快速心律失常作为临床较多见的心律失常,存在发病突然、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的特点,早期患者仅出现心慌及心率过快的症状,通常可维持数分钟或者数小时,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救治,随着病情加重,可发展成休克、昏厥甚至死亡[1]。由此可见,临床尽早诊断并及时予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多选择体表心电图进行检查,其具备操作简便、无创安全等优势,但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心律失常患者的发病持续时间较短或者频率较低,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甚至错失最佳治疗时机[2-3]。故此,临床需要更为准确且安全的诊断方式,以此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效果更好,其在描记高大波形上存在重要作用,可为诊断快速心律失常提供新方向,同时提升疾病检出率[4]。本文就此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快速心律失常患者65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38~65岁,平均(51.47±2.36)岁;体重指数19~25 kg/m2,平均(22.06±1.04)kg/m2;合并冠心病19例,高血压26例,糖尿病23例。入组标准[5]:(1)试验前未接受抗心律失常治疗;(2)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剔除标准:(1)哺乳期或者妊娠女性;(2)合并肥厚性/瓣膜性心肌病、急性脑出血、鼻咽部或者食管部病变;(3)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认知障碍者;(4)中途退出试验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与体表心电图检查。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仪器是心脏电生理刺激仪(东方电子DF-5A型)及一次性食管电极(7F四级导管),嘱咐患者采取仰卧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将电极从鼻腔放入鼻咽部,并要求患者进行吞咽动作;检查期间观察导管置入深度及速度,其深度通常保持在30~40 cm为宜,同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检查者仔细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若振幅电极出现异常,可将左心房位置的食管壁电极调整至最低,并按照食管心电图波形定位,妥善固定电极,确定食管电极与电生理检测电极相连,得出最低阈值,诱发心动过速,得到检测数据后停止心动过速;诱发心动过速期间可反复刺激,并进行频率递增刺激,一旦发作频率保持300 ms以下,可调节心律失常情况并停止。体表心电图检查:仪器是心电图机(厦门纳龙科技有限公司aecg-18u型),对患者进行持续描记,增益控制在10 mm/mV,纸速25 mm/s,保持记录纸基线稳定,并检查图像是否清楚,保证无干扰;检查期间嘱咐患者采取平卧位,并鼓励其放松机体,稳定情绪,常规清洁局部皮肤,连接导联电极和肢体导联,记录患者心电图变化。

1.3 观察指标将心内电生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观察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并对比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与体表心电图检查快速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假设真阳性=q,假阴性=w,真阴性=e,假阳性=r,灵敏度=q/(q+w),特异度=e/(e+r),准确度=(q+e)/65×100.00%。

2 结 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对比金标准、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检出率均较体表心电图检查更高(P<0.05),但金标准和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对比[n(%),N=65]

2.2 不同检查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对比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特异度稍高于体表心电图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准确度及灵敏度均较体表心电图检查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不同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n)

表3 不同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对比(%)

3 讨 论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的起源或者传导障碍,从而引起心脏搏动频率或者节律异常。既往临床多选择体表心电图进行检查,其操作方式较简便,检查者极易掌握,且可在较短时间之内展现患者心电活动,虽然取得过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其反应的心电信息较局限,无法确定房室关系。加上体表心电图存在一定时效性,若患者未发作,其心电图可能无明显改变,从而难以准确评价患者病情[6]。

如今,临床发现经食管心脏电生理的诊断价值更高,可显著提升疾病检出率。从解剖学上看,食管处于心脏后方,且均处于纵膈内,且解剖位置相连,利用二者的位置关系,放入食管电极可有效刺激患者心脏,同时对心室或者心房进行调搏[7]。此外,将食管电极导管和心电图机相连,仔细观察心电图变化,从而得到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为诊断心律失常提供依据。但目前临床对于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和体表心电图检查的效果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此展开分析,结果显示,金标准、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检出率均较体表心电图检查更高(P<0.05),但金标准和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特异度稍高于体表心电图检查,但无显著差异(P>0.05),准确度及灵敏度均较体表心电图检查(P<0.05)。进一步证实了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价值,其准确度及灵敏度更高。经分析发现,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优势在于房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旁路层面,并对高大波进行准确描记,可清楚看到QRS和P波之间的关系,同时可忽略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有效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8]。同时,该检查能够对患者心房进行调波,并对疾病情况进行分类,准确检出心律失常的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经食管心脏电生理可成为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诊断方式之一,可提升快速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且准确度及灵敏度较高,值得推广。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检查需要从患者食管进入,难免给患者造成一定创伤,且具备一定危险性,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使用,故此,临床后续应对此项检查进行改良,以此达到规避上述缺点的目的。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过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猜你喜欢
体表生理食管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4:02
为什么动物可以甩动身体把自己甩干,人类却不能?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49:56
打破生理“平衡”
世界科学(2020年1期)2020-02-11 07:39:3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13:03:24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健康管理(2015年3期)2015-11-20 18:22:36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