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奋阳 赵春龙
(1.神木市医院精神科,陕西 神木719300;2.安康市中心医院精神科,陕西 安康 725000)
抑郁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类心境障碍,主要症状为显著且持续存在低落情绪同时丧失愉快感,该病患病率、复发率均较高,除能导致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功能障碍之外,还存在较高的潜在自杀风险,会加重患者和其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负担[1]。相关调查发现[2],抑郁症属于心血管病发生的一类危险因素,抑郁症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高达正常人群2倍左右。抑郁症以及心血管病均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其中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其心血管病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3]。但当前有关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和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旨在分析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为抑郁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本院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28~65岁,平均(43.10±6.75)岁;身高158~185 cm,平均(166.70±4.15)cm;体重46~72 kg,平均(56.85±5.12)kg。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30~62岁,平均(42.64±6.90)岁;身高160~182 cm,平均(165.96±4.20)cm;体重45~75 kg,平均(56.85±5.12)kg。纳入标准:(1)观察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4]中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对照组均是体检无任何异常者;(2)年龄≥18岁;(3)交流及沟通能力正常;(4)近期未应用过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免疫抑制剂或者免疫增强剂。排除标准:(1)存在脑卒中、糖尿病或者心血管病等各类躯体疾病者;(2)存在神经系统有关疾病者;(3)存在营养不良或者肥胖者;(4)存在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病这;(5)拒绝参与研究或者研究期间退出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心理健康状况,两项量表均包括20个项目,采取1~4级评分方法,各项评分相加即为总分,总分×1.25后取整数部分当作标准分,分数高低能反映出焦虑以及抑郁程度,SAS以及SDS标准分阳性分界值依次是50分、53分,得分越高,则焦虑以及抑郁情绪越严重[5-6]。通过以上量表问卷开展调查,调查人员给被调查者讲解调查目的和调查方式,由调查者以口头方式询问被调查者有关内容,后调查者准确记录下调查的结果,控制在30 min内结束调查。为规避调查期间受到外界因素影响,需被调查人员和调查者于独立空间内开展调查,且调查过程中只有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在整理调查结果和录入数据期间,需注意观察问卷的填写完整度及准确度,保证调查内容较为完整,通过双人交叉录入和核对方式开展数据录入,确保数据整理以及录入的准确度。本次研究总共分发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回收有效率是100.00%。采取广州弘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QHRV1型心率变异性分析仪对两组的自主神经功能开展评定,检测前需要告知受检者3 h内避免剧烈运动,禁止摄入浓茶与咖啡,受检者休息15 min处在静息坐位下开始检测,连续进行5 min记录,主要分析指标包含:RR间期标准差(SDNN),该项指标能提供出自主神经功能的总体情况;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以及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 ms占比(PNN50),二者能提供出副交感神经的功能水平;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两项指标能提供出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水平,LF/HF能提供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之间的均衡性。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SAS、SDS评分以及心率变异时时域和频域指标差异,分析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和心率变异时时域和频域指标的相关性。
2.1 两组SAS及SDS评分相比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及SDS评分相比分]
2.2 两组心率变异时的时域和频域指标相比观察组SDNN、RMSSD、PNN50、LF、HF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F/H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率变异时的时域和频域指标相比分]
2.3 SAS、SDS评分和心率变异时时域和频域指标的相关性SAS、SDS评分和SDNN、RMSSD、PNN50、LF、HF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SAS、SDS评分和心率变异时时域和频域指标的相关性
SAS及SDS评分是反映个体心理状态和焦虑、抑郁程度的主要量化指标。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和关啟亮等[7]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显著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属于抑郁症和心血管病紧密相关的重要纽带[8]。近些年来研究[9]显示,抑郁症患者SDNN、HF以及LF等指标水平和正常人群相比显著降低,这些指标下降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心率变异性指标被临床当作自主神经功能的定量评估指标,能反映出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以及平衡性[10]。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SDNN、RMSSD、PNN50、LF、HF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现象,这会一定程度增加其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观察了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SAS、SDS评分和SDNN、RMSSD、PNN50、LF、HF之间均为负相关关系(P<0.05)。分析原因是抑郁症发生后能给机体内的神经内分泌有关系统带来巨大影响,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促进儿茶酚胺分泌,使交感神经长期处在兴奋状态,导致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促使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产生损伤,出现自身神经功能紊乱现象,进而导致SDNN、RMSSD、PNN50、LF、HF等心率变异性指标全面下降[11]。因此,我们认为抑郁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能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需要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心理疏导以及治疗措施,以减轻自主神经功能损伤。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同时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理健康状况和自主神经功能之间联系密切。但本文依旧有不足的地方存在,如纳入的样本数量较少,样本来源较为单一,且心率变异性指标的降低机制以及有关治疗措施暂未完全明确,这些均需在日后进一步完善。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过陕西省神木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