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关晓 梅惠 王雁 吴玉婕 唐强 张宇豪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习的载体。地图能呈现各个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联系及变化规律。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地图,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张璐璐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出了地图叠加的教学方法[1]。
地图叠加的方法是指将比例尺相同、且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类型的地图进行叠加,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实现地理要素的叠加,从而提高空间思维能力的方法。目前,地图叠加的教学方法主要聚焦于初中地理教学,且重点从理论层面展开分析,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地图叠加方法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2-4]。为此,本文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一节为例,探析地图叠加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路径。
一、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教学要求为: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新课标的建议是结合案例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分析人文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提升[5]。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建议,教师应结合案例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角度系统地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等多个案例来例证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引导学生理解有多个地理要素影响人口分布。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但容易让学生误解某一区域的人口分布仅受单一的地理要素影响,难以理解人口分布是多种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以本地的人口分布—湖北省人口分布为案例进行深度分析。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引导学生探究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理解某一区域的人口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世界人口分布的现状,八年级上册掌握了中国人口分布,知道一些要素如地形、气候会影响人口分布,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未能学会系统地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在能力上,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和同学开展活动探究,解决地理问题。
基于此,本节课联系现实生活,结合湖北省人口分布的现状,运用地图叠加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文地理现象的方法,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设计
①运用湖北省人口空间分布图,说出湖北省人口分布的特点(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②叠加湖北省人口空间分布图、地形图等地图,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系统地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理解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人口分布(综合思维);③通过自主活动探究,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国情(家国情怀)。
三、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背景分析和教学目标,将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图1)。教师播放视频,引入主题,引导学生读图、叠图,分析湖北省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知识迁移,运用地图叠加的方法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成因;最后,通过表现性评价和思维结构评价检测教学成效。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
1.教学准备
教师从网络上获取制图数据(表1),运用GIS进行制图。制图时教师需统一底图和比例尺。制图完成后,使用透明硫酸纸打印教学用图,并发放给学生。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如表2所示。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进行价值判断,检验教学成效的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表现性评价”和“思维结构评价”。为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教学评价从上述两个维度出发。“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的表现性评价从“学习态度”和“问题解决能力”两个方面展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思维结构评价结合“自主活动探究任务”,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如表3所示。
五、地图叠加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地理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地图叠加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教师在运用地图叠加的方法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案例选择。运用地图叠加的方法,需要结合案例展开教学。案例应当选取学生熟悉的案例,以便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一般而言,优先以本地为案例,既能让学生熟悉家乡,又能增进家国情怀。
二是数据的获取。人口密度、地形、河流等数据可以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国家统计局或各省份的统计局获取,交通路线网可以从在线地图获取,如OSM地图。
三是制图步骤。获取数据后将数据添加到GIS中。如果获取的数据是全国范围,则需要对数据进行裁剪。数据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者裁剪的方法不相同。矢量数据裁剪步骤为:ArcToolbox—分析工具—提取分析—裁剪;栅格数据裁剪步骤为:ArcToolbox—数据管理工具—栅格—栅格处理—裁剪。裁剪完成后需要调整地图的属性,使其符合审美需求,步骤为:属性—符号系统—色带。制图时还需统一底图和比例尺,避免出现地图不能重叠的问题。
四是地图打印。打印地图需采用透明的硫酸纸,便于学生叠加地图后观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运用地图叠加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设施、场地的要求较低,不需要给学生配备电脑,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但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获取数据,并运用GIS制图。因此,教师需不断增强自身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璐璐. 地图叠加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地理教学, 2018(19): 32-34,46.
[2] 沈哲.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叠加方法的应用价值分析[J]. 教育界, 2021(34): 61-62.
[3] 王雨婷. 利用地图叠加法创设问题情境——以“农业区位分布”教学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5(20): 55-57.
[4] 孟照红. 地图叠加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02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