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域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

2024-03-28 12:06:35刘伟刘慧葛芳
地理教育 2024年13期
关键词:水仙花水仙跨学科

刘伟 刘慧 葛芳

2014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1]。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在“优化教学方式”方面提出了“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的要求[2]。

2022 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跨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高频词。要求创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3]。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某一学科的课程为主干,运用并整合不同学科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4]。

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化,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学科主题学习交融互渗是确保跨学科主题学习能落到实处的两大基本策略,据此,参考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单元设计思路[5],本文以“年花水仙知多少”为主题,从单元的视角进行地理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图1)。

一、主题与目标

1.确定主题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笔者所在学校为上海市项目化学习实验校、科技特色示范校、上海市绿色校园,以“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办学目标。

水仙是中国传统名花,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崇明为我国四大水仙花基地之一。千百年来人们赏它、赞它,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水仙文化。水仙花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栽培、观赏水仙的过程中,以水仙为对象或主题,融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文化和生活的内容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以水仙花为中心,融合了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综合的文化体系。中国水仙花文化的形成及变迁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内涵广泛,研究涉及地理、生物、历史、语文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知识,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

本活动以“年花水仙知多少”为主题,引领学生去探索中国年花的文化魅力,让年花文化得以广泛传承;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分析中国水仙分布范围的变化;从中国水仙种植面积和区位的变化,探究中国水仙等植物生长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提升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同时更大程度促进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全面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体系内容。

2.明确目标

从地理、生物、语文、历史等多学科角度发掘中国水仙的文化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国花文化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学生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和探究新知,发现和解决问题,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问题探究,提升高层次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国水仙源地、种植区变化的探究,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变化,感受古老的中国智慧,培养学生关注自然、胸怀祖国、坚守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提升学生综合思维、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从板块构造学说、文献分析等角度分析中国水仙的来源,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知识迁移、思辨能力。

二、具体内容与实施

项目化学习是跨学科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项目式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理论起源于美国,强调以项目的方式组织教与学,确定具有驱动性的相关问题后,学生在真实开放情境问题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等方式自主完成知识建构、材料处理,最终以产品形式呈现问题解决方案[6]。在学习评价—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小结的设计中采用项目化学习的理念进行设计和实施(图2)。

1.主要内容与项目化成果展示

通过水仙独特的造型艺术、诗词中的水仙花、艺术中的水仙花的探究提升审美能力(表1)。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对水仙花文化内涵进行深耕挖掘,提升创新能力;从板块构造学说、文献分析等角度对“水仙是传统名花还是舶来品”进行辩论,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知识迁移、思辨能力;利用史料研究我国水仙花栽培中心的变迁,以及当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对水仙花种植与传播的影响。学会时间与空间综合的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完成“崇明水仙花基地调研”“如何复现中国水仙的辉煌?”的报告研究,增强关爱家乡的情感。

2.具体实施

具体实施过程如表2所示。主要的实施策略有:①以学生认知为起点,注重学生体验。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六年级已经初步学习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运动、国家篇,初步了解了区域分析的方法;初步具备了古诗词赏析、艺术作品赏析,开始学习历史知识,在分科课程中初步习得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解决真实问题,提升元认知,增强学习的成就感。②通过项目化学习,解决真实问题。项目化学习被认为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之一,在跨学科课程学习中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因轻视学科学术性而造成浅尝辄止的问题解决,本课程呈现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问题。例如,通过探究“水仙是传统名花还是舶来品?”引导并激励着学生调动不同学科知识,通过同伴探究、合作寻找证据,在辩论中,提升质疑、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

跨学科课程的评价围绕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认知和发展水平展开,注重教学评一致性,关注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指向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养(表3、表4)。

2.對教师和活动设计的评价

從跨学科教学知识、跨学科教学能力、跨学科教学理念等维度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从情境真实、结构合理、学科融合度高、评价科学等维度对活动进行评价(表5)。将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四、总结与反思

1.基于单元整体视角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

在单元视域下,关注不同年段的纵向联系、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以及不同学科间的关联,关注学科逻辑和真实的情境逻辑设计单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关注校内和校外,增强学习的现实感。“年花水仙知多少”以探寻水仙花为主题, 统领“为何最爱水仙花—水仙花自哪里来—何处水仙花最香”三个问题情境。在三个问题情境下,学生借助美术、劳技、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从中国传统的水仙文化、中国水仙的来源、中国水仙的变迁三个内容角度开展跨学科学习。

2.项目化学习助力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施

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成果设计通常需要调用多学科知识,有较高的学科融合性。学生在设计“水仙花”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时,需要对中国水仙花的内涵进行探究,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在准备与参与“仙是传统名花还是舶来品”的辩论中,借助地理板块运动、历史的史料研究等知识与技能提升辩证思维;在完成“崇明水仙花基地调研报告”和“如何复现中国水仙的辉煌”的报告过程中,增长知识与见识,提升跨学科融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化的进行中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培养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4-08)[2023-07-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6-23)[2023-07-04].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3] 吴柳燕,唐昌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教育[J].教学研究,2023, 46(3):82-87.

[4] 段玉山,丁荣,杨昕.地理课程与地理学科关系的探讨——基于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J].地理教育,2022(5):3-7.

[5] 康翠玉.指向综合思维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以“大米产自何处”为例[J].地理教育,2023(11):28-32,37

[6] 王恒富.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定位与应然选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24-27.

猜你喜欢
水仙花水仙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株水仙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爱丁堡水仙
水仙帖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10
水仙花
养水仙花
我喜欢洋水仙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 06: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