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平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优化课程结构”“活化课程内容”“推进教学改革”等课程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与落实,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已成为初中地理教师积极思考与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复习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必备课型,是对新授课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承担着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和培养素养的作用,尤其在中考备考阶段,复习课应該占到学期总课时数的一半以上。如何在45分钟内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具备新课改下的中考应考能力,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新课标的落地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及其影响”复习课为例,探讨在中考第二轮复习中开展主题式教学,落实新课标,构建有效复习课堂的教学路径。
一、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主题情境,充分挖掘情境中的地理问题,以主题知识相关的问题为纽带,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思维构建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自主探究,接触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解决问题,对地理知识进行重构,获取地理学习的方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与传统以知识点再现和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相比,中考复习课采用主题式教学,可以实现以下教学目的:第一,主题式教学创设的学习情境是真实的且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和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素材,有趣、有用、有效,体现了新课标中“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第二,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探讨,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新课标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第三,主题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突出问题导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第四,主题式教学是大单元教学,它打破教材章节限制,对知识内容进行二度开发,强化知识内在联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与迁移,在逐步探究过程中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利于知识的深度学习。
二、学生的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进入中考备考阶段时,已经完成了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具备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基本能力,如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区域分析方法等。但是对知识的掌握还是零散的、碎片式的,缺乏对知识整体结构体系及思维过程的构建,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知识点的迁移应用能力薄弱。主题式教学应用于中考第二轮复习,梳理解题方法让思维程序化,运用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视化,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和提升备考效率,实现有效复习。
三、主题式复习课教学实施路径
基于新课标的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课的教学实施路径主要包括教师课前准备、学生课中探究及评价、学生课后评价三方面(图1)。
四、主题式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实践
1.教学设计背景
(1)课标解读
新课标中关于“地球公转及其影响”的学习,安排在“主题二地球的运动”模块,具体的内容要求有两条:第一,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说出地球公转方向、周期;第二,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对应的 “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中都特别强调“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帮助学生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其中,在“教学提示”有关教学情境设计方面,列举的例子中强调“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其中反映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因此,与2011版旧课标相比,2022版新课标在“地球公转”知识部分更加注重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育,育人目标更加凸显。
(2)主题选定
本文的开课时间是2022年9月28日,9月23日是秋分节气且是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与节气有关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学生熟悉的真实生活体验。中国农民丰收节设在秋分是基于节气与农业的关系,而节气的形成与地球公转密切相关。因此,从立德树人的目标出发,选定本文的主题情境为“探寻‘秋分的地理密码”。这一主题情境的创设,将真实地理素材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形成融学科性与生活性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一方面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并将所学地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同时渗透“二十四节气”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达到育人目标。
2.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教学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3.教学过程
本文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五、教学反思
本课例从育人为本的课程目标出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式教学方式,其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第一是真实情境激趣。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素材,即以“探寻‘秋分的地理密码”作为主题情境完成学习任务,使用“一境到底”教学策略,渗透新课标课程理念,达成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第二是问题自主探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设置了“秋分”发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哪种地球的运动造成了这些地理现象的发生?这些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有着怎么样的关系?这些地理现象对农业带来什么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疑—解疑”,完成知识点的复习巩固;第三是思维导图建模。立足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会解题建模及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达成有效复习的目标;第四是实践作业布置。能够在作业设计上凸显实践性、跨学科性,进行知识拓展、深度挖掘的同时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符合新课标及“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习模式。
传统的地理中考复习课,尤其是专题复习课,经常存在分散性、重现性、题海性、强化性复习等问题,应试目的强,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思维品质的进阶发展,课堂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实效不强。主题式复习课在专题知识复习的基础上,通过创设与“专题”相关的生活中真实的情境,并以此主题为中心轴,设置“设疑—探疑—解疑”的教学环节,将整个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系统梳理,重新整合来开展教学活动,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思维形成过程,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养成和落地,教学效率高,有效性强,符合新时代中考情境化命题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