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我“不”读书

2024-03-28 11:50蔚青
北京纪事 2024年4期
关键词:总算六书高尚

蔚青

“4·23”是世界读书日,可是,今天我不想“读书”。归根到底,“我的读书我做主”!

“4·23”,我不读“有用”之书。总算熬过了中考、统考、高考、自考、汇考、硕考、博考,总算可以随心所欲乱按电视遥控器,而不用再心惊明天老师会加考什么、胆战领导会质问什么、顾虑客户会咨询什么、关注同事会八卦什么了——总而言之,总算可以自己选择喜欢什么人讨厌什么事儿了,却还非要“为了什么”才“读书”,太“有用”了,却太不“好玩儿”了。

“4·23”,我不读心灵鸡汤。雨果说:比大江大河还要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还要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广的,是人的心灵。马克思说:大自然赋予每一朵花不同的颜色。凭什么要按照你的想法打发我的人生?说实话,工商局真应该把打假的矛头对准这些“心灵大师”们,查查他们的资质和执照。

“4·23”,我不读“自恋”的书。许多人,生怕“天下有人不识君”,于是时时提醒读者,千万“勿忘我”。有一位藏书家,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每天“与书相遇”的情形和感受,内容挺有意思。可是,书中的每一天,都是“我”去干什么什么,仿佛一碗香美的米饭中突然冒出几粒小石子。相比之下,也有不少书就让我舒服多了——作者敞开自己的心胸,聪慧与书对话,坦诚与读者交流。既有“商”,更是“文”;既是“行”,更有“思”。书中看不到什么“我”字,而“我”却无处不在。这样的“真我”,使人感到亲切。

“4·23”,我不读无情无义的书。敢爱敢恨,才是真性情。人类早已走出多愁善感的青春岁月,但是,“爱”和“恨”依然是鼓励我们前行的动力。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把苍白的理论作为安身立命的依据,只懂得“理应如此”,却从来没有想过“实际怎样”;面对自己心仪的女孩或是帅哥,却不敢张嘴;明知世上虎豹成群,却闭着眼睛标榜“费尔泼赖”;把“森林法则”作为唯一的游戏规则,主张“发展压倒一切”;视人类命运如猪狗,面对世间百姓的苦难而无动于衷——这样的书,不读也罢。

“4·23”,我不读不敢幻想不会幻想的书。推理、言情、侦探、盗墓、谍战、魔幻、奇幻、科幻,各种主题、题材、样式、风格的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口,展示出事物进化的无限可能,演绎着我们短暂而又永恒的人生。尽管“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赵振开)依然响亮地《回答》世人:“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因为,“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于是,人们乘坐尼摩船长的“动中之动”潜水艇,从象形文字诞生之前的《基地》出发,通过漫长的《2001:太空奥德赛》,勇敢地闯进未来的《三体》世界。

“4·23”,我不读“无我”的书。经典是需要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的,可以借助各个时代学者对它的注释,却不能过多依赖后人的释文,更不能轻信自称再传弟子们的随意阐发。在“我注六书”和“六书注我”的纠结中稀释经典,以对文本的任性解读取代对文本精髓的深刻领悟。虽然通篇都是圣人语录,但是却没有不同观点的巅峰对决,没有“思想市场”上高手过招的火爆,没有挑战学术权威的“温柔一刀”,沒有真知灼见的深层次阐释,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误读,享受不到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的快感——那还要书干什么?

猜你喜欢
总算六书高尚
清初学者王育《说文解字六书论正》六书说初探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与六书“转注”
“芝”你心意
地球奇遇记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
高尚的人
春风得意
古代文化典籍核心概念翻译的修辞选择——以“六书”名称英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