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才:一跃出“龙门”,绽放新“泾”彩

2024-03-28 07:09:17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24年2期
关键词:泾河龙门大桥

王海珍

鲤鱼跃龙门,是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龙门也因此成为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心理地标之一。龙门还有一个名字——禹门,据说大禹在此带领人们开山劈石、疏导黄河,因此而得名。

龙门是黄河最狭窄的地方,向北是晋陕大峡谷的天险奇观,向南则是关中和汾河地区,是两大平原交会的丰饶之地。滔滔黄河水,到了龙门倾泻而出,平原和峡谷亦能尽收眼底。很早之前,这里就是重要的渡口,李世民从太原去西安就是从此经过,后来就有了黄河上的铁索桥。从早年的渡口到铁索桥,从龙门黄河大桥再到如今被南来北往的旅人交口称赞的禹门口黄河大桥,龙门一路见证着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

禹门口黄河公路大桥,是指陕西直通山西的108国道黄河公路大桥,由中交一公局集团西北公司承建。禹门口黄河大桥为三跨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跨565米,是西北地区同类型桥梁中跨径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桥梁,被誉为“西北第一跨”。

“能参与到禹门口黄河大桥这一项目,是职业生涯中特别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中交一公局西北公司泾河新城项目经理陈才回顾着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不胜感慨,而此时的他,正在泾河新城的工地上忙碌着,见证着一个工程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泾河新城项目已经进行几年了,进展顺利,这又是一个标志性项目,很感谢公司这一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参与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项目。”

从单兵作战成长为“领头人”

陈才是“90后”,甘肃白银靖远人,高考填报志愿时,并没有多少犹豫,第一志愿就选择了兰州交通大学的土木工程学院,“这个专业前景还不错,我对今后能够从事的工作也有所了解,所以就报考了。”陈才说。大学四年,他的专业主要方向是桥梁,2014年6月毕业后顺利入职中交一公局集团西北公司。“整合后,公司的平台更大了,我们锻炼的机会也更多了。”他也从刚入职时的普通技术员工成长为部门负责人再至项目经理,实现了职业生涯跨越式成长。

“建筑行业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强,人跟着项目走,休息时间不固定,有项目要赶工时,节假日也没有休息。所以做我们这一行的,都挺不容易的,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陈才说话爽直,干净利落,“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忙碌的节奏,有时放假时间长,离开了工地反而有点不知道怎么安排了。大家就会发信息互相聊什么时候开工,挺有意思的。”陈才笑着说,“因为大家在项目中协同合作性很强,都会拧成一股劲儿去干,所以在工地的同事们,就像是部队上的战友,大家吃住在一起,互相信任,彼此帮扶,有事儿一起向前冲。”

也正是凭借着一股冲劲儿,十年间,陈才从刚入职时的单兵作战逐渐成长为带领着一群人作战的“领头人”。

吃苦耐劳、踏实认真在陈才看来,都是建筑行业的“标配”,因为工作性质决定了不能有丝毫马虎。工作体量大,涉及面广,一旦施工,就意味着不可逆,如果返工,就要面临着很大的损失。稳扎稳打中又要有效率速度,就需要前期统筹到位,考虑到各个环节衔接。禹门口黄河大桥施工期间,陈才就已经亲历过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挑战,同时动工的有几十个项目组,如果一个稍稍延误,就会影响后续工程。他脑海中每天都要排兵布阵,各条线分工明确,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要先过一遍,“前期做好预案,后期就会顺很多。”陈才说。

“但是工地上也会有突发情况,需要及时做出判断并处理。”工地工作也有点像战场,抢工期、抢时效,也因此,优柔寡断、拖泥带水这些词也与陈才无缘。项目负责人就要敢于承担风险,提前做出预判,做出當下最优化的决策。陈才就这样经历了无数次考验,在高强度的工程实战中磨炼成长起来。所谓事上磨,心上练,一次次高强度、快节奏的主动承担,也让陈才拥有了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

带领团队转战属地项目

2019年,陈才圆满完成禹门口黄河大桥项目后,又率领队伍奔赴泾河新城项目。他深知,这一项目在中交一公局西北公司的意义,他带领项目员工主动求变,快速完成了从传统项目向市政领域的转型,为公司“属地化发展”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陈才汲取在禹门口黄河大桥项目中的成功经验,继续坚持“干好一个项目,开拓一片市场,培养一批人才”的核心工作理念,在难题面前、在矛盾面前、在风险面前敢抓、敢管、敢闯。

2021年是泾河新城项目攻坚克难的一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全年频繁降雨给管网施工造成巨大影响,冬防期环保压力大,频繁的应急响应使施工生产无法持续进行,新落地项目点多面广致使管理任务更加繁重。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陈才带领项目全体员工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以“战疫情、强复工”的理念迅速进入施工状态,时刻保持“紧时停、松时抢”的施工节奏,秉持安全质量环保齐抓共管的施工原则,最终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了公司下发的各项任务指标。

2023年,持续多日的暴雨导致西安市一处路面塌陷,泾河新城某路段也发生险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陈才第一时间组织骨干力量,调动协作专业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投入应急抢修工作。抢险过程中,他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连续战斗在抢险第一线,为恢复交通贡献了中坚力量。团队通过日夜鏖战,最终高效、快速地处理完成险情事故,体现了项目敢打硬仗的魄力、能打胜仗的能力。陈才和团队也获得公司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并获得建设单位感谢信,他也因此获得了西北公司“抢险救灾先进个人”称号,为公司在泾河地区持续发展树立了良好口碑。

陈才在项目中的优异表现,也为后来的持续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合作方眼中,他是一个值得托付、靠谱的人。他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断吸收着新的知识,借助西咸一体化新格局的良好态势,以“放低姿态,提高站位”的态度积极与泾河市政公司沟通对接、持续跟进,依托在建项目取得的口碑,以干促揽,实现滚动开发,累计中标18个项目,合同额达41.19亿元。并培育了一支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全面的管理团队。

由于能力出色,陈才连续三年获得陕西省建设系统“劳动竞赛优秀个人”,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荣誉;项目先后获得陕西省建设系统“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西咸新区“文明工地”,中交一公局集团“品牌工程”“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与此同时,泾河项目也先后获得“青年文明号”和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泾河二街南段等市政道路在泾河集团31家参建单位上半年综合考评中荣获第三名,荣获西咸新区住建局“文明工地”称号等多项荣誉,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建设人才梯队 拥有持续学习力

陈才深知,项目做好做大,仅靠个人能力突出,是远远不够的,要有一批能干的人拧成绳向前冲才能有更大的成就。因此,在初当项目负责人时,他就有意识地去带领人才队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他一直以来秉持的理念。他通过建立项目技术人才梯队管理机制,完善岗位绩效制度,提高技术人才进步的积极性。

陈才一方面积极组织员工学习最新的行业知识,另一方面也会下功夫抓员工的思想工作,他深知,当每个人的内在价值观与驱动力都被调动起来时,人会迸发出更强的能动性。“我们会带着新入职的员工去禹门口黄河大桥参观学习,让他们了解企业历程、企业文化,建立对企业的信心。队伍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也会给年轻员工创造空间和机会,让每个人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因为自己就是从最基础的技术人员做起来的,所以他深知平台的重要性,也知道信任对于年轻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陈才也会定期与新任职的项目中层管理人员谈话,助力他们快速完成角色转换。“我们是在工作中有决策和执行之分,但是在生活中,大家并没有什么距离感,会打成一片,相处融洽。”陈才说,“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项目做大做好,有共同的愿景,心往一處使。”

整个项目组坚持“忙时大干,闲时大练兵”的理念,陈才也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能创新、爱钻研”的青年团队,他也力争每个项目都有一些科研成果。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输出成学术论文,是对项目的总结,也是对外交流的机会。他和项目组先后完成多篇学术论文:2019年《减少强风环境下主塔混凝土干缩裂缝出现率》获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QC小组成果二等奖”;2021年《无辅助墩大跨径组合梁斜拉桥边跨配重施工工法》获河南省工程建设省级工法证书;他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核心工程技术期刊,2022年又先后获得陕西省“安康杯”优秀竞赛个人奖、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谦虚好学的他也常常会向专家学者请教,随时掌握行业的科研动向,琢磨着能不能与生产相结合,用以优化项目进度与效率。

不过,陈才并不愿意多说自己获得的嘉奖,更乐于分享他参与的项目获得的荣誉。禹门口黄河大桥尽管已经完工多年,但还是会时不时听到它获奖的消息,如“工人先锋号”、陕西省“长安杯”等荣誉。每每这时,陈才都会特别激动,“从事我们这一行业,如果有幸参与地标项目,它会长久地矗立在大地上,许多许多年以后,当我们这些参与的人都已经不在了,而它还依然在发挥作用,造福人民,这就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也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 赵汉琪

猜你喜欢
泾河龙门大桥
《龙门日历2023》
牡丹(2022年21期)2022-12-09 09:28:02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8 08:21:42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龙门石篆联
龙门里的白居易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0
幸福的泾河水
数鸭子
幼儿美术(2019年3期)2019-09-10 22:07:06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幸福的泾河水
龙门这边(71)
棋艺(2016年6期)2016-11-14 05: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