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探讨

2024-03-28 13:39韩超
花卉 2024年4期
关键词:景观带滨河驳岸

韩超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0)

1 滨河景观带的重要性

滨河景观带是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宜人的休闲场所,还在生态、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滨河景观带在生态方面具有显著的重要性。河流往往是城市中的生态走廊,沿河而建的景观带扮演着生态系统的保护者角色。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实现水土保持、防止水污染、促进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当地植物的选择与合理的布局能够创造出自然、生机勃勃的环境,使城市在绿色中呼吸,为居民提供清新空气,也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恢复与调节机制。

滨河景观带在城市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的传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些景观带中,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结合沿途的历史建筑,通过植物的配置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场所。这既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也为城市注入文化的底蕴。植物的选择不仅仅是景观的一部分,更是对城市文脉的延续,使得滨河区域成为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

在经济层面,滨河景观带的建设与维护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植物的引入与景观的设计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这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就业增长。此外,通过滨河带的发展,城市的整体形象也会提升,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

滨河景观带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愉悦度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些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近自然的休闲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漫步、垂钓、跑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从而减轻生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植物的配置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让城市居民在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1]。

2 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关联

植物配置与造景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人工环境。植物不仅仅是景观中的装点,更是景观的灵魂,通过巧妙的配置,可以创造出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象,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合理的植物选择能够体现出景观的主题与氛围。例如,在城市公园中,选择花卉艳丽的植物可以营造出欢快、生机勃勃的氛围,而在庭院或庭园中选择常绿植物则能打造稳重、宁静的空间。植物的高矮、颜色、形态等特性都需要精心搭配,以达到整体景观的协调与统一。

植物的布局对于景观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布局不同种类和高低的植物,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使整个景区更加立体感和丰富多彩。例如,在庭院设计中,可以通过在前景种植低矮的花卉,中景安排一些灌木,而背景则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从而形成清晰的前中后景关系,提升整体景观的深度和层次感。

植物还能够成为景观中的亮点和焦点。通过选择具有鲜艳色彩或独特形态的植物,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其成为整体景观中的亮点。这样的植物可以成为游客流转的导向,引导人们在空间中产生视觉焦点,提高游览的体验感。

植物配置还能够影响景观的季节性变化。通过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可以使景观在春夏秋冬四季都有不同的美丽面貌。这种季节性的变化不仅增添了景观的趣味性,也让人们在不同的季节感受到不同的美好[2]。

3 滨河景观带植物选择与配置

3.1 本地生态适应性

选择当地植物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当地植物通常更容易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因为它们已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演化了数千年。这些植物对于当地野生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也至关重要。因此,使用当地植物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外来物种的竞争和入侵,同时支持本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植物的选择应考虑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植物对气温、湿度、降水量和光照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必须了解所在地区的气候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同样重要的是,了解土壤的质地、排水性和养分含量,以确保植物可以在这些土壤条件下茁壮生长。

3.2 生态多样性与景观层次

为了增强景观的生态多样性,设计师可以引入不同的植物群落。这意味着在同一景观中集成多种植物类型,如湿地植物、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这不仅增加了植物的多样性,还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不同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此外,引入多种植物也可以增加景观的视觉吸引力,使其更加丰富多彩。垂直层次是景观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层次。通过在景观中引入低矮的地被植物、中等高度的灌木和较高的乔木,可以创建出丰富的垂直层次,增加景观的立体感和深度。这种构建垂直层次的方法还有助于提供栖息地多样性,满足不同野生动物的需求。

3.3 花卉、乔木与灌木的平衡

花卉在景观中常常被用来增加色彩和季节性的变化。不同种类的花卉在不同季节中开放,为景观带来了持续的视觉吸引力。植物的色彩也可以用来创造特定的氛围,例如,暖色调花卉可以增加热情和活力,而冷色调花卉则可以带来宁静和冷静。乔木和灌木在景观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乔木通常用于提供高度和结构,而灌木则可以用来填充空间、创造屏障或提供遮荫。在配置乔木和灌木时,需要考虑它们的生长速度、根系、树冠形态和树干质地,以确保它们的结构与功能与景观设计的需求相匹配[3]。

4 植物在滨河景观带中的景观设计

4.1 陆域植物景观区

4.1.1 生态密林区

生态密林区由乔、灌、草组成,形成郁闭林,郁闭度为0.7~1.0。土壤湿度较大,地被植物含水量高,组织脆弱,不耐践踏。适合滨河安静休息区和生态风景林。植物配置应以生态、防护、观赏功能为主,注意植物群体间的生态位关系。景观上以林冠线和季相景观的变化为主要观赏点,设计时注意风景林的林冠线和季相植物的使用,形成优美的岸线景观。

4.1.2 疏林草地区

疏林草地以乔木、地被植物为主,郁闭度为0.4~0.6,形成半开敞的植物空间,适宜游人休憩。展示植物的个体美,需注意乔木的选择、林下层植物的对比和微地形改造。突出乔木的优美姿态和高大体量的主景效果。

4.1.3 开敞植被区

开敞植被区由矮生灌木、草坪草组成,通透感强,是观赏河岸风景的最佳场所。有两种组景方式:①小灌木花带自然开敞式,形成流线型彩带。②组团式主题景观,通过精巧组合形成主题性植物景观。配置需注意养护要求,保持景观的热情和奔放,同时考虑时令花卉更换和植物修剪。

4.1.4 林荫广场区

林荫广场作为主要活动空间,植物配置需保证足够硬质活动空间,避免植物过多。配置类型包括孤植、列植,可选择孤植的高大乔木或阵列式乔木,与广场休息设施相结合,形成以休憩健身为主的林荫广场。在广场花池内可以群植低于视线的灌木、绿篱等,丰富广场的软质景观。

4.1.5 植物配置组合模式

运河绿地要保证生态性的同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同植物配置组合给游人感受也各不相同。生态密林区隔离了运河和城市景观,形成独立的景观区域;疏林草地适宜户外活动,不受城市噪音的影响。在布置时,以外密林内疏林的模式为主,形成“绿树红花,碧水蓝天”的独立运河绿地景观。疏林草地模式以乔木为主,科学搭配各生活型植物,既提供了开阔的游憩场地,又提高了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完整的景观群落。开敞植被区视线通透,缺少大乔木分布,适合短暂休息。疏林草地是市民休息活动的理想场所,设置在开敞植被区外侧,通过草坪留出的透景线,提供观景的最佳位置,同时也是游人休憩的集中点。生态密林与开敞大草坪在景观感受和利用性质上有差异。通过生态密林的遮挡,形成独立的景观群,市民可以选择开敞区进行休憩活动。然而,在夏季,由于缺少大乔木的遮挡,开敞区的利用率较低[4]。

4.2 水陆交界带——驳岸植物景观区

4.2.1 自然原型驳岸

自然原型驳岸分布在河段坡度缓和、驳岸面积较大的地区,如城郊绿地。这种驳岸保持自然状态,通过种植深根、耐水湿的乔木或草本植物巩固河岸。可选择湿生乔木型、湿生乔草型和湿生草本型植物群落,使驳岸具有自然生态的特色。

4.2.2 自然型驳岸

对于较陡的坡岸,可通过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上筑土坡,以耐水湿的乔、灌、草相结合巩固岸边。选择草本植物作为水边护岸,远离河岸地带增加乔灌木种植,以保持河岸的通透性。

4.2.3 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在对抗洪水要求高、驳岸宽度狭窄的地段,可在自然型驳岸的基础上采用台阶式设计。通过设置2~3 级的“鱼巢”,使用由耐水原木和石块构成的箱状框架,在框架内种植耐水湿的草本和水生植物,使其呈现犹如在石缝中自然生长的景象。箱状框架的空间有限,靠近水体部位以水生植物为主,远离水体部位则种植耐水湿的草本植物。

4.3 水域植物景观区

4.3.1 植物生活型

水生植物主要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它们组合成不同的层次立面。挺水植物位于水深0~1.5m 的水域,分布于水生植被区和滨水驳岸植被区;浮叶植物位于水深0.3~2.0m 的水域,生长于水生植被区作为水体中心主景;沉水植物位于水深0.5~3.0m 的水域,作为水下绿化观赏植物使用。

4.3.2 色彩运用

在水域植物配置中,可以通过搭配不同叶色和花色的水生植物,如草绿色的茨菰、亮绿色的石菖蒲、粉绿色的黄菖蒲和深绿色的水葱等,形成巧妙的色彩组合,丰富水景效果。同时,在选择花期相近的植物时,需要注意不同花色之间的对比和呼应,以及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协调搭配,避免同色系植物相邻。

4.3.3 质感搭配

考虑水生植物的质感,包括精细、中等和粗糙3 种类型。精细型的植物适合作为细腻的配景,中等型植物可作为过渡,而粗糙型植物常作为视觉焦点的主景。通过高低错落搭配不同质感的水生植物,形成多样化的水生植物群落结构。

4.3.4 季相变化

在水域植物配置中,考虑植物花期的季相变化,力求达到春夏秋三季都有花的效果。例如,可以选择花期在4—6 月的中型黄菖蒲、6—9 月的精细型水葱和6—10 月的粗糙型美人蕉,形成色彩丰富、质感多样、季相鲜明的水生植物群落。

5 滨河景观带环境可持续性与管理

5.1 植物养护与管理

植物的剪枝、修剪与修整是保持景观整体美观与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的修剪,不仅可以控制植物的生长方向,还能够促进植物的分枝,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同时,对于老化、病弱或枯死的植物部分的及时修整,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维护景观的整体卫生。有效的病虫害防治需要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尽量采用生物防治、植物抗病性育种等可持续方法。合理植物配置、增加物种多样性以及引入天敌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通过科学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植物上的病虫害,可最大程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5]。

5.2 水资源与土壤保护

滨河地区的水质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长状况。因此,要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中没有有害物质对植物造成伤害。同时,选择适应水域环境的植物,如湿地植物,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维护水域的生态平衡。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有助于植物更好地生长。避免过度施肥和过量的农药使用,以防止土壤质量的下降。合理设置绿化带与水域,采用植物覆盖和保水设施,有助于减缓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5.3 社区参与和教育

社区的绿色意识对于滨河景观带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的社区绿化活动、植物养护培训等方式,培养居民对绿色环境的关注与参与。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植物的养护与管理,共同维护好滨河景观带的绿色环境。采用参与式管理的方式,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滨河景观带的规划与管理中。通过组织座谈会、工作坊等形式,让居民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学习植物的基本养护知识,提高他们的绿色素养。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公众正确对待植物与自然,形成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观念。

6 结语

植物配置与造景是滨河景观带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它们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滨河景观带注入了生态和文化的内涵。通过选择本地植物、创造多样性、实现季节性变化、与人互动,可以使滨河景观带成为城市的绿色明珠,吸引人们前来欣赏、休憩和参与。因此,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充分重视植物配置与造景,以创造更具吸引力和可持续性的滨河景观带。

猜你喜欢
景观带滨河驳岸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故黄河迎宾路景观带设计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滨河湿地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价值探索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
桑干河景观带规划设计分析
——以河北省涿鹿县为例
浅析马陵河湿地公园及沿线绿地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