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策略探讨

2024-03-28 13:39王磊
花卉 2024年4期
关键词:园林施工树种园林

王磊

(北京丹青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93)

0 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策略变得愈发重要。园林施工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已经从单纯的审美追求转变为强调生态价值和可持续性。

1 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融入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日益严峻。作为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施工不仅关乎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品质,更承载着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职责。在这种背景下,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园林建设往往注重造景的艺术效果,追求形式美、视觉美的同时可能忽视了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而现代园林施工则需将生态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着力打造既有审美价值、又有生态效益的绿色空间。

首先,融入生态理念的园林施工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生态功能。园林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自然元素,其生态功能包括改善微气候、保护土壤、净化空气、储存雨水等,直接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实践生态化的园林施工不仅仅停留在植物配置的层面,还包括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的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其次,注重生态原则的园林施工有助于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种类,建设使用少量外来物种或有害化学物品的自然环境,园林不仅能提供更多的生态位给当地野生动植物,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此外,以生态理念指导园林施工有益于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园林施工中采用本地材料、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等,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压力。此举不仅符合绿色建筑的趋势,还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和节省。再次,生态理念的融入促使园林施工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园林的建设和维护需考虑长远影响,生态园林着眼于未来,旨在构建一个循环、自给自足的系统。这样的园林不仅当前可用,而且能为后代提供美好的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最后,强调生态意识还能增强公众的环保认识。通过接触和体验生态化的园林,市民能够直观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

2 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

2.1 应用新能源

在当代园林造景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设计师在构想和实施园林项目时,有责任和义务积极探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对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进行详尽的调研。包括考察太阳辐射量、风力分布、地下热能资源、以及水资源等因素,从而确定最合适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方案。例如,光照充足的地区优先考虑太阳能的利用,而风力资源丰富的区域则更适宜风能的开发。其次,园林建设应从开始就规划好新能源设备的布局。太阳能收集板的安装位置、风力发电机的设置、以及地热泵系统的布局等,均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季节和一天中不同时间的能源需求[2]。同时,这些设备的设计应与园林的整体风格相协调,既不影响美观,又能提高能效。再次,新能源的引入应体现在园林设计的各个方面,例如,利用太阳能照明、风能进行湖面水体的循环、地热能为温室植物提供温控等。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可优先采用这些新能源供电,从而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降低碳足迹。此外,与主动式节能相结合的被动式节能设计同样重要。例如,在园林规划时,合理安排植被和水体的布局,能够在夏天提供自然的遮阴和降温效果,在冬季则能够减少风寒影响,利用地形和植物的自然特性减少能源消耗。为了实现生态园林的理念,应该建立起一个循环利用的能源系统。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废物的堆肥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等措施,都将对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显著作用。

2.2 做好树种比例规划工作

引进外来树种是园林造景中的一个常见做法,其目的在于丰富园林的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以及提升园林的景观效果。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外来树种与当地树种之间的关系需要经过细致的规划和搭配,才能确保两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和谐共处,进而达到双方互利的效果。

在引进外来树种时,必须考虑当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外来树种的潜在影响。外来树种不应该成为侵略性物种,威胁到本地的植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因此,预先的科学评估和选择对园林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3]。对于树种特性的合理规划与搭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从空间结构的视角出发,比如搭配赤杨和杉木,这两种树种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赤杨生长迅速,根系较浅,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孔隙度。而杉木生长较慢,且根系较深,能够在深层土壤中固定水分和养分,与赤杨形成互补的关系。此外,火力楠是一种叶片较大的常绿阔叶树种,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湿度,并通过落叶的分解,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上述树种相搭配,不仅能够在视觉上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而且能够通过各自不同的生理特性,共同作用于土壤环境,进一步提升土壤水分含量和养分的归还能力。在树种搭配方面,设计师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高度、冠幅大小、叶形颜色、花期果实等特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比例规划与空间布局,不仅能够创造立体丰富、层次分明的园林空间,而且可以营造顺应自然规律、有机融合的生态环境。园林设计中树种的选择和搭配是一个涉及生态学、景观设计以及工程实施等多个层面的过程。它不只是为了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确保树种在新环境下的健康成长,以及它们与本地生态的兼容性和促进作用。因此,设计前的细致规划、对植物特性的深入了解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都是保证园林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步骤。通过这样的措施,外来树种不仅能够在新环境中安稳生长,还能和本地树种一起,共同构建一个既美观又可持续的绿色生态环境。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全人类关注焦点的今天,这样的园林设计理念更加显得前瞻性和必要性[4]。

2.3 污水处理技术

在现代园林施工与设计中,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变得日益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园林施工中污水处理技术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7 个核心点。

(1)规划与设计。在园林施工之初,必须结合景观设计与环保理念来规划水体。通常,设计师需要在设计阶段考虑所有可能的水流路线,确保可以控制和指导水的流动方向和流量。有效的水流设计可以减少水体对环境的冲击,并为之后的水资源回收奠定基础。

(2)用水装置的设置。园林施工过程中,需要安装适宜的用水装置以控制水的分配。这包括合理规划景观水系,如人工湖泊、喷泉、小溪等,以及安装灌溉系统等。这些装置应规划成易于收集并重新利用水资源的方式。

(3)水资源回收系统。对于使用过的水资源,应当通过设置专门的管道系统进行回收。园林地区如靠近居民生活区,可以考虑引入居民生活废水,并将其经过处理后用于园林的灌溉,以此实现中水回用。

(4)节水装置的应用。喷灌和滴灌技术是现代节水灌溉的有效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布置这些装置,不仅可以为植物提供均匀的水分,减少水的消耗,还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按需定量给水,进而节省水资源。

(5)生态污水处理系统。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污水处理日渐成为园林施工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湿地系统等生态处理设施,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为园林增添自然景观。

(6)污水处理技术的整合。在具体操作中,应将传统和现代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例如,使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沉淀池等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处理水质,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循环利用的要求。

(7)智能化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引入智能化水资源管理系统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有着重要意义[5]。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智能化系统可以自动调整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2.4 新型节能材料

风景园林施工建设不单单着眼于树木植被的配置与生态的营造,构筑物的设计与建设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将技能型设计与节能技术的有效结合,开展创新性技术应用,成为确保工程质量与环保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在选材使用上,风景园林建筑施工应优先考虑使用低碳环保材料。例如采用可持续生产的木材、竹材,又如使用再生混凝土、回收钢材等二次利用材料。此外,现代新型材料如绿色绝热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而且材质轻、便于施工且寿命长。绿色建材的运用,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实现园林建筑的节能化和可持续性。在施工工艺的优化方面,有效地整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是提升构筑物品质和保障生态平衡的关键。传统工艺的精湛、现代科技的创新,可以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相得益彰,既保留了文化传统与自然美感,又加入现代科技的节能环保元素。例如,采用绿色屋面技术不仅美化了屋顶视觉效果,还增强了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并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绿色空间。园林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紧扣绿色、智能的主题。通过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像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浪费。而智能化管理有助于实时监测和维护建筑内外环境,优化人-建筑-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6]。

2.5 强化植物栽植及养护管理

在风景园林施工前,进行彻底的土壤分析,pH 要求为5.5~7.5 壤土,不含建筑和生活垃圾;在种植层内不能有杂草。土质要疏松,有一定的土深:草地>30cm,花灌木>50cm,乔木则要求在种植穴周有>50cm 的土壤(即一般在130cm 以上)。如果土壤不合要求,就要进行换土。对于碱性土壤,可通过施加腐殖酸、硫磺粉等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的酸性;而酸性土壤则可通过施用石灰或木灰来调节pH,使其适宜植物生长。现代土壤改良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创新就是生物改良技术的应用。使用微生物菌肥和生物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同时提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形成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此外,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剂,其高孔隙结构可以有效吸附营养,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长期应用于土壤中能够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长,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土保持技术亦是土壤改良不可忽视的方面。适当的排水系统能够防止因积水引起的根系缺氧,土壤固结和养分流失问题。同样,园林中的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植被根系可以稳固土壤,减少雨水冲刷和土壤侵蚀,营造健康的土壤环境。植物生长习性的研究也尤为重要。不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异,通过对植物生长习性的深入了解,可以实现更为精准的土壤改良,确保植物栽植后有合适的养分环境,提高成活率。例如,喜酸性植物可能需要更多的铁和锰元素,而对磷质和钙质需求较低的植物需要特别定制的土壤改良方案。将土壤改良纳入园林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中,持续监测土壤状况,并根据季节变化、植物生长周期及环境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土壤管理措施。

3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施工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是顺应可持续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通过实施优化的材料选择、环保型施工技巧,审慎考虑设计布局与植被配置,以及加强后期管理和维护,能够有效提升园林施工项目的生态价值。面对城市化快速推进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园林施工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生态化趋势也将更加明显。而每一项园林工程的成功实施,都将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证明,向着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目标迈进。未来,需要更多地关注生态科学的进步和实际应用,不断完善与创新园林施工的生态融入策略,贡献于美丽中国的构建。

猜你喜欢
园林施工树种园林
关于现代园林施工管理的探讨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节能型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初探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基于园林施工管理的探讨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