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关于都城空间体制的思想

2024-03-26 05:40唐晓峰
环球人文地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始皇渭北都城

唐晓峰

宫室体制与城市体制,是都城空间性的两个层面。在中国早期历史中,政治都城的发展表现出先有宫室体制,后逐步完善城市体制的过程。这里所说的“体制”,是指皇权在整体城市建筑空间中所刻意追求的结构。

秦咸阳城本在渭河北岸,在秦惠文王的时候开始向渭河南岸拓展,启动了阿房宫的修建。其后,秦昭王又在渭南修建了章台宫和兴乐宫。在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在渭南大规模修建宫殿,致使渭河南北呈现宫殿连绵的壮观景象。

秦始皇的咸阳城形态有如下特征:宫殿无拘无束地广泛分布,数目多,跨度大,呈现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宫殿景观,仿佛整个关中地区都是他的都城范围,宫殿群几欲遍布全畿。这是秦皇得志后不可一世的一面。

咸阳的连绵宫殿群组有辉煌壮观的一面,但也有紧张求安的一面。秦朝新建未稳,秦始皇仍保持高度的防范意识,除了一些特殊的“安检”措施外,始皇在咸阳诸宫殿的行幸也是十分秘密的,有时是“微行”,规定皇帝“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有一次,始皇到梁山宫,在高处看到丞相所率眾多的车马,不以为然。事后有人告知丞相,丞相赶忙减损车马的数量。始皇知道后大怒,以为有人泄露了他的行踪和谈话,因问不出何人所干,于是杀掉当时所有在其身旁的人员。可见,秦始皇宫殿的广泛分布,也是要多建皇居处所,达到对皇帝“莫知所在”的隐蔽效果。

秦朝初年,始皇重视的是宫殿,而不是整个都城,安全设防依托于宫城,而不是大城。大城没有城墙。皇帝空间以宫殿本身为主体,所以阿房宫又称“阿城”,出了宫殿,便是无设防地带,因此需要特殊的具有隐蔽防范功能的复道、阁道,沟通各个宫殿,保持皇帝的隐蔽性、安全性。一座座宫殿之间,虽然广布民居,但因皇帝空间没有超出宫殿,故民居空间与皇权空间是完全分离的。

始皇的大咸阳是宫殿群的聚合体,大咸阳的建设虽然有了大都城意识,但没有具体布局概念,这表现在仅仅追求宫殿的规模、数量以及大力扩展宫殿的分布范围,似乎大,便是伟大王朝的伟大都城。

咸阳的宫殿当然有主次之分,宫殿的分布虽然向渭南大幅扩展,但真正的朝宫还是在渭北的老咸阳宫,渭南的宫殿,地位尚不及渭北。例如秦昭王时,在渭南的章台宫会见楚怀王,因场所礼仪级别不高,将怀王视为蕃臣,而激怒楚王。与此对照,荆轲以秦王极欲得到的樊於期人头与督亢地图为见面礼请见秦王,秦王大喜,以最高礼仪,着朝服,设九宾,在渭北的咸阳宫召见荆轲。

渭北宫殿的礼仪级别高于渭南的宫殿,这不是有意的规划,而是因循传统。不过,渭南地区的地理优势明显,在关中立都,重心向渭南发展,势在必然。终于,在始皇三十五年(距其去世仅两年),秦始皇提出新的京师建设计划,欲在渭南修建新朝宫,以此形成新的都城格局。

这是古代关中城市地理的一次重大改变。秦始皇的都城规划方案,不仅使咸阳的重心南移,而且改变了原来宫殿分布相对散漫的局面,最终形成了秦都咸阳的核心范围:地跨渭水南北两岸,北至老咸阳城区,西至沣水,东至龙首山北坡的兴乐宫,南至阿房宫一带。在这个核心区内,新朝宫(阿房)有南北贯通的中枢意义。向北,有复道北渡渭水,直通老咸阳宫区;向南,有阁道直抵南山。在这个结构中,可以看出一条有意规划的南北贯通景观线。这条线上,除了有形的建筑群体之外,还附加有一番思想性的解释,即“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这些解释,更令咸阳格局呈现非凡特色,升级为天文象征,成为真正的“天子”之居。

都城概念中终于出现了整体秩序,它不再是简单自然的宫殿的聚合体,都城本身具备了任何独立宫殿都无法展现的高层意义。尽管秦始皇还没有城市边界的概念,但城市轴心的概念已经提出。城市意义主要由轴心体现,由轴心逐步形成整个都城的空间体制,轴心是都城空间体制的起点。

猜你喜欢
始皇渭北都城
两个苹果品种在渭北旱塬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形式”之都与“移动”之都:辽代都城解读的一种尝试
王翦将兵
论汉初都城择变过程中的空间认知
下篇 今日巴清
红色渭北颂
渭北明珠
——林皋湖
因他有心
近年来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北宋都城新郑门遗址与开封“城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