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珂玲
还记得去年七月底4人组队穿越罗布泊并永远留在那里的悲剧。关于这一事件的发生,人们在网络上展开过激烈讨论。
有人说,车队领队是悲剧的塑造者,是他没有好好准备,才导致了这场事故;有声称自己是幸存者的人“跳”出来,表明事情并非大家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这次意外的主要责任人是一辆道奇霸王龙车主,这件事仿佛还和他的情人有关;很多专业人士也进行分析,他们认为既然出发去罗布泊,必然已经做好万全准备,意外可能是恶劣天气导致的……
各种言论层出不穷。但沉下心来一想,逝者已逝,再去追究谁人的对错仿佛已无太大意义,而思考和警醒才应该是最关键的。
所以人们开始探讨,为了一次远行,失去生命值得吗?而旅行的意义,到底又该是什么?
在热衷户外的人们看来,每次旅行都是一种新的冒险。在四下无人的荒野驱车疾驰;从几十米高的山崖一跃而下,仅靠一根橡皮条确保自身安全;徒手攀上陡峭的崖壁,等一场久违的日出日落;潜入浩瀚的海洋,遇见绚烂的海底世界,看水母悠游,海龟漫步……小小的冒险,是许多人的最爱。
对更多人来说,旅行是治愈的,静下心来听花开的声音,感受树叶的浅浅呼吸。抑或是看漫天云卷云舒,等晚霞一点点染红天空,最终映出孩童稚嫩的脸;抑或走进博物馆或艺术展览馆,文物带来可以触摸的历史,科技塑造未来的奇遇,艺术品让审美更多元,行者的视野随之拓宽。
当然,旅行更是随性的。经过一路奔波,抵达目的地就该放松身心,进入酒店后躺在床上,美美一觉睡到大中午,醒来就忘记时间,饿了就点个外卖。避开人山人海的热门旅游景点,选择小众目的地,拍照,发呆,远离尘世的喧嚣,不再焦虑和崩溃,让一切放松下来。
旅行的意义太多,但有时候过于执着某种意义,反而会物极必反,让旅行失去意义。因此,更多的人开始找寻更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
在传统印象里,所谓“穷游”的背包旅行一直在流行。人们出行带的东西越来越少,当自己变得更轻松的同时,也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旅行本身。而骑行远游大多孤独而辛苦,但骑行者把穿越未知的风景放在第一位,对生活的所需和要求也降到最低。一个人骑行,孤单却内省,一群人骑行,壮观而有力,旅途中的感受更是无法替代。
公路电影里,主人公常常开着一辆汽车,在蜿蜒的道路上飞驰,这让自驾或者公路旅行逐渐变成现代人极为推崇的一种旅行方式。在这趟旅行中,重要的不是起点和终点的距离,而是“在路上”的自由感觉。
此外,旅居是旅行的2.0版本,它并不是艺术家、创作者等自由职业人的专属,更像是厌倦平淡繁琐生活的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人们旅行时,长时间居住在另一座让自己舒服的城市,对其进行深度探索。不用像短时旅行那樣匆忙地走马观花,而是真正慢下来体验不同的城市文化,感受没有见过的自然风光,找寻生活的本质。
事实上,我们无法评说每种旅行方式的好坏,也不能评说。但我想,当每个人收好行囊,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开启一段旅程,与山海相拥,与万物同频,最幸福的时刻就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