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
2023年6月8日下午,云南省英语学科高考迎来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后的首考。本次高考英语学科使用全国新课标II卷,整体难度较往年略有提升。读后续写新题型的出现,使得写作部分分值占比加大,对学生语言产出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这也意味着阅读与写作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试卷结构稳中有变,试题聚焦素养、突出能力、指向思维,可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
一、试卷结构变化
调整试卷题型结构。高考试卷的命制历来稳定、科学,注意试题的区分度,有适当创新。相对于近几年的云南省高考英语试题而言,本卷试题用语篇填空替换原有的短文改错,增加读后续写新题型。
调整各题型分值占比。本卷听力部分分值不变,保持满分30分;阅读理解每小题增加分值至2.5分,满分50分;语言知识运用满分30分,减少15分;增加写作部分分值,从原来的25分增加到40分。调整后,本卷各板块题型分值占全卷分值的比例:听力20%、阅读理解约33.3%、语言知识运用20%、写作约26.7%。
增加开放性试题比例。2023年以前,云南省使用的高考英语试题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写作第二节——书面表达,分值为25分,占全卷总分的16.7%。2023年,随着短文改错的取消,读后续写题型的加入,开放性试题比例增大到40分,占全卷总分的26.7%。
二、试题分析
(一)阅读
1.语篇分析
注:主题语境依据新课标中的主题语境内容要求进行分类;生词量也依据新课标要求的词汇表进行划分。
从表1可以看出,本卷阅读部分语篇体裁丰富,基本涵盖了新课标要求的常见语篇类型。从主题上看,试题语篇整体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主题语境。语篇选材新颖,涉及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护林员活动、校园园艺项目、阅读艺术作品集、城市区域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研究,以及如何开启艺术之旅,话题丰富,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扩大知识面,体现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特征。从词数上看,阅读理解第一节四篇语篇词数呈阶梯状上升,D篇最长,篇幅控制在350词以内,七选五语篇词汇控制在250词以内,基本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保持一致。生词方面,通过对比新课标要求的词汇,每一篇语篇均有1~2个超纲词汇,但均没有超过3个,合理控制生词数与文本难度。
2.阅读能力分析
阅读理解是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一项基本能力。英语学科阅读理解能力可归纳为7项:理解词汇,理解具体信息,理解主旨大义,理解观点、态度,理解目的,推断,理解文章结构、类型。
笔者将从以上7种阅读能力出发对阅读部分进行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阅读部分细节理解题有8个,词义猜测题有1个,主旨大义题有2个,观点态度题有2个,推理判断题有1个,理解文章结构题有5个。总体来看,细节理解题占比40%,考查分析、比较、推断等高阶思维品质的题目占比60%。
(二)语言知识运用
完形填空是一种综合测试题型,是对学生语言知识、语篇知识的综合性考查,本质是考查学生语篇再造能力。本卷完形填空为记叙文,以第一人称“I”的口吻讲述我和另一名飞行员帮助一只宠物狗和主人团聚的故事。笔者将从考点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进行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本卷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动词及动词短语、名词、形容词类的实义词,以上词性的考查占比高达93%,其中,考查动词和动词短语的有7题,占比近50%。这体现了完形填空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的考查特征。
考点层次是指在选词时选项受到何种层次的制约,它分为单词层次、词组层次、句子层次与语篇层次。层次越高,考点效度越高。从考点层次分析,本卷完形填空基于语篇层次考查的占比为80%,句子层次考查的占比为20%,没有设置仅从单词或词组层次考查的试题。试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篇意识,能根据语篇逻辑作出正确判断,体现“突出语篇”的命题特征。
语篇填空是测试语法的常用题型,它从句子和语篇层面综合考查语法的形式、意义及使用。本卷语法填空语篇词数为204词,符合《考试说明》中“200词左右”的词数要求。该语篇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我”在“萌萌”和“娇庆”所在的柏林动物园给熊猫管理员教英语的故事,引导学生从跨文化的角度认识英语学习的必要性。语法填空的考点分布如表4所示。
表4 语法填空考点分布
从表4可以看出,语法填空的考点主要为实义词(提示类)与功能词(非提示类)。前者根据括号里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后者没有提示词,学生需要根据语篇逻辑及句法逻辑进行补充。本卷提示类试题和非提示類试题比例为6∶4。提示类试题突出对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实义词的考查,非提示类试题突出对介词、冠词、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的考查。该题型以语篇为基础,以语境为依托,充分体现了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
(三)写作
1.应用文写作
本卷应用文写作体裁为邮件,写作任务为要求学生给外教写一封邮件,说明外教随机分组让学生练习口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这一情境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突出考查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试题命制方面,该题情境创设呈现三个特征:一是真实性。语言测试中的任务(试题)尽可能地接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完成的任务。随机分组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活动,学生对此情境并不陌生。二是交际性。写作试题的交际性明确,要求给外教写一封邮件,体现了用英语写作的必要性。三是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较好,学生可根据给出的提纲,通过自身对随机分组存在问题的思考展开写作,并提出相应建议,可体现学生深度思维的个体差异。新课标界定思维品质时指出,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发展思维品质的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卷应用文试题的命制突出体现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是高考新题型,2016年10月在浙江省高考中首次使用,2023年6月,云南省首考该题型。读后续写以读为辅,以写为主,读写结合,其目标是考查学生阅读基础之上的写作能力,主要考查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把握短文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的能力,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对语篇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卷读后续写体裁为记叙文,主要讲述“我”作为巴西移民,不喜欢英语,在教师的鼓励下参加写作比赛,通过克服困难不断修改,最终获奖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写作,克服困难,享受写作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读后续写对以上三种能力要求很高,缺一不可。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全文逻辑,从所给内容读取文本的写作主旨“Enjoy the process of writing”; 而后根据故事情节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参加写作比赛的过程,再从所给的两个段落首句获知情节发展的基本走向及主要内容(如表5所示),并补充必要的细节。续写走向必须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和上下文的逻辑性”,只有合理、丰富的内容才能让语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启示
高考试题的命制逻辑不可避免地反拨教学。从本卷来看,除了考查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阅读理解题考查信息筛选和简单理解的试题不到半数,而考查分析、推断、概括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试题占了半壁江山。新增的读后续写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英语学科高考是教育部统一命题,命题依据高考评价体系和课标,云南省多数学生还没有学完新课标规定的教材模块,复习也不可能是全面的。鉴于此,笔者建议教师通过试题反拨教学。
(一)强化必备知识储备
必备知识是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情境时,有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英语学科的必备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新课标指出,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语言知识的学习指向语言语用。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鉴于英语高考“突出语篇”的特征,必备知识的教学应强调“语篇意识”。
就语言知识而言,词汇教学应建立在特定语境的基础上,教师要树立“no context, no meaning”的教学理念,对常见构词法,一词多义或熟词生义等词汇考查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掌握词汇的文化内涵、同义复现、解释、逻辑关联等。教师要树立“形式-意义-使用”的语法教学观,在语言运用中,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知识连接起来,避免脱离语篇、语境教授语法知识。
就文化知识而言,教师要认识到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要结合教材单元内容,对语篇中的文化知识进行深度解读,挖掘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同时,结合新课标中的文化知识内容要求,对教材中没有涉及或涉及内容较少的文化知识进行适当补充,如必要的中华文化基础知识,中华传统节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京剧、文学、绘画、园林、武术、饮食文化等)并探讨其内涵,适当了解英美等国家优秀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储备。
(二)突出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人的思维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层级,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记忆、理解体现为浅层学习,指向对知识点的表象理解和累计,属于低阶思维能力,而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体现深度学习,指向对知识背后逻辑的探索,属于高阶思维。由此可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指向评析、评价、创造等高階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学科高考试题的命制也反映了这一特征。
鉴于此,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语篇内容培养逻辑思维;围绕语篇的主题,发展批判式思维;鼓励学生大胆预测、想象,提升创造性思维。要避免只关注语言本身的意义,用碎片化、零散化的语言知识讲解代替文本解读,使学生认知能力停留在记忆和理解的低阶思维阶段。
就写作教学而言,教师应清醒地认识题目本质,它是对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要认识到写作部分的问题本质在阅读,应以“阅读理解能力先于思维创造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先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思路,落实“思维品质”培养。
(三)开展读写微技能训练
鉴于英语学科高考中读后续写题型的引入,以读促写、读写整合的课型应该得到更多关注。这一课型有利于贯彻课程“用英语做事情”的理念,体现“做中学、用中学”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基于语篇,读写整合”可以体现在阅读模块和写作模块中。
阅读的微技能有略读,扫读,概括,预测,理解细节、主旨大义,理解词义,理解文本结构和体裁,理解语篇逻辑,理解作者意图等。其中,区别事实与观点、理解作者意图等虽是通用的阅读技能,但对读后续写特别重要。
写作部分要弄明白三个问题——“为什么写”“写什么”“如何写”。“为什么写”主要是弄清楚应用文写作中的体裁问题、写作对象、写作目的。以上三种因素决定了文体的风格和运用何种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写什么”主要决定了文章的基本内容或故事情节的基本发展方向。“如何写”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学生语言产出能力的终极表现。
开展读写微技能训练要注意过程性和循序渐进。语言的产出以足够的语言输入为前提,教师要做好高中三年写作训练布局。在写作素养培养阶段,要立足高质量的输入,适当的输出,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内容和语言,分析语篇的结构与特征、语篇逻辑、连接手段等,体验语言的赏析思用,研读案例,列提纲。在写作素养形成阶段,教师要坚持结合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提供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如仿写、改写句子、仿写结构、列写整篇文章,围绕语言、内容、思维三个方面设置综合性写作任务。在写作素养产出阶段,教师应开展读写专题微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逻辑、语言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可以通过互评、分享、教师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提升写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