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猪蓝耳病的流行及防控措施

2024-03-24 08:18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同心堂动物医院048100杨果平
新农村(浙江) 2024年3期
关键词:蓝耳耳病毒株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同心堂动物医院(048100) 杨果平

猪蓝耳病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该病对各阶段猪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易造成母猪不孕、流产,仔猪弱仔比例升高,保育猪多发呼吸道疾病以及公猪精液质量变差等。近年来,随着猪蓝耳病毒株的不断变异和非洲猪瘟等疫病的影响,国内猪场感染该病持续呈现复杂多样的特征,导致对该类疫病的防控难度不断增加,亟须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

1.猪蓝耳病病毒毒株的流行演变情况

猪蓝耳病(PRRS)于1987年首次在美国出现,1990 年在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暴发,1995 年开始传入我国,随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陆续发生。此阶段大部分为普通经典型PRRS,代表性毒株为ATCCVR-2332 株,临床发病多以母猪流产为主,兼有各日龄猪只的呼吸系统症状,但成年猪致死鲜有报道。2006 年,高致病性蓝耳毒株出现,妊娠母猪临床表现为严重繁殖障碍;育成猪以高热、急性死亡、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在我国迅速暴发和流行,对养猪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通过与之前不同年代的分离株进行对比发现,HP-PRRSV 是由我国早前毒株经历基因组的变异逐渐演化而来。

2014 年以来,国内多个实验室相继报道从临床母猪流产或仔猪呼吸道病发病病例中分离到属于谱系1 的新型毒株,该类毒株与美国的NADC30毒株高度同源,且有相同的nsp2编码区的缺失模式,因此命名为类NADC30(NADC30-like)毒株。2021 年,对国内21 个地区200 多家猪场进行监测,结果显示PRRSV 抗体阳性率为64.61%,类NADC30及其重组毒株(含谱系1和8)比例为47.62%,以类VR-2332 为代表的谱系5 毒株比例为45.24%,且部分猪场同时存在多个毒株并发的情况。

2.非洲猪瘟暴发加速蓝耳病毒株变异

2018年8月,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简称“ASF”)疫情。ASF 疫情暴发后蓝耳病在我国猪场的流行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检测数据显示,ASF 暴发前,蓝耳毒株排前三的是NADC30-likePRRSV、 HP- PRRSV、 QYYZ- likePRRSV,检出率分别为47.36%(188/397)、34.01%(135/397)、7.30%(29/397)。ASF 暴发后,蓝耳毒株排前三为NADC30-likePRRSV、HPPRRSV、NADC34-likePRRSV,检出率分别为65.97%(252/382)、20.68%(79/382)、5.50%(21/382)。

分析认为,近年来NADC30-likePRRSV 作为主要流行株,其检出率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引种带毒,二是疫苗质量参差不齐、保护性不足和使用不当等所致。

(1)引种带毒,加剧扩散传播 ASF疫情发生后,全国生猪大面积发病死亡,能繁母猪数量断崖式下降,生猪市场供不应求,为迅速扩产,各大养殖企业和养殖场户纷纷盲目引种,而缺乏有效的检疫净化手段,从而使隐性带毒猪大量进入生产环节,加剧了该病的扩散、传播与病毒的流行变异。

(2)疫苗使用不当,增加感染风险 蓝耳病病毒具有典型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猪场实施蓝耳病疫苗免疫后病情反而加重的原因。

研究发现,一般病毒感染都是从细胞表面的黏附开始,黏附是通过病毒表面蛋白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和配体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受病毒表面蛋白的刺激而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常常可阻止这一步骤,将病毒“中和”,使其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抗体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却发挥着相反的作用,它们协助病毒进入靶细胞,提高感染率。这一现象就是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即所谓ADE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研究表明,猪群受到PRRSV 野毒感染后,群体内免疫水平参差不齐,不同个体的ADE 差别很大;同时,通过母源抗体获得对PRRS 被动免疫的仔猪,一旦抗体水平下降至保护性水平以下(亚中和水平),PRRSV 就会表现ADE 活性,从而增加动物感染和发病的风险。

(3)疫苗质量参差不齐,保护性不足 研究发现,由于近年来蓝耳病毒株不断变异,国内疫苗生产厂家为紧跟形势,快速推出多种毒株疫苗上市,导致疫苗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产生有效保护,使得该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3.猪蓝耳病的危害日趋严重

近年来,在临床兽医界有“蓝耳病是个框,什么病都可往里装”的说法。其实,这也是对猪蓝耳病在中国的流行与危害现状的形象总结。从临床经验得知,猪感染蓝耳病病毒后,不仅会造成母猪流产,降低生产性能,同时能够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更容易因为不同的应激出现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特别是ASF暴发后,不同亚型毒株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病情的复杂性。

(1)严重降低母猪繁殖性能 母猪感染后会出现流产和早产症状,直接影响猪场的育种水平和母猪的繁育能力,阻碍猪场的可持续发展。

临床诊疗可知,妊娠期母猪感染蓝耳病后,即使中途没有发生流产,也会对所产仔猪的健康生长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特别是低日龄的仔猪更为敏感,出生后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和厌食,伴有体温升高,并可能出现继发感染,导致病情不断恶化,增加仔猪死亡率。

(2)严重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研究发现,猪的免疫系统中有大量的巨噬细胞,猪感染蓝耳病病毒后,病毒可以在巨噬细胞中复制,产生强烈的免疫抑制作用,并破坏猪只的免疫器官,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母猪感染其它疾病的几率,从而极易造成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3)猪蓝耳病病毒防控难度大 蓝耳病病毒是RNA 病毒,变异速度快,并且不同的毒株之间可以重组;疫苗毒株多,疫苗毒常与野毒发生重组,会出现毒力返强现象。该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在外界媒介的作用下也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同时,在临床上蓝耳病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呼吸系统和淋巴系统,与其他疾病有着相似的临床症状,只有通过剖检、病理检测,才能确诊。

此外,猪场一旦遭遇蓝耳病病毒的侵染,往往病毒血症可达200 多天,持续的感染与传播,对猪场造成严重打击。如果发病猪场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往往持续两年都可能有蓝耳病的症状以及继发感染现象。而在商品猪场,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则比育肥猪的本身寿命还长。由于众多因素综合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对该病的防控难度。

4.猪蓝耳病针对性防控措施

近年来,猪蓝耳病高发多发,病情日趋复杂多样,对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方针,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1)加强引种检疫,做好隔离和驯化 引种须来自非疫区,并严格实施检疫检测,确保健康无病;同时,对新引进种猪和仔猪需严格实行隔离饲养和驯化管理,严防隐性带毒猪入群,杜绝病原传入。对已感染的猪场,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清除血清学阳性带毒猪,并制定药物防治计划,逐步建立健康猪群。

(2)正确选用疫苗,实施科学免疫 “非瘟”后病毒变异加速,新型毒株检出率越来越高,猪场免疫蓝耳苗切忌盲目,建议经过病原测序,了解蓝耳病毒属于经典型毒株还是变异型毒株,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强的疫苗种类,确保疫苗质量安全有效;同时,不同地区的猪场要结合当地的发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注意选择最佳免疫时间、免疫途径和方法以及疫苗的剂量,以便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3)加强饲养管理,提升生物安全水平 实行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管理制度,有利于阻断交叉感染与连续性感染,努力降低该病带来的风险;饲养过程要控制好圈舍的温度、湿度以及养殖密度,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并注意通风换气,禁止喂给霉变饲料;同时,强化日常封闭管理,定期消毒灭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各种不良因素刺激,防止发生应激反应而诱发该病。

(4)药物防控保健,选用“稳蓝增免”方案 在免疫预防的同时,为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猪只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可通过合理的药物保健措施,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控制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的发生。

研究表明,泰万菌素口服给药能够得到很好的吸收,可聚集在肺泡巨噬细胞,而猪蓝耳病病毒的复制就集中在巨噬细胞内。猪只感染蓝耳病病毒经泰万菌素处理,病毒在巨噬细胞内复制的能力大大下降,病毒血症时间明显缩短。针对不同猪场,在临床上可选用以泰万菌素、绿益态、茯苓多糖为基础的“稳蓝增免”组合应用方案,来控制和稳定蓝耳病。具体方法如下。

①蓝耳病稳定猪场预防保健。20%治嗽静(主要成分:酒石酸泰万菌素)1 000g/吨+茯苓多糖散300g/吨+绿益态(主要成分:多维、氨基酸、活菌)1 000g/吨,混饲种猪群,连用15天,每季度用药一次。

②蓝耳病不稳定猪场预防保健。种猪群每月使用一次上述组合方案,连用3 个月,稳定后2~3 月一次;断奶仔猪,当天开始应用上述方案,连用15天,转群前后再各用1周;保育和育肥猪,在本场猪群高发呼吸道疾病阶段前一周应用上述组合方案15 天;对引进猪群,在隔离驯化期间使用上述方案15 天,停3~5 天,然后进行蓝耳病疫苗免疫。

③发病猪场紧急处治方案。迅速隔离发病猪群,划定猪场净区与污区,饲养人员、生产用具、饲料做到不串栋不交叉,减少水平传播,并按照下述组合方案治疗,一般给药两次后,在猪群病毒载量与病毒血症下降,免疫力提高的前提下,使用灭活苗全场普免,以巩固猪群体液免疫水平。

对能够吃料的母猪:20%治嗽静1 000g/吨+茯苓多糖散500g/吨+绿益态1 000g/吨,混料饲喂14 天,停药14 天后再给药14 天,能迅速减少母猪蓝耳病病毒载量与排毒,缩短母猪病毒血症时间,缓解流产的发生。

对不吃料或食欲较差的母猪:20%治嗽静1 000g/吨+绿益态500g/吨+复方阿莫西林100g/吨,混水饮用两周,待食欲恢复后再用上述方法混饲给药7天。

对耳朵发绀、咳喘、炸毛消瘦的保育猪和育肥猪:20%治嗽静1 000g/吨+绿益态1 000g/吨+甘草颗粒1 000g/吨,混饲14 天;同时,肌注头孢噻呋钠和氟苯尼考治疗,一般上午注射头孢噻呋钠0.1ml/kg 体重,下午注射氟苯尼考0.1ml/kg体重,连用3天。

对感染严重而发烧至40℃以上的猪群:先肌注氟尼辛葡甲胺+头孢噻呋钠进行治疗,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全群使用复方阿莫西林1 000g/吨+卡巴匹林钙800g/吨+和板青颗粒1 000g/吨,饮水给药,连用3~5天。

猜你喜欢
蓝耳耳病毒株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毒与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中国蓝耳病疫苗市场情况调研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
猪瘟强毒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的LAMP鉴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