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生鲜冷链物流强链补链与科技支撑的建议

2024-03-24 08:18浙江省农科院310021郜海燕吴伟杰
新农村(浙江) 2024年3期
关键词:短板冷藏冷链

浙江省农科院(310021) 胡 豹 郜海燕 吴伟杰

据统计测算,2021 年浙江省果蔬采后物流环节损耗率达17.5%~22.5%,损失量达502.39万~637.35万吨,相当于265.49万~337.84万亩地的产出。由此可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浙江作为生鲜食品生产和消费大省的需求还不匹配,存在较明显的弱链、缺链、短链等问题,是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一块突出短板。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支撑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内容。要树立“保鲜止损、流通增效、科技支撑、数字赋能”的新型物流观,找准核心问题与突出短板,谋划和推动生鲜冷链物流“强链补链”与科技支撑,进一步健全“从农田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尖”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1.问题与短板

(1)设施设备陈旧,物流装备供给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根据全省65 个县(市、区)统计调查,全省现有冷库容量仅487.01万立方米,容积缺口达93.67 万立方米;现有冷藏运输车9 537 辆,远未达到所需水平。全省冷库容量居全国第8位,冷藏车自有量居全国第10位,两者排名均居山东、江苏、广东、上海等沿海主要省市之后。此外,现有冷冻冷藏设施设备陈旧老化较严重,建成时间均在10 年以上,如杭州的冷库库区建成时间均有10~20 年,设备标准低、温度不达标,已不能满足现代商品冷链物流需求。

(2)技术含量偏低,全链信息化融合不紧,科技支撑存在短板当前浙江冷链物流保鲜工艺和技术方法水平滞后于行业发展。在产业链源头,农产品保鲜影响因子与内在机理的研究还没有突破。在运输环节,大部分生鲜产品缺乏预冷技术,直接进冷库冷藏,冷库及冷链运输车辆普遍只简单分冷藏与冷冻两个区,远未实现精确温度控制。冷链全链条由于缺少信息实时采集、动态监测,无法为精准管控提供支撑。冷链物流风险因子还无法精准识别,全链条的风险控制和预警也无法实现。尽管“浙冷链”“浙食链”等数智化平台构建取得较大进展,但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范围仍停留在局部地区,设施装备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亟须提速。

(3)循环体系缺失,包装降解难回收较普遍,绿色环保存在短板冷链物流企业为延长保温时间,包装材料主要选择廉价隔热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珍珠棉复铝箔等,这部分包装物,由于自身价值极低,难以被回收利用,但填埋处置需近百年才能降解,由此成为“白色污染”。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近3亿个泡沫箱及10亿个冰袋等耗材。虽然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应用越来越多,但仍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环境友好且价格也友好的绿色包装材料有待研发。此外,冷链物流包装在消毒方面,还缺少行业公认的运作与检测标准,冷链物流包装循环共用模式推广难度较大。

(4)服务监管薄弱,行业标准化专业化不强,标准规范存在短板 当前冷链物流“断链”“伪冷链”等问题突出,与此相关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成熟的标准体系是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虽有《GB/T28577 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等标准,但多以建议性标准为主导,对企业的监督和约束存在空白,更缺少统一有效的强制性标准。特别是在温度控制方法、冷链操作规范、冷藏冷冻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缺乏可参考和执行的标准。现行冷链物流操作主要依靠参与主体的自觉行为,有较明显的随意性,个别主体为节省成本或提高效率而简化或省略操作,给食品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5)区域结构失衡,供需不匹配不平衡较明显,地区协同存在短板 浙江冷链产业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冷链运输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更新较快,冷藏运输车较多,仓储设施也多,如杭州、宁波、台州和舟山4 市冷库库容733.3 万m3,占全省库容69.7%。相比之下,西部山区仓储设施布局较少,冷藏车辆配置及保鲜技术落后。一些偏远地区由于运输车辆设施不完善,导致冷藏保鲜达不到要求,使生鲜农产品损耗严重,造成农民收入下降,进一步阻碍山区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2.对策与建议

(1)推进设施装备迭代升级,加快冷链全过程基础建设 一是扎实推进覆盖生产、存储、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基础设施更新升级,重点推进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快递网点冷链配套设施和冷链智能配送箱(柜)布局建设。二是积极推进冷链设施数字化改造,完善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区块链、北斗等先进技术的加持,推动冷链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三是完善冷链技术创新应用机制,打通高品质农产品上行通道和高品质消费品下行通道“双通道”,推动城乡冷链网络双向融合,优化生鲜食品供应链生态。

(2)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强化物流全链条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冷链物流前沿基础和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冷链物流相关领域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重点研究冷链物流过程功能营养物质保持及活性因子稳定技术,开发安全绿色高效的蓄冷和缓振减振包装材料。二是研发多温区蓄冷保温、环境控湿控气等风险因子阻控新技术,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生鲜食品质量溯源、智能管控技术,构建从供给端到消费端的全供应链智慧冷链物流体系。三是在“尖兵”“领雁”等省重大攻关计划项目中布局农产品保鲜因子与内在机理研究,以及冷链物流相关技术研发,从源头提升生鲜冷链技术现代化水平。

(3)构建包装循环经济体系,打造环境友好型新一代物流 一是加强标准化、共享化冷链运输装备和技术的研发应用,支持冷链物流企业采用标准化冷藏集装箱、周转箱、可循环使用绿色环保的温控包装盒及蓄冷箱、蓄冷片等冷链标准化运载单元。二是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生鲜食品包装物料产业,重视清洁处理和循环利用,推动冷链物流设备节能降耗,包装材料绿色低碳,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冷链物流新路。

(4)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冷链现代化治理能力 一是引导高起点制订省级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围绕仓储、加工、流通、包装、运输、装卸和配送等环节,构建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体系,推动与全国冷链物流标准接轨。二是加强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商会)治理能力建设,尽快出台更加完善的冷链物流标准和行业规范,使冷链物流企业有统一标准可循。三是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物流制度标准和行业规范执行的监督和落实,依托“浙冷链”“浙食链”等完善监管、溯源、检测的全流程体系,推进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三化融合”,不断提升冷链物流运营治理能力。

(5)建立区域协作合作模式,驱动物流全省域协同发展 一是把冷链物流节点建设作为支持山区26 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用地指标、节点布局、设施建设、财政补助等方面予以倾斜,推动冷链要素在全省均衡配置。二是把冷链物流列入新一轮“山海协作”的内容,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山区冷链物流技术升级,整合冷链供应链资源,推广新型、综合型物流服务模式。三是加快构建全省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在山区26 县建设一批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实现冷链物流全省域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短板冷藏冷链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食物冷藏不要超过多少天
哪些应该放冷藏?哪些应该放冷冻?哪些不用放冰箱?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