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文生
八都山的板车,木身子铁轴架胶轮子。木身子,是乌龟山砍来的杉树做的。铁轴胶轮,是从安庆城里推来的。堆头大的茅草柴往车上一绑,一座小山就活动了。几筐白皮萝卜、红皮山芋摆到车上,绿缨子被风吹着,一块田野跟人跑了。
那时,我不关心运输更不关心生产。我的眼睛盯着门前的小石子,很多细小的沙子,夹杂着大点的石子铺盖着公路。我常常沿着公路挑拣出圆圆的实沉的小石子,直到我的布袋鼓满了,才告一段落。我的橡皮弹弓和这些小石子配合起来,会像多年之后的一部电影那样——“让子弹飞”。圆实的小石子,可以飞得又准确又凶狠。我的第一次射击发生在一个春天的上午,金寺山林场姚大清的弹弓,刚到我的手上。走出金寺山小店,我看到了右边的冬青树下有一只麻雀。它像我一样在寻找着什么。我从褐色的羽毛和晃动的身子,确认了这个不远不近的目标。我摸出一颗小石子。我记得,它在我的手里停留下来。它太好看了!晶莹透亮里几条斜棱带着赭红的光芒,它不是一粒石子,而是成团的色彩凝到了一起,在等待一场特别行动。我摊开掌心,反复看它。那时,这么鲜艳的东西是不多的,我不愿它就这么飞走。我记得捡到它的时候是个下午,刚刚放学,书包还在我的背上。我一路踢着砂窝,不断的倒塌和再现里,骨碌一闪,我的眼睛一亮,它像一颗太阳一样在底层大放光芒。我情不自禁地说了句:真是太好了!我的眼角一直关心着冬青树里的麻雀,它有些小狡猾。我觉得麻雀快要飞了,我果断地将好看的石子包进弓兜。左手竖起弓叉,右手用力把两条橡皮藏起的长度在空中展开,那里的劲道只有我知道。春天的上午同样富有弹性,影子和跳跃都能包含其中。由于麻雀的活蹦乱跳,我几乎略去了闭上左眼的习惯,对住冬青树,“嗖”地一下,“扑通”一声,麻雀栽下来了。落地的声音和样子,都是蓬松的。一小块天空被我击落,事情就是这么又快又出乎意料地有了结果。麻雀从漫无边际的天空给压缩或圈定到低矮的冬青树里,这个时候恰巧有了弹弓又不早不迟地再加上我,麻雀就飞到尽头啦!后来,我非常惊奇一首歌竟然从很远的地方流行了过来,它叫“跟着感觉走”,这简直仿佛是为了多年前的冬青树里的事件补白。
那时,一个生命栽下来,只有突发性,没有沉重感。一个孩子和一只麻雀是相近的。如果同步放大,这事差不多和一个大人从乌龟山上驮来一只野兽相当。一截不短的距离,足以模糊和走动好多光亮与影像。纷乱繁杂的冬青叶片,没能阻碍一颗石子成为弹无虚发的英姿飒爽的战士。那时,我对砸石头的兴趣非常强大,好几个人的头被我砸破。朱容众老师给我的评语就是:喜欢用石头砸人。那一回在办公室,朱老师把我训得天昏地暗,再下去就是真的晚上了。他拿出了一根棍子在我面前晃了晃,我知道那是母亲对他的委托。朱老师没有对我下手。他放了我。刚出办公室,我碰到一个叫周品超的家伙。他大声喊着我的绰号:小眼睛,不晓得丑,关学关到晚饭后!我一点犹豫都没有,马上向他砸石头。凶狠的弧线和速度,在黄昏里鼓突着,我的回击不比白天弱小多少。周品超叫得更响了,响彻了四周。我一扭头,朱老师站在办公室门口,兀自摇头。我被惊了一下,放弃了对落花流水的追击,脚板抹油一样向另一个方向溜走。
多年以后,時光也没有凋残麻雀掉下的相关连接和有关细节报道。至关重要的是,好看的圆石子担负起兴致或者说使命,任何场景和距离里,都像子弹一样飞得又快又准。春天的射击,拉长了我挑挑拣拣的兴头,更多的目光对准了带着坡度的公路。
道班的工人,隔一阵子会用板车运来砂石,仿佛是因为我捡走了砂石,造成了差额,而他们是来填补差额的。不论夏天或冬天,工人们都戴着草帽,好多态度被遮盖着。他们围着板车团团转着,铁锹和洋镐碰出的响声,在空中盘旋。工人们既不和气也不凶狠。他们几乎不拿正眼看我,其中一个前额上有块红胎记的人喜欢说笑。他的外省口音有点古怪(他们喊他“江苏佬”)。晃荡着黑亮色彩的圆脸,简直是兑足了酱油的大圆盘,眼睛、鼻子、嘴巴显山又露水,深深浅浅的样子,活泛也枯萎了好多苗头。工人们没有制止我捡石子。“红胎记”仰脸在说话。是不是又往裤裆里的那点事添油加醋了?我不在话语中心,只能保持或延展一点想象。我远远地看着工人们笑得前仰后合,一个个的脸上晃荡着又黑又亮的光波,就像是分食了大圆盘里的作料。而此时,板车里的砂石,正在被铲子分得更加细小。
责任编辑:田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