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

2024-03-24 09:07李飞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赛岗课赛证产教

摘要:本文结合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根据职业教育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要求以及岗位、课程、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相关要求,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优化岗位技能要求和课程体系。同时,借鉴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类大赛理念培养高技能人才,创新实践“多元共育、分层培养、任务驱动、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開发“课证融通、教培一体”的岗群化、模块化、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文章还重点围绕产教融合背景下“校、政、行、企”四方协同探索与实践“岗课赛证”校企合作开展实践研究,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岗课赛证;汽车领域;1+X 证书制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成倍提高、汽修行业迅速发展,并呈现出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汽车后市场对汽车维修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为了适应当前汽车发展情况,汽车维修行业需要更多受过专业培训和拥有高级技能的维修技师。这些技师必须不仅了解车辆的电子系统、发动机技术和传动系统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最新的汽车维修设备和工具的操作。他们的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汽车维修的效率和质量[1]。

同样,新疆地区的汽车行业发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22 年6 月,全疆的机动车保有量达718 万辆,同比增长7.28%,“十四五”期间新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15 万辆。预计到2025 年,新疆对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将新增10 万人。v但是调查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汽车维修行业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大部分维修从业人员仅具备中学学历,还有一些是由其他领域转行而来的。这些维修从业人员通常具备较低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技能提升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技能维修人才缺口巨大,制约了网联化汽车技术发展对维修的需求。阻挡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存在与需求不适应的缺陷,因此,深入理解产教融合背景下“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对推进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始建于2005 年,现有5 个教学班级,学生225 人;专任教师8 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3 人,双师型教师7 人,兼职教师6 人。校内理实一体实训室4 个,校外实训基地10 个。通过与新疆农业大学巴寅亮教授、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百合提努尔教授访谈交流,深度反思,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1 产教融合深入不够

产教融合是高校汽车类专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产教融合涉及的主体以及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有公办学校、国有企业、民办学校和民办企业等。在产教融合的实施过程中,这几者的体制、机制以及运行方式有所不同,议事行事较难一致,从而导致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运行不畅[2]。另一方面,合作主体部分理念不同,多方主体站在各自的立场、各自的需求上思考、解决问题。产教融合中,学校希望全过程参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产教融合的实施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但企业积极性往往不高,不愿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花费精力及资金,更多的是在企业有用人需求的时候,通过招聘实习生来解决生产用工需求或者降低人力成本。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出发点不一致,因此出现了当前困扰产教融合深度不够问题[3]。

1.2 “ 岗课赛证”匹配度不高

在新疆,由于天气环境因素,汽车的维修行业发展较慢,校企合作单位还是以传统燃油车服务为主,工作岗位还停留在传统燃油车的检测与维修。但技能大赛中,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检修项目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1+X”证书的技能等级标准虽是面向岗位和技能人员的需求进行设计的,但其覆盖面和企业认可度还有待提高,专业“岗、课、赛、证”匹配度不高[4]。

1.3 实训条件不足

在实习实训开展方面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总量少、生均设备台数少以及类型单一等问题。截至2021年6 月,校内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设备总值只有30 多万元,没有实训整车,专业实训教学设备匮乏。

1.4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随着一系列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政策出台,汽车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面对新技术、新工艺,专业教学团队的企业工作经验少,知识更新速度慢,对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把握不准确,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显著。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短缺,已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瓶颈。

2 “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发展。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自2011 年与森那美信昌机械工程(新疆)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合作以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育人的办学格局,完善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

2.1 “ 岗课赛证”融通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学校与信昌机器合作开展“岗课赛证”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多方位、多维度开展人才培养深度合作。

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与信昌机器共同确定形成订单培养方案。方案充分考虑企业岗位需求,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要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工作岗位。

在课程体系方面,双方共同开发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形成“岗课赛证”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实效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师资队伍方面,双方互派专家和教师参与教学,组建形成支撑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在教学教法方面,双方共同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在考核评价方面,双方共同建立“岗课赛证”融通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理论学习、实践技能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有机结合,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实施“岗课赛证”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信昌机器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共赢。学校获得了企业的支持,提升了办学水平;企业获得了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破解了用工难题[5]。

2.2 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

学校重视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签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责任与义务。合作方案不断突出产教融合,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之路。

2.3 调研岗位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每期组建订单班前,学校通过调研信昌机器等产业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模需求,共同确定岗位及人员数量,并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课程体系。

2.4 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共建混编实践教学团队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根据信昌机器岗位需求调整部分课程。方案以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目标,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评价方式等,学校与企业共建混编实践教学团队,共同开发教学材料,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5 订单学生选拔与人才培养

每年大二下学期,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订单班学生选拔工作。订单班培养分为3 个环节:企业宣讲、学生报名和选拔面试。企业宣讲阶段,企业选派讲师讲解企业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深度了解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和岗位要求。学生根据企业需求报名和参加选拔面试,最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确定录取名单。

人才培养分为基础知识教学和订单课程教学2 个部分。基础知识教学在学校进行2 年,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订单课程教学在企业进行1 年,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订单课程教学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由校企培训导师共同实施。学生在企业完成订单课程教学后,即可进入企业工作,培养期为一年。

2.6 考核评价与人才培养质量反馈

订单班学生实行三方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包括专业考核、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和岗位专项技能考核。专业考核由学校实施,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基礎知识和技能,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实操考试和课程设计等。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由人社部实施。专项技能考核由信昌机器实施,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具备从事相应岗位工作能力,包括对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对三方评价考核合格的学生,企业根据培训协议,待学生取得毕业证即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同时,对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的同学优先录用。每届订单班培养结束后,校企双方会及时总结,对教学中的不足、需要改进的环节进行设计优化,自我诊改。

3 “ 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措施

3.1 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是指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形成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的课程体系。“岗”即工作岗位,应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确定课程体系的目标、内容、结构等。“课”是课程体系的载体,包含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及拓展课,打造满足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赛”是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课程体系要结合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证”是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体现。通过将“岗位能力要求”、“专业课程”、“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四者有机结合,形成“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围绕“课岗对接”、“课证融通”、“课赛融合”为导向,构建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实效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图1)。“课岗对接”即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内容与岗位对接、教学与岗位对接”;“课证融通”即课程内容要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相衔接,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课赛融合”即将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职业比赛要求内嵌到课程教学中,通过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2 推进“1+X”证书制度下的教法改革

2019 年,我校成功入选汽车运用与维修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学校与教育评价组织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正式培训站、考核站合作协议。2019—2023 年,我校共计组织147 名学生参加“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中级)”,通过率为98.6%,考核现场督导评估得分95 分,两项数据在全疆均名列前茅。2020 年和2022 年,我校被教育评价组织评为“1+X”证书制度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优秀单位。

日常教学中,我校充分利用学习通、云班课等网络教学平台,打破传统课堂面授教学模式,做好学生学习过程记录,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评价。例如,利用涡轮增压发动机虚拟故障诊断实训软件等新技术,帮助学生安全、快速及直观地学习汽车故障检测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仿真教学法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方法,还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为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迈向纵深,进一步响应“职教20 条”,我校制定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1+X 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学习成果转换办法》,办法明确了汽车运用与维修证书融通课程。学生取得X 证书后,在X 证书有效期内可向学校提出学习成果转换申请。学生完成规定的学分,达到毕业条件就可以申请毕业。

3.3 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实训教学环境是基础。校内实训基地方面,学校通过2020 年自治区职业教育提升项目,投入150 万元,采购了新能源实训教学整车、虚拟故障诊断系统、汽车故障考训盒及空调实训台等设备,建成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确保实践教学效果。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同投入设备与场地,建立了“情境相映,虚实结合”的一体化实训基地。

3.4 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我校积极建立多元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鼓励校内教师走出去,并吸引企业能工巧匠进学校,建立企业专家与校内专业教师双向互派机制。通过“聘、引、培”构建团队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梯队分布,全面提高团队教师教研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一支德技双馨、校企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并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4 结束语

通过“课岗证赛”的深度融合,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现了“一课多用、一证多能、一赛多效”。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学校将“1+X”证书要求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指导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并为学生参加“1+X”证书考试提供支持,有效提升了学生就业竞爭力。近年来,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通过率达98.3%,获得自治区级及以上赛创活动标志性奖励多项。先后有100 多名汽车专业学生到上汽大众制造厂、信昌机器等大型企业培训、实习及就业,学生的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岗课赛证”融通的实施与推广,为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时代机遇。专业积极探索并实践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目标的“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实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岗课赛证”一体化的融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艾初. 浅析当代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方向[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15(04):33-34.

[2] 李锐, 汪小芳.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2):4-5+9.

[3] 张忠良. 高职汽车专业融入1+X 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J]. 辽宁高职学报,2023,25(07):13-15.

[4] 魏国栋.“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策略研究——以金塔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 甘肃教育,2023(14):57-60.

[5] 聂枝根, 陈峥, 王万琼. 车辆工程专业智能汽车控制技术方向教改探索[J].高教学刊,2022(12):31-33.

[6] 税永波. 高职汽车“课岗证赛”融合视域下课程功能的多目标优化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21(02):153-155.

作者简介:

李飞,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

猜你喜欢
课赛岗课赛证产教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