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研究热点与演进动态的可视化分析

2024-03-22 07:59陈忠吉邓昕才
教育观察 2024年4期
关键词:发文教学研究期刊

陈忠吉,安 妍,邓昕才

(1.凯里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凯里,556011;2.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知识的储存、交流、传播等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且深刻的影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如何切实有效地发挥教育信息技术对混合式教学产生的教育价值、如何提升混合式教学的成效及如何建立有效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都是目前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研究者面临的新挑战。

目前,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相关综述研究存在两方面的研究缝隙:一方面,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热点和动态演化趋势的研究乏善可陈;另一方面,缺乏从量化视角对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相关研究领域现状的梳理。要更好地推动国内院校实施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就需要对现有研究成果展开系统梳理和有效把握其研究脉络。因此,本文利用相关文献计量工具对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以期明晰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相关研究热点、研究演进脉络与发展趋势。

二、文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从中国知网获取,选择主题“混合式教学”,选择“北大核心”和“CSSCI”作为来源期刊,选取时间跨度为默认,检索日期为2023年7月21日。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可视化效果,本文对初步搜索所得文献进行二次筛选,人工剔除会议综述、非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短评等无关文献后,最终得到与混合式教学研究领域主题相关的1281篇有效文献,并进行系统、全面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SATI、NetDraw和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工具对1281篇有效文献进行分析,并对样本文献的数量与年份、发表期刊、机构、作者、关键词及研究热点等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同时对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读以更好地把握其研究热点与演进动态。

三、研究现状

(一)年度发文量

利用Excel绘制出1281篇样本文献随年份变化的趋势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国内第一篇院校混合式教学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章刊发时间始于2002年。2002—2009年,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在10篇以内,虽然随后发文量有所增加,但相关研究依然很少,处在缓慢培育阶段。自2010年起,发文量逐渐增加,相较于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年均发文量超过10篇。尤其是2014年以后发文量迅速增加,2018年开始每年发文量保持在100篇以上,2021年最高发文量达261篇。这说明,近年来,学者对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活跃度。整体来看,当前国内混合式教学相关研究呈蓬勃发展的趋势。

图1 年度发文量

(二)发表期刊

1281篇样本文献分别刊载在183种期刊上。按照布拉德福定律,某研究领域的核心区期刊所刊载的文献数量应占该领域总文献数量的1/3。[1]因此,样本文献的核心区期刊载文数量为427篇。根据期刊刊载样本文献数量的多寡,按降序的方式排列,前9种期刊的载文量总计384篇,如图2所示,可以初步判定前9种期刊属于核心区期刊。由布拉德福的经验定律可知,核心区刊载期刊数量应为61种,由此可以判断,样本文献的核心区期刊分布较为集中,说明该研究领域已形成了稳定的核心期刊群。

图2 核心区期刊(前9名)

(三)研究机构与作者

研究机构作为混合式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具有较为强大的科研团队和科研力量,助推着混合式教学的蓬勃发展。因此,了解国内混合式教学研究的核心机构有助于了解其研究热点与现状。在样本文献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核心机构如表1所示。

表1 核心研究机构(前10名)

由表1可知,核心研究机构总发文量为185篇,占样本文献的14.4%。从发文情况和被引频次来看,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机构的发文量为60篇,占核心研究机构总发文量的32.4%,其发文被引总频次超过8000次,表明这两个机构的相关学者在混合式教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起到了一定引领作用。总体来看,核心研究机构均具有较高的成果产出,为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厘清高产作者及其之间的合作关系,本文生成了发文量排名前50的作者合作关系拓扑图,如图3所示。在图3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节点越大表明该作者发文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进一步分析发现,由来自北京大学的冯雪松、王胜清和王晶心组成的团队,主要基于MOOC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由北京大学的陈曦、宁夏医科大学的李燕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王莉组成的团队,主要开展将混合式教学融入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与“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由常州大学的邹国享、赵彩霞和张洪文组成的团队,主要致力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中的应用研究;由来自清华大学的杨芳、张文霞和张欢瑞组成的团队,主要开展MOOC与相关线上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冯晓英、曹洁婷和吴怡君组成的团队,主要致力于混合式学习设计策略与应用方面的研究;由来自吉林大学的丁雪梅、张晓君等6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混合式教学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综上可知,目前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相关领域研究团队规模较小且主要以同一机构进行合作探索,团队之间的合作紧密性不够。

四、研究热点

(一)关键词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的突现词功能可以检测出某领域相关研究的词频突变的焦点词,某突现词在某一阶段的强度越高,表示该关键词在这一阶段的研究具有越强的关注度,而这些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有助于了解某领域相关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因此,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的突现词功能对关键词的突现强度及突现年份进行分析,并采用逐年切片的方式得到22个有关混合式教学的突现关键词,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突现关键词

如图4所示,“混合学习”“网络教学”“信息技术”等关键词较早受到学者的关注。此外,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有“翻转课堂”“课程思政”“混合学习”“线上教学”“微课”等。结合这些关键词的突现年间,可以看出它们是近年来学者关注的研究重点。

(二)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

利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为后续进行相关研究提供思路。本文生成了样本文献数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其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有“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翻转课堂”“SPOC”“MOOC”等。在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基础上,本文通过关键词网络聚类分析,经整理后得到5个聚类,并依据聚类的重要节点提取出其所含的标签词,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关键词网络聚类表(前5名)

(三)研究热点分析

本文在综合分析样本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国内混合式教学研究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基于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研究、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混合式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三个方面。

1.基于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智慧教学平台和相应的教学工具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基础。目前对教学管理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SPOC、MOOC、雨课堂等。曹立波等人开展了“MOOC+讲台课”“MOOC+慕课堂”“MOOC+见面课”三种混合式教学实践,为后续展开“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2]柳洁等人提出了“MOOC+SPOC+RainClassroom”混合式教学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弥补彼此的不足,实现课程资源优化、共享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性。[3]

2.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构建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保障混合式教学活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往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多从单一总结型为主的视角展开,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混合式教学的需要。[4]近年来,学者开始从多个视角对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探索。郭建东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活动、评价和能力进行实践探索,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评价体系。[5]谭伟等人根据在线调查结果,设置了线下“互动次数”“课堂活跃度”等7个评价指标和线上“在线发言次数”“课中答题正确率”等15个评价指标,并通过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6]

3.混合式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将“线上+线下”学习优势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明晰混合式学习效果相关影响因素是混合式教学持续改进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对混合式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主要以学生主体因素和外部客体因素两种视角展开:前者将混合式学习效果归因于学生自我本身(如作业行为、学生人格等),后者则注重于外界因素对学生混合式学习效果的间接影响(如课程资源、教育软件等)。其主要研究内容框架如图5所示。

图5 混合式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内容框架

五、研究演进脉络

关键词时区图能反映某一研究领域随时间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研究趋势,图谱中节点的位置表示该主题从对应的年份开始研究,而节点的大小表示该主题在后续研究中所受关注的程度,节点越大表明受关注程度越高。本文将时间设置为1年,通过CiteSpace分析获得关键词时区图谱,如图6所示。结合年发文量趋势图,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研究的演进脉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图6 关键词时区图谱

(一)初步探索期(2002—2009年)

这期间有关院校混合式教学研究的年发文量在10篇以内,表明只有少部分学者关注混合式教学研究,处于研究初步探索期。早期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出现主要应用于企业的课程培训。[7]这种混合式教学是对教学方式的一种新尝试,推动了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革新。真正将国外混合式教学理念首次引入国内教育领域的是祝智庭等人,他们认为混合式教学应当从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8]事实上,混合式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不少学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余胜泉等人认为,混合式教学是在教育信息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教学方法。[9]杨文婷等人认为混合式教学法既克服了远程教育中的沟通障碍,又解决了单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0]这一阶段的研究丰富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缓慢增长期(2010—2013年)

这一阶段处于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研究的缓慢增长期。在经过上一阶段的混合式教学理论基础与模式构建研究后,学者逐渐聚焦到混合式教学实践和混合式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上。在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混合式教学式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流。孟彦莉将混合式教学融入学生行为写作课程,以此提升学生的自我交能感和英语写作水平。[11]与此同时,为有效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并为混合式教学持续改进提供重要依据,马国刚等人从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实践教学组织、学习评价与考核等维度探索构建混合成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12]这一阶段的研究深化了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为提升混合式教学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快速上升期(2014—2021年)

这一阶段混合式教学研究进入快速上升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逐渐成熟,各种信息技术在混合式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激发课堂活力、增强师生互动和加强课内外沟通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3]同时,线上教学技术的铺开助推了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蓬勃发展。在理论探讨方面,张倩等人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多层次、开放性等多方面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更好地发展混合式教学的双边互动。[14]在实践研究方面,郑宏等人通过对13997名高校教师的在线教学经历进行调查发现,样本中绝大多数高校教师表示愿意采用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15]总而言之,这一阶段有关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领域的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扩展了混合式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四)平稳成熟期(2022—2023年)

在此期间混合式教学研究进入平稳成熟期。叶宝林认为混合式教学的本质是要从根本上重构“教”与“学”的结构和方法。[16]刘向东等人也根据学校实践总结提炼出混合式教学的十步流程,通过抓实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性机制,有序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17]因此,从近两年的研究来看,混合式教学相关研究逐渐趋于成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及系统上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数字化发展。

六、结语

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研究已经发展了20余年,从早期理论基础建构到现在理论与实践并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相关研究。

第一,在教学评价方面,未来应加强混合式教学评价的实施和研究,建立动态性、多元化和开放性的考评体系,客观反映学生线上与线下学习的实际效果,加强其在不同学科专业和课程类型中的实践应用。

第二,在影响因素方面,未来只有继续深入探索影响混合式学习效果的因素(如学习需求、学习体验等),才能有效把握混合式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推动混合式学习可持续发展。

第三,在课程领域方面,未来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线下课堂深度融合的优势,拓展混合式教学在多学科课程领域背景下的应用和研究,这有助于在混合式教学持续改进和完善混合式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第四,在合作网络方面,未来可拓展和优化跨团队、跨机构合作,整合各类相关资源,为国内院校混合式教学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发文教学研究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期刊问答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