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新明,任俊义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2022年1月,国务院颁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旨在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1]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将数字化与财务管理深度融合,形成数(数据技术)智(智慧管理)一体的财务体系,提升管理的精细化与数据化水平,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智慧、敏捷、系统、前瞻的数字化、智能化财务体系,能够实现业务、财务和技能一体化管控的协同共生效应,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些均需具备数字化技能和素养的财务管理人才来实现。
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陈旧的知识框架和落后的职业技能难以满足企业财务数智化转型的人才需要,财务人员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培养复合型、数智赋能的财务管理人才是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破解学校与产业人才供给矛盾的关键。[2]因此,积极推动财务管理教学转型、实现数字智能技术与财务管理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必然选择。本文基于数智赋能背景探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面临的挑战和转型路径,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数字化技能和素养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要素,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决定了高校人才质量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数智赋能背景下的理财环境、理财需求和理财工具发生了巨大改变,迫切需要从业人员的数智化素养和技能与之匹配。然而,传统财务管理教学难以满足社会数智化转型的需要,具体表现如下。
数智赋能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其职能的转变上。财务管理从传统的财务信息生产者转型升级为数据资源交汇的综合平台,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赋能企业优化社会资源创造价值。但现有财务管理课程目标的确定以传统工业化生产模式为背景,立足于核算型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缺少对现代数据技术和数据业务的教学要求,“黑板经济学”现象较为突出。课程目标凸显应试教育特质,能够满足学生参加各级考试的需要,但与数智赋能财务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相脱离,难以满足高校培养模式向专业技能型转型的需要。
数智赋能时代的典型特质是数智技术要素推动企业价值成长。数据驱动、智能算法和普惠共享等数智技术的应用不仅突破了传统财务管理活动的业务界限,极大地加快了企业财务信息处理速度和提高了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助力财务管理的职能升级转型,由传统资金管理转变为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社会资源统筹运营管理。[3]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的财务管理课程与数智化需求相脱节,课程内容一成不变,数智化更新节奏慢,较少涉及财务共享中心、智能财务运营与管理等新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效果难以满足数智化运营的基本要求,人力资本市场的数智化人才短缺等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科技进步和教育教学理念的迭代更新助推高校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财务管理教学也开始了积极的革新探索,如引入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强化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仍以教师输出为主,强调教材知识的传授与复记,课程的应试特点较为突出。单向输出的教学方法不仅限制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范围,也降低了质量,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数智赋能时代对交互式、创新式资源配置能力的职业需求。
此外,纵览知网中关于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文献,大多聚焦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探究,以提升知识输出效率和输出方式的多样性。然而,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多元的、体系化的过程,高校应从数智赋能财务的社会专业人才需求出发,整合财务专业知识、数字信息技术和风险管控等跨学科知识重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以满足数智赋能时代对财务、业务和数据技术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财务管理活动聚焦于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最优资源配置,以实现企业的稳健价值增长。在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涉及相关业务信息数据和资金信息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如财务报表分析、投融资决策分析等。数字技术是一种工具,通过数字信息系统处理,赋能决策者延展财务决策信息数据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以实现数字技术赋能财务、财务创造数字技术应用的双向驱动效应。满足数智赋能职业要求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将财务管理的智慧决策理论、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有机整合,通过变革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等路径,进行智能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索,助力学生掌握和应用财务数智决策的职业新技能。
在数智经济时代,数字科技与财务工作的深度融合能够创新企业动态智慧财务管理的工作模式,这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培养目标聚焦于财务理论的传授和基于确定性理财场景决策模型的应用,难以满足各类应试需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财会专业课程目标需要体现出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的人才特质。[4]本文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国标及财会人才市场的现实需求,重塑财务管理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数智赋能时代财务管理课程目标体系
1.知识目标
数智赋能时代的财务管理人员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是通过洞察商业运营规律,运用财会专业知识识别业务需求、解析场景问题并通过优化配置决策实现创造价值的商业目标。因此,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目标如下:掌握系统的现代财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模式;理解财务数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扎实的财务数据处理工具,掌握企业有关筹资、投资、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的数智决策方法和技巧,培养基本的财务数智素养。
2.技能目标
在数智赋能时代,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数字智能决策工具的能力,以及根据业务需要设计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能力。财务管理技能目标如下: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与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数智财务决策能力,观察、分析与解释企业现实财务管理与日常生活中典型的财务现象和问题,并通过与他人协助高效完成财务管理工作。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现代财商、跨学科知识融合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3.素养目标
会计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财务伦理观念,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客观公正等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以不断适应财务管理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趋势。
在数智赋能时代,超强的数智技术冲击着传统财务管理业务所依赖的决策环境和决策手段,财务管理数智化转型成为必然。然而,高校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聚焦于财务决策的理论分析,侧重于为应试教育服务,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相背离。因此,开发能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数智赋能财务的课程内容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依据数智经济中商业模式运营的特点,遵循“职业能力分析—专业知识匹配”的逻辑,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模块化,使“数(数字技术)+智(智慧管理)”等交叉学科的技能有机组合,实现知识型向专业技能型的根本转变。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为“理论主体+财务管理专项”的框架结构,将关键知识点融入思政教学,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
1.课程理论主体
课程理论是学科体系的核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专业学术素养,为财务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适应数智赋能时代的要求,财务管理课程理论主体应包括两个模块,即专业理论知识和数据管理原理。专业理论知识模块主要讲授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原理与分析工具,并辅助介绍财务共享、业财融合等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数据管理原理模块主要讲授财务数据标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沟通,培养学生的数据管理思维和综合数据处理业务能力。
2.数智赋能的财务管理模块
在数智赋能财务的业务场景下,企业资金流、业务数据和技术参数都以数据流形式交汇在财务中心,根据各利益主体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优化配置。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能是数据资源交汇配置,因而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不应过度强调编程能力,而应注重对数据思维的培养和工具方法的应用,应具有财务业务数据架构的能力。[5]在原有传统财务管理决策的基础上,数智赋能的财务管理模块需融合先进的数字决策技术,提高数智赋能财务、创造价值的综合职业能力。数智赋能的财务管理教学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模块:数智赋能的筹资管理;数智赋能的投资管理;数智赋能的营运资金管理;数智赋能的股利政策管理。在内容设计上,每个教学模块均将财务管理活动理论与数智决策实践融合起来,并在章节后辅以VBSE实验,提高学生数智赋能财务的实践应用能力。
数智赋能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需践行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主动学习理念。教学方法定位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面对面的交流与在线实时交流有机整合,发挥各教学模式的优势,服务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通过在线课程建设,搭载数智赋能财务的大数据专业理论和智能决策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在线课程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参与教学的个性化需求。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财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企业和日常生活中的理财问题,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线上教学安排。课前,根据知识点的繁杂与重要程度设置预习自学任务单,要求学生在线提交预习中存在的疑问。自学任务以导入案例为主,学生通过研读案例中提示的财务活动,思考其中可能蕴含的财务理论和数智决策工具。课后,学生通过在线提交思维导图、课后作业,完成在线测试等教学活动,完成知识内化,以所学理论知识和数智财务决策为工具,分组讨论导入实践案例,并在线提交研讨报告。
第二,线下教学安排。侧重精讲知识点中的重难点,从更加系统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紧扣未来应用需求,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充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6]教师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更多地承担引导、启发和帮助学生的责任。线下教学需针对不同职业发展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授课和辅导。
产学研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通过与企事业等社会教育单位开展深度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互联互通的网络技术打破了高校单一教育模式的壁垒,整合高校、企业、政府等优质教育资源,打造立体多元的教育培育体系,以满足学生在培育学术基础、提高专业技能和增长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学习需求。数字化、智能化的实训教学是数智赋能财务的教学改革重点,综合实训环节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为校内模拟实验。在校内仿真实验室,开展以Python和VBES为基础的实操课程,巩固专业知识。高级阶段为校外企业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的效应是双赢。其一,通过企业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切身体会数智赋能为经营管理工作带来的撬动效应,还能了解社会对财务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习内生力。其二,通过企业实践,用人单位通过观察实习学生的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确定用工意向,为企业选拔培育优秀人才。
课程考核是评价学习成果、激发学习热情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手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数智赋能的财务管理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应用性,通过设置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能力素养评估有机结合,充分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全过程的教学效果。多维度的考核体系将通过混合式教学平台进行实施,具体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数智赋能的财务管理课程综合考核体系
优质的师资是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数智赋能要求教师同时具备财务专业知识和数据管理技能。为满足数智赋能场景下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的需要,师资建设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优选师资增量。通过设置合理的人才招聘计划,引进具有财经专业背景和数字化技能的高水平复合型师资,促进师资队伍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校企共建选聘企业一线财务专家,传授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行业洞察力,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第二,培育师资存量。加强师资培训是提升在岗专业教师数字化能力的主要路径。师资培训模式应多样化,既可以是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提升数字化素养和数据分析技能,也可以是走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一线进行实践,将财务数智决策的实践融入课堂。
数字革命浪潮已至。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并绘制以数智化转型为新动能的发展蓝图。为摆脱新经济、新环境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高校教育变革迫在眉睫。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财务管理课程作为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积极推行教改,通过重塑课程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路径,实现数字智能技术与财务管理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社会转型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