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柯,胡 杰
(1.漯河市中医院内三科,河南 漯河 462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健康医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心脏无法以足够的力量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导致出现疲劳、呼吸困难和体力活动受限等症状。长期会引发心律失常、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等疾病,严重会危及患者生命[1]。心力衰竭的原因很多,冠心病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损害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从而引起CHF。关键接触点管理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识别和重点关注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键接触点,以针对性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支持,促进患者的健康康复和生活质量提升[2]。健康教育可有效帮助患者管理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3]。然而,常规的健康教育存在有效信息传递不足、缺乏个性化护理与行动支持、效果评价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探究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冠心病CHF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践依据。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漯河市中医院内科诊治的112例冠心病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56例。(1)纳入标准:①满足冠心病及CHF诊断标准[4],且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ew York he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V级;②CHF病情稳定;③依从性良好者。(2)排除标准:①肝肾等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者;②精神、心理异常者;③合并先天心脏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者。对照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51~78岁,平均(64.86±12.37);病程3~8年,平均(5.39±1.47)年;NYHA分级:II级18例,III级26例,IV级12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及中专24例,大专及以上19例。观察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53~82岁,平均(66.12±13.54)岁;病程:2~11年,平均(5.84±1.61)年;NYHA分级:II级17例,III级28,IV级1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及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17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护理前,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等检查,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相应药物治疗,包括血管扩张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1.2.1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模式。入院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3次(入院前,住院期间、出院前)基础健康教育,包括病因、疾病症状、药物用法与副作用、基础自我护理方法等。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饮食、运动等指导;提供患者恰当的情绪支持和心理援助,帮助患者应对焦虑、抑郁等问题。出院前嘱咐患者按时规范用药及复诊。定期1次/月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身体健康及用药情况,通知患者复诊时间,为患者解答相关疑问。
1.2.2 观察组:施行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①建立关键接触点管理团队:共9名成员,包括心内科主治医师2名,护士长1名,护士5名,心理疏导师1名,护士均有五年以上心内科护理经验。②确定关键接触点:成员根据调查、典型案例、数据分析及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头脑风暴,识别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键接触点,了解患者的需求与要求。③实施关键接触点:成员根据关键接触点清单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关键接触点清单与措施见表1。④培训护理人员:开展集体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理解关键接触点管理,掌握关键接触点内容及改进措施。⑤监测关键接触点的表现:成员需要设定适当的指标和方法来监测和评估各关键接触点的表现,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投诉追踪、响应时间等指标。⑥持续改进关键接触点:成员通过收集患者反馈和分析数据,识别并改进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关键接触点的质量和效果。
表1 关键接触点清单与改进措施
①心功能:于护理前与护理6个月后,分别使用超声心电图测定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采用6min步行测试评定患者的心功能,步行距离越大,显示患者心功能越好。②自护能力:于护理前与护理6个月后,使用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5],包括3个维度,即自我护理管理(6个条目)、自我护理维持(10个条目)、自我护理信心(6个条目),每条目评分等级为1~4分,总分22~88分,总分越高,显示患者自护能力越好。③生活质量:于护理前与护理6个月后,使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MLHFQ)[6]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3个维度,即躯体方面(8个条目)、情绪方面(5个条目)、其它方面(8个条目),每条目评分等级为0~5分,总分0~105分,总分越高,显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LVEF、6min步行距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VEF、6min步行距离均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CHFI评分、MLHFQ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CHFI评分均升高,MLHFQ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CHFI评分显著高,MLHFQ评分显著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SCHFI评分对比分)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当冠状动脉阻塞严重时,心肌受损,会导致CHF、心肌梗死等,其主要症状有胸痛、心悸、气短、疲劳、头晕等非典型症状。CHF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可能是由于心肌损伤(例如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等)或心脏病导致,若不及时治疗控制,会逐渐恶化,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肥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和CHF的主要风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现代化生活方式,冠心病和CH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上升[7]。冠心病和CHF可以通过早期的预防和治疗来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及时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都对预防和减轻冠心病和CHF至关重要[8]。关键接触点管理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是一种基于护理理论和实践的方法,旨在提高护理师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和有效沟通,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促进康复。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具有个性化、高效性、长期效果和增强参与度等优点,可以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务,增强患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LVEF、6min步行距离均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原因在于该模式中个性化健康指导、护理计划等促进患者形成并维持良好生活习惯,降低不良因素对心脏的负担,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通过定期追踪和评估关键接触点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健康教育方案,确保患者持续受益。同时,本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CHFI评分均升高,MLHFQ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CHFI评分显著高,MLHFQ评分显著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该模式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水平,原因在于该模式中个性化的教育、指导,患者能够了解疾病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选择,学会自我识别和管理疾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以及有效使用药物,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康复效果,并增强其对疾病的应对能力。通过提供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其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另外,有效沟通与信任、心理咨询与疏导等提高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促进患者参与自身健康管理。
综上所述,冠心病CHF患者施行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