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建,邢越,徐一丁,朱峥嵘,罗灿华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广东 佛山 528000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血管外科疾病,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指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夹层累及整个降主动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随着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成为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2]。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常累及单侧或双侧肾动脉,造成一侧或者双侧肾动脉假腔供血,可导致肾脏缺血。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动脉夹层累及单侧肾动脉,患者的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水平由于正常肾代偿而不会升高,导致临床医师可能会忽视TEVAR对肾功能的具体影响。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假腔供血的肾脏功能的变化情况,评估TEVAR 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TEVAR治疗的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入院时均经主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明确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一侧肾动脉完全为假腔供血,术前肾功能正常;(3)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夹层;(4)术前心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能够耐受TEVAR术。排除标准:(1)其他急性主动脉疾病,如非典型性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外伤导致的主动脉损伤;(2)发病时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3)合并恶性肿瘤、结核等全身慢性损耗性疾病;(4)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未累及肾动脉或一侧肾动脉由假腔部分供血。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26例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女性11例,男性15例;年龄53~72岁,平均(55.7±8.2)岁;病史:高血压病史25例,糖尿病史10例,冠心病史3例。病程分为急性期(≤14 d)、亚急性期(>14 d且≤3个月)和慢性期(>3个月)。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所有患者均在择期全身麻醉下进行TEVAR,具体方法如下:成功穿刺双侧股动脉并插入6 F 鞘管,依次引入泥鳅导丝及5 F 标记猪尾导管,导丝与导管配合上行到达升主动脉根部,撤除导丝后行多角度主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各内膜破口位置、弓上3分支及各内脏动脉血运等,同时评估双侧椎动脉、大脑动脉环血运情况,结合术前CTA测量结果制定手术方案。主体覆膜支架的直径应较近端锚定区主动脉的直径有所增大,支架放大率为0%~10%。若术前估计第一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小于1.5 cm,则置入Castor 分支型支架或者行人工血管旁路术重建弓上分支。根据术前CTA测量结果,当主体覆膜支架远端直径与主体支架远端锚定区真腔长径的比值>120%时选择使用远端限制性支架。根据猪尾导管的标记预估主体覆膜支架的位置,在其尾端置入限制性支架,保证其与覆膜支架重叠30~40 mm,再将主体支架置入相应位置,通过造影明确支架位置并且保证主体支架远端位于限制支架内,然后按照相应步骤释放支架。支架释放完毕后,再次造影明确术后隔绝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术前1周、术后3个月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包括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和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应用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进行测定,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主动脉CTA,对锁骨下动脉开口以下2 cm平面(L1)、肺动脉平面(L2)、左心房的下缘平面(L3)、肾动脉平面(L4)的主要参数进行测量,包括真假腔长径和短径,然后取4个平面真假腔的平均值,评估主动脉重塑情况,比较手术前后不同层面主动脉真假腔直径。
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其中,有4例患者行颈-颈搭桥术联合TEVAR,有19例患者行Castor单分支支架植入术,3例患者行常规的直筒支架植入术。13例患者行限制性覆膜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术后3个月内均未发生穿刺点假性动脉瘤、内漏、支架感染、脑梗死、截瘫、血管破裂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有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局部血肿,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术后3个月,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术前1周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肾小球滤过率较术前1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胱抑素C水平稍高于术前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术前1周,双侧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1周健侧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侧肾小球滤过率较健侧及术前1周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1 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1 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的比较(±s)
尿素氮(mmol/L)时间 肌酐(μmol/L)胱抑素C(mg/L)肾小球滤过率(ml/min)术前1周83.1±12.0 4.1±1.0 0.9±0.2 96.0±6.7术后3个月(n=26)119.7±8.9 7.9±1.1 1.0±0.2 65.6±4.9 t值 -8.492 -8.613 -0.075 12.750 P值 <0.01 <0.01 0.030 <0.01(n=26)
表2 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双侧肾小球滤过率的比较(ml/min,±s)
表2 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双侧肾小球滤过率的比较(ml/min,±s)
时间 健侧 患侧 t值 P值术前1周 49.5±4.9 46.4±14.4 1.620 0.120术后3个月 48.0±3.7 16.4±4.7 18.170 <0.01 t值 0.851 16.029 P值 0.400 <0.01
术后3个月主动脉L1、L2、L3、L4平面真腔的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前1周,假腔的直径均明显小于术前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手术前后主动脉不同平面真假腔直径的比较(mm,±s)
表3 手术前后主动脉不同平面真假腔直径的比较(mm,±s)
平面 术前1周 术后3个月 t值 P值L1平面真腔 23.6±5.5 30.2±3.6 -12.423 <0.01假腔 22.4±3.8 7.6±5.4 8.762 <0.01 L2平面真腔 20.9±4.9 28.3±2.1 -6.215 <0.01假腔 21.4±3.7 6.8±4.2 10.256 <0.01 L3平面真腔 18.1±3.2 25.7±3.1 -10.291 <0.01假腔 20.1±2.8 5.2±3.6 7.387 <0.01 L4平面真腔 14.4±2.9 22.3±2.8 -5.192 <0.01假腔 17.1±2.6 6.8±4.6 7.258 <0.01
近年来,TEVAR已经成为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术式,目前临床上对TEVAR 术后内漏、脑梗死及脊髓缺血等并发症的关注较多,而对TEVAR 术后肾功能变化情况的关注较少[3]。急性肾损伤是TEVAR 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相关研究发现,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为11.9%~34.0%[4],也有大量研究表明急性肾损伤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5-7]。TEVAR 术后肾功能损伤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原因[4,8-10]:(1)主动脉夹层在内膜撕裂形成真假两腔,来源于假腔供血的肾脏的灌注可能会受到影响,或者是撕裂的内膜片覆盖而导致肾动脉完全堵塞,这些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是肾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2)置入主动脉支架之后,在主动脉重塑的过程中,真假腔的血流动力学也会随之改变,并且支架的置入会引起炎症反应,这也是影响肾功能的因素;(3)在一些复杂的TEVAR中,造影剂的使用可能会超过肾脏的负荷量,造影剂通过肾脏代谢,而过多的造影剂会引起肾功能急性损伤;(4)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过程中,通常会使用降压药物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从而降低血管破裂的风险,但血压的降低势必会减少肾脏的灌注。影响肾功能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而且出现肾功能损伤后可能会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因此,临床应高度警惕TEVAR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目前,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1-12]:(1)主动脉真腔明显受压变窄,其下游起自真腔的血管分支供血受累称为动力型受损;(2)肾动脉受夹层的内膜撕裂影响称为静力型受损,而静力型受损又分为3种亚型,第1种为肾动脉起源于真腔,但开口受假腔压迫;第2种为肾动脉夹层形成;第3种为肾动脉完全起源于假腔。理论上,在TEVAR 术后,动力型受损和静力型1型受损的肾功能可能会明显改善,但是,静力型3型受损的肾功能会更加恶化,患侧肾功能衰竭将难以避免,如果主动脉彻底重塑,患侧肾动脉则将完全闭塞。然而,真实世界中对于静力型3型受损患者的肾功能转归情况罕有研究,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静力型3型受损的主动脉夹层患者TEAVR 术后的肾功能变化情况,旨在为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术前1周明显升高,患侧肾小球滤过率较术前1周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不同层面的假腔直径均较术前1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于一侧肾动脉由假腔供血的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的真实结果与理论上是相符的,即患者术后会出现肾功能的恶化。Li等[13]的研究通过对221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与未受累的肾动脉相比,肾动脉受累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更高;经过治疗后,肾动脉受累患者的院内病死率、休克发生率和主动脉破裂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肾动脉未受累患者。因此,对于静力型3型受损的患者,术后转归情况不佳。文献报道,“衬裙技术”“假腔栓塞技术”在治疗肾灌注不良综合征的治疗方面均有一定的前景[14-16]。Chia等[17]的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26例接受TEVAR治疗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分支血管灌注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对分支动脉进行辅助干预技术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和院内再干预率等。另一项仅针对肾动脉受累的较小样本量的研究发现,在完全由假腔供血的肾脏中,肾动脉支架的存在可降低肾脏体积改变的潜在风险,而对于真腔与假腔共同供血的肾脏,肾动脉支架植入才可发挥积极的效果[18],但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也提示应该谨慎地选择肾动脉支架植入治疗。
综上所述,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肾脏灌注不良时,标准的治疗方法是以TEVAR 为首的腔内治疗,对于术后是否需对受累的肾动脉采取进一步的辅助干预技术,则需要更大样本量、更详细的研究加以证实。对于该类患者,临床应高度重视,并注重后期的密切随访,若患者出现肾功能恶化的情况,应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中远期肾功能转归情况有待进一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