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岩村

2024-03-22 10:49梁曜斌
广西城镇建设 2024年2期
关键词:木构竹签火塘

本期领路设计师:梁曜斌(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 建筑二分院建筑设计师)

参与设计项目

崇左市太平古城改造项目(一期)商建部分工程B标总承包(EPC)项目

桂林市全州县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全州西至纪念园段

梧州市骑楼城城市更新项目——旅游基础设施综合提升项目

百色平果市阳明小镇A地块项目

南宁黄旭初旧居修缮工程

平岩村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岩村坐落在国家5A级景区程阳八寨景区之中,这里是中国最著名的侗族聚居村寨之一。在平岩村,有“世界四大历史名桥”——程阳风雨桥(永济桥)、有侗族文化象征的鼓楼、有传承百年的吊脚木楼、有风光旖旎的山水田园。在这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的侗族工匠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把古老侗寨打造成让人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

千年侗寨,梦萦三江

匠人匠心,榫卯相连

传承有道,不止于高阁

千年侗寨,梦萦三江

常常言道“有寨必有鼓楼”,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被侗民视为“族胆”“族魂”,也是侗族的文化象征。

鼓楼因楼上置鼓而得名。过去,村里常常遇到官兵镇压、土匪骚扰或火灾等紧急情况,氏族首领便登楼击鼓示警。每当鼓声响起,村民便应声而至,互相支援。如今,鼓楼成了民众日常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关乎侗族习俗的重大礼仪文化活动,都在鼓楼举行。所以在村寨里,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鼓楼

百闻不如一见。从南宁出发,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平岩村。初见鼓楼,我便倾倒于这木构建筑挺拔的姿态、轻灵的飞檐、严整的结构。建筑上精美的雕饰淋漓尽致地展现着侗族民俗特有的风格。

走进鼓楼,视觉中心便是设置于四根立柱间的火塘。在侗寨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火塘,透过火塘便可洞悉侗族人民世代流传的民俗文化习惯、社会生活方式。侗寨人家的火塘终年烟火气十足,白天煮饭,夜晚烤火。远在他乡的侗寨游子梦中依稀浮现的,也少不了这一抹家乡烟火缭绕的乡愁吧。这便是侗族人世代传承下来的独特生活方式。

鼓楼是侗族工匠的营造智慧的结晶。侗族建筑所有的构件连接方式都是榫卯,不需要铁钉和黏合剂,这也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匠人匠心,榫卯相连

侗族建筑全靠匠人代代传承。

在探访平岩村中,我们有幸认识了侗族木匠杨涛,他有一手绝活:做设计时,不需图纸,仅用名为“墨师文”的记载字符;施工时,穿梁接拱、立柱连枋,均以榫卯连接,不用一颗铁钉。寨中人叫他掌墨师。什么是掌墨师?杨涛解释:“就是能掌控墨线的木匠。”建筑的堪舆选址、规划设计、地基开挖、来料加工、掌墨放线、房屋起架、上梁封顶等都由掌墨师负责。

侗族木构建筑匠人杨涛

侗寨里,掌墨师是建筑设计和营造的重要角色。木匠很多,但成为真正的掌墨师很不容易,需要得到村民的认可。这门手艺靠口传身教,世代传承。根据《三江县志》载,以前修风雨桥,侗家人“供材不分贫富,服工不计日月,男女老少,惟力是尽,绝不推诿而终止”。

木构精髓在于传承。历史上,为准确标明每个木构件的方位,侗族先民创造了一种独特字符—墨师文,通常写在竹签上,常用的字符有13个。有的表示前后左右,有的表示柱檐梁枋。比如,墨师文写“左中檐三枋”,意为这根竹签代表着建筑左侧中间的檐柱与第三根枋木相交的卯眼;竹签上还有位置不一的标记,表示这处卯眼的长宽高,“一只卯眼便需一根竹签,有了竹签就可制作相应榫头。”

谈及杨涛师傅的成就,他颇为自豪:“广西三江鼓楼是我建造的,还有1997年香港回归时广西政府送给香港的礼物‘同心桥’,也是我和我父亲杨善仁根据程阳风雨桥的结构比例精心制作的。希望大家能看到传统技艺的精湛,重视传统技艺的传承。”他还说:“希望能够利用去柳州、上海等地学校授课的机会,为学生普及侗族木结构建筑技艺,拓展侗族木构技艺,让这门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侗族木匠使用的工具

传承有道,不止于高阁

传承,并不止于工匠与工匠之间。

在这个侗族古村中,我们领略了鼓楼的威严挺拔,品尝了火塘的百家烟火,沉醉于匠人的薪火传承。传统技艺的传承,不仅需要掌墨师们言传身教,也需要众人为之奔走呐喊。我们通过收集、整理和研究广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技术流程、实物资料,开展“广西侗族建筑营建课程”,让大众了解侗族建筑历史,亲自动手搭建侗族木构建筑模型,让大家认识并逐渐热爱、保护侗族的木构建筑,让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大众共同关注并付诸行动的事情。

广西侗族建筑营建课程

侗族风雨桥模型

以侗族建筑为设计灵感的文创产品

鼓楼倒流香插

精美的侗族建筑、精湛的建筑技艺值得赞颂,根据此为题材设计的文创作品更是令人期待。例如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以侗族木结构建筑为原型设计了积木拼装玩具,易于上手,兼具趣味性和益智性,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感受侗族木结构建筑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人从愿意接触、认识和了解侗族木结构建筑,到欣赏、热爱、保护侗族木构建筑,由意识转为行动,让传统建筑保护与传承,经久而绵长。这便是我们最美好的希冀。

猜你喜欢
木构竹签火塘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竹签,算筹
木构的味道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会“动”的竹签
云南彝族的火塘文化
火塘情思
火塘边的乡愁
竹签陀螺站起来
竹签陀螺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