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思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征集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函》提出,要配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加强高校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产业互联网大潮已起,企业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智能互联、高效协同、快速反应引发了企业财务组织的快速变革,很多企业率先借助新技术进行会计、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这使得会计人员的职能职责发生改变,进一步促进了会计人员的转型。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将高职“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高职院校以“大数据与会计”作为专业名称进行2021级招生,但是截至目前,“大数据与会计”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尚未正式颁布。在此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开展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路径的研究将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对高职院校明确会计人才培养定位、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实施教学、开展教学监督与评价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与规范性意义,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大数据与会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1]。
产教融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教育与产业企业关系内涵的新认知(孙翠香,2018)[2]。高职教育想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产教融合,同时,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产教融合的助力。产教融合也是经济转型升级、产业提质增效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高等职业院校满足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改革(刘常兴等,2021)[3],是彰显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类型的重要特征(姜大源,2019)[4],能够有效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马树超等,2018)[5]。
2019 年汪长明提出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以“四个服务”为指导原则、“产教融合”为组织原则、以“衔接有序”为体系原则、“动态调整”的机制原则[6];2021年陈宝文等则提出了通过校企“校企协同”发展,实现共建共享标准化的开发思路[7];2021年,林玥茹等提出为确保标准的可用性和权威性,应对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流程进行细化,以俄罗斯等做法作为标杆,通过加强外部质量监控,严格审核标准[8];2021年,张慧芳等也在研究中指出以系统科学理念制定开发规划,适应专业特点开发专业课程标准[9]。
审视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实际需求与用人标准,2021年,谢文刚提出了以传统会计课程体系为依托加入信息技术课程,并构建以财会管理实践为中心教学体系[10]。2019年,苏黎等的研究认为明确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加强实习练习以满足管理型会计人才需求;在实训课程体系融入人工智能科技,强化校企合作,同时,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掌控水平[11]。
2021 年,王爱国的研究认为分科分专业式师资队伍的存在已不能满足目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对师资配备提出的理论实践综合、多元化的新要求,应秉承理实结合,建设知识学科交叉、能力复合型的会计师资队伍[12]。2023年,尤晨提出加强会计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范,促进资源共享;校行企共建共享会计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凸显职业特色[13]。2021年,丁冉在论文中建议提高会计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效率,以发挥资源使用价值,同时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持续更新优化会计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14]。陆美芳等则从高职院校教育属性及特点出发,了解现状与发展需求,深入会计行业与企业调研,融合理论对实施成果进行评价[15]。
目前,学者们更注重在理论上对产教融合理念、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大数据与会计教育标准进行研究,而较少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如何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开展研究。在研究视角上,较多地从单一的教育学视角展开讨论和分析,而很少综合考虑其他理论学科,如经济学等,较少从学生、教师、企业等多视角出发进行研究,且未将信息化的趋势以及工科思维纳入研究方向。因此,本文深化研究内容、开阔研究视角、探索多样化研究方法,为基于产教融合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务标准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该以产教融合、新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运用、专业目录调整为导向,行业、企业、学校多方联合参与,以开展供需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明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剖析课程实施为主线的标准开发流程,切实贯彻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实施立德树人,紧跟财务数字化发展趋势,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和职业标准,遵循以下原则。
⑴ 科学性原则。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该贯彻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实施立德树人,紧跟财务数字化发展趋势,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和职业标准等。
⑵ 前瞻性原则。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该实时关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把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科学合理地预测专业发展走向,对教学标准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⑶ 服务地方经济原则。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该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原则,寻求地方企业的支持,多途径开展地方产业、经济分析,分析和研究地方产业结构、经济特色,进行人才需求调研,设计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教学标准,根据高职学生的就业面,把教学标准的开发重心向地方的龙头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倾斜。
⑷ 实践性原则。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该以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为目标,以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基础,关注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目前,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结构失衡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会计专业扩招,高职院校开始大量引进教师来应对急速扩张的师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队伍从职称、年龄、学历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断层”现象,目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普遍都有研究生学历,在理论知识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但青年教师在专业实践方面普遍表现出基础较差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多数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后并没有真正从事或接触会计专业岗位,导致进入教师岗位前实践履历的缺失。为了避免这一缺陷,部分高校开始引进会计岗位从业者,这一部分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由于此前未接触教育教学,对高校学生基本情况了解不足,教学理论相对缺乏,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很多的问题。同时,大数据的引入使得会计专业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会计课程教学已无法满足需要,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更新理论,实践知识实现转型升级。综上所述,目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现象凸显,大数据课程的引入使专业教师面临巨大挑战,进而影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21 年高职院校以“大数据与会计”作为专业名称进行招生以来,涉及专业的高职院校均做出了适应性的调整,对包括专业课程体系在内的专业建设内容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但是,高职院校并没有开展充分、科学的调研对数字经济时代下大数据会计人才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提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课程体系调整更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微调。
然而,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了新的变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给传统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会计人才在专业能力、数字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16]。首先,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在扎实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新技术、新思维使得商业模式、经营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企业经济活动也变得多样化,因此解决新问题的创造力尤为重要。再次,借助数字化平台,经济信息、数据逐渐趋于“无边界”状态,共享的状态日趋明显,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数据、信息共享的普及带来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利用共享数据、信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数字安全、信息安全等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17]。
从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着手展开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教材、在线教学资源以及精品课程等,但是由于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大数据技术与会计专业的资源融合和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目前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并不多,正在建设的在线教学资源不够系统和全面,某些课程甚至存在教材缺失的情况,碎片化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扩充和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为了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标准、新需求,都及时推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对实践条件进行升级改造,但是由于建设经验不足、大数据技术缺失、经费紧张等原因,目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仍旧以课程为中心展开对应的实训,传统实践教学比重仍然较大,云财务平台等智能化教学环境搭建并未形成。从整体来看,目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整体系统规划,无法真正做到业财融合,也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维护和更新也相对滞后。
目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更多的是通过仿真教学软件来实现,与企业的具体实践还是有一定差距,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由于财务工作的性质特殊,虽然学生能够获得相关岗位的实习机会,但是在实习过程中更多做的是一些数据处理、资料整理的基础性工作,无法真正参与到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因此也无法通过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对会计工作形成有效的体系认知[18]。
真正落实校企合作进行教师队伍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真正做到校企人才的无障碍交流,实现人才双向流动,优化现有人事制度,通过不同的渠道和途径,邀请、吸收会计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中优秀的会计人员到高职院校指导和任教。探索实施产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产业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行业专家的参与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会计行业专家对于本行业、专业发展和需求的高敏感度,高效了解目前的市场形势和需求,充分调用校内外师资力量共同打造一支基于产教融合的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通过师资培训、交流等活动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借助行业、企业、协会的力量,学校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挂职锻炼,并在校内为企业专家设置兼职实践指导教师一职,实现校内校外的实践指导效果提升。
在教学团队的建设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导师在授课、实践指导方面的配合,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加强学校内部教师队伍建设,做好教师队伍内部的“传帮带”,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认定标准、考核机制、培养体系等方面入手,保障教师队伍稳步升级,为全面提升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19]。
对于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引导相关企业、协会的专家深度参与,优化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实现课程内容科学对接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根据现实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设计型、综合型的实践教学比重可以适当增加,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选题,围绕融合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来展开。
具体的课程体系应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数字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四个维度展开。首先,专业能力板块应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基本素养入手,强化会计知识的掌握,包括基础会计、经济学基础、统计学基础、会计基础、管理会计、经济法、审计基础与实务、纳税筹划等课程。第二,数字化能力板块应以培养学生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技术为目标,包括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财务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基础、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处理等。第三,创新能力板块应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出发,包括创新创业、行业会计比较、会计制度设计等。第四,协作能力板块应从培养学生沟通协调、数据共享分析能力出发,包括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控制、网络安全等。具体课程体系设计见表1。
表1 基于产教融合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与能力塑造匹配表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课程资源建设首先要展开全面的调研,通过企业、高校、毕业生等不同渠道的调研收集有效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分析,充分调动企业、行业专家介入进行有效指导,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充分了解企业对管理型会计的职业能力需求,研究经济环境、法制建设、金融市场和信息技术等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以及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技术与会计专业融合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选择特色专业课程,优化课程内容,选拔优秀教师,校企共建精品在线课程,实现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和一批专业课程的创新作品。建设基于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学生需求的数字化、模块化、情景化的开放教学资源,将课程思政、创新教育、职业道德、劳动精神等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建设适应会计岗位需求与智慧课堂要求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资源[20](表2)。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学资源库等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教学的信息化操作,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的效率和效果。
表2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剖析表
目前来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基本条件的升级改造主要集中于相关软件、教学平台、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上,总的来说,高职院校需要围绕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展开这项工作。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行业龙头企业以及科技产业园等优质资源,通过引进企业资源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基地展开建设,实现平台功能综合的高共享性运行。同时,有效整合较为分散的企业财税业务需求,并有效承接科技类、创新型企业的财经类业务及研发需求,改善原来大型企业配套服务成本高、中小型企业发展困难等问题。
在数字经济时代,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应该以培养“财务数字化应用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融合深度,加强产业需求侧和人才供给侧的契合程度,通过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平台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融合提高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教学中新技术成果的运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