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艳光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民医院 滑县 456400)
药物性肝损害(DILI)主要指因服用各种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导致的肝功能损伤,发病率为1.4%~8.1%,且呈逐渐上升趋势。相关数据显示,DILI 占非病毒性肝病的20%~50%,以化疗性药物对肝脏损害尤为突出[1]。急性DILI 为常见的药物副作用之一,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多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用药物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会导致肝衰竭、肝细胞坏死、脂肪组织转化等[2]。急性DILI 发病迅速,大部分患者病情严重,若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急性DILI,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与多烯磷脂酰胆碱均为常见的保肝药物。GSH 在减轻放疗、化疗毒副反应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保护肝脏细胞。多烯磷脂酰胆碱可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膜结构,修复受损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3~4]。但经实践发现,两种药物独自治疗急性DILI 患者疗效欠佳。因此,临床建议联合应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相对于仅采用GSH 或多烯磷脂酰胆碱单独治疗而言,药物联合方案治疗的优势如何尚需进行进一步探讨。鉴于此,本研究纳入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急性DILI患者,以分析GSH 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其对肝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 年9 月至2022 年12 月医院接收的80 例DILI 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5~62 岁,平均(40.25±4.63)岁;病程2~6 d,平均(3.96±0.42)d;药物损害种类:抗抑郁6 例,抗肿瘤13 例,抗脑卒中7 例,降脂5 例,抗癫痫6 例,其他3 例;体质量指数(BMI)19~24 kg/m2,平均(20.56±1.02)kg/m2。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6~65 岁,平均(40.69±4.20)岁;病程2~6 d,平均(3.85±0.38)d;药物损害种类:抗抑郁7 例,抗肿瘤11 例,抗脑卒中9 例,降脂7 例,抗癫痫4 例,其他2例;BMI 19~24 kg/m2,平均(20.72±1.10)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衡性良好(P>0.05),可对比。本研究已获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字2020008012 号)。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5]诊断标准;服用过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符合临床用药指征;治疗依从性较高;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因除药物治疗以外引发的肝损害;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心功能不全;对本研究药物有明确禁忌证;认知功能异常。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国药准字H20100167)治疗,取465 mg 与250 ml葡萄糖注射液融合进行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4 周。观察组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国药准字H20060450)治疗,取1.8 g GSH 与250 ml 生理盐水融合进行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 (1)疗效。显效:DILI 症状完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DILI 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无效:DILI 症状未好转,甚至加重,肝功能指标无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2)肝功能。治疗前与治疗4 周后,分别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4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3)肝脏储备功能。治疗前与治疗4 周后,分别应用Child-Pugh 评分[6]进行评估,包含腹水、白蛋白、TBil、凝血酶时间等6 个方面,按照评分分为5 分等级,正常:评分<5 分,A 级:评分5~6分,B 级:7~9 分,C 级≥10 分,总分为15 分,得分越高,肝脏储备功能越差。(4)炎症反应。抽取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空腹静脉血5 ml,行离心处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5)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皮疹、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4 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肝功能、Child-Pugh 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4 周后TBil、ALT、AST 水平及Child-Pugh 评分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功能、Child-Pugh 评分对比()
表2 两组肝功能、Child-Pugh 评分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3 两组炎症反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炎症反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 周后CRP、IL-6、IL-2 水平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反应指标对比()
表3 两组炎症反应指标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DILI 多为急性发病,临床将其分为特异质型与固有型,前者与药物用量无关,无法预测,后者与药物用量有关,可预测性高。急性DILI 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黄、纳差、乏力、呕吐等症状,不仅会降低患者服药依从性,严重者还会影响生命健康。化疗药物、抗抑郁、抗癫痫、解热镇痛等类型药物导致的DILI 较为常见,肝脏为药物代谢及分解的重要场所,药物经水解、氧化等环节后,依然会有部分药物残留物储存于肝脏内[7]。频繁应用同种药物治疗疾病,残留物聚集到一定程度会发生免疫应答、炎症反应,进而损伤肝细胞,降低肝功能[8]。而肝脏的病理状态又会影响药物代谢及分解过程,两者相互作用,增加疾病的复杂性。目前,临床治疗本病应首先停用相关药物,以保肝为主要目的。
多烯磷脂酰胆碱为临床保肝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其分子结构与机体内源性磷脂相似,可通过结合细胞器膜、肝细胞膜修补损伤的肝细胞膜,同时加强细胞膜流动性,进而维持肝脏内代谢系统稳定,促进肝功能与酶活力恢复[9]。另外,该药物在调节肝脏能量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抑制胶原合成,减少体内自由基,发挥保肝作用。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多予以GSH 进行辅助治疗。GSH 为细胞质自然生成的一种肽,主要成分为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研究发现,各个脏器内均含有GSH,以肝脏内含量最高。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无须额外补充,但当机体发生DILI 等病变时,肝细胞自我修复过程会消耗大量GSH,进而降低体内GSH 含量,而GSH 含量急剧下降又会加重肝细胞坏死,导致无法维持细胞生物功能[10]。因此,外源性补充GSH 对修复DILI患者受损的干细胞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 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治疗1 周后TBil、ALT、AST 水平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表明急性DILI 患者采用GSH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肝脏储备功能,这一结果与谭华文[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为:(1)GSH 可借助谷氨酰胺循环,提升肝脏内蛋氨酸含占比,从而促进胆酸代谢,维持肝脏系统正常代谢,修复肝功能。(2)GSH还能够参与到机体氧化还原流程中,激活巯基酶,故外源性补充GSH 有助于阻断或减轻组织细胞损害,改善身体健康状况[12]。(3)该药物与多烯磷脂胆碱作用机制虽然不同,但均具有保肝作用,联合应用后可发挥协同效应,通过提高对脂质代谢的干预及修复肝细胞膜的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对促进肝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Child-Pugh 评分为临床用于评估DILI 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在Child-Pugh 评分结果中可知,两组Child-Pugh 评分较治疗前均低,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更低,表示急性DILI 患者经GSH 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肝脏储备功能得到显著改善,预后良好。
相关研究显示,急性DILI 的发生、发展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存在密切联系,肝细胞损害会一定程度上诱发应激反应,促使大量炎性因子分泌,而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又会直接损害肝细胞,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13]。CRP、IL-6、IL-2 均为常见的促炎因子,CRP 属于急性蛋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评估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物,IL-6 与IL-2 主要由T 淋巴细胞分泌,高表达会激活应激反应[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4 周后CRP、IL-6、IL-2 水平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提示GSH 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DILI 患者还可明显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对促进疾病良好转对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与GSH 有关,GSH 对多种炎性因子分泌均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从而减轻肝细胞损害[15]。在用药安全性中,本研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在提高疗效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急性DILI 患者采用GSH 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肝功能恢复,提升肝脏储备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用药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