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化活动过程中的爱心情感培养策略

2024-03-22 08:10庄敏君
家长·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爱心绘本生活化

庄敏君

爱心情感的培养既是幼儿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幼儿培养其正向情感和养成良好个性的基础。生活化活动教育是指在现阶段教学中,将幼儿的爱心情感教学与生活化实际情境和现实活动联系起来开展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幼儿在生活化理论、游戏、实践学习中逐渐培养爱心情感。基于此,教师需要从幼儿爱心情感培养的现状问题和生活化活动过程中爱心情感培养价值出发,对生活活动过程中爱心情感的培养必要性进行明确,并从生活化语言情境、绘本阅读活动、榜样活动、家园日常生活任务活动出发对策略进行案例探究。

一、幼儿生活化活动过程中的爱心情感培养的必要性

(一)幼儿爱心情感培养的现状、问题

隨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也从之前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发展,逐渐演变为重视幼儿情感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现阶段,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逐渐产生两极分化。其中一部分家长因为自身幼年时期受到教育、独生子女、老一辈的教育理念影响等,对幼儿的教育选择的是溺爱教育,没有对幼儿的情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的教育不仅让部分幼儿出现缺乏爱心、独立性差、合作能力差、自私等性格问题,还会让幼儿后续难以得到持续发展。

另外一部分家长因为自身家教的严厉和传统中国教育理念中的绝对服从教育等理念的影响,对幼儿进行理念输出和棍棒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难以让幼儿感受爱心、理解爱心,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感恩之心、综合素养。

以上两种情况便是幼儿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教育方式。这两种教育方式都会阻碍幼儿爱心情感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在生活化活动过程中需要与家长做好沟通联系,为幼儿的爱心情感培养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此外,幼儿园也需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幼儿爱心情感培养提供有效指导。

(二)幼儿生活化活动过程中爱心情感培养的价值

生活化活动过程中的爱心情感培养能够推动幼儿爱心情感培养的同时,促进幼儿在生活化实践中养成鲜明的个性、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全的情感和性格。通过生活化语言环境的多样搭建,幼儿能够在教师潜移默化、平等化的语言中形成对爱心的认知和理解。通过生活化绘本故事的了解,幼儿能在故事中增强对爱心情感的深刻体会和感悟。

通过榜样的树立,幼儿将从生活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视角去发现、认识、践行爱心,逐渐养成热爱生活、帮助他人的习惯。通过游戏的搭建,幼儿能够转换角色,一改往常溺爱中的顽皮形象,去接受和表达爱心。在日常生活任务中,家园合作设计爱心任务打卡活动,以推动幼儿从真实生活出发,熏陶和发展爱心。在这些丰富的生活化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解决爱心培养现状问题,还能让幼儿逐渐认识和养成爱心情感,健全幼儿的认知。

二、幼儿生活化活动过程中的爱心情感培养策略

(一)借助生活化语言环境,在活动中培养爱心

语言发展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能够让幼儿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进行交往。将生活化语言环境与幼儿爱心情感的活动融合在一起,旨在推动幼儿情感的发展、表达。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创建潜移默化、生活化的爱心环境,与幼儿平等交流,对幼儿进行耐心教导,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爱心情感。

首先,幼儿因其生活经验的不足和对社会的了解不足,对周围环境非常好奇。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幼儿会对周围环境贴的标语、图案所表达的情感产生积极的思考和询问,并从中了解到对应的规则和认知。这样的认知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逐渐培养相应的情感。基于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区域中运用对应的爱心标语贴纸、图案故事贴纸等,为幼儿创建爱心情感环境背景。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容易受到伤害的地方贴上“小心碰头”“小心滑倒”“小心开水”“你很棒”“爱心标志”等贴纸,让幼儿在对贴纸语言理解中感悟教师对自己的爱心与关怀。

其次,在教学中与幼儿平等交流,让幼儿在语言中感受自己所表达的对他人的关爱,并在对应的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爱心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当一名中班幼儿不小心走路摔倒时,教师可以示范牵起这名幼儿的手,并询问幼儿:“小朋友,有没有受伤?”如此,这位被帮助和关爱的幼儿也能感受来自教师语言的关心和行动的关爱,从心里建构“爱心”认知。其余的幼儿也会在教师语言和行动的影响下,学会用正确的语言和行为去表达面对不小心受到伤害的学生和幼儿的认知。这样的认知便能够让幼儿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不假思索地对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帮助和关心,并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爱心”。

再次,除了这样的平等交流以外,教师也可以在每天迎接幼儿上学时选择蹲下身与幼儿道“早安”“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幼儿园”,与幼儿在同一高度进行对话。同时,在部分受到溺爱的幼儿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也需要通过“你认为这样做对吗?”“如果其余小朋友也选择使用同样的行为对你,你该怎么办呢?”“是的,我们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能随意欺负其余小朋友哦!”等语言,积极地引导幼儿换位思考,从而逐渐建立对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之情。

最后,教师也可以在幼儿园的图书语言区搭建爱心语言表达的现实模型,让小班到学前阶段的幼儿去了解关爱他人、培养爱心情感的价值。现实模型可以通过让两位老师演绎爱心故事进行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具体了解什么是爱心。例如,教师可以集中引导幼儿定时观看乐于助人的爱心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包括幼儿相互帮助、老师帮助幼儿、幼儿帮助老师等具体故事。除了老师语言对话演绎,教师也可以选择与爱心相关的故事书、绘本等作为图书语言区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能够将语言环境的价值发挥出来,让幼儿了解如何从行动和语言中表达爱心,从而解决教学现状中的问题。

(二)利用生活化绘本阅读活动,推动爱心品格培养

幼儿所认识的汉字和拼音有限,因此为了帮助幼儿从图书中了解与爱心相关的内容、培养品格,教师可以选择生活化、图文并茂的阅读绘本开展爱心情感教学。绘本应包含丰富的主题、角色各异、剧情精彩,符合幼儿认知,能够引导幼儿从生活化认知中发挥想象,培养幼儿的爱心品格。基于此,教师需要设计与生活爱心相关的阅读绘本活动,以推动幼儿爱心品格的培养。幼儿教师可以从选择与爱心主题相关的绘本、设计完整的幼儿绘本活动流程、开展丰富的生活化活动出发开展这一活动。

首先,在选择与爱心主题相关绘本的时候,搜索“爱心主题幼儿绘本”关键词,教师便能搜索到《爱心树》《树爷爷-爱心》《从小有爱心》等绘本。接着,教师需要对这些搜索到的绘本质量和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是否适合幼儿阅读或者幼儿活动的开展。结合对阅读绘本内容的分析可知,《爱心树》是指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得无厌孩子之间关于施与受、爱与被爱的故事。《树爷爷—爱心》讲的是老树无私奉献,让幼儿理解祖父母无私和关爱的故事。《从小有爱心》主要从爱心车队和两枚松果两个故事出发,引导幼儿从小树立要有爱心、乐于助人的故事。其次,结合这些绘本故事内容,教师需要设计完整的生活化绘本阅读流程,主要包括幼儿自主阅读绘本内容、师幼互动思考绘本内容、以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绘本故事、幼儿合作演绎绘本故事、深度反思绘本内容等。最后,在设计这些活动后,以三本绘本为例,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生活化绘本阅读教学。

第一步,教师需要选择三个绘本的封面图片作为导入绘本教学的工具,引导幼儿思考“结合生活认知,请小朋友们思考从这三本绘本的封面思考,我们能够猜出这是怎样的故事吗?”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爱心绘本进行自主阅读。

第二步,在幼儿阅读完绘本后,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绘本故事内容。如,幼儿描述绘本“小男孩儿在大树上采集树叶、做树叶皇冠、爬树、吃苹果、荡秋千、睡觉,长大后不断向树索取,老了后在树墩休息的故事”。

第三步,通过幼儿的语言描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结合你们的生活经验,如果你是这个绘本中的主人翁,你会选择当无私奉献的树,还是一直索取的人呢?你们认为这最像生活中哪些人对自己的情感表达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幼儿陷入深思,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幼儿说:“我选择当树,因为虽然他一辈子哪里也去不了,但是他一直在奉献中感到快乐。”有的幼儿说:“我想当人,因为我不想像树一样悲哀,只能等待那个玩伴的到来。作为人,我们可以去各个没有看见的世界玩。”还有的幼儿会结合生活体会回答:“这和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我的情感很相似,一样地不求回报,一直给我想要的。”

第四步,教师不要给出绝对的答案,而是让幼儿合作演绎这个绘本故事,让幼儿再次表达自己对绘本故事的认知后,然后重新发表自己的理解:“不管是人还是树,都是幸运的。树因为人的需要而感到快乐,因为人的陪伴而感到幸福,而人因为树的无私奉献而收获,但是又像什么都没有收获。只要有一颗关爱别人的心,我们就是快乐的。就像在我们的生活中,老师一直看着小朋友从老师这里吸取知识一样。这就是老师教育的快乐。”这种丰富的生活化绘本活动能够让幼儿逐渐培养和建立对爱心的理解和认知,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心情感。

(三)开展“爱心小榜样”活动,推动自觉培养爱心

幼儿“爱心小榜样”活动既是推动幼儿自觉培养爱心、观察周围爱心行动的有效教学方式,也是推动幼儿班级集体营造良好的爱心氛围的合理活动。因此,教师需要与幼儿交流,共同制定爱心小榜样选择标准、奖励,让幼儿自主参与到生活化的幼儿园学习活动中。

“爱心小榜样”的标准制定切忌教师独断专行地直接命令幼儿如何去做,而是与幼儿平等交流,思考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心行为,让部分对爱心行为不明确的幼儿加深对爱心行动的理解和明确自己参与活动方向。在交流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在园生活、校外家庭生活、社会行为等出发,引导幼儿回顾什么是爱心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园生活中的爱心行为主要包括帮助其余需要帮助的幼儿,如扶起绊倒的幼儿、安抚哭泣的幼儿、分享自己的笔给没有的幼儿。校外家庭生活的幼儿爱心行为主要包括关爱父母、在家庭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给爸爸妈妈洗脚、叠被子等。社会生活中的爱心行为包括关爱环境、节约用水、关爱小动物、孤寡老人等。

这些行为将通过家长的参与记录作为参评记录和证据。在确定标准之后,幼儿便以这些标准监督自己和其余小朋友,从而在班级、校外要求自己,逐渐养成爱心行为习惯。一周之后,结合幼儿自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其余幼儿评价、教师观察等,在班级集体中选出一周一名的爱心小榜样。

确定小榜样之后,教师选择将独特的榜样贴纸或者与家长、幼儿共同商议的爱心奖品,如喜欢的玩具、零食等对幼儿具有影响力的奖品,作为推动幼儿自律践行爱心活动的动力。然后,教师需要在班级中点名表扬幼儿的爱心行动,让其余幼儿学习。如此,幼儿便能在爱心生活化活动开展过程中感受到爱心的传递价值和培养价值。

(四)在生活任务中培养爱心,熏陶幼儿

幼儿爱心的培养并不能仅仅局限于日常教学之中,还应该践行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意味着教师与家长应搭建交流平台,确定幼儿每日爱心生活化任务,鼓励家长监督幼儿完成任务、给予幼儿积极引导和反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爱心表达和被帮助的思考。

通过线上微信群和qq群等方式,教师能够与家长初步搭建起较为完整的幼儿家长群。这个家长群用于教师传达幼儿爱心日常生活任务。除了这些常用渠道以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线上智慧教育平台设计长久的爱心日常任务活动打卡活动,包括每日任务和每周任务等。家长则结合教师布置的爱心打卡任务,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

日常活动中的每日任务包括幼儿在家里和社会生活中做的事情,如救助受伤的小动物、制作“别踩踏小草”等标志牌、帮助家人提东西、主动参与自己能够做到的家务活等。生活活动也可以包括带着幼儿去照看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其余陌生的孤寡老人等。每周任务主要是发挥家长的带头作用,带着幼儿参与社区、幼儿园组织的爱心关爱活动,如捐赠不要的衣物、玩具、书籍给偏远山区的孩子。

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通过视频、照片和老人的评价等方式记录幼儿的爱心行为。如此,幼儿便能在生活化实践中形成健全的爱心情感,了解爱心行为的价值,培养和发展社会责任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活动过程中的爱心培养既符合幼儿现阶段性格培养和情感认知发展规律,也符合现阶段幼儿生活认知、课程合理安排。基于此,教师需要借助生活语言环境为培养幼儿的爱心情感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生活化绘本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故事化爱心品格培养方向;借助班级愛心榜样的设立,调动幼儿参与爱心活动的积极性;在家园合作中设计合适的生活爱心任务,推动幼儿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受到熏陶和践行爱心。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3年开放课题“幼儿爱心情感养成的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KCA202334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爱心绘本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绘本
绘本
绘本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爱心树(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