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茧房效应的全民阅读困境研究

2024-03-22 22:34艾婧一杨思宁胡杨琳
新闻传播 2024年2期
关键词:提高效率

艾婧一 杨思宁 胡杨琳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 湖北 430070)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新阅读研究所创办者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基于全民阅读战略背景,人们的阅读意识缓慢增强,但在信息爆炸与技术选取机制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人们受到认知、心理、技术、环境等束缚,茧房效应在阅读中的影响愈发明显。新媒体时代,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并行,人们可以快捷方便地获得阅读内容,阅读范围扩大,但也出现了阅读碎片化、浅层化等新问题以及短、平、快的阅读倾向,阅读的工具理性大大代替了价值理性。

一、传播环境和技术变革对全民阅读方式的改变

(一)信息接收模式:差异化推荐到定制化推送

超文本阅读装置范式引发信息接收模式的变更。超文本是在电脑网络和数字化信息技术条件下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形成的电子文本,[1]也是新媒体时代下移动阅读的基本装置范式。纸媒时代,读者更多通过人际传播接收阅读信息,信息接收模式呈环形网状分布,推荐人更具差异性,直接导向了信息的多样性和随机性,且没有过多信息杂质的干扰;新媒体时代,阅读信息接收更多受大数据算法推送技术的影响,算法会基于读者的阅读行为数据判断用户兴趣,进行用户划分,并选择匹配的内容进行推送以迎合用户,使得读者始终活跃在定制化信息系统中,形成“环境茧房”。因此新媒体时代比纸媒时代更容易出现“茧房”效应。

(二)阅读模式:线性阅读到徘徊式阅读

在传统纸质文本阅读中,读者多按照内容发布者安排的顺序阅读,过程连续,注意力集中,这被称为线性阅读。徘徊式阅读是超文本装置范式下产生的典型阅读习惯,其特点是读者的注意力焦点在多个任务间不停跳转,偏好多重信息流动,追求强刺激水平,对单调沉闷的忍耐性极低。这样的阅读方式催生了一种新的注意模式,美国学者海尔斯将其称为“超级注意力”。与“深度阅读”不同的是,“超级注意力”倾向于分散注意力在多个阅读内容之间,易造成思考的缺失与对内容的不完全性理解。

从线性阅读转向徘徊式阅读,新媒体时代下的阅读缺陷在不断暴露。面对冗杂的信息流,人们的注意力有限,倾向于阅读感兴趣的部分,长此以往,“追强驱弱”的低质量阅读思维将大行其道。

二、阅读环境对读者个体认知的茧房效应

(一)平台个性化推荐禁锢读者的认知

平台过度迎合读者偏好与读者选择权的让渡,带来的是愈加封闭的阅读环境和同质化的阅读内容。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线下阅读平台不似互联网能够高效地为用户提供需要的信息内容,用户逐渐转向移动阅读。为争取受众注意力,增加用户留存率,个性化算法推荐技术迅速在各大阅读平台兴起,满足了读者快捷、准确获取阅读信息的需要。人们在海量的书籍中自主选择关注的主题,平台根据用户喜好,精准推送信息并定制个人书单,这使得读者减少了接触不同书籍的机会。即使读者意识到自己困于茧房,主动寻求破圈,仍会受限于自身视野范围,难以接触异质图书信息,有效突破茧房。

(二)以兴趣为基础的阅读社群加固信息孤岛

社群作为一个封闭的阅读交流环境,群体阅读视野会对个体成员的阅读认知产生重要影响。大众具有社群聚合的本质需求,网络技术的革新为读者找寻志趣相投者提供了技术支持,如豆瓣小组、微信读书都有基于兴趣、话题分类的多个圈子,以此满足用户社交化阅读、建构个人形象与找寻归属、寻求共鸣的需求。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在对求职者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工作机会来自与求职者所属不同的圈子,这是因为他们更能够提供有参考价值、有用的信息。在阅读社群中,群内成员往往会以共同的阅读关注点作为情感链接,进行更深层次的知识互动与价值交流,但这存在交往范围的局限,会产生更加鲜明与单一的阅读导向,从而导致群体阅读视野的窄化,不利于阅读多面化的拓展。读者长期沉浸在感兴趣的拟态封闭阅读环境中,会产生认知偏差,不断强化现有认知,最终对整体的真实阅读环境产生片面化认知。

(三)泛娱乐化阅读诱导低浅的阅读狂欢

新媒体环境下,个人对把关结果的影响力不断加强,用户至上成为阅读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的信条,大量的内容趋于同质化与低俗化。网络文学的出现改变了阅读生产的格局,其“超文本”性打破了“作品”的精英话语系统,实现了平民话语的狂欢。[2]缺乏思想的文字堆砌,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版权冲突急剧增加,从满足创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到成为劣质思想的发源地,泛娱乐化给线上阅读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在不断扩大。

网络容量的无限性与网络传播的即时交互性颠覆了把关顺序,迫使事前把关向事后把关过渡,导致基于传播反馈的效果有失公允,把关质量令人担忧。线下书店、图书馆历来是提高民众阅读文化素养的场馆,现今却变为一次性的打卡圣地,不仅导致优质的阅读内容无法被读者有效接收,还造成了阅读本位的丧失。随着各类博主的“探店”和宣传,网红图书馆接连产生。虽然扩大了知名度,让人们的视线聚焦到了阅读上,但千篇一律的咖啡营销与文化小资的社交人设,消磨阅读本质的同时,也无法留下“参观者”,更无法将他们转化成读者,最后只能沉溺于娱乐化的环境茧房中。以天津网红滨海图书馆为例,大多数打卡过的读者评价其注重设计,忽视本质,于馆内真正的读者来说,泛娱乐化的环境侵蚀了阅读的真正价值。

(四)思维茧房造成的思维边际与禁锢

读者的惰性思维是造成阅读陷入茧房的成因之一。在纷繁广博的图书信息中,筛选优质阅读内容所需的精力与时间成本高,因此许多读者缺少积极主动的思维意识,或主动或被动地让渡选择的主动权。在目前的算法设计中,聚类与内容推荐算法某种意义上在顺应人们的认知心理中惰性的一面。[3]

受到自身阅读素养的限制,读者还有不同程度内容检索、甄别与运用能力的缺失。阅读素养是指读者对文本内容理解、运用、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它是读者有效参与社会生活、习得新知与发展潜能的重要基础[4]。读者可获取的信息丰富多样,但不是每种信息都能对读者的发展产生效用。阅读内容检索与甄别能力的不足导致读者难以接触理解高质量信息,不利于形成良好阅读素养,愈加受困于思维茧房的禁锢。

三、破解阅读茧房的对策和建议

1.推动优质内容的产出与保护

当阅读内容生产者被困在固定写作模式中,读者自然难以跳脱出茧房去获取新的信息,因此推动优质图书的产出与保护至关重要。首先应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加强对内容的引导与管理。完善版权保护法规,增强民众版权保护意识,提高版权保护技术水平;重点推动出版内容的精品化建设,扶持培养优秀创作者,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深耕内容质量,抵制“三俗”倾向。拓展题材,突破传统写作模式的禁锢。将想象与真实生活结合,与时代语境结合,传递鲜活多元文化视角,构建相对完整的信息场域。

2.丰富阅读标签库,弱化“贴标签”的负面效应

在目前社会融合、知识交叉的背景下,同一内容可以通过不同视角再诠释。个性化推荐机制通过人为赋予的标签对阅读内容进行分类,平台依托标签将书籍推送给具有特定偏好的读者,提高信息检索效率的同时具有一定局限性。这需要阅读内容提供者与推广者深耕内容,与当下社会系统结合,以多元视角拓展书籍内容的内涵与外延,丰富外在标签,使其“破圈”传播。寻找冷门内容与当下热门内容、热点专题共通处联合的契机,推动强弱势文化标签联动组合,借势使得更多读者愿意了解并接受更丰富的文化内容,突破原有认知的茧房。

3.普及信息检索知识,提升读者阅读素养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冗杂的信息充斥网络。培养阅读内容检索与甄别能力利于读者提高获取信息的质量和使用信息的效率,养成良好阅读素养。提高信息检索甄别能力,要多维度出发,采取持续性措施。

首先,将普通的信息技术课程结合书籍进行升级,针对性打造阅读信息检索精品课程,增进读者对于书籍检索渠道、方法与内容鉴别、吸纳的整体认知。其次,创新教育模式。增强任务驱动的效用,以与其阅读生活实际相关的任务群推动读者进行实际演练。最后,健全信息检索技术机制。更新信息检索技术,做好数据挖掘、设置精确化关键词、升级算法推荐机制,更加精准把握图书信息,提高效率。

4.打通阅读信息流通渠道,突破个人封闭阅读系统

阅读类线上平台应改进其推荐算法与用户数据的建模能力,对读者兴趣的边界进行合理延伸,适度提高多样化书籍信息的推送权重。进行阶梯式推荐,即从个人兴趣书目入手,再推荐拓展范围的书目,影响读者增进对兴趣外延书籍的接受度。突破原本仅围绕个人阅读行为的算法逻辑,为算法技术的价值内核“扩容”,将个人与环境、个人与群体、个人与阶层、个人与社会等等关联关系所造就的内容需要纳入算法的计算逻辑。[5]使个人与群体、社会等在阅读中加强联结,打通整体阅读环境与个人信息孤岛的壁垒,利用算法推荐逐步解构茧房。

5.加强社群共建,拓宽读者交流空间

社群内部及不同社群之间打通交流渠道,线上线下广泛开展社群共建活动,突破信息孤岛与思维藩篱。阅读平台可着力建构专业化阅读社群,在社群内部建构开放、互补的协调治理机制,注重社群成员的参与度与多元观念的流动性。可由社群管理者进行系列活动策划,与线下阅读平台共建,如书评展览、文创设计等,线上同步利用多媒体工具呈现,为社群成员提供更多分享空间。制定多样物质与精神的奖励措施,如与精英的交流机会、价值身份认定、优秀作品集册发表等等,吸引成员参与内容探讨、互动与创造。引导原本处于社群价值链末端的潜水者共同参与价值创造活动,实现从价值网边缘向中心移动或跃迁[6]。在价值共创中,引领成员思维的独立开放与个体的成长。阅读平台还可为不同类型的阅读社群搭建交流的渠道,牵引不同领域的读者参与,扩大社交圈和阅读视角。

6.建设优质阅读空间,培养沉浸式阅读习惯

在超文本的阅读装置范式下,读者的注意力在多个、高刺激性的内容中徘徊,阅读内容碎片化,阅读成效不佳。线上阅读平台可创新阅读功能服务,减少信息干扰的过程和选项,让读者快速精准搜集到所需的书籍,减少信息杂质干扰;开拓阅读空间,培养读者阅读的专注力;打造“阅读时钟”,屏蔽其他软件的消息提示,让读者进入沉浸式的阅读环境,提高阅读效率。灵活设置屏蔽时间和信息拦截,适应读者多种场景下的阅读需求。

7.去泛娱乐化,回归阅读本质

正确定位阅读空间,延展阅读距离,加强优质内容营销,回归阅读本位。线下阅读空间应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推广,注重对书籍特点的掌握与阅读推广能力的提升,加强与专业推广团队的合作。整合内容资源,形成系列化的优质阅读推广内容,利用互联网进行多渠道宣发。同时在营销推广过程中需要重视和读者的互动,让读者参与阅读推广的平台建设,进行情感交流。

同时,线下网红书店、图书馆等阅读空间应发挥其文化价值和社交属性,加大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深入社区,到达人们触手可及的角落。打造特色品牌阅读空间,构建独一无二的体验感。阅读空间应打磨精确定位,开发地方特色阅读资源与专注阅读区,营造读书氛围和独特体验感。例如,合肥“悦书房”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打造“家门口”式的便捷阅读氛围;汉庭酒店的24小时城市书房项目,以书籍为媒介,打造各类文学主题,架设爱书人之间的精神桥梁。

结语

如今,技术驱动的媒介生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新的传播环境影响着全民阅读方式。一方面,阅读内容丰富易得,信息渠道高效多样;另一方面,包围在大数据、算法推荐技术与泛娱乐化的阅读环境中,个人无法避免地陷入环境塑造的茧房里,造成阅读思维的禁锢和窄化。茧房效应充斥着阅读过程,想要突破它,不仅需要弘扬优质的内容,也要打通阅读信息的流通渠道,让优质的阅读空间和内容充分发展,导引人们重拾阅读的意义。

猜你喜欢
提高效率
瞄准目标,精细练习,提高效率
瞄准目标,精细复习,提高效率
剖析错因 提高效率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
浅析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更新观念,做好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试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做到“六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感悟语文教学魅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