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艳 努尔迪亚尔·吾拉木
马克思高度赞扬劳动的价值,视劳动为“价值的唯一源泉”,[1]把劳动比喻成整个社会围绕旋转的“太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劳动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并概括其内涵为“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2]在日常活动中,劳动精神体现为认同和尊重劳动本身,积极主动投入工作和生产,勇于担当和奋斗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在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任务面前,青年是先锋力量,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和重要力量,其优秀素质和积极心态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民族复兴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3]因此,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4]讲话表明,劳动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石,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关乎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为大学生适应社会变革、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指引。
崇尚劳动建立在充分认识其价值与内涵的基础之上,过去,劳动常常被视为一种谋生和维持生计的必要的手段。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不再仅关注劳动的结果,更加注重整个劳动过程以及劳动者在其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劳动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经济获益,而是体现为一种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和贡献。热爱劳动表现为将劳动视为一种乐趣和兴趣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劳动者、劳动精神、劳动者素质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强调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劳动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重要途径,辛勤劳动是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劳动者需要具备适应变革的能力,同时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达成目标。诚实劳动是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道德要求。诚实劳动强调了在工作中保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包括对待工作负责,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以真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正确劳动价值取向的养成对青年自我发展至关重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使其以抖擞的精神面貌、高超的劳动技能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的题中之意。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有助于塑造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首先,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能够让大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在进行实际劳动过程中,大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努力工作的价值和获得成果的喜悦。他们明白通过辛勤劳动所取得的成果的珍贵性后,将会对物质财富形成正确的态度。其次,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能够培养大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的观念。通过参与劳动,大学生能够意识到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和家庭的需求,每个人的劳动都值得被尊重和赞赏。这种体验可以让大学生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劳动,培养出平等待人、关心他人的价值观。最后,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和奉献精神。通过对劳动的亲身体验,大学生将会意识到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成功观。他们会明白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然,劳动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让他们明白个人的价值并不是只体现在个人利益的追求上,而是应当与社会和他人的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
弘扬劳动精神可以使大学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积累宝贵经验。首先,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在劳动中,大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参与手工制作、农田劳作、实地调研等,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提升。其次,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可以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劳动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需要大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通过劳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可以培养出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许多劳动项目中,大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劳动,他们可以学会与他人协作、分工合作,并培养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为将来的工作和社交提供坚实基础。
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拥有劳动精神能够增加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劳动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提升其责任感,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快适应工作环境和融入团队,从而提升其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的可能。首先,劳动精神体现了大学生的积极进取态度和勤奋工作精神。面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具备劳动精神的大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有耐心解决问题,并能坚持不懈地追求工作目标。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勤奋工作的精神是雇主所看重的,能够让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其次,劳动精神体现了大学生的团体责任感。拥有劳动精神的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承担工作的责任,对工作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从而能够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最后,劳动经验也是大学生的就业优势之一。通过参与劳动,大学生能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工作环境和行业要求,更好地适应工作和提升自己。在求职过程中,这些劳动经验能够为大学生增加竞争力,使其更具吸引力和价值。
首先,父母作为子女的榜样,应帮助其树立劳动观念。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勤奋努力,注重实践和付出。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生活状况,父母能够向子女展示劳动的积极意义和成果。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劳动观念,让孩子认识到他们劳动的成果并体会到劳动的价值。父母还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让孩子了解到劳动是实现个人成长和生活幸福的重要途径。
其次,父母可以鼓励子女参与家务,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父母还可以鼓励子女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如清洁街道、帮助弱势群体等,让他们深入社区了解社会需要,并通过劳动来回报社会。大学生子女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必要性和价值,从而形成对劳动的认同和尊重。
最后,家庭还应该重视对劳动价值观的传承。父母可以通过讲述劳动者的故事、事迹,如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让子女了解到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父母还可以传达家族中的劳动传统,如农民祖辈的辛勤耕作、手工艺人的精细工艺等,让子女明白劳动是一种荣耀和价值,是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从而引导孩子明确劳动对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首先,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设立奖学金或津贴资助项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提高大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也能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政府投资建设劳动实践基地也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和实践平台,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实践经验。
其次,社会各界给予充分地认可和赞扬。媒体可以积极报道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典型案例,树立他们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社会各界还可以举办颁奖典礼,表彰那些在劳动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大学生,并给予物质或荣誉奖励,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劳动行列。各行各业的专业协会也可以设立劳动精神奖项,鼓励大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展现出色的劳动精神。这些措施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还能为其他人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最后,社会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途径,并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找到符合自身兴趣和潜力的劳动岗位。还可以设立创业支持机构,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在劳动中创造价值。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并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校园工作等各类劳动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提高其对不同职业的认知,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志愿者服务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可以为他人带来帮助和快乐,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校园工作则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与运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其次,学校可以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价值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劳动教育课程应当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在理论教学上,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到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5],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在实践操作上,学校可以提供实验室、工作坊等场所,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各类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再次,学校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劳动观念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劳动能力和教育水平,使其成为大学生劳动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学校也可以安排具有丰富劳动经验和成功案例的人士担任导师,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和激励。导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劳动经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取向,并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规划建议。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劳动技能和素养。
最后,学校可以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多样化的技能学习机会。学校可以开设职业技能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和行业,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与其未来职业相关的实用技能,为他们步入社会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校还可以举办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技能,并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参与技能竞赛,学生们能够体验到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培养劳动精神。
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能力,对于提高国家综合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时期,培养劳动精神对于大学生的个体人格塑造和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家庭、社会和学校通过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为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同时,弘扬大学生劳动精神也是一个长期和可持续的过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等主体的持久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劳动精神的大学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