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超群,欧小丽
当下教师阅读和专业成长出现了一种“躺平”现象。 四川大学刘莘教授在中小学教师阅读现状调查中发现,妨碍教师阅读的首要外因是形式主义的职业环境,重要内因是教师群体学习和阅读内驱力不够。 治疗教师躺平的药方在哪里? 关键在于唤醒教师的生命觉醒。
教师生命觉醒取决于自助和共酿中的自我觉醒。自助与共酿,能让教师远离形式主义,真诚求知,焕发生命活力,提升发展内驱力。 学习、专业和工作耕耘的人,一路开启和提升着生命境界——在唤起自我觉醒的同时照亮他人的觉醒。
本文以教师学习共同体——“桐下读吧” 为例,阐释教师以唤醒自我、照亮他人为目标,通过阅读共同体的内动力唤醒,一路裹自我觉醒的力量、交互共酿的力量和向教育深处前行的觉醒力量。
缘于共同的志趣与觉醒诉求,我们自发成立“桐下读吧”共读团队,命名源自我校“泡桐树小学”之“桐”,含义有二:汇聚在学校大树下醉心阅读;同心同力,共同发展。2014 年6 月,我们招募成员,以“自愿参与和共同推进”为目标,秉承“阅人悦己,修身养性,专业赋能”的共同愿景,坚持共读共享“半月谈”机制,走出了一条“自主共酿,构筑生命觉醒阶梯”的专业发展之路。
“桐下读吧”九年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兴趣满足阶段。 起初两年,我们两人将11 位热爱阅读的老师聚集起来,虽带有精神消遣性质,但也播下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兴趣种子。 本阶段阅读书目基本来自成员推介,多从阅读兴趣出发。单篇文章如林茶居先生的《雨中丢失的一本书》,整本书如《大数据时代》《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等,视听阅读如《叫我第一名》《放牛班的春天》等。 随心随性的分享给团队注入了初步觉醒的力量。
读用一体阶段。 随后4 年,读吧人数增到近30人。本阶段既解决自身精神成长的困惑、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又为学生成长寻找智慧的火种。如解决怎么读的问题,共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了解国外教育现状,共读《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解决学生写作难题,共读《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为学生找到个性化教育方法,共读《学生个案诊疗》。 以读促做,以做促读,激活了读用一体的持续性动力。
系统建构阶段。 2019 年以来,着力培育阅读再生性动力,寻求阅读方式优化与提升共读品质。围绕一个主题系统设计,将兴趣满足、问题解决与教师生命质量提升融为一体,进行成果建构,促进了生命高质量发展:找到了生命觉醒的方向、路径和力量;找到了基于岗位的教师工作维度、发展方向、路径和力量;发掘了助力学生成长的智慧、精神和行动力量。
系统建构需要系统的阅读策略, 我们逐步形成了读前、读中、读后策略。
读前策略:确定问题,梳理内容。以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章为例,问题导读,可抓住章节核心问题引领自读:关于理解的六个侧面,你能找到哪些词语来丰富他的内涵? 可联系实践进行例证分享。 书中例子离我们太远,阅读比较困难,你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就每个侧面举一个例子吗? 可用比较阅读提升思维:这里的理解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过程认知维度“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中的理解,有何联系与区别? 可用可视化策略进行勾画、批注、摘抄,也可用思维导图将书籍主要内容、基本结构和自主读懂的内容可视化。
读中策略:聚焦问题,团队共酿。展示自读成果,围绕读前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 如阅读前述第二章后,有老师提出学科性问题:从数学学科角度思考,怎样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也有老师站在学生角度提问:教学中存在很多“不懂装懂”的学生,而教师没有意识到“理解”的真谛。怎样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和教师理解“理解”呢? 围绕问题我们进行探究式共读,思维聚焦,智慧碰撞,有效提升了共读的实践运用效能。
读后策略:迁移运用,深度反思。 一位老师读完《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第二章后写道:“专家盲点”给我的启示很多。 教师经常进行灌输式教学, 并没有理解“理解”本身。平时教学中只关注讲清楚、说明白,只站在自己角度思考,学生是否真理解了知识本质,这并没有进入我的视野。学生通常能够完成低水平任务,但在进行知识迁移完成高层次任务时就很有难度。我将在平时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知识本身的意义。 另一位成员阅读完第七章“像评估员一样思考”后运用书中所学,挑战大概念教学设计,并这样分享:这学期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难度实在很大,在“桐下读吧”助力下,我有了一些粗浅理解。 书中强调大概念对整个单元的统领作用,重视在大概念下进行逆向设计。这与数学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数学也是首先需要确立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然后设计体现结构化的课程内容,设计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最后设计融合“四基”“四能”所需的教学评价。 于是我将这样的逆向设计模式应用于数学大单元整合: 首先确定单元核心素养和大概念,再设计核心问题和课时子问题,接着针对每个子问题设计更聚焦的问题串, 最后进行作业评价设计。
读吧成员在实践中运用书中所学、深度反思,形成了“确定主题—梳理内容—写出启示—提出问题—团队共酿—实践运用—凝练成果” 的经典书籍共读模型。
“桐下读吧”在自主觉醒与团队共酿中逐步发展壮大。 这样的阅读共同体带给了教师专业阅读与发展启发:注重自由选择,弱化强制学习;强化职业认同,激活学习内驱力。我们找到了基于问题解决的阅读核心智慧:在阅读中找准教师成长、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的方向;在阅读中找到解决实践问题的路径、方法和策略;在阅读中提升精神质量。 具体说来,提升阅读的智慧,需要实现四个统一。
阅读兴趣和阅读价值的统一。兴趣是浅表动力,只读愉悦的书籍,忽略现实问题解决,动力难以持久,价值才是阅读的长久动力。 只有兴趣,读书犹如逛花园,能带走的东西不多;高价值阅读犹如登山,经历挑战后风光尽揽。 理想的阅读是将兴趣与价值统一于精神提升与实践历练。 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和《教师阅读地图》,前者饶有趣味,后者涉及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情意发展,需要专业啃读、成果凝练、实践转化。
立足当下和引领未来的统一。 读书的核心价值在于从解决问题出发,引导我们解决当下之困,找到开启未来的钥匙。 如共读 《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就是回应“素养时代”的教育追求:教学目标由知识技能目标为本转向素养发展;课程模型由二维转向三维,突出概念性思考和理解,注重创造深层知识、可迁移性理解和高阶思考;教学内容由单一零散的教材转向学科内、跨学科、学科与生活融合的主题化、结构化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形态由灌输式学习转向追求理解的教学,在归纳演绎中建构,在生活情境中以有挑战性、趣味性任务开展主题式、问题探究式学习;学习主体形态由无动力、被动接受、浅学习形态转向有学习热忱、主动学习、协同思考、深度理解形态;发展形态由单纯的知识获取转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和多维素养的融合发展。
个性成长与社会成长的统一。 教师要用社会性发展照亮个性发展的星空,通过读书交友,形成智慧、情感、精神共同体,由此带动学生社会化发展。教师的社会成长质量决定着学生社会发展质量, 教师情感天空辽阔、智慧星空闪烁,学生就会情怀敞亮。我们将个性成长与社会成长统一于教育生活中,通过读书爱上写作。 孩子们用分享本与我们分享“秘密”,我们给每位孩子写信。 一位家长说:“读您写给孩子的信我很感动。 您是学生的灵魂导师,您一定是引导学生人生转折的那位提灯之神。 ”
好教师应具备三只眼。一是飞鸟之眼:为生命发展找准方向、规律、态势,即战略之眼;二是蜻蜓之眼:以平等、多元、长程视角观察学生成长,找到解决学生成长难题的解决办法,即中观之眼;三是蚂蚁之眼:关注细节,解决学生当下的具体问题,即微观之眼。 三眼融合才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潜能。 练就三只眼,必须把读书与生活、工作、专业发展统一起来,推动阅读向实践转化。
一是反思转化。读后自主追问:一问从书中学到的了哪些观点。 二问哪几个知识点弥补了我的空缺或给了我新的启发。 三问书中观点与策略哪些能落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之中。 只读书不反思,没有转化,难有发展的觉醒与自觉行为。
二是交流转化。 通过交流转化实现阅读的内化强化和个性化表达,在交流中修正观点、精准认知、扩展视野,实现情感共鸣和精神共享,读吧成员实现了一种真实、 有意义和深度、 能创生价值的阅读交流。
三是运用转化。带着工作、生活、专业问题,我们在书中找到关联点、借鉴点、运用点、启发点、突破点,尤其是探讨解决教育热难点问题的突破视角和方法。
四是研究转化。 我们在阅读后确立起推进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的主题,明确个性化发展方向,找准突破的重难点和策略。确立主题彰显三个特性:先进性,揭示教育教学和生命成长的本质规律;独特性,不走重复之路;可行性,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后寻找条件支持,开展真正的研究行动。
一切专业阅读都指向“成长”。 教师读书归根结底是找到工作、生活的“源头活水”,既保持职业不倦的活力,又不断润养和拔节灵魂,拓展生命的长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