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岩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6.011
小麦高产栽培可以追溯到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关注和需求。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因此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变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了满足不断增長的人口需求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中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小麦高产栽培的发展。小麦高产栽培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通过研究和应用新的育种技术和品种改良方法,科学家们开发出更抗病虫害、耐逆性更强、产量更高的小麦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提供更高的产量。同时,小麦高产栽培也与灌溉技术的改进密切相关。提高灌溉设施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再加上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也对小麦高产栽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用农机可以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的产量。
一、小麦高产栽培
1、选地整地
信阳市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在小麦种植地选择过程中应该保证选择土壤肥沃、深厚、松散、排水良好的地段。土壤pH值最好在6.0-7.5之间,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不利于小麦生长。同时,土壤中应含有充足的有机质和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另外,小麦生长需要适度的温度、光照和降水。选择种植地时,应考虑当地气候条件是否适宜小麦生长。例如,小麦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0-25℃,降水量在600-800mm之间。同时,尽量避免选择坡度过大的地段,以免影响小麦生长。种植地还需要充分考虑水源条件。有灌溉条件的地段优先考虑,如果没有灌溉条件,应选择降水量充沛、能够满足小麦生长需求的地段。
2、翻耕整地
小麦种植地的翻耕整地时机通常在秋季进行,具体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来确定。一般要求在播种前1个月左右完成翻耕整地,以保证土壤充分熟化,有利于小麦生长。使用翻耕机对土地进行翻耕,深度一般在20-30cm,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使用整地机对土地进行平整,使土壤松散、平整,利于播种。整地时,可将底肥与土壤混合,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底肥是在翻耕整地过程中施入的肥料,以供给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底肥施入方案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小麦品种和目标产量来制定。常用的底肥有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等。有机肥如农家肥、堆肥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一般每亩施入2000-3000kg。氮肥如尿素、碳酸氢铵、复合肥等,可以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产量。一般每亩施入10-15kg。磷肥如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可以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抗逆性。
3、品种选择
商城县气候条件较为复杂,因此应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耐寒、耐旱、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同时还需要确保生长周期适宜的小麦品种。目前在当地推广应用较好的小麦品种主要有豫麦366、郑麦9961、豫麦18-99、豫麦70-36等几种。
4、科学播种
①播种日期的选择和种子处理
商城县地区的小麦播种通常在秋季进行,最佳播种温度在15-20℃之间。当气温降至10℃左右时,可以开始进行小麦播种。播种前应确保土壤湿度适宜,避免过干或过湿。通常情况下,商城县地区的降水量在600-800mm之间,可以在降水量适中的时期进行小麦播种。综上所述,当地小麦的播种日期一般控制在10月中旬到10月下旬。播种之前要做好小麦种子的处理工作。在播种前15-20天,选择晴天将小麦种子摊放在地上,厚度约为1-2cm,每天翻动1-2次,直至种子表皮干燥,颜色变深。晒种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增强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的小麦种子。对于受到病虫害影响的种子,应予以淘汰。结合田间病虫害,做好药剂拌种。常用的拌种剂有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其中,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等;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种子携带的病菌,如锈病、全蚀病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产量。拌种剂的使用量应根据种子数量、拌种剂的浓度和病虫害的严重程度来确定。通常情况下,杀虫剂的使用量为每100kg种子使用30-50g;杀菌剂的使用量为每100kg种子使用15-30g;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量为每100kg种子使用5-10g。将筛选好的小麦种子放入容器中,加入100-150mL的水,然后将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按照上述使用量加入容器中,搅拌均匀。最后,将吸水后的种子与药剂混合均匀,使每颗种子都裹上一层药剂。需要注意的是,拌种过程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避免药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②科学播种
开沟播种的行距应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品种特点、生产目标等因素来确定。通常情况下,小麦机械化开沟播种的行距为20-30cm。在肥力较高、土壤较松散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行距;在肥力较低、土壤较紧实的地区,可以适当缩小行距。播种深度应根据土壤湿度、气候条件、品种特点等因素来确定。通常情况下,小麦机械化开沟播种的播种深度为3-5cm。在土壤湿度较高、气候条件较湿润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播种深度;在土壤湿度较低、气候条件较干旱的地区,可以适当减少播种深度。每亩播种量应根据种子质量、发芽率、种植密度等因素来确定。通常情况下,小麦机械化开沟播种的每亩播种量为8-10kg。在播种前,对播种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确保播种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播种过程中,控制播种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以保证播种质量和作业效率。注意观察播种情况,及时调整播种深度、行距等参数,确保播种质量。播种结束后,对播种机进行清理、保养,以延长播种机的使用寿命。
5、田间管理
①查苗补种,疏密补稀
小麦出苗后10-15天,即幼苗2-3叶期,是查苗补种的适宜时期。此时,可以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补种缺苗或生长不良的幼苗。出苗后20-25天,即幼苗4-5叶期,是疏密补稀的适宜时期。此时,可以根据幼苗的密度和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种植密度,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查苗时对麦田进行巡查,发现缺苗或生长不良的幼苗。然后,在缺苗处或生长不良的幼苗周围,按照适当的行距和株距进行补种。补种时,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幼苗。补种后,及时浇水、施肥,促进补种幼苗的生长。使用疏苗器或手工操作,将过密或生长不良的幼苗进行疏除,保留生长健壮的幼苗。在疏密补稀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稀。
②化学除草
小麦苗期化学除草是防治杂草的重要措施。常用的除草剂有唑草酮、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等。10%唑草酮乳油使用50-100mL/亩。或者使用2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使用量为50-100mL/亩。或者使用20%二甲四氯水剂,使用量为50-100mL/亩。将上述除草剂与水混合后使用,通常每亩兑水30-50L。使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麦田表面,注意避免喷洒到麦苗上。
③中耕划锄
小麦返青期是指小麦从冬眠状态转为生长状态的时期,通常在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麦苗开始恢复生长的时期。中耕划锄的最佳时机是在小麦返青期初期,即麦苗恢复生长后,土壤表层开始干燥时进行。一般在小麦返青期开始后的10-15天左右。中耕划锄可选用锄头、铲子等工具,要求工具锋利,以免损坏麦苗。深度应根据土壤状况、麦苗生长情况等确定,一般以3-5cm为宜。中耕过深会影响麦苗生长,过浅则起不到松土作用。中耕划锄时,行距应与麦苗行距相一致,速度要均匀,以免损伤麦苗。中耕划锄后,应进行适当的松土,以利于麦苗生长。同时,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时施肥,促进麦苗生长。
④科学施肥灌溉
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是小麦生长的重要时期,此时对尿素的需求较大。合理的施肥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提高产量。小麦拔节期是小麦生长的重要阶段,此时对氮肥需求较大。尿素施肥量一般为每亩5-8kg,施肥方法为条施或穴施,注意避免直接接触麦苗,以免造成烧苗。孕穗期是小麦形成穗子的阶段,此时对氮肥需求仍然较大。尿素施肥量一般为每亩8-10kg,施肥方法为条施或穴施,注意避免直接接触麦苗。灌浆期是小麦籽粒形成和成熟的阶段,此时对氮肥需求较小。尿素施肥量一般为每亩5-8kg,施肥方法为条施或穴施,注意避免直接接触麦苗。并在这个阶段选择使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使用30-40kg进行叶面喷洒每间隔7-10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1-2次,具有很好的增长效果。田间科学施肥的基础上,应该在上述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及时进行灌溉处理,确保生长阶段的田间持水量能够达到65%-70%。
二、病虫害绿色防控
1、物理防治
①杀虫灯防治
杀虫灯是一种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原理,通过灯光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杀虫灯可以有效地降低害虫数量,减轻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选择杀虫灯时,要考虑灯的功率、波长、诱虫种类等因素。应选择针对小麦病虫害的主要害虫(如麦蛾、麦蚜、吸浆虫等)的杀虫灯。在小麦田中,根据田块的大小和布局,合理设置杀虫灯。一般每亩设置1-2盏杀虫灯,沿麦田周边设置,距离麦苗行距约0.5-1.0m。杀虫灯的高度应略高于麦苗,以便于诱杀飞行的害虫。将杀虫灯的电源线接入电源,确保杀虫灯正常工作。使用时,应根据当地电力供应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源,并确保电线安全、牢固。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期间,每晚开启杀虫灯,诱杀飞行的害虫。杀虫灯的开启时间一般为晚上19:00至次日早上7:00,可根据当地害虫活动规律进行调整。每天早晨,收集杀虫灯上的害虫,并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深埋、焚烧、喂鱼等。处理时,要注意避免害虫逃脱和污染环境。做到每周清洁杀虫灯,去除灰尘、污垢等,以保持杀虫灯的透光性能。同时,要定期检查杀虫灯的电路,确保安全可靠。
②性诱剂防治
用于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常用性诱剂主要有两种:黄色粘虫板和信息素诱捕器。黄色粘虫板是一种利用害虫对黄色趋向性原理的防治工具。每亩设置数量约为3-5块,设置高度约为麦苗高度的1/2,一般距地面15-30cm。更换频率一般为每两周更换一次,因为害虫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信息素诱捕器是一种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的防治工具。每亩设置数量约为3-5个,设置高度约为麦苗高度的1/2,一般距地面15-30cm。更换频率一般为每两周更换一次,因为害虫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2、生物防治技术
①释放害虫天敌
用于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常用害虫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如麦蚜茧蜂、麦蛾寄生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蚜虫、麦蛾等害虫。捕食性昆虫如草蛉、瓢虫、蜘蛛等,可以捕食小麦害虫的幼虫和卵,从而降低害虫数量。寄生蜂每亩释放量为20000-30000头,释放频率为每两周一次。释放方法为在小麦田中设置寄生蜂繁育基地,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让寄生蜂自然繁衍。捕食性昆虫每亩释放量为5000-10000头,释放频率为每两周一次。释放方法为在小麦田中设置捕食性昆虫繁育基地,如放置草蛉、瓢虫、蜘蛛等昆虫的卵或幼虫。
②微生态制剂
首先,生物菌剂。用于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常用生物菌剂主要包括枯草杆菌可以抑制小麦病害菌的生长,提高小麦抗病能力。荧光假单胞杆菌对小麦多种病害具有防治作用,同时可以促进小麦生长。木霉菌能够防治小麦镰刀菌病害,同时提高小麦抗病能力。枯草杆菌每亩使用量为100-200g,兑水量为40-50kg,使用频率为每两周一次。使用方法为在小麦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将枯草杆菌与适量水混合均匀后喷洒在麦苗上。荧光假单胞杆菌每亩使用量为100-200g,兑水量为40-50kg,使用频率为每两周一次。使用方法为在小麦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将荧光假单胞杆菌与适量水混合均匀后喷洒在麦苗上。木霉菌每亩使用量为100-200g,兑水量为50-60kg,使用频率为每两周一次。使用方法为在小麦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将木霉菌与适量水混合均匀后喷洒在麦苗上。其次,生物农药。用于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常用生物农药主要有苦参碱具有杀虫、杀菌作用,可以防治小麦害虫和病害。藜芦碱对小麦多种病害具有防治作用,同时可以促进小麦生长。生物硫:防治小麦镰刀菌病害,同时提高小麦抗病能力。其中苦参碱每亩使用量为20-30mL,使用频率为每两周一次。使用方法为在小麦病虫害发生初期,将苦参碱与适量水混合均匀后喷洒在麦苗上。藜芦碱每亩使用量为20-30mL,兑水量为50-100kg,使用频率为每两周一次。使用方法为在小麦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将藜芦碱与适量水混合均匀后喷洒在麦苗上。生物硫每亩使用量为20-30kg,使用频率为每季一次。使用方法为在小麦播种前,将生物硫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进行耕翻。
3、化学防治
小麦蚜虫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会导致小麦叶片发黄、枯萎。防治方法是使用蚜虫专杀农药,如吡虫啉、噻虫嗪等。每亩使用吡虫啉10-20g,兑水30-50kg,喷洒在麦苗上。使用噻虫嗪每亩2-4g,兑水30-50kg,喷洒在麦苗上。红蜘蛛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会导致小麦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是使用红蜘蛛专杀农药,如阿维菌素、哒螨灵等。每亩使用阿维菌素10-20mL,兑水30-50kg,喷洒在麦苗上。使用哒螨灵每亩10-20mL,兑水30-50kg,喷洒在麦苗上。纹枯病是小麦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叶鞘。防治方法是使用纹枯病防治农药,如戊唑醇、丙硫唑等。每亩使用戊唑醇20-30mL,兑水30-50kg,喷洒在麦苗上。使用丙硫唑每亩15-25mL,兑水30-50kg,喷洒在麦苗上。白粉病同樣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叶鞘。防治方法是使用白粉病防治农药,如腈菌唑、烯肟菌胺等。每亩使用腈菌唑15-25mL,兑水30-50kg,喷洒在麦苗上。使用烯肟菌胺每亩10-20mL,兑水30-50kg,喷洒在麦苗上。
综上所述,小麦高产栽培是在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政策支持,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全新历史时期,要认识到小麦高产栽培的现实意义,注重加强现代科学栽培技术的有效应用,转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模式,积极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避免病虫害产生耐药性,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产出绿色、生态、健康的小麦。
(作者单位:465315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李集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