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波
兆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纵七路道路工程,南起纵七路(在建),北至工业南路,道路全长912.430m,道路红线宽30m,纵七路路面结构设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中,非机动车道采用彩色沥青面层。人行道采用透水路面结构。该工程建设中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检测可知道路沿线土壤地质构成自上而下包括杂填土、黄土状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碎石、粉质黏土、强风化泥灰岩、黏土、中风化泥灰岩。场地情况相对良好无盐渍土、淤泥土质、污染土质等特殊土质,水文观测方面尚未发现工程道路周边存在明显的地下水,地下水埋深较深对工程主体无建设影响。
相对于其他的工程项目,市政工程施工的进行具备诸多突出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共同构成了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特点,首先相对于一般工程项目来说,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进行需要面对更多来自社会面的压力,一般工程项目的建设基于对房屋建筑、公共建筑、构筑物等的建设多为在单一封闭的场区或者空间内进行建设,以及其对外界的影响相对有限,而市政工程中包括给排水管道、燃气管线、电力线路等基础工程的建设往往需要沿公路进行,且需要涉及城市内多个城区的多个居民点和办公点,因此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更容易对周边民众产生不良影响,引起社会面的关注和重视。其次,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相对其他工程的管理具备更为复杂的性质,这一方面是因为市政工程的建设涉及供水、供暖、供电等民生所需基础物质的供应,本身就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因此管理过程也需要较为仔细反复;另一方面是因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进行需要面对材料、设备、道路、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在管理的过程中涉及的综合项目内容较为复杂,因此管理的进行也就无法通过简单的管控实现建设质量保障[1]。
一般市政工程的施工建设都容易出现一定数量的建设问题,而根据考量和检验,笔者认为以上述工程为案例的工程项目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建设管理问题。
管理体系问题是一项较为主要较为突出的管理问题,该管理问题是指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基于相关管理人员的不重视以及关注度不高。在实际的管理中很多单位并未能做好基于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专项管理体系建设,这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方面会导致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约束,往往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管理随意、管理落实不足的情况,影响实际的管理效果,阻碍了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另一方面,现有的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容易基于管理体系的落后以及不科学、不完善,导致人才优势无法尽其所能的发挥,甚至容易导致形成管理人才无用武之地的缺陷劣势。
技术管理问题也是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较为突出的管理问题,该问题具体是指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未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管理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和优化。例如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未能按照要求进行前期准备,导致放线工作失效或精度不足影响后续的施工,又或者是后续施工中对于重点施工部分未能做好科学的施工管理和技术保障,进而导致整体施工质量不满足合同及设计要求等,总的来说,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着重解决[2]。
市政工程尤其是涉及道路施工的市政工程,在实际的建设中会涉及多种施工设备,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应当做好对施工设备的管理控制,而通过分析可知,当下的设备管制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是施工管理人员未能将施工设备的管制作为重点项目管理,进而导致设备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是管理的过程中,将设备机械等视为整体管理的构成部分,而没有做针对性处理,这也导致了设备管理的整体质量不足,总体来说,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设备管理问题也需要重点管控和处理。
基于上述的管理问题论述可知,现阶段的很多市政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问题,而针对不同的管理问题自然需要不同的优化控制对策,其中关于上述市政工程为案例施工管理的管理问题应当注重通过如下对策进行控制。
为规避施工组织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相关施工单位应注意首先从施工组织的规划建设入手,进行科学的施工管理优化。为此,相关单位企业应注意一方面注重对施工组织机构的科学设计,以上述工程为案例该工程的组织结构设计为避免不完善不科学的设计情况出现,应注重在机构规划的过程中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构建生产、技术、进度、成本、安全、信息、物资、设备等管理人员各专业施工部门和人员构成的专业组织机构,实现各自权限和职责明晰的协调作业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建设的顺利[3]。
另一方面,对于组织结构的规划设置应注意,应当注重建立一套基于技术负责人主导的项目施工体系,具体而言技术负责人从技术管理的角度对市政工程施工予以全盘管理,向上对项目经理汇报,以此实现统筹的工程管控,而为实现基层管理的强化,该组织体系的架构建设应当深入实际施工的各个班组之中,也就是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和工作类型,将施工单位的基层施工人员分为多个班组,包括土方班组、结构垢工班组、稳定基层、沥青混合料摊铺班组、机械班组、绿化班组等,以此实现上至管理高层下至一线施工的一体式管理体系。此外,基于高质量的管理体系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控制和政策落实,因此相关单位企业也需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培育,这也就需要相关单位部门一要注重强化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培养,强化对技术水平特别是施工技术相关技术的培养教育,促进人员水平的提升;二要注重实行科学公正的奖惩激励制度,对技术的应用实际情况进行评判和奖惩,以此为基础保障人员水平的提升发展。
为实现科学的工程项目施工保障市政工程的建设整体科学且有序推进,相关单位应注重在市政工程建设前做好相关施工技术的管理,以本研究的市政工程为案例,该工程的建设就应当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做好如下技术管理工作。①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应做好施工放线和技术准备工作,施工放线方面应注重以测量放线→清表→路基施工→底基层、基层施工施工→面层施工→人行道路缘石施工的基本顺序进行,技术准备应注重对现场做好检测勘测明确地质水文情况,并做好交通运输设备和其他各项技术设备的准备,在各项设备准备完毕后,对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的岗前培训教育,确保技术人员了解现场情况并做好技术准备;②路基施工,路基施工需要经过多个流程因此要做好对每一流程的方案规划管理,首先对于路基填筑应注意填土前做好填筑区域的清理,并注重在填筑的过程中选择具备符合相应规范有机物含量、含水率、固体颗粒粒径指标的土壤进行填筑,为此相关单位应进行预先的填筑土壤水分测试,在测试完毕后将土壤填入并进行压实,为保证有效路基内压实效果,按技术规范要求路基两侧填筑高度在30cm以上,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松铺厚度小于30cm,尽量做到全幅全宽填筑。其次,路基压实,路基压实应注意对压实机具的科学选择,为提升压实的效果和质量,相关单位应注重在路基压实的过程中采取合适的压实机器,以上述案例对象为例可采用20T的振动压实机进行路基压实,压实的过程中应遵循从中央向两侧的顺序进行压实,每次压实一层都需要在经过检测合格进行后一层的填土压实;最后,剩余路基开挖,对于路基施工中剩余路基的开挖应注意一方面注重开挖前做好清理工作,另一方面注意采取自上而下的开挖方式以及路基标高的测量控制,避免超挖和乱挖的情况出现。此外,对于路基整修和边坡整修应注意,在处理的过程中路基表面的整修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切土或补土,并配合压实机压实,避免有松散、软弹、翻浆、薄层贴补及表面不平整现象。③沥青混凝土施工,对于沥青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应注意,一方面做好施工方法的落实,对于上述工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应采取(SMA型沥青混合料)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以及SBS改性剂、玄武岩、聚酯纤维等进行配比铺设,铺设地进行为采取多机全幅摊铺作业实现一次性铺设,另一方面为提升施工质量,对于道路的施工还应注意在基层施工完善合格后,进行黏层、透层的依次施工,粘层施工注意做好表面清理后进行集料均匀喷洒,透层施工应注意在基层施工完成后两三天开始,透层施工应在保障表面清洁的基础上进行浇洒。此外,对于已经完成透、黏层施工的基层,即可开始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4]。
为实现科学的市政道路建设施工相关单位还应当注意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做好设备的管理,本文认为对于设备管理的强化应注意。首先,以完备管理体系保障机械协调管理。市政工程的建设大多需要涉及各类施工设备,包括搅拌机、撒布机、摊铺机、压路机、养护车、开槽机等,因此在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完善有序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做协调保障,以此保障工程设备的科学管理,而对于管理体系的完备,首先可以从内部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等各个环节制定出相应的制度规范,并对这些规则进行严格的执行,同时要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5]。其次,加强各施工现场之间的协调管理,市政工程相对其他工程而言具备更大的工程调度需求,因此在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市政工程特点做好各施工现场之间的协调管理,协调管理地进行应注意相关单位在制定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做好各部门协调,对方案的制定做好预期方案和突发方案的制定落实,并且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过程因素影响以及突发因素干扰,对计划的制定也需要注重不断协调、调整,以此保障参与实施计划的执行者步伐节奏符合计划要求。最后,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落实协调管理,为保障工期内顺利完成工程,以及最大限度地促进施工机械管理的落实,相关单位还需要注意做好施工进度的安排,通过反映关键工作和网络图计算工期,更好地协调调度各类机械的进场时间和使用。而对于施工进度的安排,本文认为应落实各参建单位协调合作,为实现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建设质量和进度的双重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知,当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尚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和不足需要控制,其中包括设备、技术和体系三方面不足问题。针对上述三方面管理问题,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具体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分析对于实际的施工管理能够起到一定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