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时期第一、二届广州农讲所与广东各地方党组织建立探析

2024-03-21 07:07胡海燕
西部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国共合作特派员国民党

胡海燕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 510055)

早在党的创建时期,广东的共产党组织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最早建立的六个地方组织之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广东的党组织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发展壮大。1923年4月前后,中共中央从上海迁驻广州,党的主要领导人来到广东指导革命工作。同年6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了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广东成为大革命的策源地和全国革命的中心。

一、大革命时期广东党组织的发展

(一)国共合作初期广东党组织的发展状况

大革命时期是广东地方党组织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1923年4月中共中央迁到广州,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党的领导人赴粤参加工作,广州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实际上的全国革命中心。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正式召开,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为广东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契机。

但是在国共合作初期,广东的党组织发展并不顺利,无论是在党员人数上还是在组织活动区域上都没有显著的增长和扩大。甚至在1924年初,因广东党组织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广州地区,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共广东区委而改设中共广东地委。另外,全国的党员人数在国共合作初期没有显著地增长,到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党员数仅为994人[1]256,广东的党组织和党员人数发展缓慢。

这一时期党员人数增长缓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国共合作初期党内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帮助国民党改组,当时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极力主张“一切工作到国民党去”[2]。受共产国际影响,1923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通告,“中局方努力进行复活中国国民党之工作……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全体同志立即加入,没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派人前往成立分部”[3]1。广东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谭平山等人都被邀请帮助筹划国民党改组。在统一战线建立以后,为避免引起国民党的反感,中共中央要求一切工作都归功于国民党。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中共对于吸纳党员的标准很高,要求他们在入党前就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这就将大批理论水平不高但有革命热情的同志拒之党外,使得广东乃至全国的党员队伍扩张出现了停滞。

(二)广东党组织快速发展

1924年下半年,随着党的政治影响力的提升和国民运动逐渐开展,党开始面临着储备干部不足、缺兵少将的问题,中共中央开始意识到发展党员和壮大党组织已迫在眉睫。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明确提出“在工人群众中吸收党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1]350。由于党的四大对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党员数量迅速增长。到了1925年10月,仅广东党员人数就达到了928人,占全国党员总人数的26.7%,到了1926年5月增长到4 200人,1927年2月党员人数达到8 000人[4]51。

为了适应广东革命形势的发展,1924年10月中共广州地委恢复为中共广东区委,各职能部门逐渐健全。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广东区委积极在全省各地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广东成为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管辖区域最广、党员人数最多、组织机构最健全的地方组织之一。这一时期广东各地党组的建立与农民运动的开展,尤其是广州农讲所的创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二、广州农讲所的创办与农民干部的培养

(一)广州农讲所的创办

一直以来,国民党对于农民的力量和农民运动缺乏认识和实践。第一次国共合作确立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民党农民政策的改变,为广东农民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契机。1924年1月,国民党设立了中央农民部,但“仅一部长,一秘书及组织员而已”[5]4。同年5月,为了辅助农民部工作,又成立了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但是仅仅依靠农民部和农民运动委员会这些上层组织很难在基层开展农民工作。为了培养农运干部,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国民党先后在广州开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其中,第一届农讲所办学地点位于惠州会馆,也是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由彭湃任主任,1924年7月3日正式开学,8月21日毕业,招生38人,毕业33人。第二届农讲所的办学地点也位于惠州会馆,由罗绮园担任主任,1924年8月21日开学,10月30日毕业,共招生225人,毕业142人。

第一、二两届农讲所虽然与其他几届相比较开办规模不大,但是毕业学员很受重视,大部分学员毕业后被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委任为特派员到各地开展农民运动。这些学员很大一部分原本就是共产党员或者青年团员,在各地开展农运工作时注重吸纳先进分子,积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迅速壮大党的基层力量。

(二)大革命时期广东各地方党组织的建立

大革命时期,广东省内通常被分为中路地区、西江地区、惠州地区、潮梅地区、南路地区、北江地区、琼崖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在1924年底到1925年这段时间,中路地区、西江地区、惠州地区等建立的基层党组织与第一、二届农讲所有关的有如下:“1924年11月由第一届农讲所学员李民智建立的中共顺德支部;1924年11月由第一届农讲所主任彭湃和农民特派员周其鉴建立的中共广宁支部;1924年11月由第一届农讲所学员丘鉴志建立的中共鹤山支部;1924年12月由第一届农讲所学员莫萃华建立的中共东莞支部;1925年4月由第一届农讲所所长彭湃建立的中共海陆丰特支;1925年5月由第一届农讲所学员韦启瑞建立的中共清远支部;1925年7月由第一届农讲所学员黄学增建立的中共宝安县支部;1925年底由第二届农讲所学员李华炤建立的中共中山县支部;1925年底由第一届农讲所学员莫萃华建立的中共四会县支部”[4]16-24。这些党组织的建立呈现出明显地由广州向周边地区扩散的特点。

南路地区党组织建立相对较晚,1925年底之前,该地区的革命活动处于秘密活动阶段,党组织的建立与第一、二届农讲所学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第一届农讲所学员黄学增的影响下,黄杰、黄广渊等先后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5年底邓本殷的势力被驱逐之后,南路地区的党建工作开始蓬勃发展,在1925年至1926年间,在黄学增的领导下,南路的电白、阳江、吴川、遂溪、海康、梅菉、廉江、茂名、北海、化县等地陆续建立起党组织[4]35。

北江地区的农民运动开展相对较早,党组织的建立受第一、二届农讲所学员的影响较大。早在1924年秋,孙中山在韶关筹备北伐,就是以广州农讲所第二届学员组成农民自卫军。第二届农讲所学员奉命开赴韶关参加训练及宣传,为北江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925年12月,农讲所第一届学员侯凤池以特派员的身份,在曲江地区开展农民运动,成立中共曲江支部。第一届农讲所学员丘鉴志在北江地区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1月,建立中共广东省农会北江办事处支部[4]44。

大革命时期潮梅地区和琼崖地区党组织的建立与第一、二届农讲所学员的关系并不密切,这两个地区的党组织主要与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和南征有关。

三、第一、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对广东各地党组织建立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从上文可以看出,大革命时期广东各地党组织的建立与第一、二届农讲所学员的关系非常密切。农讲所先后开办了六届,为何人数不占优势的第一、二届农讲所学员在广东各地党组织建立过程中发挥了如此大的作用?

(一)国共两党高层的重视

第一、二届农讲所是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重要开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前虽然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意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党成立不久,缺乏农运干部,国民党虽然建党时间相对稍长,但是一直以来忽视农民,直到国民党一大之后才开始重视农民,着手开展农运工作。

1924年8月,第一届农讲所学员毕业时,孙中山亲临并作了毕业训词:“诸君去实行宣传的人,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先把广东全省的农民联络起来……农民都联络了之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大成功”[5]126。第二届农讲所学员在学习期间曾被编为农民自卫军,跟随孙中山先生北上韶关。

另外,在六届学员中,只有第一、二两届学员的培养地点设在惠州会馆,也就是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二届农民运动运动讲习所学员从一开始就受到国民党高层的重视。农讲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建立的,党中央极其重视前两届农讲所学员的培养。第一届农讲所由被称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担任主任,教授学员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第二届农讲所则由广东农民运动主要领导人罗绮园担任主任。由此可见,国共双方都非常重视前两届农讲所的学员,并寄予了厚望。

(二)第一、二届农讲所学员毕业后大多数被委派为农民部特派员

农民部特派员直接属于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根据罗绮园《本部一年来工作报告概要》中记录的农民部组织架构,该部设有“部长、秘书、组织干事、干事、书记、录士、特派员等职务”[5]26-27,学员毕业后被委派为特派员相当于正式成为农民部的一员。

汪路勇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及其历史功绩》一文中对广州农讲所的六届学员的毕业去向做了研究,“第一届农讲所毕业的学生33人,其中24人被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委任为农民运动特派员;第二届毕业生大多担任农民运动特派员;第三届学员大多数派往各县训练农民自卫军;第四学员届除16名留在农讲所见习外,其余均返原籍从事农民运动;第五和第六届大部分学员返回原籍从事农民运动工作”[6]。由此可见,第一、二届的农讲所学员毕业之后被委派为农民部特派员的占比很高。

第一、二届学员挑选时比其他几届严格。1926年罗绮园在《第一至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介绍》中写道,“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之取材,在第一、二届,则以志愿从事农民运而身体强健能忍苦耐劳者为合格;第三、四届,则专招农民协会会员或农子弟”[3]89。为了有效管理特派员,农民部制定了《特派员办事细则》对其工作进行考核,实施相应的奖惩,这些特派员在各地开展农运工作和发展党组织尽心尽力,成效明显。

(三)第一、二届农讲所学员开展工作时恰逢党组织大发展之时

国共合作初期,中国共产党将帮助国民党改组和发展各级党组织当成革命的首要任务。可是随着革命活动的铺开,党员干部缺乏的短处就显示出来了,彭湃在1924年初在给刘仁静的信中曾写道“天下无难事,只怕少同志”[7]63。中共中央逐步认识到迅速壮大党的力量的重要性。1925年10月召开的中央扩大执委会上通过的《中国现时的政局与共产党的职任议决案》提出“在农民运动兴起的时候,我们的根本责任,不但在于组织农民和给他们以思想上的指导,而且要在农民协会协作社农民自卫军之中,巩固我们党的组织”[8]。

党的这些新政策不仅改变了一直以来在党员和党组织发展上停滞不前的状态,同时也改变了建党初期忽视在农民中建立党组织和发展党员的情况。广州农讲所虽然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创办的,但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直都是共产党人。青年团广东区委书记刘尔崧给团中央的报告中就提到“我们同志在该所组织一小组,每星期开会讨论一次”[7]115。这些农讲所学员被派到广东各地以后,以开展农民运动的名义吸纳了农村的积极分子,建立和发展广东各地党团基层组织,为大革命时期广东各地方党组织的建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四、结语

大革命时期是广东地方党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作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广东汇聚全国的革命力量,工农运动如火如荼。第一、二届农讲所学员在开展农民运动时积极推动广东各地方党团组织的建立,为广东党组织的发展写下了光辉一页。

猜你喜欢
国共合作特派员国民党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快过关了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策策略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80周年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