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种沸石材料对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对比★

2024-03-20 07:33李美霖徐妍霞杨永远
山西化工 2024年2期
关键词:吸附平衡锥形瓶沸石

李美霖,徐妍霞,杨永远,黄 燕,唐 全,田 平,刘 磊

(浙江卓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呈集约化、规模化快速发展,养殖废水的随意排放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1]。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氮元素,若未进行有效处理而任意排放,会造成周边水体含氮量过高,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快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吸附法是一种有效去除氨氮的方法,因其具有易操作、低成本、高效率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2]。通常,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吸附位点多等特性对于吸附材料来说是至关重要的[3]。

沸石是一种水合铝硅酸盐的包合物,其骨架结构中含有钾、钠以及一些含水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并且具有相当大的孔隙空间,因而沸石是一种良好的吸附材料。有研究显示,影响沸石材料对氨氮的吸附平衡过程的主要因素有沸石投加量、溶液pH 值和氨氮初始浓度等[4-5]。为探讨不同种类沸石材料对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吸附特性,本实验通过对3 种沸石材料的吸附动力学分析和沸石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及pH 值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对比,以期为沸石材料应用于养殖废水中氨氮去除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选用3 种不同的商业化沸石产品,分别为沸石A(采购于灵寿县奥凯矿产品加工厂)、沸石B(采购于巩义市豫崇给排水器材厂)、沸石C(采购于浙江神石矿业有限公司)。将沸石材料过100 目(150 μm)筛,取筛下物于烘箱中于105 ℃烘干4 h,烘干后的沸石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实验所用氨氮溶液用NH4Cl 和去离子水配制。

1.2 测定方法

溶液中的氨氮测定采用陆恒生物科技的分光光度法测定,pH 值的测定法依据电极法HJ 1147—2020。采用WPS Office 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 27.0进行方差分析,采用Sigmaplot 12.5 和Origin2017 进行绘图。

1.3 实验及分析方法

1.3.1 静态吸附实验

分别称取2 g 不同的沸石材料于250 mL 锥形瓶中,并加入200 mL 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 的氨氮溶液,以120 r/min 在室温下振荡24 h,每隔一定时间取一次样,过滤后测定滤液中氨氮浓度,并计算吸附量,每个实验样品设置3 个平行样和空白样。

按式(1)、式(2)计算氨氮去除率和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量:

式中:η 为去除率;ρ0为初始氨氮溶液质量浓度,mg/L;ρe为沸石吸附氨氮后溶液的平衡质量浓度,mg/L;qe为沸石对水中氨氮的吸附量,mg/L;V 为氨氮溶液体积,L;m 为沸石质量,g。

1.3.2 影响因素实验

在250 mL 锥形瓶中分别加入3 种沸石材料和配制好的氨氮溶液,通过改变沸石用量、溶液初始浓度和溶液pH 值,以120 r/min 振荡24 h,静置后取样并测定溶液中剩余氨氮浓度。

1.3.3 吸附动力学分析方法

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3 种沸石材料的吸附机制。

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式(3)]: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式(4)]:

式中:qt为t 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量,mg/g;qe为吸附平衡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量,mg/g;k1为准一级吸附速率常数;k2为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t 是吸附时间,min[4]。

2 结果与分析

2.1 吸附动力学实验

3 种沸石材料在不同时间内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量变化如图1,沸石A、沸石B 和沸石C 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98、4.52、3.83 mg/g左右。3 种沸石材料均表现为先快速吸附,后缓慢达到吸附平衡。3 种沸石材料相比,沸石A 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快于沸石B和沸石C,但沸石A 的平衡吸附量小于沸石B 和沸石C;沸石B 和沸石C 达到吸附平衡时间相近,但沸石B 平衡吸附量高于沸石C。

图1 吸附过程中沸石对氨氮吸附量的变化

动力学曲线拟合结果如图2 和表1 所示。可知,对于同一种沸石材料,准二阶动力学模型的线性度更好,且通过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计算出的沸石A、沸石B 和沸石C 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998、4.602、3.798 mg/g,与实测值更接近,因此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用于本实验的吸附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假定了化学吸附是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6],由此可以判断3 种沸石材料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且以沸石B 平衡吸附效果较好。

表1 沸石吸附氨氮的动力学拟合参数

图2 沸石对氨氮吸附的动力学拟合曲线

2.2 影响因素实验

2.2.1 沸石用量

分别称取4、8、12、16 g/L 的3 种沸石材料于250 mL锥形瓶中,每个锥形瓶中加入250 mL 质量浓度为120 mg/L 的氨氮溶液,不调节pH,在室温下反应24 h。如图3 所示,3 种沸石材料的氨氮去除率均随沸石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吸附量均随沸石用量的增加而减小,沸石A、沸石B 和沸石C 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13、5.63、3.88 mg/g。可知,虽然提高沸石用量有利于提高溶液氨氮去除率,但增加沸石用量可能导致沸石吸附氨氮未能达到吸附饱和,因此沸石单位吸附量会随沸石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图3 沸石用量对氨氮吸附的影响

2.2.2 溶液初始浓度

3 种沸石材料分别称取6 份,每份2 g,并加入250 mL 锥形瓶中,共18 瓶。将配制好的氨氮溶液加入对应锥形瓶中,室温下反应24 h。如图4 所示,随着溶液中氨氮质量浓度从20 mg/L 提升至120 mg/L,沸石A 对氨氮的去除率从49.00%降到24.29%,沸石B从76.00%降到37.41%,沸石C 从73.50%降到31.89%;沸石A、沸石B 和沸石C 的最大氨氮吸附量分别增加至2.92、4.50、3.83 mg/g。可以看出,增加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可以促进沸石吸附水中氨氮达到饱和,但因沸石吸附氨氮的量是一定的,所以提高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会降低氨氮去除率。

图4 初始浓度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

2.2.3 pH 值

在室温下将配好的质量浓度为120 mg/L 的氨氮溶液的pH 值用20%的H2SO4溶液和50%的NaOH溶液分别调到4.0、5.0、6.0、7.0、8.0、9.0、10.0,分别取250 mL 调好pH 的氨氮溶液于250 mL 锥形瓶中,保证每个pH 值的氨氮溶液有3 瓶,共21 瓶。将3 种沸石材料分别称取2 g 若干份置于不同pH 值的氨氮溶液中。如图5 所示,3 种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随溶液pH 的升高均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趋势,其中沸石A 在pH 值为6.0 时去除率最高为22.92%,沸石B 和沸石C 均在pH 值为9.0 时去除率最高,分别为32.50%和31.25%。氨氮吸附量随pH 变化趋势于与去除率一致,沸石A 在pH 值为6.0 时吸附量最高为3.44 mg/g,沸石B 和沸石C 均在pH 值为9.0 时吸附量最高,分别为4.88 mg/g 和4.69 mg/g。

图5 pH 值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

3 结论

1)3 种沸石材料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沸石A、沸石B 和沸石C 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98、4.52、3.83 mg/g 左右,以沸石B 吸附效果最好。

2)沸石投加量和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均可提高氨氮去除率,但单位吸附量会随沸石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少,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沸石A 在溶液pH 值为6 时,氨氮去除率和吸附量达到最大,沸石B 和沸石C 均在溶液pH 值为9 时,氨氮去除率和吸附量达到最高。

猜你喜欢
吸附平衡锥形瓶沸石
沸石分子筛发展简述
5种沸石分子筛的吸附脱碳对比实验
利用“手持技术”和“注射器-锥形瓶”装置探究酶的作用特点
隔空灭火
检验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新方法*—锥形瓶法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五氯苯酚吸附行为及吸附动力学研究
沸石再生
多组分气体吸附平衡预测的探究
偏二甲肼水溶液在3A分子筛上的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
活性污泥的吸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