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宽
大安市两家子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大安 131300
牛羊养殖产业在我国属于农业中的重要产业,由于牛羊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因此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牛羊养殖业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牛羊细菌性疾病的问题。牛羊细菌性疾病是指牛羊患上了传染性的细菌病,这种疾病对牛羊养殖业造成的影响比较大。并且细菌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而且患病的种类非常多,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就会给养殖农户或是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因此,要加强对牛羊细菌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研究,保证养殖业健康发展。本文将针对牛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进行分析,以期促进牛羊养殖业发展。
牛羊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一些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羊等家畜。该病特点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原体主要在消化道内繁殖,通过排泄物传播,可引起全身性感染。患有牛羊沙门氏菌病牛羊会出现发热,食欲减退,乏力,呼吸困难和腹泻等症状。一些病例会出现关节肿胀,以及明显的流鼻涕和眼分泌物,重症的疾病可能会导致死亡。牛羊沙门氏菌病的症状包括高热、腹泻、腹痛、消化不良、关节疼痛等病症。沙门氏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食物和水源污染。沙门氏菌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给动物,也可通过接触传播,即动物之间的接触可能导致病原体的传播。另外,尘埃和空气中的细菌颗粒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牛羊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巴斯德氏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牛、羊等家畜,尤其是绵羊和山羊。这种病主要由几种具有致病性的巴斯德氏杆菌引起,患有牛羊巴氏杆菌病的牛羊主要有以下症状:患病动物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升至41 ~42℃,并且出现咳嗽、气喘、鼻液等症状。还有的病畜可能出现肌肉震颤、惊厥、脱水等症状,严重的可能致死。然而牛羊巴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黏膜损伤等。
牛羊肉毒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的芽孢杆菌。它属于肉毒梭菌属的一个亚种。牛羊肉毒梭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家畜(尤其是牛、羊)的肉毒中毒。肉毒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①急性死亡。患病动物在发病后短时间内可能突然死亡;②腹痛和腹泻。患病动物可能出现腹痛、腹泻、脱水等症状;③神经症状。部分患病动物可能出现肌肉震颤、失明、头部下垂、昏迷等症状;④皮肤和黏膜损伤。患病动物可能出现皮肤红肿、水肿、出血等症状。然而肉毒中毒主要由于牛羊摄入了含有肉毒梭菌的饲料,如腐败、发酵的植物、草料等。此外,营养不良、寄生虫感染等因素也可能会加重病情。
牛羊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生殖系统、乳腺和淋巴结为主要病变部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氏杆菌对多种动物(包括牛、羊、猪、犬等)具有致病性。在牛和羊中,布氏杆菌病较为常见。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体属于布氏杆菌属,包括牛布氏杆菌、羊布氏杆菌等。布氏杆菌病的症状包括:①生殖系统病变。如感染布氏杆菌病的公羊会出现睾丸炎,而雌性羊则容易出现自然流产。感染布氏杆菌病的母牛和雌性羊一样,其症状也是流产,但是流产一般是在怀孕5 ~7个月后,并且感染后的母牛易患上子宫内膜炎,致使母牛后期无法再孕;而公牛感染则会患上附睾炎和睾丸炎,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导致生殖功能下降;②乳腺病变。患病动物的乳腺可能出现肿胀、疼痛、硬块等症状,并且患病动物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发热。然而布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空气传播。
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差是目前我国牛羊养殖业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养殖场内卫生条件差,从而导致细菌滋生,进而导致牛羊患病。例如,养殖场内棚舍环境质量较为潮湿,其中包括给牛羊饮水、喂料的地方,没有及时进行通风消毒,这样就会导致牛羊出现细菌感染。此外,养殖场内粪便处理不彻底,就会给细菌提供滋生的温床,进而引起牛羊患病。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提高牛羊舍内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会导致牛羊出现问题,给牛羊的健康生长造成较大地影响。但是,目前有很多养殖场并没有做好饲养管理制度工作,饲养员盲目性及随意性较强,从而导致养殖工作往往不能有序开展,如果牛羊无法在饲料中汲取到所需营养,那么牛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较弱,导致牛羊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如果不按照养殖制度为牛羊注射抗病毒的疫苗,也会导致牛羊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一些细菌性疾病。
有些养殖户不了解牛羊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措施,认为只要保证牛羊的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其实牛羊患上细菌性疾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那么会对牛羊健康生长造成极大地影响。要知道,牛羊细菌性疾病的类型有很多种,交叉感染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这样牛羊身体所表现出的情况也更加复杂,要想治疗痊愈的可能性也较小。
由于牛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饲养密度也随之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牛羊极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对牛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养殖户要注意改良牛羊饲养环境,保证牛羊体内外的环境卫生条件。首先,养殖户要注意舍内卫生清洁。牛羊养殖人员应定期对牛羊舍内外进行消毒处理,采用合适的消毒药物进行喷洒。此外,养殖户还应在牛羊养殖场地周边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净化牛羊舍内外的空气环境,定期将牛羊的粪便等清理干净。此外,养殖户还应保持饲养场地内的干净整洁、卫生干燥,为牛羊提供一个良好地生长环境。
3.2.1 饲养管理。养殖户要对牛羊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保证牛羊吃得饱、吃得好,增强牛羊体质,减少牛羊患疾病的概率。首先,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要确保饲料营养全面且均衡,保证牛羊日粮中粗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比例处于合理范围内。如牛羊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保持在18%以上,提高牛羊日粮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使牛羊日粮中钙、磷的含量保持在0.33%~0.35%之间,保证牛羊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保持在6%~8%之间;其次,在牛羊疫病高发时期,要加大对牛羊疫病预防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定期给牛羊体内外进行驱虫、消毒,定期进行检疫,及时淘汰患病或疑似患病牛羊。
3.2.2 消除诱发因素。养殖户要建立完善的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并严格按照这些制度和规定执行。牛羊养殖场周围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卫生、安全,养殖场内应做到干燥、通风、舒适、清洁。定期对牛羊舍内进行消毒和清理工作,每天对圈舍进行清扫和消毒1 次。每天要定期给牛羊舍通风换气2 次以上。在雨雪天气要及时将圈舍内的粪便清理干净并堆积发酵。
3.2.3 合理使用抗生素。牛羊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为了提高牛羊的健康水平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养殖户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一些治疗疾病的药物。在给牛羊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规定剂量进行使用,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而引起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并且在给牛羊使用治疗疾病的药物时,要选择经过国家兽医部门检验合格并取得相关证明文件的药品。
3.3.1 正确选择疫苗。在选择疫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严重,要慎重考虑接种疫苗。比如,牛布鲁氏杆菌病和羊布鲁氏杆菌病都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这两种病毒都可以在牛羊中引发该病,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接种。另外,还应注意疫苗的免疫期和保护期。如果动物疫病流行时间较短,则可以提前接种疫苗。
3.3.2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做好免疫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避免牛羊出现病原感染的重要手段。比如,对于犊牛的预防接种要遵循“先皮后毛、先腹后臀、先股后胸”的原则进行免疫接种。此外,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和动物疫病流行规律合理安排疫苗接种时间;其次要按照正确的接种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工作,比如母牛产前60天和犊牛断奶前30 天各注射一次牛痘疫苗。
3.3.3 注意疫苗运输和储存。运输疫苗时要采取冷藏或冷冻等措施进行运输和储存;牛羊注射疫苗后3d 内应避免阳光暴晒或雨淋天气;牛羊舍内温度在15 ~25℃之间时,可采用滴鼻或肌肉注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牛羊注射疫苗后如有严重不良反应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牛羊沙门氏菌病是主要影响消化系统的传染病。治疗方法如下。
4.1.1 抗生素治疗:对于已经感染牛羊沙门氏菌病的动物,首选的治疗方式就是使用抗生素。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金霉素等以杀死体内的沙门氏菌。然而,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首先需要通过药敏试验来确定沙门氏菌对于哪种抗生素最敏感。
4.1.2 对症支持疗法:除了抗生素治疗外,还需要进行对症支持疗法。如补充电解质和营养物质,促进患牛羊体液平衡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足够的饮水和适当的食物,以防止脱水和维持体重。
4.1.3 免疫预防:虽然不能直接作为治疗方法,但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牛羊沙门氏菌病的发生。通过接种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以刺激牛羊产生抗体,达到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目的。
牛羊巴氏杆菌病,又称布氏菌病或波尔菲氏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或间歇发热、关节炎、流产和不育等。治疗方法如下。
4.2.1 抗生素治疗:在确诊为巴氏杆菌病后,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便是运用抗生素治疗。针对巴氏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土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早期检测并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疾病的恶化。
4.2.2 支持疗法:喂食优质饲料,补充足够的水分和各种必需的营养元素,如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于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
4.2.3 免疫预防:虽然不能直接治疗巴氏杆菌病,但接种疫苗是预防此病的有效手段。青年羊在两个月大时,可接种S19 活菌苗,以刺激其产生抗体,并在后续定期进行强化接种。
牛羊肉毒症是由肉毒梭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神经毒素中毒疾病。它主要通过摄入梭菌孢子或者与毒素污染的饲料、水源接触及创口感染等方式感染,进而导致全身性肌肉麻痹。治疗方法如下。
4.3.1 抗毒素治疗:在早期诊断阶段,应尽快给予肉毒梭菌抗毒素。这是目前对于肉毒梭菌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因为它能够中和已经分泌出来的毒素,阻止毒素对神经的进一步损伤。
4.3.2 抗生素治疗:同时采用针对梭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以消除体内的肉毒梭菌。
4.3.3 支持性治疗:包括予以充分的营养支持,使动物具备足够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在必要时进行氧气疗法,以改善呼吸困难;提供适当的护理,防止发生压疮;采取措施减轻精神应激;及时排便尿液,保持皮肤干净。
4.3.4 疫苗接种:目前市场上有肉毒梭菌疫苗,可以作为预防手段之一,定期对牛羊进行疫苗注射,增强其免疫力。
布氏杆菌病,牛羊是该病的主要宿主,对于布氏杆菌病,早期的精准诊断至关重要。一旦怀疑动物可能感染,需要立即进行临床检查和专业实验室检测。该病预防方法如下。
4.4.1 疫苗接种:为防止病情发展和传播,尽可能使用布氏杆菌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疾病进一步侵袭,并控制病情的蔓延。
4.4.2 隔离:对已经确认感染的牛羊,必须立即进行隔离,防止病菌向其它健康动物传播。
综上所述,近年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牛羊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随之饲养密度也会随之增大,气候条件、环境因素、卫生条件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容易使牛羊感染细菌性疾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很可能会导致牛羊大规模死亡。所以,养殖户要高度重视牛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针对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学习和了解,牛羊出现病症时要采取相应地治疗手段,以此保证牛羊细菌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