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胡海青
收稿日期:2022.09.26 修回日期:2022.12.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162001);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3JRZA457,20JR10RA333);甘肃省教育厅: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2023A-09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1YJC630137)
作者简介:李浩(1982—),男,河北秦皇岛人,博士,甘肃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与孵化器治理;胡海青(1971—),男,陕西西安人,博士,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孵化器治理。
摘 要:孵育理念转变是创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落地的关键在于孵育机制创新。基于2010—2020年江苏省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年报及调研数据,从严格入孵机制创新视角检验精英式孵育理念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结果表明:严格入孵在提升创业企业孵育绩效的同时,与孵化器孵育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且上述因果关系及长效机制通过PSM.DID方法得以验证;进一步研究发现,孵化器组织特质与严选导向适配性对严格入孵的促进效应具有差异化影响。研究结论不仅能够弥补孵育机制在入孵环节的不足,也能够为我国孵化产业改革与高质量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孵化器;精英式孵育;价值判断;严格入孵;孵育绩效
DOI:10.6049/kjjbydc.202209067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4)04.0120.11
0 引言
中共二十大報告强调拉动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面对2021年以后我国逐渐放缓的GDP增速与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衰退的外部压力,高质量创业成为拉动内需与实现逆周期增长的重要动能以及产业布局的基本逻辑。作为推动创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孵化器快速发展既得益于国家“双创”政策的扶持与社会创业热情的日益高涨,也得益于众多社会资本投入。然而,随着创业资本无序扩张与企业同质化竞争的不断加剧,大量创业企业涌入孵化器,使得孵化产业在实现量变的快车道上遭遇质变瓶颈[1]。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僵尸在孵企业的出现成为创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市场表征,创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诉求与孵化器孵育乏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2],因此需要重新审视新阶段孵化器的角色定位以及学术界对传统孵育“量”与“质”的理解。
作为践行孵育理念和创业政策的基本框架,二元孵育机制创新始终是学术界探索孵育效率提升、创业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为探寻更多创业成功的秘诀,诸多学者尝试通过解析组织模式[3]、孵育资源[4]、孵化器控制力对孵育绩效的影响路径打开孵育机制效力的“黑箱”。同时,在资源观与能力观的透镜下,孵化器角色变得愈发清晰,而孵育机制也因此被认为是更具资源价值化效率的制度安排。上述对孵育机制的评判依据主要来自在孵环节的创业绩效或创业效果,而完整的孵育价值链由入孵、在孵、毕业或清退几个环节组成。精英式孵育是映射到完整孵育价值链中以提升孵育效果为目的的创孵理念。其中,入孵是完整孵育过程的前置环节,孵育效果及创业成败最终都是在此“伏笔”下所展开的资源价值增值轨迹。可以说,入孵环节治理能力是提升整个孵育过程价值化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产业界与学术界始终强调“提升源头治理能力”这一新理念的深刻体现,但当前关于入孵作为孵化过程源头环节的研究较少。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在过去四十多年改革进程中,双创之“众”初见成效,以吸纳和服务更多创业企业为初衷的孵化器将更多精力注入到已经入孵的创业企业。顺应创业市场需求,学术界将在孵企业孵化归结为孵育过程。但随着创业经济发展诉求的改变,如何从源头提高孵育质量尤为关键。李浩和胡海青[5]考察了严格入孵与孵育效果的相关性,考虑到创业孵育绩效前置因素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在相关性背后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作者未予以明确解答,而用于指导严格入孵机制落地的作用路径同样是亟待解决的实践议题。
鉴于此,为回答“精英式孵育理念是否有效”与“精英式孵育理念如何落地”的问题,本研究以严格入孵机制的效力价值化路径作为揭示精英式孵育理念可行性与操作性的切入点。本文研究发现,虽然严格入孵能够显著提升孵育绩效,但并非越严格越好,且不同孵化器主体作用效果不同,严格入孵具有提升孵育绩效的长效机制。本文理论贡献在于:①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严谨的实证范式考察严格入孵对孵育绩效的前置效应及阈值边界,明确精英式孵育理念的践行价值与可行性,能够完善孵育机制框架在入孵环节的不足;②在回答精英式孵育理念可行性的基础上,揭示精英式孵育理念落地的作用机理与机制效力的释放路径,能够纵向拓展孵育机制在入孵环节的价值化路径。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择优与培优是精英式孵育理念区别于传统普惠性孵育理念的核心,择优是培优的基础。因此,以严格入孵作为筛选和衡量孵育机制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精英式孵育辩证理念。在实践中,尽管在孵创业企业会以顺利毕业或考核不通过等肄业方式结束孵育过程,但完整的孵化链都会以筛选创业企业为初始环节(李振华等,2016)。入孵环节不仅会筛选符合孵化器择优标准的创业企业或创业项目,天赋异禀的创业者也是“打动”孵化器的重要资质。需要强调的是,入孵环节择优标准并非行业协会制定的统一规范,而是在监管部门相关政策引导下,孵化器根据区域产业基础和自身组织优势所制定的具有弹性机制的评价体系。本研究将严格入孵界定为“在入孵环节以提升评价体系为目的,将筛选标准与入孵淘汰率维持在可控经济范围内,以此提升被选入孵主体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践行精英式孵育理念择优目的的治理机制”。
作为孵育机制的源头,严格入孵是提升孵育质量、作好创业服务的基础。学术界将入孵视作决定创业企业孵育毕业或肄业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源头治理是严格入孵向孵化链注入精英式孵育理念的逻辑支撑。对于创业孵化而言,孵育绩效既是孵化器的组织目标,也是检验孵育机制创新效果的重要标准,其既要体现孵化器作为一般经济组织的市场属性[6],也需要融入政策工具与公共事业项目所赋予组织使命的社会属性(蔺全录等,2019)。因此,对孵育绩效的考量需要兼顾孵育机制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同时,本研究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视角考察严格入孵对创业企业和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其中,微观视角下的孵育绩效是指创业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7]。基于对孵化器组织目标的理解,不能提升创业企业绩效水平的孵育机制是一种无效甚至浪费资源的制度安排。宏观视角下的孵育绩效将孵化器看作一种嵌入区域环境的创业网络与资源场域所积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8]。本研究从微观创业企业孵育绩效与宏观孵化器孵育绩效视角出发,通过严格入孵的促进效应检验精英式孵育理念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孵育过程本质上是二元孵育机制的价值创造活动,以二元主体中的孵化器与在孵创业企业绩效衡量创业孵育效果是二元孵育研究框架的基本要求。
创业是禀赋积累、资源开发等一系列价值创造竞赛活动,创业企业赢得比赛的关键在于提高资源价值化效率。入孵为创业企业提供了获取共享资源和提升创业竞争力的合法性身份[9]。严格入孵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创业企业构筑市场竞争优势的速度。首先,严格入孵通过改变在孵创业企业数量、质量提升孵化器创业支持与创业需求的适配性,这种适配性改善同样得益于创业服务优化。一方面,严格入孵能够为孵化器减负。尽管孵化器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但同样饱受资源约束的困扰,创业浪潮的兴起,更加剧了这一组织困境,而减少低潜质创业企业进入孵化器能够提升创业企业共享资源适配量。随着低价值创业需求的减少,入孵企业将获得更多与孵化器互动的机会。换言之,严格入孵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孵育过程中“僧多粥少”这一创业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严格入孵可为孵化器实现精细化孵育创造条件。面对创业禀赋普遍较高的入孵企业,孵化器可以有效降低创业服务成本,时间成本缩短使孵化器有更多精力开展一对一服务。不仅如此,对于专业孵化器而言,由于入孵企业创新轨迹高度相似,加之严格入孵带来入孵企业资源开发能力提升,可复制的精细化创业服务模式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孵化器工作效率。其次,严格入孵能够促进入孵企业间的互动。同一孵化器中的入孵企业往往存在一定竞争关系,这在专业孵化器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但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不断完善,行业间联合创新逐渐成为竞合关系下的重要创新模式[10]。在孵化器帮助下,入孵企业合作伙伴开发效率得以迅速提升。更重要的是,孵化器构建的产学研网络还能为入孵企业合作提供技术与法律保障。不断营造的开放式创新环境与鼓励联合创新的孵育文化为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注入大胆尝试和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同时,入孵企业资源禀赋也在孵化器“撮合”下被赋予流动性和共享性,被盘活的企业资源有利于提升资源池存量和质量。可见,严格入孵带来的孵化器减负及内部企业互动效率提升通过孵育资源数量增加与质量改善提高创业企业资源价值化效率,并最终体现在创业企业绩效层面。据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a:严格入孵能够提升创业企业孵育绩效。
市场化改革是促进我国孵化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为网络化与平台化孵育模式创新奠定了制度基础。随着社会资本的注入与企业化运作模式的日盛,我国孵化器完成从政策工具和公共事业项目向市场化迈进的转型[11]。我国孵化器不仅延承了肩负社会治理的重任,同样具有通过市场行为获取利润和谋求发展的经济属性。严格入孵为孵化器带来的不仅是更具潜力的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還为孵化器提供了更具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资产。加之严格入孵能够促进创业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孵化器股权投资收益也因此水涨船高。尽管严格入孵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孵化器物业性收入,但面对愈发残酷的市场竞争和不断提高的肄业比例,来自优质创业企业的股权投资收益持续上涨。而且,严格入孵也使孵化器有更多精力为入股创业企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笔者发现,股代租和直接投资成为众多发达地区孵化器解决入孵创业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有效方式。而且,股权投资逐渐成为孵化器的重要盈利方式。因此,可持续性更强的投资收益会进一步坚定孵化器践行精英式孵育理念的决心。与此同时,孵化器与入孵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是组织发展的根本动力,由此带来的利税和就业增加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然而,深刻烙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因的精英式孵育理念在择优过程中会面临质变与量变所带来的阶段性失衡问题。宏观视角下孵化器孵育绩效提升建立在严格入孵造成入孵企业减少的影响小于孵化器孵育绩效边际收益的基础之上。根据经济学边际效应理论,严格入孵造成入孵企业减少所带来的损失会随着在孵企业数量减少而逐渐增大,当其等于甚至超过孵化器孵育边际收益时,严格入孵将从促进效应转变为显著负激励效应。实际上,随着严格入孵标准的持续提升,每个被选入孵的创业主体都是择优甚至最优选择,而且还会不断提升在孵企业创业水平。可以说,严格入孵与“择优”显著正相关。但严格入孵所践行的精英式孵育理念并非为择优而简单提升入孵要求,而是旨在通过择优培优提升创业企业孵育效果和孵化器整体孵育绩效。这是一种兼顾微观筛选和宏观经济性评判的治理机制,而非摒弃“量”而追求“质”的改革理念。严格入孵机制的不断强化会造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于存量降低而带来的经济总量萎缩压力。当在孵企业存量减少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通过择优入孵企业创业效果提升得以弥补时,即使在孵企业平均绩效仍在增长,继续提高入孵标准仍会造成孵育机制非经济性转变,尤其是对孵化器社会效益(就业情况)的影响将更加显著。因此,本研究认为严格入孵与孵化器孵育绩效间存在非线性阈值关系。据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b:严格入孵与孵化器孵育绩效间存在倒U型关系。
2 回归分析——严格入孵的促进效应与作用边界
厘清严格入孵与孵育绩效的关系是揭示严格入孵机制效力的关键证据。为此,本研究借由江苏省科技厅生产力促进中心对全省807家孵化器展开调研,基于2020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情况统计报表》和在孵企业相关运营指标进行实证分析。
2.1 变量设计与模型设定
(1)入孵企业数量与质量优化既是严格入孵这一机制创新的出发点,又是践行精英式孵育理念的必然结果。因此本研究借鉴李浩和胡海青[5]对入孵淘汰率(HER)的测度方式(HER=∑12i=1(1-neninaii)12×100%,其中neni表示月新增在孵企业数量,naii表示当月申请入孵企业数量)作为衡量严格入孵的可操作化变量。
(2)基于对“孵育绩效是孵化器及在孵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解读,本研究延续二元孵育机制的基本设定,将微观视角下创业企业孵育绩效与宏观视角下肩负多种组织角色的孵化器孵育绩效作为解构孵育绩效(Inc_Performance)的不同维度。其中,创业企业孵育绩效(Inc_Micro Performance)借鉴宁靓和孙晓云(2022)、徐可等(2019)的研究范式,从财务(FP)和科技创新(IP)两个维度评价;孵化器孵育绩效(Inc_Macro Performance)借鉴颜振军等(2021)、袁祥飞等(2021)、刘祯等(2020)的成熟量表,从区域经济社会效益(RES)、孵化器科技创新效益(ITB)、孵化器经济效益(IEB)3个方面综合测度,并对数据作中心化处理。最后,为检验严格入孵与孵育绩效的关系,本研究构建微观视角模型(1)和宏观视角模型(2),如公式(1)和公式(2)所示。
Inc_MicroPerformancei,t=a0+a1HERi,t+a2Regioni,t+a3SHZi,t+a4PGBi,t+a5Sizei,t+a6Yeart+εi,t(1)
Inc_MacroPerformancei,t=a′0+a′1HERi,t+a′2HERi,t2+a′3Regioni,t+a′4SHZi,t+a′5PGBi,t+a′6Sizei,t+a′7Yeart+ε′i,t(2)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对孵育绩效前置因素的设定[12],为保证研究情境在被解释变量层面的一致性,本文设置如下控制变量:孵化器所在区域(Region)、隶属高新区(SHZ)、负责人政府工作背景(PGB)、孵化器成立年限(Year)和孵化器规模(Size)。
2.2 实证结果分析
本研究根据模型(1)和模型(2),利用SPSS17.0软件检验严格入孵机制对孵育绩效的影响,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其中,表1模型(1)和模型(2)用以檢验严格入孵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模型(3)和模型(4)用以检验严格入孵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中可见,HER系数a1均显著为正(0.113 0,P<0.01;0.213 7,P<0.01),表明严格入孵对微观创业企业孵育绩效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假设H1a得以验证。各解释变量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即严格入孵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高于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究其原因,财务绩效变化可能存在一定的市场滞后性。可见,严格入孵对共享资源的溢出效应对于缓解创业企业资源约束更加直接有效。在控制变量层面,孵化器所在区域和隶属高新区呈显著促进效应。这说明,地域优势对于创业企业而言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创业禀赋。负责人政府工作背景同样呈促进效应,尽管影响程度有限,但社会资本和人际关系仍是中国创业企业重要的市场资源。
为检验上述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文替代被解释变量,将滞后一期在孵企业申请专利数作为创业企业孵育绩效的测度指标。考虑到在孵企业入孵申请时间不固定,加之学者对企业创新专利数符合泊松分布特征的讨论,本研究采用Sunder等[13]提出的稳健性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检验。结果发现,HER系数依然显著为正(0.121 0,P<0.01),说明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此外,为避免企业绩效研究中经常出现闭环关系,本研究采用工具变量法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反向因果问题。具体而言,选取“是否引入第三方评定机构”和“是否提供网络申报平台”作为工具变量,同时参考李姝[14]构建的两阶段验证模型。结果显示,两阶段模型中HER系数依然显著为正(0.1071,P<0.01;0.1293,P<0.01),说明严格入孵与创业企业孵育绩效不存在反向因果问题,假设H1a得以验证。
表2展示了严格入孵与宏观孵化器孵育绩效关系估计结果。第(1)列用以检验入孵严格程度与孵育绩效的线性关系,发现HER系数显著为正(0.099 0,P<0.01),初步证实严格入孵能够提升孵化器孵育绩效;第(2)列检验入孵严格程度与孵化器孵育绩效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发现HER2系数显著为负(-0.052 3,P<0.01);第(3)列在控制孵化器所在区域、隶属高新区、负责人政府工作背景、孵化器成立年限、孵化器规模等特征变量后,HER2系数依然显著为负(-0.069 2,P<0.01),表明严格入孵与孵化器孵育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另外,控制变量回归结果显示,孵化器成立年限、孵化器规模对孵育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孵化器成立年限甚至呈现负相关系数,说明孵化器规模越大、成立年限越长,其依赖空间与物理资源获取租金的运营模式和价值取向越突出,这种来源于宏观创业经济红利的诱惑已成为目前众多老牌孵化器创新孵育机制的绊脚石。与之相反,孵化器所在区域、隶属高新区、负责人政府工作背景对孵化器整体孵育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这种源于地缘经济与社会资本所衍生的创业资源是提升孵育效果的重要外生要素。而且,本研究控制变量回归结果与袁剑锋等(2018)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这表明,严格入孵与宏观孵化器孵育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假设H1b得以验证。
综上所述,尽管严格入孵与孵化器孵育绩效呈现非线性关系,但阈值前的积极影响仍是严格入孵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的有力佐证。据此,可以初步判断只要将入孵淘汰率控制在阈值范围内,严格入孵对孵育绩效便具有促进效应。然而,严格入孵在数据层面对微观创业企业孵育绩效所展现的积极性是践行精英式孵育理念的结果,还是源自被选企业禀赋优势所衍生的自选择效应?只有厘清这一因果关系,才能充分证实严格入孵的价值,进而从根本上揭示精英式孵育理念的创新意义。
3 因果分析——严格入孵的价值溯源
3.1 研究设计
3.1.1 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设定
本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简称 DID)考察严格入孵对创业企业孵育绩效的促进效应。考虑到创业企业入孵时间不同,借鉴王康[15]、刘瑞明和赵仁杰(2015)的方法,在模型(1)的基础上纳入个体固定效应λi和时间固定效应θt,构建严格入孵对孵育绩效促进效应的双重差分模型,如公式(3)和公式(4)所示。
Inc_MicroPerformancei,t=β0+β1HERi,t+γXi,t+λi+θt+ε″i,t(3)
Xi,t=f(Regioni,t,SHZi,t,PGBi,t,Sizei,t,Yeart)(4)
为确认严格入孵是提升创业企业孵育绩效的前置因素,本研究采用基于反事实推断模型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简称PSM)进行估计。首先,将样本期(2011—2020年)内高于样本总体入孵淘汰率HER中位数的孵化器设置为高值组,将低于中位数的孵化器纳入低值组,将进入高值组的创业企业设置为实验组,将进入低值组的创业企业设置为控制组;其次,从被选入孵之前的样本控制组中找出与实验组特征相似的样本,然后将标记为实验组的特征变量作为实验组样本潜在结果的替代值。基于上述PSM匹配过程所得的新样本不仅能够消除实验组与控制组在成为对照样本(被选入孵)前的差异,还能够满足共同趋势假设,从而消除创业企业禀赋异质性造成的样本选择偏差;最后,采用DID方法消除遗漏变量造成的内生性问题,进而获得严格入孵对创业企业孵育绩效“净影响”的估计值。
根据PSM.DID实证逻辑,样本匹配过程是为高值组创业企业找到具有显著可比性且同期(年度)进入低值组的创业企业,以此考察两者进入不同孵化器后的绩效变化。为此,本研究根据被选入孵前期(年度)创业企业特征变量进行PSM样本匹配,标识被选入孵前最相似的高值组和低值组样本。样本匹配期为2010—2019年,根据刘晔等[16]提出的最近邻匹配算法,对特征变量企业注册地、行业、创新级别、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数、创业管理者学历、创业管理者政府工作背景等,按照13的比例进行逐年匹配,对匹配前后样本进行平衡性检验。结果显示,匹配后实验组与控制组样本变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本研究匹配样本数据库。此外,通过绘制匹配前后实验组和控制组被选入孵企業倾向得分核密度曲线,进一步检验样本匹配质量,如图1所示。从中可见,匹配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倾向得分分布几乎重合,而匹配前两组数据分布则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通过PSM.DID匹配能够得到理想数据,这种“先天”相似性有效解决了创业企业自选择效应所造成的估计偏差问题。
3.1.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被解释变量:微观视角下创业企业孵育绩效(Inc_Micro Performance)从财务与创新两个维度衡量。其中,财务绩效采用客户获取成本(CAC)、净资产收益率(ROE)、营收增长率(OIG)衡量;创新绩效采用有效发明专利数(IP)和新产品销售收入(NPS)衡量。
(2)解释变量:进入严格入孵高值组与低值组(HER_h/l)。高值组备选创业企业取值为1,低值组备选创业企业取值为0。
(3)控制变量:设置与企业运营和创新行为密切相关的企业规模(Size)、研发投入(RD)、行业(IND)、管理者创业经验(ME)4个指标,其中企业规模采用在编职工人数衡量,行业对制造业(取值为1)与服务业(取值为0)进行区分。
本研究基础数据来源于2010—2020年江苏省全域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年报数据以及部分在孵企业被选入孵前的一手调研数据,其在创业方面表现优异、势头强劲。优质样本能够排除地缘因素的干扰,另外也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进性。数据指标方面,孵化器主要包括法人性质、是否国家级、是否高新区内、孵化器类型、孵化器投资情况、孵化器收入情况、孵化器实用面积与人员情况、孵化器运行管理、在孵企业运营情况、毕业企业概况等。被选入孵企业围绕入孵前与入孵后运营状况展开调研,相关指标主要集中在规模、绩效、创新、投融资等方面。为保证数据完整性,剔除非经营样本、亏损及出现负值指标数据的样本,同时对数据进行1%的双边缩尾处理,确保备选入孵企业入孵时间均在2010年以后。此外,剔除入孵时间少于3年的创业企业。最终,本研究在样本期内共收集439个孵化器样本和6 388个备选入孵企业样本。
3.2 实证结果
3.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首先,对2011—2020年严格入孵高值组与低值组被选入孵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值趋势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从中可见,高值组被选入孵企业绩效均优于低值组创业企业,且差距呈扩大趋势,说明严格入孵有助于提升创业企业孵育绩效。
3.2.2 回归分析
采用DID和PSM.DID方法对严格入孵与创业企业孵育绩效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以PSM.DID估计值为例,严格入孵在显著降低客户获取成本(-0.191 3,P<0.01)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创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0.277 0,P<0.01)、营收增长率(0.250 1,P<0.01)、有效发明专利数(0.360 1,P<0.01)和新产品销售收入(0.120 9,P<0.01)。因此,在排除创业企业自选择效应干扰后,严格入孵对创业企业孵育绩效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但需注意的是,严格入孵对有效发明专利数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促进效应存在一定差异,说明在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商业化服务方面,孵化器还有较大发展潜力。
控制变量方面,企业社会资本转化优势能够帮助创业企业开发更多客户,其所蕴含的市场化信息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资源,这在表3再次得到验证。研发投入体现创业本质上是资源价值化的过程,更多优质资源投入势必带来更好的创新绩效。从行业数据结果看,制造业竞争对创新的依赖高于服务业,这是制造业具有较高创新绩效的根本,且客户聚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造业创业企业客户开发难度。创业管理者经验在企业运营与创新方面对创业企业孵育绩效的促进效应同样得到验证。有学者指出,创业是创业精神的比拼和经验的积累[9],无论创业能否成功,创业经验均能够为组织决策提供借鉴,那些成功创业的企业往往都烙印着管理者的过人特质和优秀基因。总之,上述控制变量数据特征基本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主流市场现状。
3.2.3 稳健性检验
首先,鉴于被解释变量指标系数均为非负,故本文采用负二项回归法作进一步检验。结果显示,解释变量严格入孵在DID和PSM.DID检验中依然显著,且影响方式未发生改变;其次,选取净利润和新产品市场占有率作为创业企业孵育绩效的替代变量,延续企业规模、研发投入、行业、管理者创业经验作为解释变量的设计。结果显示,严格入孵对净利润(0.231 0,P<0.01)和新产品市场占有率(0.080 7,P<0.01)依然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可见,当模型与解释变量改变后,严格入孵对创业企业孵育绩效依然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该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3.2.4 动态效应检验
上述研究从静态视角证实严格入孵对孵育绩效具有促进效应,本文进一步考察严格入孵的长效机制。本研究在上述PSM.DID模型中纳入时间系数,通过动态扩展模型(5)实证检验严格入孵对创业企业孵育绩效的动态影响。考虑到江苏省被选入孵企业平均在孵期限为3.41年,时间系数β″t表示创业企业入孵第1年至第3年的变化情况,其它变量含义见模型(1)。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是对严格入孵延续性与长效机制进行考察,还需要在配对样本中完成三步筛选。第一年进入高值组的时间系数为β″1,第一年与第二年创业企业所在孵化器均隶属于高值组的时间系数为β″2,自入孵以来,所在孵化器连续3年均隶属于高值组的时间系数为β″3。
Inc_MicroPerformancei,t=a″0+∑31β″tHERi,t+a″1Regioni,t+a″2SHZi,t+a″3PGBi,t+a″4Sizei,t+a″5Yeart+εi,t(5)
如表4所示,严格入孵逐年DID和PSM.DID估计系数在0.01水平下依然显著为正,且随着严格入孵年限的延长,其对孵育绩效的促进作用呈逐年递增态势。这说明,严格入孵具有长效机制,且对创业企业孵育绩效的促进作用随着入孵时间延长而得到加强。究其原因,二元互动是创业孵育价值化过程的载体,随着在孵时间的延长,孵化器与创业企业间的相互认知和默契逐年提升,此时精英式孵育理念所追求的为创业企业提供精细化、定制化创业服务的孵育优势随着二元主体适配性的提升逐渐显现,严格入孵的促进效应亦得到增强,且在创新绩效方面表现突出。
4 补充分析——严选机制设计依据
上述分析充分肯定了严格入孵对孵育绩效的促进效应,而以入孵淘汰率作为评价指标则能够充分证实严格入孵“严”的价值,因此精英式孵育理念的落地还需要解决“如何严”的操作问题。根据二元孵育机制理论和联合生产理论,创业孵育是孵化器与在孵创业企业之间的联合生产过程(宁靓等,2021),适配性是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因此,挖掘孵化器组织特征与创业企业优势属性的适配性就成为设计精英式孵育模式的重要依据。其中,学术界习惯于从产权属性(国有与非国有)和孵化器类型(综合与专业)等角度对孵化器组织特征加以诠释[3],并以此作为解释孵化器组织绩效与孵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胡文伟等,2018)。本研究考虑到技术创新轨迹与创业服务活动存在显著差异,故选择包容性更强的孵化器类型作为判断严选导向适配性的组织特征。
回归到创业本身,天时地利人和是企业谋求创业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其中,“天时”讲究顺势而为。创业企业中比比皆是的成功案例无一不是创业企业顺应局势甚至引领潮流的成长史,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时代下涌现出的诸多优秀创业企业都已成长为行业独角兽和领军者。其中,商业模式创新是创业企业成功的关键[17],并成为众多创业企业构建核心优势的战略选择[18]。商业模式新颖性和创新性是孵化器选择创业企业的重要依据。“地利”原指有利的作战地形,市场中的地利源自地方贸易保护。随着我国国内统一大市场战略的实施,缺乏制度保障的贸易壁垒不再是创业企业构建区域创业优势的法宝。回顾我国改革历程,“卡脖子”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症结所在。深处VUCA时代,硬科技才是创业企业构筑壁垒、培育创业优势的有效抓手[19]。因此,技术创新是孵化器设计严选导向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企业优势。此外,创业者禀赋也是影响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胡望斌等,2022)。作为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有学者证实创业者技术能力、企业家精神、创业者韧性等个体差异与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关系。不仅如此,社会资本、网络关系、圈子等宏觀要素也是部分学者解释创业绩效存在差异的有效视角[20.21]。因此,创业者禀赋亦是孵化器严选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从孵化器类型(综合、专业)视角分析不同严选导向(商业模式、技术、创业者禀赋)对严格入孵机制效力的适配性,以为精英式孵育理念的落地提供操作依据。
首先,根据孵化器类型不同,将调研样本划分为综合型孵化器(IT=0)和专业型孵化器(IT=1)两类;其次,为验证孵化器类型(IT)与不同入孵严选导向(ISG)交互项对严格入孵机制效力的影响,同时避免同维度下多重共线性的干扰,本研究引入哑变量 ISG1和ISG2。根据调研结果,若孵化器入孵倾向于选择商业模式新颖性,则 ISG1=1,ISG2=0;若孵化器入孵倾向于选择技术创新性,则 ISG1=0,ISG2=1;若孵化器入孵倾向于对创业者禀赋进行考察,则 ISG1=0,ISG2=0;最后,在模型(1)的基础上纳入上述变量并构建如下模型:
Inc_MicroPerformancei,t=a0+a1HERi,t(IT×ISG)+a2Regioni,t+a3SHZi,t+a4PGBi,t+a5Sizei,t+a6Yeart+ε'i,t(6)
鉴于上述研究证实严格入孵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与孵育绩效具有促进效应,因此不再分维度设计被解释变量,而是通过加权平均方式综合衡量创业企业孵育绩效,结果如表5所示。从中可见,第(1)列结果显示HER系数(0.171 4,P<0.01)显著高于第(2)列HER系数(0.135 0,P<0.01),说明面对同样以创业企业商业模式为导向的严选机制,综合孵化器提高入孵严格程度对孵育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以商业模式创新为战略的入孵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调动更多社会资本撬动消费市场与资本市场,因此创业企业围绕市场得到更多商业支持,而这正是综合孵化器的优势所在。第(3)列结果显示HER系数(0.122 8,P<0.01)显著低于第(4)列HER系数(0.192 3,P<0.01),说明面对同样以创业企业技术创新为导向的严选机制,专业孵化器提高入孵严格程度对孵育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这得益于专业孵化器在技术专注与服务经验方面的优势。第(5)列结果显示HER系数(0.171 7,P<0.01)显著低于第(6)列HER系数(0.140 8,P<0.01),说明面对同样以创业者个人能力、潜质和个人资源为导向的严选机制,综合孵化器提高入孵严格程度对孵育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究其原因,无论是创业者能力、创业者社会资源还是创业者精神,都是创业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孵化器在商业运作与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发挥创业者禀赋,为孵育绩效提升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本。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孵化器通过把握严选方向,能够激活创业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人力资源禀赋优势,进而提升严格入孵的促进效应。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1)严格入孵能够在阈值范围内促进孵育绩效提升。首先,严格入孵能够显著提升创业企业孵育绩效,且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强于财务绩效;其次,严格入孵机制的效力边界源自严格入孵与孵化器孵育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阈值前呈现的积极作用同样支持严格入孵带来的促进效应,该结论肯定了“严格入孵有用”的论断;最后,创业企业孵育绩效提升受严格入孵的积极影响,这一结论可以充分肯定“严格入孵真有用”的论断,并为精英式孵育理念可行性与有效性判断提供充分依据。
(2)严格入孵对孵育绩效的促进效应具有长效机制。通过考察创业企业备选入孵存续时间对严格入孵促进效应的影响,得出“严格入孵对创业企业作用时间越长,孵育绩效表现越好”的结论,进而为精英式孵育理念的价值判断提供了可持续性优势依据。
(3)孵化器组织特质与严选导向适配性对严格入孵促进效应具有差异化影响。本研究通过考察孵化器类型与严选导向交互效应,证实商业模式与创业者禀赋更有利于综合孵化器入孵机制创新,而专业孵化器应该多关注创业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潜质。该结论正面回应了“严格入孵怎么用”这一指导孵化器践行精英式孵育理念的实践问题。
5.2 研究启示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启示:
(1)严格入孵值得充分肯定,但需要谨慎落实。研究发现,严格入孵在提升创业企业孵育绩效的同时,与孵化器孵育绩效呈非线性作用关系。这说明,当入孵严格程度持续提高时,需要警惕随时可能出现的绩效拐点。为探寻严格入孵机制效力的拐点,孵化器需要及时跟踪创业企业自身盈利随入孵淘汰率的变动情况。需要强调的是,入孵淘汰率变动是孵化器自身资源储备与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缓慢释放的过程,这为孵化器转变主营业务收入、逐步实现从物业性收费向投资收益转型提供了过渡期,从而避免了组织突变所造成的适应性偏差。
(2)依靠政府监管,保证严格入孵长效机制。严格入孵的动态效应说明,要最大限度发挥严格入孵的促进效应,孵化器需要从战略层面重视入孵环节变革。但从组织运营视角看,即使在可控阈值范围内,秉持精英式孵育理念的孵化器也需要应对前期主营业务收入缩减对企业存续造成的冲击。尤其是对民营孵化器而言,追求短期利润是维持其正常运营以及影响股东(合伙人)决策的关键。因此,完善补偿机制、帮助孵化器度过转型期就成为政府引导孵化器管理者转变传统孵育理念的激励措施。考虑到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存在差异,补偿机制对多数地方财政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对经济补偿额度、时限进行充分研判,为尽可能多的孵化器提供兜底保障。同时,加大与现有创新创业政策融合力度。例如,创业引导基金作为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载体,在创新财政资金运用方式、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发挥股权投资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可将孵化器补偿机制纳入创业引导基金体系,这样既能减少政府治理成本,又能快速落实和推进孵化器改革。此外,為防止可能出现的孵化器迎合倾向以及各种“假转型”投机行为,政府还需要为补偿机制设计相应配套审计制度与奖罚措施,加大对政策套利和吃空饷等行为的监管力度,将精英式孵育理念贯彻到政府产业发展规划中。
(3)严格入孵不仅需要“严”还需要“优”。“择优”的依据在于对创业企业优势与孵化器自身组织特征具有充分认知。纵观现阶段我国创业企业成功案例,商业模式、技术、创业者禀赋是新经济下创业成功的“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入孵机制择优需要从技术创新性、商业模式独特性、创业者特质3个方面选择符合孵化器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创业企业或创业项目。而且,减负后的孵化器应该为创业企业提供更多内部交流与合作机会,如专业孵化器为重大项目联合申报(技术攻关)、基于价值链的技术整合、创业企业自有技术设备有偿内部使用提供必要支持,综合孵化器围绕商业模式交流、创业重组等加强内部信息与资源整合。
5.3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未对宏微观视角下严格入孵促进效应差异进行分析,这是标定严格入孵阈值的突破口;②除孵化器类型与严选导向外,未考察其它孵化器主体特质和区域经济环境影响要素,未来将从产权性质、孵化器行业协会、区域经济市场化水平与产业聚焦性、制度环境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③未将毕业企业表现作为判断严格入孵长效机制的依据,未来将探究经受住残酷市场考验的入孵企业的创新价值;④仅从入孵环节揭示精英式孵育理念的“择优”价值,未来将从在孵过程“培优”视角探讨精英式孵育理念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 李振华,刘迟,吴文清.孵化网络结构社会资本、资源整合能力与孵化绩效[J].科研管理,2019,40(9):190.198.
[2] 黄攀,许治,何慧芳.不同所有者类型孵化器孵化绩效差异比较[J].中国科技论坛,2019,35(5):57.67.
[3] 李浩,胡海青.孵化网络治理机制对网络绩效的影响: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管理评论,2016,28(6):100.112.
[4] 胡海青,王兆群,張琅.孵化器控制力对创新孵化绩效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6):150.162,177.
[5] 李浩,胡海青.精英还是普惠?严格入孵对孵育绩效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14):12.22.
[6] 段明圆,阎瑞霞.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孵化器运营前景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3):94.99.
[7] 张宝建,裴梦丹,孙国强,等.基于创业过程的资源匹配孵化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7,26(8):146.156.
[8] HAO.CHEN HUANG, MEI.CHI LAI, KUO.WEI LO. Do founders′ own resources matter? the influence of business networks on start.up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J].Technovation, 2012,32(5):316.327.
[9] 于晓宇,杨俊,厉杰,等.失败管理:破解不确定环境下创新创业成功的密码[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9,31(4):1.3,151.
[10] 龙海军,孟芳.税负规避还是腐败租金豁免——基于制度理论的我国非正规创业动机实证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32(4):38.45.
[11] BASAK K.The informal road to markets Neoliberal reforms, priv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informal economy in Turke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2014, 41(4):278.293.
[12] 杨武,田雪姣,李亚红.中国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健康性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8):112.118.
[13] SUNDER J, SUNDER S V, ZHANG J. Pilot CEOs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7,123(1):209.224.
[14] 李姝,翟士运,古朴.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与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8,36(7):155.173.
[15] 王康,李逸飞,李静,等.孵化器何以促进企业创新——来自中关村海淀科技园的微观证据[J].管理世界,2019,35(11):102.118.
[16] 刘晔,张训常,蓝晓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6,37(10):63.75.
[17] 张秀娥,孟乔.决策逻辑与商业模式创新:一个双调节效应模型[J].管理科学,2022,35(1):79.89.
[18] 韩佳平,李永慧.商业模式独特性与创业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最优区分理论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30(14):83.93.
[19] 董保宝,罗均梅.VUCA与新时代的创业研究——“2018年创业研究前沿专题论坛”观点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40(10):31.39.
[20] 丁小洲,郭韬,曾经纬.创业者人格特质对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OL].管理学报:1.9[2022.09.2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725.C.20220914.1544.008.html.
[21] 陈建安,莫琳玲,黄立佳.创业者因“我能”而拼凑:创业震荡的调节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4):1.8.
(责任编辑:王敬敏)
Value Judgment and Influence Path of the Concept of Elite Incubation
Li Hao1, Hu Haiqing2
(1.Business School,Gansu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Lanzhou 730070, China;2.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Abstract:Incuba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and they benefit from the national "Double Innovation" policy and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s well as the high expectations of many social capitals. However, along with the disorderly expansion of entrepreneurial capital 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the influx of a large number of startups into incubators has brought the incubation industry great challenges to achieving qualitative change; coupled with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the emergence of zombie incubators is the market symptom of the structural imbalance in the supply side of entrepreneurial services. Addressing these issues, this study aims to re.examine the role of incubators in the new phase and clarify the academic understanding of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incub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market demand for ways to promote entrepreneurship, the incubation process consist of several parts: entering into the incubator, being incubated, completing the incubation or being dismissed. In fact,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incubation is ultimately the trajectory of the business after companies enter into incubation. Moreover, as market expectations and the demands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change, it is cruci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cubation at the source. Besides it is also a pressing practical issue behind its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 to clarify the pathways to gui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trict incubation mechanism.
The concept of elite incubation is undoubtedly a bold attempt to transform the quality of China's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in order to find the optimal solution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and new dynamics of the incubation industry. Strict entry into incubation is an innovative initiative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elite incubation, and it is necessary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the use of strict incubation? Does strict incubation really work? How does it work? This series of questions shall prove the feasibility and operability of the elite incubation concept, and improve the research deficiencies of the incubation mechanism framework in the incubation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urce governance. In view of this, this study uses the pathway judg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ict entry into incubation mechanism as an entry point to reveal the feasibility and operation of the elite incubation concept. It is found that although strict incub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incubation performance, there is an incubator subject difference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test of dynamic effects, strict incubation has a long.lasting mechanism to improve incubation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double difference method (PSM.DID)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increase in incubation performance was due to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strict entry and not just the self.selection effect of strictly selected start.ups. Further research has clarified the impact of incubator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ict entry incubation mechanism in relation to the suitability of strict selection orientation.
The primary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of the study lie in two aspects. Firstly,a more rigorous empirical paradigm is used to examine and confirm the positive antecedent effect of strict incubation on incubation performance and its threshold boundaries, and the conclusions clarify the valu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elite incubation concept in practice, while horizontally improving the research deficiencies of the incubation mechanism framework in the incubation segment. Secondly,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answer to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lite incubation concept, the research aims to uncover the mechanism of the elite incubation concept and the path of rel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chanism, and the conclusions extend the value of the incubation mechanism in the incubation process from the vertical. The above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decision.making in relation to the feasibility and operation of the elite incubation concept, and fills in the research gaps on incubation mechanisms at the entry le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urce governance.
Key Words:Incubator; Elite Incubation; Value Judgement; Strict Incubation; Incubation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