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慧姝 刘政 左勇华
收稿日期:2023.08.24 修回日期:2023.1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71763015,72063021,72263020);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3JL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8XJC790007);江西省智库研究年度项目(22ZK2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JJ22117)
作者简介:匡慧姝(1985—),女,江西吉安人,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技术创新;刘政(1981—),男,重庆人,博士,江西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左勇华(1976—),男,江西九江人,博士,江西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决策。本文通讯作者:刘政。
摘 要:持久的供应商关系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战略意义。基于关系学习与关系治理理论,利用2015—2021年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及手工匹配企查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核心供应商连续在位频次越高或持续供给份额越大,下游企业获得授权专利越多、质量越高,说明供应商关系持久能够推动下游企业技术创新量质齐升。异质性分析显示,本地供应商或高科技供应商关系持久更能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表明捕捉本地创新软信息与吸收垂直技术溢出是下游企业进行关系学习的重点。就中介机制而言,融资约束与关系型投资是供应商关系持久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渠道。此外,调节机制检验发现,当上下游区域正式制度距离越大或下游对上游拥有区域“制度顺差”时,供应商关系持久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结论充分揭示了供應商关系持久对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供应商关系持久;技术创新;关系学习;关系治理
DOI:10.6049/kjjbydc.202308048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4)04.0066.12
0 引言
成熟的垂直分工体系催生了上下游企业日益频繁的组织协作,依托与上游供应商持久合作,大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典型案例如海尔、宝钢、波音等。受供应商断供影响,下游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延滞,美国对中兴、华为等科技企业采取制裁措施,就是试图对供应链上游进行技术封锁,进而遏制其技术创新。作为我国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中小企业是供应链的脆弱节点,缺技术、少资金使其技术创新更加倚重上游供应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向供应链上游拓展协同研发。因此,从上游供应商视角探讨下游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来源与实现机制具有现实价值。
因中间品的技术经济关联,上游供应商拥有技术知识优势,是下游企业获取技术创新知识的重要来源[1]。既有研究主要基于资源依赖理论解释供应商与下游企业创新,强调供应商异质性技术知识对下游企业创新的重要性[2]。但供应商的技术知识如何被下游企业共享、转移?对上述问题资源依赖理论难以解释。关系学习理论指出,组织间经历信息共享、共同理解、记忆存储的关系学习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异质性知识共享与整合[3]。尤其是深嵌于供应商生产、运营流程的先进技术或管理诀窍,下游创新企业只有与供应商进行长期关系学习,才能将其吸收、共享[4]。开展关系学习的前提是上下游企业拥有持久契约关系,而持久关系有利于形成信任、柔性等关系性规则[5],进一步改善供应链融资绩效并抑制企业关系型投资[6.7],最终通过关系治理机制助力下游企业创新。
然而,基于关系持久视角探讨上游供应商如何影响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鲜见,现有相关研究大多基于集中度视角探究供应商关系对下游企业创新的影响[8]。集中度主要刻画上游供应商静态的横向竞争关系,难以揭示供应商关系是否持久以及供给份额能否持续增加等长期契约关系。少数文献甚至认为,供应商集中度越高,供应链关系越稳定。但关系持久的典型特征是长期性,体现为动态契约长度,仅采用供应商集中度难以充分表征。曹伟等[7]、蒋殿春和鲁大宇[9]采用前五大供应商跨期退出率刻画供应商动态关系,考察其对下游企业创新的影响。这类指标采用契约长度衡量动态契约关系,但研究对象为A股大公司,对于供应链脆弱节点的中小企业探讨不足,在指标测度上忽略了关系持久背后的供给数量变化,也未从关系学习和关系治理视角进行解释。
供应商连续在位或持续供给等持久性关系如何影响下游企业技术创新?不同类型供应商关系持久发挥哪些异质作用?中介渠道与调节机制是什么?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关系学习、关系治理理论,利用2015—2021年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及手工匹配企查查数据,实证检验供应商关系持久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期为基于供应链视角揭示我国高质量增长的动力来源与实现机制提供启示。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理论基础
1.1.1 关系学习理论
关系学习是探讨供应商关系持久如何影响下游企业创新问题的理论基础。知识共享、知识整合是促使技术创新知识在供应链传递的关键,而关系学习是实现供应链知识共享与整合的有效途径。关系学习是指组织间通过信息共享、共同理解将异质性知识整合、提炼,进而存储为特定关系记忆的知识学习活动[3]。其中,信息共享是指组织间交换专有知识或私有信息;共同理解是指对共享信息进行解释、整合,形成一致表达或共同见解;特定关系记忆是指将共同理解的知识存储为组织记忆,进而形成特定的知识共享惯例。关系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过程的持续性,长期关系学习有利于组织间形成稳定的知识共享惯例,帮助企业加速知识交换、理解、整合,最终促进创新知识扩容与创新绩效提升[10]。在上下游关系情境中,下游企业只有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4],经历信息共享、共同理解、记忆存储的关系学习过程,才能对深嵌于供应商生产、运营流程中的中间品先进技术或管理诀窍进行获取、整合并为己所用。
1.1.2 关系治理理论
关系治理理论是解释供应商关系持久与下游企业创新的重要理论。不同于市场治理和企业内部治理,关系治理是指组织间采用非正式社会关系协调彼此利益、解决矛盾冲突以实现共同发展目标的治理安排[11],彼此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契约是关系治理的基石。立足关系契约的理论逻辑,为了提高组织关系治理效率,交易双方倾向于开展专用性投资[12],以锁定双方未来合作价值。关系契约时间越长,组织间信息共享意愿越强,越有利于形成信任、团结、柔性等关系性规则[5]。关系治理能够抑制交易双方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双方更注重长期利益,由此产生互惠互利行为。既有研究发现,关系治理能够激励上下游企业知识交易,促进供应链合作创新,从而提升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绩效[6]。
1.2 研究假设
1.2.1 供应商关系持久与下游企业技术创新
供应商拥有技术知识优势,保持持久关系有利于上下游企业开展关系学习,强化中间品技术知识获取的稳定性,拓展知识学习深度与广度,从而促进技术创新。遵循关系学习的知识获取逻辑,首先,供应商关系持久能够促进上下游企业沟通互动[13],实现双方信息共享。供应商持续与下游企业共享中间品关键技术或分享管理诀窍,是下游企业稳定获取技术创新知识的起点。其次,长期交易关系能够催生联合管理库存等战略合作行为[14]。双方联合行动使下游企业有机会与供应商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互动,加深对中间品关键技术及隐性知识的理解,进而为外部知识转移创造条件。最后,下游企业通过知识整合、吸收,推动供应商技術知识与既有技术知识相匹配,激发技术创新灵感。通过对供应商异质性知识进行转移、吸收,下游企业能够突破既有技术框架,实现突破式创新[4]。
然而,关系持久也意味着网络关系固化,由此产生创新锁定效应。首先,与少数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可能导致知识同质化,使下游企业形成对单一技术知识积累路径的依赖,进而陷入创新能力刚性陷阱。其次,与固定供应商长期交易可能增加下游企业核心技术知识泄漏风险,不利于下游企业技术创新。再次,当与供应商维持持久关系时,非对称资源依赖关系会增强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而抑制创新知识自上而下传递。例如,为促进中间品生产和提升产品市场收益,技术信息会由高议价能力的客户流向供应商[15],但若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则技术信息不一定会流向下游企业。因为高议价能力的供应商能够通过攫取垄断租金获取超额利润,为巩固卖方势力,其可能阻断技术知识向下传递,因而不利于下游企业技术创新。Smals & Smits[16]发现,当下游企业邀请供应商参与技术改进、产品研发时,供应商并不会毫无保留地向下游企业贡献技术知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a:供应商关系持久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
H1b:供应商关系持久抑制下游企业技术创新。
1.2.2 供应商空间位置、行业属性异质性
供应商空间位置和行业属性能够改变下游企业借助关系学习实现技术创新的效果。就空间位置看,较远的供应商会导致下游企业难以监督与管理供应流程,阻碍下游企业吸收供应链知识,进而抑制其技术创新。Chu等[17]认为,企业与供应商邻近的四大优点是快速响应市场、降低运输成本、共享生产过程以及促进上下游企业沟通协作。其中,共享生产过程和加强沟通协作都是关系学习的重要形式。借助关系学习,本地供应商关系持久有利于下游企业精准捕捉创新软信息,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就行业属性看,垂直技术溢出能够拓展下游企业知识获取广度与深度,既是下游企业快速提升创新质量的主要渠道[18],也是上下游企业关系学习的重点内容。但垂直技术溢出效果与技术差距相关,行业技术差距越大,技术模仿与技术溢出空间越大[19]。因此,与技术烙印浅的低科技供应商相比,位于行业技术前沿的高科技供应商垂直技术溢出效果更加显著,更易推动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2:与异地供应商相比,本地供应商关系持久更易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
H3:与低科技供应商相比,高科技供应商关系持久更易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
1.2.3 融资约束与关系型投资的中介作用
融资约束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障碍。根据关系治理理论,关系持久有助于供应链成员实施互惠互利行为[6],通过“直接助力”商业信用和“间接帮扶”多样化融资助力下游企业缓解融资约束。一方面,关系持久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供应商对下游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风险进行精确评判。当下游财务受限时,基于对未来合作利益的判断,供应商可能通过降低应付账款支付率、延长信用周期为下游企业提供更多商业信用。既有文献证实,当与供应商保持稳定关系时,下游企业能够从资本密集型供应商处获取“资金补给”[13]。另一方面,拥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会向资本市场传递积极信号,降低下游企业IPO折价[20],促进资本市场融资。此外,利用供应商关系网络,下游企业能够获得其它关系型融资[21]。
关系型投资作为双方为加强合作而开展的专用性投资,是供应商关系持久影响下游企业创新的中介渠道。根据关系治理理论,关系持久性有利于交易双方形成信任、柔性等关系性规则,能够帮助下游企业削减关系型投资,留存更多资源用于研发。一方面,供应商关系建立初期,关系型投资不可或缺。相较于关系中断或变动,供应链关系持久的企业能够节约供应商搜寻、匹配以及契约订立成本[14],仅在后期开展少量边际关系投资,实际担负的平均关系治理支出更少。另一方面,随着关系契约延续,供应商与下游企业的依赖关系增强,为获得现有关系型投资的未来价值,双方均有动力促进信息共享、加强柔性协调、增强双边互动[5],进而减少契约摩擦。Wagner & Bode[22]证实,较长的合同期限能够确保特定关系投资的未来收益,降低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风险。在关系生命周期的中后期,关系成熟能够促使企业逐步削减关系型支出[7],聚力技术创新。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4:供应商关系持久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
H5:供应商关系持久通过削减关系型投资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
1.2.4 区域正式制度距离与制度方向的调节作用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源自成文形式确定的规则,后者来自社会成员长期交往形成的规范。区域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都会影响技术创新,当正式制度缺失时,非正式制度能够发挥补充作用。反映上下游企业商业往来并约定彼此行为规范的供应商关系属于非正式制度,其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离不开正式制度的调节。一方面,因制度质量不同,正式制度存在制度距离。正式制度距离在国家间比较常见[23],但一国内因补充规定和执法差异也会导致区域间存在正式制度距离[24]。区域正式制度距离越大,上下游企业熟悉彼此目标市场规则的难度越大,导致市场摩擦增多,企业跨地区经营成本增加,最终促使下游企业更加倚重持久的供应商关系。另一方面,技术知识通常会流向正式制度质量更高的地区[23],正式制度方向能够进一步改变供应商关系持久对下游企业创新的影响。当下游相对上游拥有区域“制度顺差”时,供应商与下游企业的契约关系更易获得保护,这会增加供应商关系持久的预期价值,有助于下游企业借助关系学习获得自上而下传递的技术知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6:上下游区域正式制度距离越大,供应商关系持久越易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
H7:下游对上游拥有区域“制度顺差”时,供应商关系持久更易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
综上,本文构建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新三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相关数据来自CCER、CNRDS等数据库。鉴于新三板2014年才陆续披露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信息,本文选取2015—2021年数据开展研究。为了揭示供应商详细特征,借助企查查数据,本文手工整理新三板上市公司前五大供应商更名信息及所属城市、行业等。为确保研究有效性,对样本进行如下处理:剔除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少于两年、ST公司以及数据缺失严重样本,对连续变量进行1%缩尾处理,最终获得5 342个观测值。
2.2 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企业技术创新。鉴于专利能够直观反映企业技术创新价值,为规避专利申请中的“创新假象”,本文选取授权专利数衡量技术创新。借鉴黎文靖和郑曼妮[25]的研究成果,将企业当年获得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3类授权专利数加1取对数,以此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数量指标(patnum);将企业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加1取对数,以此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指标(patinv)。
(2)解释变量:供应商关系持久。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7,9],本文将企业当年前五大供应商至少有一位连续两年出现赋值为1(反之为0),以此反映供应商关系持久的“在链”特征(persiston)。从供给数量变化视角看,本文将连续两年以上在位供应商采购比例加总,除以当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比例之和,以此反映供应商关系持久的“保供”特征(persistshare)。
(3)中介变量:融资约束与关系型投资。参考宋敏等[26]的研究成果,计算企业融资约束SA指数并取其绝对值(fc),该值越大,企业融资约束越显著。参考Defever & Toubal[27]、贾军等[28]、Nunn[29]的研究成果,将销售和研发费用除以净收入度量企业关系型资产占比,再将其与行业资产专业性相乘构建企业关系型投资。
(4)调节变量:区域正式制度距离与制度方向。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其制度环境较好,参考樊纲(2019)的研究成果,现有文獻大多采用市场化指数度量地区制度环境。因此,本文选取政府与市场关系衡量正式制度质量,计算下游与上游“政府与市场关系”得分之差,将其标准化处理获得上下游正式制度距离(iqdist)。借鉴陈怀超等[23]的研究成果,将下游与上游“政府与市场关系”得分之差设置为虚拟变量,构建下游相对于上游的“制度顺差”指标(iqdirect),以此表征正式制度方向。
(5)控制变量。参考蒋殿春和鲁大宇[9]、葛顺奇等[14]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供应商集中度、企业规模、存续年限、利润率、负债率、固定资产占比、研发经费投入率、所得税率、是否国有产权作为企业控制因素。考虑到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借鉴曹伟等[7]的研究成果,构建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十大股东中“董监高”持股比例、高管团队平均学历等指标。最后,引入城市、行业、年份虚拟变量以及行业与年份的交互项。
变量定义见表1,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2.3 模型设定
为验证研究假设,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7,9],本文构建如下基准计量方程:
pati,t=α0+αi+β1persisti,t+∑controli,t+∑city+∑ind+∑year+∑ind×year+εi,t(1)
其中,企业技术创新(pat)为因变量,采用创新数量(patnum)和创新质量(patinv)表示;供应商关系持久(persist)为核心解释变量,采用供应商是否连续在位(persiston)和连续在位供应商的持续供给份额占比(persistshare)衡量;control为企业控制因素,α0、αi分别为截距项和企业个体固定效应,city、ind、year为城市、行业以及年份虚拟变量,∑ind×year为行业与年份的交互项,ε为随机扰动项。如果β1系数显著为正,则供应商关系持久能够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
借鉴温忠麟和叶宝娟[30]的研究成果,本文构建如下中介效应方程:
Medi,t=α0+αi+φ1persisti,t+∑controli,t+∑city+∑ind+∑year+∑ind×year+εi,t (2)
pati,t=α0+αi+φ2persisti,t+φ3Medi,t+∑controli,t+∑city+∑ind+∑year+∑ind×year+εi,t(3)
Med代表融资约束(fc)或关系型投资(sra)两类中介变量,若fc、sra和φ3系数均显著,则表明融资约束和关系型投资是供应商关系持久影响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渠道。
为验证研究假设,本文构建调节机制检验方程如下:
pati,t=α0+αi+γ1persisti,t+γ2persist×iq+γ3iq+∑controli,t+∑city+∑ind +∑year+∑ind×year+εi,t (4)
其中,iq代表上下游区域正式制度距离(iqdist)和正式制度方向(iqdirect)两类调节变量,如果γ2系数显著为正,则表明上下游区域正式制度距离越大或当下游对上游拥有区域“制度顺差”时,供应商关系持久越能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基准回归
基准回归结果见表3所示。表3列(1)~(4)分别汇报了两类供应商关系持久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影响,在加入企业控制变量,以及城市、行业、企业个体、年份固定效应和行业与年份交互项后,供应商关系持久的系数依然显著为正(1%水平上显著),说明供应商关系持久能够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量质齐升,由此验证了假设H1a。上述结论与曹伟等[7]、蒋殿春和鲁大宇[9]的研究结论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就联系看,上述文献将当年年末核心供应商退出数除以5作为供应商关系变动衡量指标,结果发现,供应商关系变动会抑制下游企业创新。本文以供应商连续在位和持续供给为切入点,证实供应商关系持久能够促进下游企业创新量质齐升。就结论实质看,二者殊途同归。列(5)和列(6)将“在链”前五大供应商个数除以5,构建与相关研究[7,9]完全相反的指标(persistnum),结果发现,供应商连续在位频次越高,下游企业技术创新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就区别看,本文选择新三板上市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鉴于上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我国供应链的脆弱节点,故研究结论凸显了借助供应链推动企业技术升级的普遍意义。
3.2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3.2.1 工具变量方法
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检验,构建异方差工具变量。首先,计算行业—城市供应商关系持久的均值,再采用企业供应商关系持久的数值减去该均值,选取二者差值的三次方作为供应商关系持久的异方差工具变量。表4为工具变量检验结果,各列下半部分报告了模型统计值,F值(Cragg.Donald Wald F)远大于临界值,伪识别(Anderson canon LM)和弱工具检验(Anderson Rubin Wald)均拒绝了原假设,说明本文工具变量选取具有合理性;各列上半部分汇报了第二阶段检验结果(因篇幅限制,第一阶段结果备索),结果显示两类供应商关系持久的系数仍然显著为正,其与基准回归系数差异极小。由此说明,采用工具变量方法控制内生性后,假设H1a仍然成立。
3.2.2 多期DID方法
遗漏变量可能加剧内生性问题,致使计量结果出现偏差。因此,本文采用多期DID方法验证供应商关系持久与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因果关系,构建具体方程如下:
pati,t=α0+αi+θ1treati×postit+∑controli,t+∑city+∑ind+∑year +∑ind×year+εi,t(5)
pati,t=α0+αi+∑1κ=-3νκpersistκ,i,t+∑controli,t+∑city+∑ind+∑year +∑ind×year+εi,t (6)
方程(5)中,treat为是否拥有持久供应商关系的处理组,post为企业拥有持久供应商关系的年份虚拟特征,重点检验交互项(treat×post)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方程(6)进一步检验平行趋势,将企业拥有持久供应商关系的前1年(patnum)、前2年(patinv)、前3年(κ=-3)以及当年(κ=0)、后1年(κ=1)共5个时点虚拟特征引入计量方程,验证是否仅在建立持久供应商关系当年及后1年,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才得到显著提升。借鉴Yang[31]的研究思路,本文将企业当年前五大供应商中至少有两个同时连续出现赋值为1,构建企业受供应商关系持久冲击的处理组,反之作为对照组。为了避免处理组前后不一致,将当年供应商关系持久但以后年份供应商关系不再持久的样本(335个)剔除,最终获得5 007个观测值。
表5列(1)、列(2)为多期DID实证结果,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与供应商关系持久的企业,拥有更多、更高质量的授权专利。考虑到企业建立持久供应商关系可能存在选择性,本文采用PSM.DID方法,先将企业受供应商关系持久冲击的处理组作为因变量,估计企业拥有供应商关系持久的原因,再选择1∶2近邻匹配,寻找与处理组对应的对照组。列(3)和列(4)为采用PSM.DID方法的检验结果。由结果可知,供应商关系持久的系数显著为正,且相较于列(1)(2)有所提升。图2显示,受到供应商关系持久冲击的前1年、前2年以及前3年,各组时点虚拟变量均不显著,而在受到供应商关系持久冲击的当年和后1年,各组时点虚拟变量显著为正,表明方程(5)满足平行趋势假设。
3.2.3 安慰剂检验
本文借鉴刘瑞明等[32]的研究思路进行安慰剂检验,以表5列(1)(2)为例,随机生成受到供应商关系持久冲击的处理组并重复回归1 000次,计算供应商关系持久的系数和T值,如图2所示。由结果可知,极少有模拟回归的系数和T值大于真實回归的系数与T值,说明安慰剂检验支持假设H1a。
3.2.4 控制样本选择性
样本选择性可能导致结论偏误。统计显示,样本中3类专利数为0的企业占比为53.78%,说明一半以上样本企业当年未获得专利。本文采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根据企业3类专利数是否为0构建Probit概率模型,计算企业样本选择性偏差(imr);其次,将其引入基准方程作为新增控制因素。受篇幅限制,本文表6仅报告了采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的第二阶段回归结果(第一阶段结果备索)。表6列(1)~(4)将企业技术创新数量或质量分别作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样本选择性偏差(imr)的系数始终显著,说明基准计量方程存在样本选择性,应加以控制。在控制样本选择性偏差之后,供应商关系持久的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说明供应商关系持久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量质齐升的结论依然成立。表6列(5)和列(6)进一步将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与表4工具变量方法结合起来,结果显示,供应商关系持久仍然显著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
4 异质性检验
本文对研究假设H2和H3进行检验。首先,借助企查查数据手工整理前五大供应商的注册地,将其与下游企业注册地进行对比,构建企业与供应商是否同市的虚拟值,并将其加总获得企业拥有的同市供应商个数(0~5),再按样本均值分组,构建企业拥有同市供应商多寡特征(缺失248个样本),以此表征供应商本地化或异地化。其次,借助企查查数据揭示供应商行业属性,按照供应商是否属于高科技行业进行赋值并加总,再按照样本均值进行分组(缺失366个样本),以此表征企业是否拥有高科技供应商。表7列(1)-(4)按本地或异地供应商进行分组检验,列(5)-(8)按高、低科技供应商进行分组检验。结果显示,与异地供应商或低科技供应商相比,供应商关系持久的系数始终在本地供应商和高科技供应商样本中更显著,且各组间系数差异通过1 000次抽样检验。由此说明,与异地供应商(或低科技供应商)相比,本地供应商(或高科技供应商)关系持久更易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验证了假设H2和H3。可见,获得本地创新信息与吸收垂直技术溢出是下游企业关系学习的重点。
5 机制分析
5.1 中介机制分析
根据方程(2)和方程(3)检验融资约束(fc)或关系型投资(sra)的中介机制,以验证研究假设H4和H5。鉴于表3基准回归已经证实供应商关系持久能够显著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故重点检验方程(2),以验证供应商关系持久对融资约束或关系型投资的影响。表8列(1)和列(2)显示,供应商关系持久(供应商持续供给占比的结论一致,备索)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持久的供应商关系能够帮助下游企业缓解融资约束和削减关系型投资,这与理论预期相符。列(3)~(6)将融资约束或关系型投资引入方程(3),结果显示,供应商关系持久的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而融资约束和关系型投资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供应商关系持久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削减关系型投资两个中介渠道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量质齐升。同时,Sobel检验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和关系型投资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介于1.38%~2.89%之间,由此证实假设H4和H5成立。
5.2 调节机制分析
本文采用方程(4)检验区域正式制度距离与方向的调节机制,以验证假设H6和H7。表9以供应商是否连续在位为例(供应商持续供给占比的结论一致,备索),列(1)和列(2)将供应商关系持久与上下游区域正式制度距离相乘,结果显示,交互项(persiston×iqdist)系数始终显著为正。由此说明,上下游区域正式制度距离越大,供应商关系持久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越显著,验证了假设H6。列(3)和列(4)将供应商关系持久与上下游区域正式制度方向相乘,结果显示,交互项(persiston×iqdirect)系数显著为正。由此说明,当下游相对上游拥有区域“制度顺差”时,供应商关系持久更容易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证实了假设H7。
6 结语
6.1 结论
基于关系学习、关系治理理论,本文提出供应商关系持久影响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假设,利用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主要效应与理论机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核心供应商连续在位频次越高或持续供给数量越多,下游企业获得授权专利数量越多、质量越高,且本地供应商或高科技供应商关系持久更易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由此可见,持久的供应商关系有助于上下游企业开展关系学习,促使供应商的先进技术知识顺利向下转移,有助于下游企业获得本地创新信息并吸收技术溢出。上述结论源于对供应商动态契约长度指标的拓展,与既有研究基于供应商横向集中度得出供应商关系抑制下游企业创新的结论相反[8],进一步丰富了曹伟等[7]、蒋殿春和鲁大宇[9]的研究结论。
(2)缓解融资约束、削减关系型投资在供应商关系持久与下游企业技术创新间发挥中介作用,证实了供应商关系持久影响下游企业创新的研究假设。结论丰富了既有文献针对融资约束这一中介机制的理论解释[9],证实持久的供应商关系既能够改善供应链融资,又可以削减企业关系型投资,通过内外叠加的双向关系治理渠道助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
(3)区域正式制度距离和制度方向在供应商关系持久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影响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其中,上下游区域正式制度距离越大或当下游对上游拥有区域“制度顺差”时,供应商关系持久促进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越显著。上述结论进一步证实,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创新发挥互补作用。
6.2 理论贡献
(1)立足资源依赖理论,既有研究解释了供应商关系对下游企业创新的影响,强调了供应商异质性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但忽略了对供应商技术知识如何被下游企业共享、转移这一问题的探讨。本文基于关系学习与关系治理理论,结合供应链技术知识嵌入过程与转移特点,从供应商关系持久视角解释供应商关系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機制,为企业依托供应链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2)与既有测度供应商横向集中度或考察供应商跨期退出的关系指标不同,本文基于动态契约长度视角,构建供应商连续“在链”和持续“保供”关系测量指标,拓展了供应商关系衡量指标。
(3)与既有研究以A股大公司为样本不同,本文选取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工具变量方法、DID方法等识别因果关系,为供应商关系如何影响下游创新这一问题提供了增量证据。
6.3 实践启示
政府应积极培育本地供应链,从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鼓励企业供应商本地化,发挥近距离捕捉供应链创新信息的优势;优先支持高科技产业集群规划与建设,强化高科技行业技术溢出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政府应建立供应链创新融资帮扶与激励机制,鼓励大企业加大对下游中小企业融资帮扶力度,以缓解下游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约束;深入推进市场法制化建设,完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减少供应链契约执行对非正式关系的依赖,降低企业关系型支出,从而节约供应链技术创新成本。此外,政府应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解决制度规则不统一、制度执行不一致等问题,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缩小区域间正式制度距离,降低跨地区供应链合作成本,从而提升供应链创新绩效。
企业应重视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供应商管理体系与关系激励机制,积极维护供应商关系的持久性;建立健全关系学习机制,加强双方商业联合行动,实现中间品技术知识、管理诀窍等方面的信息共享,进而确保供应商技术知识、商业信用资源稳定输出与持续供给;积极吸收、充分利用供应商的技术知识优势与融资网络渠道,促进自身技术创新量质齐升。
6.4 不足与展望
本文存以下不足:首先,供应商关系持久具有丰富内涵,本研究仅采用前五大供应商连续在位与持久供给等指标表征,未来可以采用其它指标进行探索。其次,因数据限制,本研究采用企业授权专利数衡量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可能忽略了企业非专利类技术改进,未来可以对不同技术创新方式进行探讨。最后,本研究采用工具变量法、多期DID方法以及样本选择模型识别因果关系,未来有必要关注改变供应商关系的准自然试验,从而进一步揭示供应商关系持久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CHENG C C J, SHEU C. Leveraging supplier involvement for fueling manufacturers' firm creativity[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22,107:353.367.
[2] 方健.供应商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2023,44(5):113.121.
[3] SELNES F, SALLIS J. Promoting relationship learning[J].Journal of Marketing, 2003, 67(3):80.95.
[4] 杨建君,穆天,刘力萌.高新技术企业突变式创新绩效研究——基于关系学习理论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20,38(5):192.198.
[5] POPPO L,ZENGER T.Do formal contracts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function as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23(8):707.725.
[6] 卢强,杨晓叶,周琳云.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对于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22,34(8):313.326.
[7] 曹伟,姚振晔,赵璨.供应链关系变动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9,33(6):31.54.
[8] 邹美凤,张信东.供应商集中度影响企业创新吗[J].投资研究,2020,39(12):44.63.
[9] 蒋殿春,鲁大宇.供应链关系变动、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经济管理, 2022,44(10):56.74.
[10] FANG S R,FANG S C , CHOU C H,et al.Relationship learning and innovation:the role of relationship.specific memor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1,40(5):743.753.
[11] MACNEIL I R. Relational contract theory: challenges and queries[J].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aw Review, 2000, 94(3):877.907.
[12] WILLIAMSON O E. The theory of the firm as governance structure: from choice to contract[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2, 16(3):171.195.
[13] 黃宏斌,刘倩茹,陈美健,等.供应商稳定度提升了客户的全要素生产率吗[J].金融评论,2023,15(3):105.124,126.
[14] 葛顺奇,关乾伟,罗伟.供应链配置与企业绩效表现:效率与稳定[J].世界经济研究,2022,41(4):32.46,135.136.
[15] 孙浦阳,刘伊黎.企业客户贸易网络、议价能力与技术追赶——基于贸易网络视角的理论与实证检验[J].经济研究,2020,55(7):106.122.
[16] SMALS R G M,SMITS A A J.Value for value——the dynamics of supplier value in collaborativ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2,41(1):156.165.
[17] CHU Y, TIAN X, WANG W. Corporate innovation along the supply chain[J].Management Science,2019, 65(6):2445.2466.
[18] XU X, SHENG Y.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J].World Development, 2012, 40(1):62.74.
[19] 司月芳,王岱,王丰龙.对华跨境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19,39(2):259.266.
[20] PENG X, WANG X Y, CHAN K C. Does supplier stability matter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pric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20,225:107577.
[21] 王贞洁,王竹泉.基于供应商关系的营运资金管理——“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2):32.44.
[22] WAGNER M,BODE C.Supplier relationship.specific investments and the role of safeguards for supplier innovation sharing[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4,32(3):65.78.
[23] 陈怀超,何智敏,范建红.制度落差对跨国技术转移的影响——基于2009—2019年面板数据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12):9.19.
[24] 宋渊洋,黄礼伟.为什么中国企业难以国内跨地区经营[J].管理世界,2014,30(12):115.133.
[25] 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6,51(4):60.73.
[26] 宋敏,周鹏,司海涛.金融科技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赋能”和信贷配给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1,39(4):138.155.
[27] DEFEVER F,TOUBAL F.Productivity,relationship.specific inputs and the sourcing modes of multinational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13,(94):345.357.
[28] 贾军,史普润,魏雅青.关系专用资产对企业创新的锁定效应研究——战略导向的中介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2):106.115.
[29] NUNN N. Relationship.specificity, 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7,122(2): 569.600.
[30]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31] YANG Z. Customer concentration, relationship, and debt contracting[J].Journal of Applied Accounting Research, 2017, 18 (2):185.207.
[32] 刘瑞明,毛宇,亢延锟.制度松绑、市场活力激發与旅游经济发展——来自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0,55(1):115.131.
(责任编辑:张 悦)
Durability of Supplier Relationship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Downstream Firms: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Kuang Huishu1, Liu Zheng2, Zuo Yonghua2
(1. School of Intercultural Studies,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2. Research Center for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China)
Abstract:Relying on long.lasting cooperation with upstream suppliers, a large number of enterprises are able to realiz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are the active innovation mainstays in China, but they are also the vulnerable nodes of supply chain, for their lack of technology and capital makes them dependent on the upstream supply chain. Existing studies mainly follow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to explain innovation in the suppliers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heterogeneous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but neglecting how heterogeneous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is shared and transferred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The relationship learning theory states that heterogeneous knowledge deeply embedded in supplier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es has great knowledge barriers and sharing barriers, and it requires long.term relationship learning with suppliers before it can be transferred and absorbed. However, the prerequisite for carrying out relationship learning is that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have a long.lasting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benefi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al rules such as trust and flexibility, for through the efficacy of relational governance, it helps downstream firms to focus financial resources on cutting.edge of innovation.
In terms of empirical research, most existing studies explore the impact of supplier relationship on downstream firms'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ntration. However, concentration mainly portrays the static horizontal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of upstream supplier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apture the long.term contractual linkages such as whether the suppliers are persistent and whether their supply shares keep increasing. In addition, the studies focus on large A.share firms and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SMEs at vulnerable nodes of the supply chain and the changes in the quantity of supply behind the durabi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are neglected in the indicator measurement, and 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lationship learning and relationship governance.
Following the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 learning and relationship governance,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on the NEEQ.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5 to 2021 and manually matches the enterprise data of 'QCC', and empirically confirms that the higher the frequency of continuous presence of core suppliers or the larger the share of sustained supply, the more and higher the quality of patents authorized to the downstream enterpris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ntinuity of supplier relationship promotes downstrea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oth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ersistence of local or high.tech supplier relationships is more likely to promote downstream firm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ggesting that capturing local soft innovation information and absorbing vertical technological spillovers are the key directions of downstream relationship learning. In terms of the mediating mechanism, alleviating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reducing relational investment are the main relationship governanc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supplier relationship persistence promot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downstream firms. In addition, a test of the mediating mechanism reveals that the greate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ormal institutions of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gions, or when the downstream has a regional "institutional surplus" with respect to the upstream, the more significant is the continuity of supplier relationship in promoting the downstream firm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paper makes marginal contributions in three aspects. Firstly, combined with the embedding process and transfer feature of technical knowledge in the supply chai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supplier relationship persistently affecting downstream firm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hich enriches th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in this field. Secondly, in terms of indicator measureme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nd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iers' continuous service and supp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contract length, which expands the index meaning of supplier relationship. Thirdly, in terms of empirical strategies, this paper selects SMEs with strong motivation for innovation but vulnerability to supply chain impac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matches the enterprise data of 'QCC' to distinguish the continuity of supplier relationship in local or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adopts instrumental variable and DID methods to identify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which provides incremental evidence on how supplier relationship affects downstream innovation.
Key Words:Durability of Supplier Relationship;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lationship Learning; Relationship 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