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对于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的介入

2024-03-20 06:31何言萌刘良轩
中国市场 2024年7期
关键词:社工流动性

何言萌 刘良轩

摘 要:摊贩这个群体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涉及范围广,群体数量庞大,给很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弥补了城市就业的缺口,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以中国来说,摊贩经济收入高达1.14亿元,相当于总城镇就业33%创造了15%的GDP。流动摊贩具有门槛低、价格低廉、种类多样等特点,不仅满足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更代表了地方文化,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但是随着摊贩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三轮车堵塞了交通,果皮、油烟影响了市容市貌,低廉的价格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没有食品安全保障还影响了大众的身体健康,所以治理摊贩变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社工;流动摊贩;流动性;管理困境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7-002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7.007

1 研究背景

因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较大,很多城市陆续放开了地摊经济的政策,摊贩的数量越来越多,夜间经济的提出也让摊贩们和大众接触的时间增多,和大众的联系变得更紧密。有些城市有很多的年轻人摆地摊,甚至还衍生出了高端的地摊经济——车尾箱市集。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摊商品的种类也相应增加,从以前的现做小吃到现在的塑封包装、散卖水果到混搭水果捞,甚至还有文具玩具等,深受大众的喜欢。现在几乎每个城市都有长期开放的小摊贩点,白天当市场晚上当夜市,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给大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这一群体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对摊贩进行治理的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摊贩流动性、不确定性极强,用常规的治理方法很难解决,而且摊贩已经深入大众的心中,和大众的温饱、社交、解压等需求联系密切,是十分重要的存在,所以为了确保这个群体能一直存在,还不能对摊贩进行太严格的打压,但要对摊贩进行个性化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巨大,而且随着近两年摊贩人数的增多,让本就困难的治理变得更加吃力。

摊贩在世界上也是规模庞大的,全球非正规就业人口达20亿人次,创造10万亿美元的价值,并且摊贩还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内,在亚洲地区有超过50%的就业是非正规的,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3000万名摊贩,受疫情的影响,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到了6%,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反观摊贩这个群体,政策比较包容、成本低、门槛低,而且可以按自己的时间来定,和刺激紧张的职场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现在不好找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群体,选择摆摊来维持生计,甚至衍生出了高端的摊贩经济,比如车尾箱市集。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的融入也改变了传统的城市摊贩的结构和营业模式,这就导致规范治理更困难,对于相关部门来说也很难做到精准管控。

社工作为一个解决人民日常生活问题的群体,相比于部门来说会更了解摊贩,而且社工数量多,治理摊贩也可以作为工作去实施,可以更大幅度对摊贩进行个性化的治理。曾经也有过社会工作者介入治理摊贩的过程,效果也还不错,所以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可以继续发展的过程。

2 研究目的

伴随城市化的进程,道路变得越来越拥挤,流动的摊贩大多处于热闹的路段占道经营,且多出现在车流量人流量的高峰期,严重影响了交通。并且摊贩周围总会出现许多的油污、垃圾,破坏了城市的市容市貌。还有不少的摊贩存在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问题,并且由于摊贩是一个自由定价的群体,大规模的摊贩影响了社会经济正常秩序,同时会出现很多的人身隐患,破坏了社会治安。处理好城市流动摊贩可以把以上的问题都解决掉,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保障人民生活,并且用正确的方式宣传城市文化。文章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提供城市管理新思路。

3 中国不同时期摊贩经济的发展及治理特点

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造就了最初的集市的雏形,也就是最原始的摊贩经济,这个时候的摊贩经济还很浅显。到了战国时期,有技术记录书写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这是最早对市的位置、面积和形态的记录,标志着摊贩经济更加规范。这种集市在城市中的位置状态,一直沿用到了私人工商业兴起的魏晋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集市的形态一直在充实和转变,摊贩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变化。西周时期,农业和手工业与商代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促进了摊贩的增多。商业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此外,集市的出现也催生了更加繁荣的夜市需求。根据史家的研究,中国古代最早的夜市出现在唐代的中晚期,但是管理十分严格,规矩很多,若有违犯,要受到处罚。在宋代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上坊市界限的打破,交易时间也完全不受限制,夜市在宋代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北宋的都城汴京,在马行街、北州桥一带,是“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盛之处”,每晚“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摊贩经济可谓到达了古代的顶峰,可惜北宋政府“积贫积弱”,商业上赚的银钱都拿去养地痞流氓组成的军队和给外邦交保护费了。元明清三代,再也难以重现汴京的繁荣。民国时期开始,摊贩的种类和数量与日俱增,管理也成了难题,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推行计划经济,集体商业日益壮大,摊贩经济受到抑制,到1956年,摊贩几乎都不存在了。在改革开放之前,还设立了一个禁止摊贩经济的罪,叫“投机倒把罪”。低买高卖,未经国家规定的渠道出售物品就是犯罪。改革开放以后,做买卖不再是投机倒把了,没有铁饭碗的城市人口开始了低成本创业之旅,所以摊贩也开始增多,个体经济逐渐复苏,“地摊”开始出现在城市乡村,并最终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步入繁荣。地摊重新出现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也为经济发展带来生机。80年代初,百万下乡知青回到了城市,但当时的发展状态一般,城市没有那么多就业岗位,无法满足过剩劳動力的需求,在没有更好办法的前提下,只好放开政策,允许开展地摊经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监管部门也随之转型,已有更多精力面向大众市场,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城管”,清理整顿各种街头摊贩。大量相关政策出台,使地摊经济遭遇不小的打击。到后来的文明城市建设,对摊贩又有了一些抵制,直到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方法》,地摊经济首次获得了合法身份。目前,国家和地方层面对地摊经济的各类限制都有所放宽,并且地摊经济也变成了中国政府应对消费疲软的一项重要举措,地摊经济因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后疫情时代,为缓解就业压力、解决民生问题,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点赞地摊经济,同时多地出台地摊经济的扶持政策,各大企业也纷纷公布了对地摊经济的支持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地摊经济的发展。

4 现存摊贩治理问题

4.1 治理效果不佳,维持时间短

城管部门对于摊贩的治理大多数都只起到短暂的作用,很多时候能维持的时间连一天都不到,城管来了的时候摊贩们会“四处逃窜”,城管走了再回来,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不说,效果也比较差。而且因为很多的摊贩之间都认识,他们也开始抱团,相互通知城管的巡查信息,在城管来临时迅速地避开,表面上是得到了治理,但在城管走后一切归零。

4.2 摊贩人数多,没办法做到精准管控

就拿卖果蔬生鲜这类的摊贩来说,他们所卖的物品都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所以并不会一直出现在市面上,有旧面孔的离去,也有新面孔的出现。城管在巡查的过程中,只能对每个商贩进行治理和训诫,但他们没有办法找到每一位商贩,所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同样的话要说很多次,并且要通知到每一个人才可能有效果,这就导致流动摊贩的管理效果一直很差,每换一波摊贩,摊贩们每换一个地方,城管部门都要把问题重新解决。

4.3 治理措施影响了摊贩的收益,摊贩不愿意配合

当摆摊变成了一个固定的场所,摊贩可能无法在以前经常摆摊的地带继续营业,会失去以前的老客户,影响生意。如果在同一个区域内有很多雷同的摊贩,卖的货品比较趋同,他们的营业额就会下降,竞争力会很大,所以很多摊贩都不愿意配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摊贩爱集中在人流量比较多的交叉路口,或者其他人非常多的黄金地带,但是像這类地方的交通都很拥堵,并且空地很小,没有办法为摊贩们提供一个固定的场所,只能把他们放在人流量相对较少的地方进行管理,直接导致了客源的减少,影响了摊贩们的生意。还有一些摊贩会选择固定的地方进行售卖,等待老顾客的光顾,但是让摊贩们换位置就会让老顾客找不到他们,失去很多生意。

4.4 措施与摊贩特点不匹配,治理困难

曾有人提倡规划摆摊区域,放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进行售卖,但是流动摊贩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很强,摊贩会在路上一直奔波,去寻找愿意购买的顾客,并且有的摊贩会找到竞争力比较小的区域进行售卖。人流量每天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有很多的摊贩会每天改变自己的营业地点,根据实际情况去追逐人流的脚步,固定的场所严重阻碍了摊贩们的脚步,阻碍了推贩的工作,影响了摊贩的收入,所以得不到这个群体的配合和认可。

4.5 质量很难保证,健康问题频发

摊贩大多卖的都是一些很便宜的东西,主打物美价廉,但是低成本很容易买到质量或安全不达标的产品,并且因为对于摊贩所售物品的管控不严格,会有很多摊贩为了谋利而售卖不合格的产品,比如过期的食物、所谓的灵丹妙药等,消费者购买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疾病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但又没有“售后”担责任,只能自认倒霉。

5 处理措施

5.1 帮助城管和摊贩群体建立联系,进行良好沟通

社工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一个可以让摊贩与城管这两个群体相互联系的渠道,让两个不同的群体进行沟通,让城管了解摊贩需求的同时,也让摊贩了解到城管的用意,让两个群体相互协调,了解对方所需要的效果和东西。良性的沟通可能会让两个群体找到更加合适的处理方法,并且双方一起定下的规矩摊贩反而更愿意执行,城管部门也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这种办法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2 建立摊贩App,进行宣传教育

社工可以为摊贩群体做一个App,联系政府相关部门,严格要求每一位摊贩都进行登记,类似于给自己的摊位“上户口”,每天摆摊的时候进行打卡,运用卫星定位功能定位到摊贩的位置,和摊贩、城管部门共享信息,摊贩可以通过App了解到每个地方的摊位种类分布情况,从而选择竞争压力小的地方摆摊,城管部门则可以通过App了解到某区域内的摆摊情况,可以快速找到交通拥挤路段,进行快速疏通。此外,还可以让社工联系一些“老师”,为摊主进行定期的授课、开会,向摊贩群体普及相关法律知识、督促他们办理合法手续、正向引导他们文明摆摊,让摊贩自觉管控自己的行为,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到不给社会添麻烦,共同建设文明城市。

5.3 建立消费者App,消费有保障

社工可以联系相关公司建立消费者App,在有摊贩App的基础上可以让消费者看到自己购买物品的摊主的信息、摊主的摆摊位置和现在所售物品等信息,了解到所购买产品的来源、配料、生产日期等相关资料,并且设计评分和投诉功能,如果在消费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让消费者对该摊位进行评分或者找到摊主解决问题。同时该App可以设立奖罚制度,对于评分高的摊贩进行推广和宣传,对于评分低的摊贩进行罚款或者取消摆摊资格。

5.4 召集社区志愿者共同管理摊贩

现在的摊贩数量非常的庞大,并且呈现递增的趋势,各式各样的流动摊贩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如果光靠城管进行全城的管理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让社工带领社区志愿者建立摊贩管理小分队,自发地带领群众对身边的摊贩进行管理,摊贩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了这些居民的生活,所以当居民充当志愿者的时候会对摊贩的管理更加认真仔细,因为密切关系到了他们的生活,社工可以给每个队伍划分不同的管制区域,组织志愿者进行巡逻,带领志愿者举办“小小便衣城管”活动,让志愿者去和摊贩沟通,督促摊贩维持好秩序,这样既缓解了城管的压力,也可以让摊贩的治理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

5.5 为摊贩开设经营课程,鼓励其正规化发展

现在的流动摊贩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为了养家糊口;第二种是年轻人为了自主创业,摸索市场行情积累经验;第三种是类似于车尾箱市集的平时没事赚外快的。由于摊贩经济门槛低、受众群体多,对此,很多的小摊贩都没有去深入地了解经营和管理的方法。对此,社工可以请一些学者给摊贩们讲解经营类的课程,让他们懂得更多的经济知识,了解运作过程,也可以教摊贩们运用网络做宣传,教他们在电商平台做活动积攒人气,帮助摊贩找到社会热点,比如食品类摊贩可以标记出食品的热量、碳水化合物、糖、盐等信息,或者写出配料表,迎合年轻人的健身、减脂需求,用科学的手段提高销量。甚至还可以为摊贩进行个性化服务,社工可以了解摊贩的目标,根据摊贩的不同属性进行分层培养,让摊贩了解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也可以让一部分摊贩摸清自己的位置,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改善,优化经营模式,有利于这类人群的长期发展。除此之外,通过课程的讲解也可以让一部分人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行业和职务,寻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5.6 产品严格把控,建设摊贩品牌

社工可以带领摊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让摊贩分享自己的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合伙创立摊贩品牌,类似于加盟的形式,设计出专属的小推车、工作服、logo等,售賣商品统一进货、统一制造,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社工可以联系市场相关部门严格规范摊贩的进货渠道,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质量,还可以把控摊贩经济的价格和收益。

5.7 加大固定场所的规模

现如今大多数的治理模式都偏向于给摊贩们划分区域和场所,让他们在固定的区域内进行流动和售卖,但是治理效果很差,并且入住固定场所的大多都不是真正的摊贩,而是有固定门脸的小老板们。要想真正地实现在区域内进行繁荣的地摊经济,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定州的“崇文街”、北京的“南锣鼓巷”、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真正地给摊贩腾出足够大的地方,进行十分严格的管控,杜绝一切非经营范围内的摊贩。时间长了消费者可能就会习惯到固定的地方去购买物品,摊贩也就不用东奔西跑了,社工可以作为摊贩的代表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商,给摊贩划分出属于自己的专属位置,并且严格规范入驻条件,只让真正的摊贩进行摆摊,但这个方法还有待考量,城市承受度也会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8 提高治理技术,完善运作机制

社工可以和城管自行配合,建立出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规定好巡逻的路线、监视的方法和地点,并采集一定的数据进行计算,绘制出比较详细的流程图例,让城管按照规定进行巡查,规范化管理,这样有利于全城城管执法的统一,治理效果更佳。

6 结语

地摊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并且地摊经济会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摊贩这个群体早就已经融入了市井气息当中,摊贩在我国占比很大,不让这些摊贩摆摊儿可能就会让其中的一部分人没有办法去维系家庭的开支,现在的治理方法都太过激烈,导致处理对象产生了抗争的行为还有很多的消极意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严重的话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还有可能导致阶级问题。所以比起现在的暴力执法还有取缔来说,我们更需要探索一种相对柔和、比较包容的方式去容纳这些摊贩,并给予支持,在不影响这类群体养家糊口的同时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给对方留一些空间和机会,反而会取到好一些的效果,更有利于社会管控。合理的治理方法可以让大家共情,也可以让摊贩体会到监管部门的良苦用心,同时监管部门也能理解摊贩的不易。相互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协商,从而得到出双方都比较满意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希望社工可以起到一个联系和促进的作用,帮摊贩争取到合理的权益和保障、为消费者的消费提供保障、为城管部门减小一些压力,努力尝试更多的措施,找到大家都满意的方法,维护更多人的权益。作为一名未来的社工,笔者也希望进入流动摊贩管理的实践当中,为社会摊贩治理提供好的思路和想法,有效率、高效率地治理摊贩问题,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潜意强.个案工作介入流动摊贩家庭抗逆力提升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2.

[2]郑婷婷.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动摊贩执法工作的策略与效果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3]袁菽贤.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动摊贩管理困境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8.

[4]贾正哲,杨辰.街道流动摊贩的管理经验与启示——以纽约市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2(2):133-140.

[5]胡瑞君.城市流动摊贩治理困境的根源及出路[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20.

[6]田潇渊.沙坪坝区流动摊贩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社工流动性
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与中国资产配置
青春社工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