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张竞琼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衣袋,又称口袋、衣兜。衣袋在现代服装设计及实际应用中,既是整件服装的重要配件,也是展现装饰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衣袋兼具功能性与装饰性,其造型可体现审美意识与穿着者个性。纵观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专门研究衣袋的文献资料并不完善。钟彩红[1]探讨了极简主义风格在服装口袋中的设计与应用;李哲[2]通过人体试穿实验改变衣袋的左右位置,研究女装衣袋的舒适性和功用性。但至今没有针对近代衣袋造型艺术特征及流行变迁的相关研究。
文中利用近代衣袋的传世照片、馆藏实物及历史文献等史料,将近代衣袋按工艺方法分类,侧重于近代衣袋造型特征的归纳分析,以期以点带面反映近代服饰的更迭规律。
通过实地调研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以及收集近代报刊资料,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衣袋造型,依据工艺方法的不同,将衣袋分为贴袋、挖袋、插袋3种。
贴袋,即直接在衣服表面车辑或手缝袋布而成的口袋,其造型随袋位、袋状、袋盖状、袋口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是变化最丰富的口袋类型。贴袋工艺要求用明、暗线缝纫或手工缲制,将口袋装在服装上,衣片不需要开口,因而能保持衣片完整[3]。贴袋按工艺可分为明贴袋和暗贴袋两种,贴在衣身外的称为明贴袋,贴在衣身内的称为暗贴袋。
晚清袄、袍的里襟位置一般覆有暗贴袋,其造型单一、制作工艺简单,具有一定的储物功能;民国时期的短褂上开始逐步使用明贴袋。明贴袋缝制在衣身面料外侧,可以直观看出口袋形状,在使用上也更为便捷,同时,这也是区别清代马褂与民国短褂的标志之一。贴袋造型端正,沿中线左右对称分布,完全符合传统服装追求的均匀对称之美,传承了中华服饰礼仪文化。
笔者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近代服装上的贴袋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暗贴袋多数出现在马褂、长袍、长衫中,数量为14件,其中马褂1件,袍9件,长衫3件,坎肩1件,多藏于里襟中部;明贴袋多数出现在坎肩、短褂中,数量为5件,其中坎肩3件,短褂1件,短衫1件,多分布于前衣身下端左右对称的位置。总体而言,贴袋造型以上端直角、下端U形为主,少数下端为梯形。可见,在民国初期,贴袋的造型变化不大,无厚度,用于放置一些小物件,装饰性不强,为典型的中式衣袋样式。
表1 馆藏近代服装贴袋形制及尺寸特征
图1为元色暗花绸对襟短褂。由图1可以看出,短褂形制为:立领,领口外缘和领圈均加饰绲边;对襟,有5对同色一字直纽等距分布;连身长袖,窄口;直身,衣身两侧开衩,下摆略圆;衣身前片左右下端各有1个贴袋,袋口位置拼贴一个宽2.5 cm的长条。综上可知,贴袋为一种工艺方法简单、造型工整美观的基础袋式,兼具储物、装饰的功能,晚清开始发展流行。
图1 元色暗花绸对襟短褂
挖袋,又称开袋,即切开衣身,把袋布放在衣服里面的口袋。挖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袋口规格、形状及袋位斜度等方面。袋口可挖成直线、弧线、曲线等形状,根据袋边不同分为条挖袋、装袋襻挖袋、拉链挖袋、盖挖袋等[3]。挖袋比较隐蔽,袋盖可随意变化。挖袋在近代传统中式服装中较少使用,多用于西服。
笔者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服装的挖袋进行统计,得出其主要有双嵌线挖袋、单嵌线挖袋、箱型平挖袋、箱型斜挖袋、装袋盖挖袋5种式样。图2为馆藏棕褐色大衣(编号JN-DY002J)。其基本形制为平驳领、前开襟、插肩袖,衣袋为左右对称的箱型斜挖袋。挖袋缘边辑线0.5 cm,袋布长24 cm,宽16 cm;箱型长14 cm,宽6 cm;其正面造型平整美观,便于储物。
图2 棕褐色大衣
挖袋作为一种西洋袋式,多出现在近代男女西式服装中,具体包括男子的西服、大衣、猎装、夹克与衬衫,女子的晚礼服、连衣裙、西式套装、绒线衣、大衣等。挖袋是男大衣、男西服中的常规袋式。《上海漫画》中的男式大衣如图3[4]所示。图3中,左起第1名男子所穿大衣为平驳领、单排扣,有挖袋;左起第2名男子所穿大衣为枪驳领、双排扣,亦有挖袋。近代影星高占非像如图4[5]所示。图4中,他所着西服样式为枪驳领、双排扣,左上襟开单嵌线挖袋(手巾袋),插白色手帕;衣襟两侧有装袋盖挖袋。女装中挖袋的装饰性往往大于实用性。《妇人画报》中春大衣的新设计如图5[6]所示。图5中,大衣样式为翻驳领、插肩袖,大衣装挖袋。该挖袋样式简洁大方,与直线型的大衣样式契合,不破坏整体的服装造型,款式时髦。影星胡蝶像如图6[7]所示。图6中,她内着改良旗袍,外罩斗篷。斗篷无领无袖,自肩部披覆而下,前开襟,两襟之间有纽扣系结,有肩复势,有挖袋。此挖袋打破了斗篷单一的大面积平面结构,增添了装饰性。
图3 漫画人物的大衣
图4 高占非像
图5 春大衣的新设计
图6 胡蝶像
插袋是将袋口设置在衣片缝道(侧缝、分割缝)上的袋类,其袋口多为直线[3],因袋口与衣片缝道吻合,故衣袋不破坏服装整体风格。近代服装中,大衣、裤、连衣裙的侧袋多采用插袋。插袋可在袋口、袋盖等处增加装饰,属于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的衣袋样式。
近代报刊中对插袋形制也多有记载,如《裤袋的发缨》一文有:“近来海上妇女,裤的两旁往往制着插袋,插袋的下面又有发缨络着。”[8]可见当时的时髦妇女普遍青睐插袋。近代女子的运动服装如图7[9]所示。由图7可以看出,运动装为无袖背心与长款喇叭裤的组合,裤的侧缝处有插袋,且钉有4个装饰扣,既实用亦美观,裁剪适体,修短合宜。近代男子服饰中使用插袋也屡见不鲜,如网球运动员许承基像中,许承基内着西服,系围巾,外穿大翻驳领双排扣风衣,有插袋(见图8[10])。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若干西服套装中,西裤的两侧均开有插袋。
图7 新式运动套装
图8 许承基像
衣袋与衣的不同造型组合会凸显不同的装饰美感。服装设计遵循对称、平衡、调和统一等艺术法则,或在和谐的前提下追求对比变化,衣袋与衣的完美搭配可以体现服装的秩序美。
2.1.1贴袋与衣 在中西并行、形制多样的近代服装中,贴袋(尤其是暗贴袋)保留在了长袍、马褂等中式传统服装的里襟上,明贴袋则广泛运用于连衣裙、猎装、中山装等新式服装上,并成为展现服装实用与审美功能的重要元素。
影星胡萍所穿连衣裙如图9[11]所示。图9中,连衣裙的右片腰线以下有一个白色贴袋,袖口、腰带也为白色,整条连衣裙通过色彩将长方形、五边形等几何元素融入设计中,服装虽为不对称设计,但视觉上却是平衡的,因为这些几何元素呈上下左右交叉分布,使衣袋与衣的搭配效果协调统一,彼此呼应。
图9 明星胡萍的1934年新装
猎装原本是指打猎时所穿的服装,后演化为男子的常服。其基本款式为翻驳领、前开襟,前襟上方有2个小袋,腰下有2个大袋。猎装的4个口袋造型美观,同时具备了打猎时所需的置物功能,实用性强。影星刘琼所穿的猎装如图10[12]所示。图10中,服装样式为平驳领、单排扣、装袖,衣身与衣袖适中;里襟上方有贴袋,贴袋中间有一道暗裥,通常只有猎装衣袋会有此设计。覆有暗裥的贴袋增加了服装的厚度,实用性有所增强;外观上也比简洁的贴袋样式更具装饰意味。
图10 刘琼像
2.1.2挖袋与衣 挖袋工艺属于西方缝纫工艺,因此多用于大衣、西服等西式服装中。挖袋可以分为单嵌线挖袋、双嵌线挖袋、箱形平挖袋、箱形斜挖袋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袋盖的设计(见图11)。传统男式西服常见的挖袋组合样式为:衣身下端有两个装袋盖的双嵌线挖袋,搭配左胸口的单嵌线挖袋(也叫手巾袋)。
挖袋在男子正装中属于常规性口袋,如西装中的挖袋、手巾袋,西裤的后口袋等,其造型与工艺制作方法在同类型服装中基本保持一致。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近代西服的挖袋如图12所示。由图12可以看出,近代西服与现代西服的样式大致相同,均为翻驳领、双排扣、前开襟、装袖,其前衣身下端左右各有一个装袋盖的挖袋,左胸处另有一箱形平挖袋。大衣是西式服装的又一主要品种,是“穿罩在一般衣着上的外衣”[13]。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大衣的前衣身下端有左右各一挖袋,挖袋特征则体现在袋牙上(见图13),通过衣袋袋牙的设计与服装进行搭配,保持服装整体造型的秩序和统一。
图12 西服的挖袋
图13 馆藏大衣挖袋袋牙
一些挖袋从创意设计角度思考,在造型和装饰形式等细节中体现变化。例如,女式西服挖袋的款式比男式西服的更丰富,以体现女性的个性与气质。图14[14]为王筱桃像。图14中,王筱桃内着曳地长旗袍,外套西服上衣,西服有挖袋,下摆曲折,前端呈尖角形,与西服背心下摆的走向相同。可以看出,女装衣袋的位置与男装相近,但其装饰形式更为多样。
图14 王筱桃像
2.1.3插袋与衣 近代衣袋中的插袋,多见于男女大衣、裤装上,其袋型较为丰富,有斜插袋、侧边直插袋等。斜插袋主要通过改变前片的弧度进行设计变化,侧边直插袋则直接在前后衣片上缝合衣袋,具有隐蔽、美观且不破坏服装整体性的特点。插袋的变化除了体现在袋口位置,更主要体现在袋口的造型变化上,如插袋可缉明线,可采用镶边嵌线、加袋口条、缝袋盖等装饰形式。插袋受衣片结构制约较大,与挖袋相比样式变化较少(见图15)。
图15 插袋的样式
近代男女服装中的裤装多用插袋,这属于一种常规设计。男裤的样式较规范保守,其插袋对称分布在裤的左右,款式变化不明显。图16[15]为影星袁美云像。其所着套装为标准的男式西服“三件套”,是近代新女性装束之一。“三件套”由同质同色的西服、背心与西裤组成,西裤两侧有插袋,较为规整统一。可见,男西裤插袋样式比较传统,主要展现服装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图16 袁美云像
女裤款式则更为丰富,不同的裤型搭配不同的插袋样式,以体现设计的变化。图17[16]为近代流行的女子装扮。其裙裤不同于男性化的裤装样式,裤口呈大喇叭型,裤身为浅色,镶三道深色条纹,搭配深色裤腰,斜插袋。与以往隐藏插袋的设计不同,此插袋的绲边与裤腰同为深色,强化了设计感和色彩对比,又与服装的整体外形和谐统一,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
图17 流行之中国女子时装
衣袋是衣的组成部分,衣袋的大小可以体现出衣袋与衣的比例关系,衣袋的形状体现出衣袋与衣的协调关系,这些关系处于均衡状态时能够产生秩序的美感。常规类型的衣袋,如男装的西服口袋,设计时需遵循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不轻易改动;中式改良服装或“西服东渐”下产生的时装,其衣袋的多少与大小各不相同,但均体现出充分的秩序感。
服装需根据人体的构造和人体外形规律进行设计,衣袋也包括其中。衣袋设计时,要考虑手的尺寸和衣袋的用途,并基于此调整衣袋的宽度、深度及位置。例如,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薄呢对襟坎肩的前衣身下端左右各有1个17.5 cm×14.0 cm的贴袋,左胸处有1个长6.5 cm的插袋(见图18)。两个贴袋左右对称、比例适宜,符合传统的中式服装造型,呈现均衡的秩序感;左胸处插袋的作用为放置怀表,因此袋口不宜过大,以免遗漏物品。
图18 薄呢对襟坎肩
男装衣袋设计注重适应人体体型与服装结构,而女装衣袋设计则侧重于凸显精致的比例美。图19[17]为近代长款修身大衣。其前胸和前衣身下端各有一U型贴袋,且覆有袋盖。两个贴袋一大一小,贴袋本身与服装同色,袋盖和门襟、袖口采用面料的对比色,与整体服装形成反差;腰带的处理将大衣分割成上下两个面积不等的衣片,上下衣袋的大小也与衣片面积相适应,体现服装的整体性。图20[18]为近代长款宽松大衣。大衣采用条纹面料,前衣身下端有一贴袋,贴袋也为条纹造型,但条纹呈斜向布置,视觉效果更加凸显;大衣为A形的阔摆样式,搭配宽大简洁的贴袋更符合比例关系。图21[19]为穿着夹克的影星梁赛珠。由于其所穿是短夹克,故衣袋装饰的重点放在了袋口的小面积镶色部分,加之袋口又与衣领的镶色相同,进一步加强了秩序美感,体现出局部与整体的完美比例关系。
图19 长款修身大衣
图20 长款宽松大衣
图21 穿着夹克的梁赛珠
中国古代为农耕社会,主要以农本经济为主,其服饰也遵循着传统的服装形制,几千年来服装结构变化不明显。直至近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代,同时近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开放通达,人们开始讲求人本与实用性而非等级性,部分人群开始脱去长袍、马褂,着西装、衬衫、大衣,也有“中西合璧”式混搭穿法。与此同时,女性迈入社会并逐步实现人格独立与经济独立,这意味着女性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服装上也开始偏向于选择显露人体美、便于活动的款式,如各式各样的大衣、连衣裙、改良旗袍等。社会大众对服装的选择权增多,服装款式变得更加多样,使得衣袋的样式、功能也更为丰富。
近代衣袋的首要功能就是储物,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衣袋,皆具有储物这一基本功能。民国时期,外来服装及其工艺的传播,丰富了近代服装的品种,衣袋形制也随之发生变化。我国传统服装的衣袋结构简单、表现形式单一,以贴袋为主,呈现平面化的造型特征,储物功能不强。而近代出现的男子西服、中山装以及女子连衣裙、套装等,其衣袋造型、颜色、工艺丰富多样,实用性也逐步增强。例如,中山装的风箱口袋[20]比常规贴袋更厚,除上面开口处,3边都有风箱式褶,可以在不破坏服装整体外形的情况下增加储物空间。图22[21]为穿着女式西装与连衣裙的孙桂云女士像。其西装样式为翻驳领、单排扣,两侧腰下缀明贴袋,左胸处另有一明贴袋,有袋盖。立体贴袋既可以储物,也便于插手,同时衣袋设计了袋盖,造型更加丰富。图23为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暗花缎对襟短褂。其衣身前片左右下端各有1个贴袋,左胸前有1个暗插袋,便于放置怀表等小物件,增强了服装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图22 孙桂云女士像
图23 暗花缎对襟短褂
综上,近代服装的改良将过去造型单一的衣袋发展为款式多变、实用性强的各类衣袋,如中山装的琴袋、男子西装的手巾袋、女子西装的贴袋以及短褂的怀表袋等。衣袋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性的提升反映了近代服饰向实用化、便捷化发展的态势。
近代新的社会分工下,各类新职业不断出现,不同群体对服饰有着各种各样的新要求。与古代社会相比,近代中国社会的阶层与职业分工更为复杂,除了过去的官商农之外,又增加了若干新兴的群体,如买办、民族资本家、名媛、影星、产业工人、服务人员等,他们对服装的要求与审美标准有一定差异。
社交名媛、女明星等经常出入一些娱乐、社交场所,她们除了常服,还格外青睐华丽的晚礼服。一般市民把连衣裙、衬衣等作为常规选择,一些知识分子或洋行买办则优先选择西服。于是,近代各式各样的服装衍生出各异的衣袋造型。例如,传统的长袍、坎肩、短褂等多用贴袋,中西结合式的服装(如连衣裙、西装、大衣、猎装、中山装)同样也可运用贴袋,并可在贴袋上增添装饰元素;挖袋多用于西式的西服、大衣中,一般在衣身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插袋则多出现在近代裤装、大衣中,赋予服装更多的隐蔽性。《新闻报》刊登《衣袋的进化》一文中:“像我们穿中装的,一件袍子上至多一个袋……可见过去人们不甚注重有袋,而到了近年统爱袋如命了。”[22]可以看出,衣袋是服饰发展的重要元素,其变化也从侧面呈现出服装审美的多元化、时尚化态势。
通过对近代衣袋传世照片、实物及历史文献等资料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近代衣袋依据工艺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贴袋、挖袋、插袋3种类型。
2)近代衣袋的造型艺术特点呈现出衣与衣袋的装饰统一及秩序统一两大特征,遵循对称、平衡、调和统一等艺术法则,展示出衣袋与衣搭配的装饰美与秩序美。
3)通过分析近代衣袋的流行变化,可知近代衣袋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其变化受到西洋服饰文化的影响。近代衣袋的发展呈现出实用性增强与审美多元化两大特征。
通过对近代衣袋造型与流变的研究,可以管窥近代服饰改良与创新的历程,助力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