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4-03-19 12:11艾尚珍艾延新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3期
关键词:原发性阴性检出率

艾尚珍,艾延新(通信作者)

(1 梁山县小路口中心卫生院影像科 山东 济宁 272600)

(2 梁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宁 272600)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由动脉瘤破裂导致,其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80%~85%,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1]。原发性SAH 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2]。近年来,随着放射影像技术的发展,放射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三维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3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等被广泛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查和诊断,然而尽管如此,对于原发性SAH 的诊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特别是在早期诊断方面[3]。为此,本次研究以梁山县人民医院2022 年4 月—2023 年11 月收治的80 例疑似原发性SAH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一步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如CT、MRI 等在原发性SAH 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梁山县人民医院2022 年4 月—2023 年11 月收治的80 例疑似原发性SAH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男性45 例,女性35 例;年龄33 ~72 岁,平均(51.37±5.12)岁;病史方面,有高血压病史者55 例,有脑出血病史者12 例,有糖尿病史病者40 例,有偏头痛病史者20 例;已婚64 例,未婚16 例;临床症状方面,伴有恶心呕吐者43 例,伴有黑矇症状者23 例,伴有意识障碍症状者56 例,伴有反复头痛症状者37 例。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者;(2)头颅CT平扫提示疑似原发性SAH 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放射影像技术检查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1)造影剂过敏者;(2)合并放射影像技术检查禁忌证者;(3)多器官功能衰竭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者;(5)合并传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80 例疑似原发性SAH 患者依次展开3D-CTA 检查、3D-DSA 检查,其中3D-CTA 检查方法具体如下:检查仪器为西门子SOMATOM Defintion AS 64 排128 层螺旋CT,检查前叮嘱患者脱去金属物品、穿着适当的服装等,然后采取仰卧位实施CT 平扫,需要设置的参数包括管电压、管电流、矩阵、层厚、层距,上述依次设置为120 kV、280 mAs、512×512、1.0 mm、1.0 mm。平扫后实施增强扫描,层厚、层距分别调整为1.0 mm、0.5 mm。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造影剂,注射剂量和速率分别为80 mL、3 mL/s。之后改为自动追踪扫描模式,需要设置的参数包括阈值、球管旋转速度、准直器宽度、收集区间、延迟时间、球管扫描时间,上述依次设置为100 HU、0.5 s/r、128 mm×0.625 mm、64 mm×0.6 mm、5 s、0.5 s。后处理工作站接收图像数据后,颅骨以减影作去除处理,静脉窦、颈外静脉以人工方式去除,图像重建借助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技术予以处理生成三维血管影像[4]。3D-DSA 检查方法具体如下:80 例研究对象经3D-CTA检查后再间隔结束后两到七天展开3D-DSA 检查,具体方法如下:检查仪器为西门子Artis zee Ⅲ floor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借助经皮穿刺技术对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实施穿刺造影,双侧颈内动脉注入碘克沙醇,注射剂量和速率分别为12 mL、3 mL/s,观察研究对象每根血管的后前位图像、侧位图像,按照每个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考虑有无加摄斜位像的必要,如果二维造影检查显示出动脉瘤,则注入造影剂,注射剂量和速率分别为21 mL、3 mL/s,采集动脉瘤的三维图像并处理[5]。

1.3 观察指标

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统计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结果,并且比较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效能,包括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统计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对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情况,包括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结果分析

80 例疑似原发性SAH 患者手术病理诊断阳性75 例,阴性5 例,3D-CTA 检查阳性70 例, 阴性10 例,3D-DSA 检查阳性75 例,阴性5 例。见表1。

表1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结果分析 单位:例

2.2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效能比较

3D-CTA 及3D-DSA 检查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 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高于3D-CTA 检查技术(P<0.05)。见表2。

表2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效能比较[%(n/m)]

2.3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对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比较

手术病理确诊的75 例原发性SAH 患者中,单发性和多发性动脉瘤患者数量分别为69 例和6 例,动脉瘤检出共计87 个,其中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别26 个、9 个、25 个、13 个、14 个。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在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DSA 检查技术总检出准确率高于3D-CTA 检查技术(P<0.05)。见表3。

表3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对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原发性SAH 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膜下腔内出血,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脑动脉瘤破裂或脑动脉瘤的血管壁病变引起,其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伴随剧烈头痛、意识丧失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恢复功能至关重要[6-7]。放射影像技术是一种医学诊断技术,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辐射,如X 射线、CT 扫描、MRI 等来获得人体内部的影像信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诊断疾病[8]。放射影像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提供大量有关体内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的信息,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多种疾病,例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9]。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放射影像技术在原发性SAH 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结果显示,80 例疑似原发性SAH患者手术病理诊断阳性75 例,阴性5 例,3D-CTA 检查阳性70 例,阴性10 例,3D-DSA 检查阳性75 例,阴性5 例。可见3D-CTA 和3D-DSA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进一步分析显示,虽然两种放射影像技术检查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方面,3D-DSA 检查技术诊断结果高于3D-CTA检查技术(P<0.05),整体诊断效能方面,3D-DSA检查明显更优。既往也有较多研究表明,3D-DSA 可以提供较高的解剖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的细微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相比之下,3D-CTA 的解剖分辨率相对较低,可能无法准确显示小型的血管畸形或血管壁病变[10-12]。杨旭等[13]也指出,3D-DSA 使用对比剂来显影血管,对比剂可通过血管注射直接到达目标区域,提供了更明确的血管显影效果,而3D-CTA 是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对比剂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目标区域,可能会有一定的时间延迟,进而影响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手术病理确诊的75 例原发性SAH 患者中,动脉瘤检出个数共计87 个,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在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总检出率比较显示3D-DSA检查技术高于3D-CTA 检查技术(P<0.05),提示3D-DSA 可以进一步提高颅内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3D-DSA 可以捕捉到血液流动的动态信息,可以通过连续的图像序列观察血管腔内的血流行为,其对于一些小型血管畸形、动脉瘤或血管瘤等病变的检测能力更强,相比之下,3D-CTA 主要提供静态的血管图像,对于一些较小的血管畸形和病变检测效果较差,进而导致其对颅内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不如3D-CTA 检查[14-15]。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SAH 疾病的检查诊断中,3D-CTA 和3D-DSA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两者在诊断效能方面,3D-DSA 要明显更优,其可以进一步提高颅内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

猜你喜欢
原发性阴性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