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进课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2024-03-19 02:14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年四华
天津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研学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第一中学 年四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下面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谈谈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教学,加强“三种文化”的深度学习。

一、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

(一)理清认识,发挥思政育人功能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2021年至今,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天津市教委先后发文明确要求,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必备内容。

(二)立足学科,聚焦素养以文化人

课程思政教育要有明确的育人目标。初中阶段重点围绕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线索,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及党的理论探索成果和自身建设成就等内容。

课程思政教育要立足于学科。从课程的核心概念、关键能力或基本问题出发,聚焦核心素养,将育人所需的“精神、情感、思想和价值选择等元素”融入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解决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三问: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哪里?我们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我们如何知道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这里所讲的“那里”,指学生通过学习最终要达到的素养目标。

二、立足生本课堂,党史浸润思想

(一)选择最佳切入点,挖掘思政育人元素

“新课标”要求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采用适宜的载体形式,关注对“三种文化”的体认,既有集中安排,又有灵活融入。

《红星照耀中国》属于纪实性文学作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大量详实而生动的采访史料,客观真实地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战士的情况,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要求是:阅读革命文学作品,体会、评析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格魅力。语文教学要用语文方法解决问题,要避免课程思政的“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要以革命英雄的经历为切入点,挖掘育人元素,传承长征精神,深化家国情怀。

活动一:走进历史,为人物建档。书中塑造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个性鲜明的革命人物,如果班级要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介绍?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阅读计划,明确任务指向。综合运用浏览与细读相结合等多种方法,课内与课外资料互相补充,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把要介绍革命人物的外貌、性格、主要经历以及作者评论进行分类建档。

活动一是阅读实践,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革命人物形象,体会到他们身上的革命精神,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革命文化熏陶和滋养。

(二)创设情境融点,追根溯源培养思维能力

现在,以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积累,他们很难理解革命英雄所经历的艰苦岁月,也难以感受到革命英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豪感、使命感。情境,是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语境;真实,指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与生活相关联的。以真实的文学情境为融点,有助于学生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穿越时空,感悟历史。

活动二:制定和完善研学方案。2023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年。为庆祝建党102周年,学校将开展系列活动。八年级的任务是“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择研学地点,重走长征路”的研学方案。

围绕制定研学方案的核心任务,学生组织合作小组,制定相应规则。从《红星照耀中国》中,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作为研学的推荐地点,让研学方案更加详细周密。学生在选择地点时,必将聚焦作品中有关中央红军长征时的许多革命人物、革命事件、革命史料,只有熟读精思,才能积累对不同城市或地方的认识,更加理解长征精神。

活动二是写作实践,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学生的学习不局限在课本,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生活的经验和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尝试用不同方式进行创意表达,激发了爱党爱人民的热情,提升了家国情怀。

(三)内化生长触点,链接时代浸润家国情怀

现在,由于受到快餐文化和网络游戏的影响,学生很难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产生情感的共鸣。有些学生还没有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就主观认为是在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时就带有一定的抗拒心理,这也导致作品的精神价值会被遮蔽。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开展故事会、诵读会、作品欣赏、展示交流、想象表演等学生易于接受的实践活动,让教材触及学生的内心。

活动三:感悟责任——字里行间悟情怀。班级开展“读《红星照耀中国》,与英雄对话”的活动,如果见到他们,你想说什么?

穿越时空,学生与埃德加·斯诺对话,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中国革命领导人的光辉形象和党的发展史;与毛泽东对话,感受领袖的伟大与平易近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活动三是综合实践,注重提高思维能力。学生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分享学习与研究成果,将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教育落到实处,入脑入心。

三、思辨阅读,凝练课程思政价值

(一)统筹规划,覆盖学科学段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30 多篇反映中国现当代不同时期的革命文化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党为民族独立而英勇斗争的历史。有单篇的阅读,也有整本书的阅读及综合性学习。

课程思政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规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落实螺旋发展的学习任务群,突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

学科学段统筹安排,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在大单元教学的同时,可以根据主题,进行跨年级教材的整合与重组。如:七下《土地的誓言》、八上《白杨礼赞》和九下《我爱这土地》组合学习,能更深入了解党在抗战时期的艰苦奋斗。

(二)披文入情,倡导思辨阅读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语文教学在情感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革命文学作品承载的精神,往往具有隐蔽性,其中蕴含的革命理想、革命信念、革命传统等精神,能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倡导思辨阅读,以思想的力量引领成长。

把党史作为历史的营养剂,融入到教学中,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嵌构在教学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猜你喜欢
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研学
郭红星:扶危济困终不悔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如何激发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
传播《红星照耀中国》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