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2024-03-19 18:13张芬香
学周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旅客铁路

张芬香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湖南株洲 412006)

2020 年3 月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明确了劳动教育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现在的高职学生自我意识强,勇于尝试和创新。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是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的,容易产生劳动惰性,普遍缺乏劳动意识,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在劳动观念上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体力劳动是低等劳动,缺乏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这些影响了他们之后的生活和就业。因此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课教学中劳动教育价值边缘化和形式化的困境,结合产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其引入专业课教学,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开拓就业创业能力,培育公共服务意识,实现劳动教育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显得尤为迫切。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成果较丰富,视角多样化,既有理论阐述也有实践分析。国外的研究侧重于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来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2019 年开始国内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增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傅添、姜啸提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基于其专业性特征,以技能教育为主[1]。而檀传宝则认为劳动教育要更侧重于价值观的培养[2]。孙震提出,当前的劳动教育要更注重劳动观念的转变[3]。其他学者分别从劳动教育现状[4]、路径、就业的视角、劳动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路径[5]等方面开展研究。但是目前关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劳动教育研究集中在中小学层面,高职层面研究偏少;高职开展劳动教育研究的理论论述不够全面,多数研究偏重于劳动技能提升,在线教学模式探索得就更少;以往研究中劳动教育与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较少,缺少科学的教育实践体系。因此针对以上的不足,我们有必要进行劳动教育与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的在线教学模式研究,以期加深劳动教育的研究。

(二)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劳动教育开展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是在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方面的实践较少,基本集中在实践课程的劳动技能训练和理论课对于课堂纪律的要求,缺乏对于劳动能力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考核。具体表现如下:(1)劳动教育组织统筹不系统,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劳动育人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不完善。(2)劳动教育核心不确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新时代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但目前社会很多企业追求“短、平、快”的工业理念又与之矛盾。这种矛盾导致高职教育中劳动核心价值观的不明确,因此忽视了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入。(3)劳动教育文化融入不够。劳动教育的文化氛围需要在校园文化中营造,将劳动教育元素通过文化标识、景观、宣传等载体进行展现,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协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全方位进行劳动教育文化建设,实现以文化人、以劳育人的目标。(4)劳动教育评价不完善。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缺乏劳动教育的评价。劳动教育通识课程大部分是辅导员兼任,没有积极调动专业课教师参与;而专业课的评价体系中也缺乏劳动教育的评价,因此劳动教育考核系统如何让全员参与,同时优化评价方式和手段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深度融合应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在专业课教学中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应该将与专业岗位群要求的劳动纪律要求、劳动制度、劳动精神和劳动情感等有机融入。

(三)轨道交通企业对于劳动教育需求调研

通过走访部分轨道交通企业,开展劳动教育需要的调研,结果如下。企业调研结果:加强劳动职业素养、劳动技能(旅客服务心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专业英语)方面的培训,积累企业实践经验,学会拓展技能如新媒体制作,鼓励在校期间考取列车员、普通话二甲以上证书、广播员、红十字会救助员等证书,培养劳动习惯,以便零距离上岗。毕业生建议:在校期间的企业实践应为入职后的顺利过渡打下良好基础,建议学生在校外参加社会实践。

二、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课中劳动教育内涵挖掘

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结合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内涵在于培养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弘扬实干兴邦的劳动品质,掌握卓越和创新的劳动技能,养成以劳模为标准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让学生获得职业荣誉感。通过企业调研,结合铁路客运岗位劳动教育目标,确定劳动教育内涵,具体以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一)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对“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进行全面建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旅客至上、服务至上”的劳动理念,养成适应铁路服务岗位的劳动习惯,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培育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能够及时应急处理的劳动精神和职业精神。

(二)融入新型服务性劳动内容

学校应按照铁路客运服务岗位新规章、新标准和新设备要求,融入新型服务性劳动内容。车站服务劳动内容分为解答问询、实名验证、安全检查、候车检票、站台乘降和出站服务;票务服务劳动内容分为售票服务、签证服务和退票服务;列车服务劳动内容分为车门迎客、行李整理、车票查验、车内巡视和到站服务。根据劳动内容要求,学生提交各种评价依据开展评价。过程性评价依据包括岗位交接班记录、班次结账记录、服务图片或视频、劳动过程小结;结果性评价依据包括岗位交接班记录、站车无线交互系统数据、对标作业考核记录、售票、签证、退票的单量,溢短收率统计,学校和企业的鉴定考核,服务满意度调查,劳动总结报告;增值性评价依据包括旅客感谢信、锦旗、媒体报道、荣誉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通过更新劳动内容,改革评价方式深化专业课中的劳动教育。通过将劳动教育内涵与专业课教学的深度融合,能让学生树立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总体劳动价值观,掌握车站和列车旅客运输服务的劳动技能,学习劳模细致入微的服务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养成待旅客如亲人的劳动服务理念,从而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课中劳动教育模式构建

(一)融入劳动教育的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构

教师应通过调研分析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职业素质新要求,确定劳动教育目标和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课程建设目标,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标准,重构教学内容。教师可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的智能开放教学及实训环境,探索政校企劳动教育协同教育模式,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劳动教育,突破传统职业院校“围墙”限制,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实施、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的融合创新劳动育人模式,建设轨道交通专业网络课程资源,用数字化思维重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新生态,助力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课程为例(如图1 所示),教师可根据客运岗位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结合技能竞赛和职业证书考证内容,将教学内容重构为车站旅客运输服务、售票服务和列车旅客运输服务三个项目,依据工作流程进行学习任务的制定,同时在每个学习任务中设置劳动教育目标,并且开发生产劳动数字资源,搜集各个岗位的劳动模范案例,以期通过三类场景的实践增强学生劳动意识,提升学生劳动能力,激励学生劳动行为,让学生实现从想劳动、会劳动到爱劳动的转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达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劳模精神。

图1 课程内容重构

(二)融入劳动教育的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首先,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混合现实等信息技术,开发依托于湖南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劳动教育APP,采集记录相关课程相关生产劳动的数据,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共同构建各类劳动实践活动的典型数字场景,拓展劳动实践方式,提升劳动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其次,利用信息技术,以智慧职教云课堂为平台,根据轨道专业网络课程资源,采用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与项目和任务相结合,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三)融入劳动教育的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探索

探索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案,借助职教云平台和其他平台,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方式,多元参与、全过程、多方位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标。教师可通过劳动教育APP 及线上劳动教育的教学数据,对学生劳动教育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景式的数据监测和采集,通过设定各项评价内容的权重,对劳动数据进行量化,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化记录、分析、评价学生劳动习惯和行为,综合日常劳动、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劳动的评价数据,可视化呈现学生劳动教育的增值和增量“画像”,构建学校、师生、行业企业、社会多层次多元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深化劳动教育教学改革。

四、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课中劳动教育实践

(一)专业课中劳动教育场景和评价实施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智慧教育平台赋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用研究”项目和教育部“劳动教育清单”要求,进行铁路客运服务劳动场景的梳理和评价标准的确定。

1.梳理劳动教育场景。(1)解答旅客问询:解答旅客关于车站设备设施、车票信息、车次信息等疑问。(2)发售车票:登录售票系统发售车票,按照问、输、收、做、核、交的售票流程发售车票。(3)实名验证:引导旅客通过自助实名验证机进行实名验证,注意证、人一致,对持优惠证件旅客进行人工验证。(4)安全检查:通过安检仪检查旅客携带物品和旅客本人是否携带违禁物品。(5)候车检票:引导旅客到指定候车区域候车,车次开检后组织旅客有序排队检票,按照先重点旅客,再团体旅客,最后一般旅客的顺序检票。持电子客票旅客通过闸机检票,对持优惠证件旅客进行人工检票。(6)站台乘降:组织旅客有序排队站在安全线内,先下后上,维持秩序,保证旅客安全乘降。(7)出站服务:引导旅客通过闸机检票出站,对持优惠证件旅客进行人工检票。对无票旅客进行补票,对携带超大超限行李的旅客进行携带品运费补收。

2.评价实施。提交各种评价依据开展评价。过程性评价:岗位交接班记录、站车无线交互系统数据、对标作业考核记录、补票记录、服务图片或视频、劳动过程小结。结果性评价:学校和企业的鉴定考核、服务满意度调查、劳动总结报告。增值性评价:旅客感谢信、锦旗、媒体报道、荣誉证书、志愿者活动证明、铁路客运技能等级证书和技能竞赛证书等。

(二)轨道交通劳动教育校内实践情况

1.课程建设情况。目前在校级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资源库中上线了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课程,课程内容融入劳动教育的要求和素材,选课人数1228 名,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智慧职教)

2.课程实践情况。实践中充分利用SPOC 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表2 所示,开展签到、讨论、投票、提问、头脑风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纪律和劳动习惯,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小组展示作品检查学生的劳动技能——旅客服务技能的掌握情况。

表2 课堂教学活动统计

(三)轨道交通劳动教育校外实践情况

根据铁路客运现场需求,组织学生参加铁路车站、客运段组织的春运跟班实习、顶岗实习、预就业等递进式实习,完成铁路岗位春运实习。利用每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的2 周、假期3 周、第二学期开学1 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铁路车站、客运段组织的春运的跟班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预就业等递进式实习。大一学生参加跟班实习,大二学生参加专业实习、大三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参加预就业实习。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铁路岗位实习,不仅锻炼了学生铁路客运服务的劳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意识和待旅客如亲人的劳动态度,同时解决了铁路运输企业春运时期用工难的问题。

(四)改进建议

在实践中学生培养了与现场接轨的劳动纪律,树立了铁路人民为铁路的服务宗旨,掌握了铁路客运各岗位的劳动技能和职业能力,实现培养学生从想劳动、会劳动到爱劳动目标,但是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1.对接铁路生产实践,实时更新劳动教育融入的课程内容。在智能铁路发展的背景下,完善和更新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网络课程资源,及时更新劳动模范,铁路客运新设备设施、铁路客运服务标准等劳动资源,优化融入劳动教育的专业课程在线教学方法,同时对课程进行进一步推广,在应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实施个性化教学,优化教学模式。

2.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场景的评价模式。结合学校后期开发的劳动教育APP,优化劳动教育场景,完善评价指标和内容,通过虚拟劳动教育场景的训练,模拟铁路客运岗位的作业标准,突破时空限制,结合线上劳动教育的教学数据,进一步优化学生劳动教育的增值和增量“画像”,完善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梳理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内涵,开展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以期丰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专业课旅客铁路
非常旅客意见簿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我是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给小旅客的礼物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