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4-03-19 15:41马欣歆
市场周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资金企业

马欣歆

(南通汽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大中型企业逐渐发展形成“以主营业务为主,多种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 具备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随着市场区域的拓展,规模不断壮大,分(子)公司林立,呈现集团化。由于业务的需要,以及相关政策的要求,企业在业务所在地设立单独核算分公司或子公司,开设银行账户,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分别进行纳税申报。 企业资金较为分散,一方面会增加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保障集团企业的健康运行[1]。 对此,大中型企业需要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措施,整合内部成员单位的资金资源,充分发挥资金统管的优势,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 大中型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客观分析

1.1 国际视野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引领下,国家级别的大中型企业经过努力,逐渐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从而走出国门,崭露头角,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上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将资本运作投入国际市场。 随着跨国公司、经济同盟、共同市场等世界级经济组织的不断涌现,竞争更加激烈,国际环境下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刻不容缓,参与全球化的资金集中管理成为企业新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要求。

1.2 国家政策分析

国家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立足于国内大循环,积极推行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涉及资金要素的管理,要求大中型企业加强内部财务资金集中管理,推进结构调整,提高资金流通效率。 目前,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各项主体活跃,市场交易份额不断增加,市场增量明显,各项体制健全完善,培育孵化企业发展壮大的条件日益成熟,为大中型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1.3 市场需求分析

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践行可持续发展,传统行业或新兴行业都会融入市场竞争。 认知资金的集中管理将成为行业之间比拼的重要指标,资金的利用情况制约着企业规模化的发展程度。 行业都有周期性,市场主体需要发展壮大,需要融资助力和经济杠杆,需要获得资金支持,这为企业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提供强大的内部动力。

1.4 企业环境分析

来自外部的环境压力,迫使企业在自身经营管理活动中持续优化,不断调整规划,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存在刚性需求;在企业内部环境中,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过程,成员单位的抵触意识,高层决策的强势文化,充斥着与调配使用资金的现实冲突。 因此,企业进行资金管理改革的决心势在必行。

2 大中型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统筹调控过程的管理问题

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成为大中型企业追捧的新潮。 由于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大多由传统企业沿革而来,从企业文化和资源的不断积累,做大做强,虽然几经改制,仍在改革的历程中延续并保留了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更有部分企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依然存在分(子)公司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人事权和财权的经营情况,在当时的发展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业务拓展的灵活性,激发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但从更高的角度分析,却使企业在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控方面,处于“尾大不掉”的被动地位。 这种局面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在推行财务资金集中管理的改革进程中,由于成员单位利益的驱使或狭隘地定位,只考虑个人利益或顾及小团体利益,缺乏大局观念,不能做到整体的有效协调和配合,造成企业在资金集中管理的改革中相对滞后,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措施在现实中面临阻力,不能及时落地,影响企业后续发展。

2.2 投资决策产生的风险问题

国家经济经受了近几年冲击和下行压力,各行各业面临转型升级的生存挑战。 机遇和风险并存,大中型企业主要以传统行业居多,为创新发展,在某些未知的行业领域进行探索,进行“二次创业”,导致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当银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外部融资不能及时到位,因此,在企业内部采取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措施,势在必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会取得收益,决策层的短视或市场的误导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很多项目匆匆上架,盲目地投资依然会带来未知的风险,尤其是跨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时间和精力,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同时,还要在决策前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要求企业提前预判,做好可行性分析,先进行详细的策划,然后聚焦发力,规避投资风险。 如果企业高层在决策中误判,导致投资失误,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3 成员内部利益的分配问题

大中型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资金池的汇集主要来自各成员单位的输送,然而利益的分配却是由上而下进行。 企业的金字塔结构,决定了总部高层决策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各成员单位相对处于弱势。 因此,在处理利益分配方面,由于位置和角度的不同,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上下游矛盾。 如果资金管理不规范,高层自身过度分配利益,而对下层保守分配,都会给内部成员单位造成资金的压力和利益的损失,不仅涉及公平公正的问题,还牵扯企业内部的收益平衡,影响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不利于团结发展。

2.4 业务流程审批的效率问题

资金管理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必须设立严格的流程审批制度。 在设置内部流程时,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 尽管如此,由于资金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层层把关和沟通反馈,因此路径和时间较长。 业务内容是自下而上地发起资金申请,由于下游各成员单位较多,造成总部接收的工作量较大,易产生处理延迟;当资金循环使用冲突,高层决策难以权衡时,直接影响决策速度,因此内部流程审批的效率不高,容易造成资金需求方被动的局面。

2.5 资金集控产生的成本问题

资金集中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企业内部的资金压力,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但无形中也产生了相关的成本问题。

2.5.1 税收成本

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虽然大部分企业实行了纳税整体筹划,由于资金集中管理产生的内部业务往来,同样作为独立法人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需要单独进行纳税申报。 但是发生资金流动的双方执行的税率很可能不同,导致最终各申纳主体单位面临税收成本问题,而且也很容易导致税收风险的发生[2]。

2.5.2 维护成本

维护成本包括人力成本、业务成本和系统服务成本。 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需要充足的人员进行具体的业务操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资金流量较大,烦琐交织的业务往来产生不可避免的消耗费用;为了实现数字经济融合和大数据分析,必备的硬件、软件和服务器等设备正常运转,同样需要电力和网络技术支撑。

2.6 财务资金使用的监管问题

大部分企业成立前期缺乏整体规划和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导致企业管理理念、组织架构等方面存在先天性的短板。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弊端明显。 尤其是财务资金管理方面,没有建立全面预算体系,管理线条比较粗犷,缺乏统一的财务管控。

高层决策在行使职权时,容易受到人情化的干扰,人情化管理大于制度化管理,缺乏自我约束意识,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审计监管。 有的企业虽然成立了专业的财务公司或资金运作部门,但没有实行审计或审计薄弱,无法开展严格的审计活动,缺乏对财务管理活动必要的监督,造成管理漏洞,存在财务管理风险。

3 大中型企业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措施

3.1 统一思想,增强资金集中管理意识

资金集中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 国家鼓励企业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财务公司,加强内部资金融通,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因此,大中型企业应加强思想宣传,纠正各成员单位和管理人员对资金集中管理的片面认识,提升内部人员的认知水平,以资金集中管理为纽带,树立企业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融合,实现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优秀行业和优秀企业的品牌效应,宣贯资金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标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组织考察和观摩学习活动,解放员工思想包袱,提振员工的参与信心。

3.2 精准施策,规避企业决策投资风险

资金集中管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资金的闲置造成浪费,无形中增加资金的占用成本。 为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需要谨慎决策,科学合理地规划。 在企业高层决策前,需要精心选派人员,组织专业团队,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对产品进行定位,对项目进行分析论证,还需要进行相关成本的核算和经济分析,计算项目投资回收期,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做好财务资金使用预案,严格项目投资审批,设立资金使用红线,防止企业过快、过大投资或超纲投资,避免企业产生冒进发展的风险[3]。

3.3 统筹兼顾,实现内部收益分配平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大中型企业推动资金集中管理,最终也是为了企业良性发展,为企业创造更优的环境,促进企业实现更大的利润空间,实现共享收益。 企业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集中管理带来的红利,同时通过系统化的举措,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建立薪酬体系,实施考核激励,采用严格的制度规范企业内部分配机制,充分提高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可以采取定期轮岗或换岗制度,换位思考,把工作中存在的疑虑、困难进行反馈,引导内部成员之间弘扬企业精神,融入集体理念,积极响应大市场和大监管的新要求,锐意进取,与时俱进。

3.4 数字经济,提升信息系统集成速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信息化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绽放光彩。 数字经济成为新型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资金集中管理”助力大中型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传统企业借助数字经济换道超车,资金集中管理借助数字经济实现增速领跑。 对企业来讲,首先要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作为支撑,从而建立更加先进的信息系统。 在硬件方面,做好配套,创造信息系统良好的运营条件,提升内部流程审批效率,促进资金快速流转,实现行政办公效率和内部沟通联络机制向务实快捷高效转变。

3.5 严格预算,科学合理管控成本支出

全面预算是有效控制、调节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手段,全面预算更是业绩考核的标准,能为公司各业务层面的业绩考核提供依据。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防范风险、应对风险,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及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4]。 鉴于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成本消耗和资源浪费,为增收节支,向管理要效益,推行全过程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成为积极有效的管理举措。

3.5.1 注重全员参与,实现业务全覆盖

生产经营活动是以人为主体开展实施的生产经营行为,业务需要人员的参与,实现对人的管理,以人为本,对预算目标指标进行量化分解,落实到人,实施全员管理,实现生产经营业务的全覆盖。

3.5.2 完善预算体系,实施考核全覆盖

建立健全全面预算考核管理体系,打造完善的预算考核程序,建立考核制度约束机制,对全员预算任务进行考核。

3.5.3 打造预警防范,实行信息全覆盖

对企业涉及的全面预算管理科目,进行全类别预警分析和红线设置,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预算和预警的有效衔接,为财务资金集中管理搭建成本管控平台。

3.6 强化审计,确保资金风险防范到位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规避风险,稳健前行,需要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审计工作对财务资金违法行为起到威慑作用,能够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因此,杜绝并预防资金集中管理出现问题,更是要从审计开始。 首先,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化的知识、严明的纪律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其次,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和继续教育;再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宣贯;最后,通过审计,达到节约资金成本,优化流程设计,完善企业效益的目的。 运用多种审计工具,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保驾护航,其中跟踪审计更是一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审计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资金集中管理仍然是一门需要继续研讨和创新的课题。 因为企业客观条件和内部管理水平存在的差异,资金集中管理活动也是千差万别。 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很多大中型企业都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寻求适合自身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成长模式,一手抓经营,一手抓管理,常抓不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改进完善,一定能为企业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资金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