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慧 山煤国际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力量载体,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加就业、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获得经济效益,而营业收入的变化和成本费用的管控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两大因素。其中,通过做好企业费用的内部控制,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企业资产出现浪费,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可优化企业财务报告,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行业竞争力。然而就具体实践来看,很多企业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管控意识薄弱、管控方法不合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等,这就影响到企业的良性发展。对此,企业应当立足于行业发展趋势,明确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采取合理、科学的管控措施,从而完善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体系,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费用,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对于企业而言,成本费用涉及到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只有不断提高成本费用控制水平,才能够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其中材料是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损耗的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对材料成本的科学管理,综合性地优化材料成本,结合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在材料采购的最适宜窗口进行采购,以减少该环节的成本,从而实现对总成本的合理控制[1]。由于材料成本涵盖了材料采购、运输、存储与使用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对成本资金所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所以应当结合不同环节的具体需求,有计划性、针对性地进行成本管控,实现成本费用的可控化。针对人工成本的控制,如今社会经济的高质发展,企业需要投入的人工成本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以让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夺到更多的发展主动权,对此,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采用合理、有效的策略来管控人工成本费用。针对其他成本控制,如:设备设施费用、管理费用等,企业应当提高对这些成本费用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以节省成本支出。
利润的最大化是所有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目标。历经数百年的研究和实践,研究人员逐渐发现通过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可以显著减少企业多余的成本支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总之,成本费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成本费用与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层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完善、可行的成本费用管控体系,进而有效降低成本费用[2]。
成本费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成本费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合理分配企业的资金、人力等资源,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而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企业各项资源的科学划分与使用,所以强化企业内部成本费用的支出管控,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实现内控工作的价值,合理节约企业的资金和各类人力资源等,从而增加企业的整体经营利润。二是有利于显著减少财务风险。企业成本费用支出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各种风险问题,如:由于财务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而引发的数据错误,或是财务人员因一己私利而挪用公款等,这些行为都会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较大风险。对此,通过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预防与消除各类风险,从而实现对企业预期成本费用的合理控制与降低,促使企业以更高的效率获得预期的市场成本利润。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成本费用控制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工作水平,通过落实好内部控制工作,严格管控企业的各项资源,能够大幅度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费用管控效果。
当前我国不少的企业管理者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在认识方面比较匮乏,甚至有的管理者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错误地认为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资本管理的安全控制,包括:对企业内部的流动资产资金成本、产品流动资产成本资金以及流动成本资金等方面的安全管控。缺乏正确、全面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简单理解为对企业内部的会计规则制度落实情况的控制与监督。同时,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套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监管体系,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仅仅局限于一种意识,没有落实到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工作当中,且企业外部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落实主要由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其他部门、岗位的人员没有积极参与进来,甚至有的员工认为这一监管体系仅仅是对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合法运用财务权利的一种限制,这就影响到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效果[3]。另外,在企业内部运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缺乏内部控制风险意识,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风险投资评估机制与外部风险预警评估机制,缺少企业内部风险投资决策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增加了企业未来运营发展中出现严重内部风险的几率。
在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工作中,大多数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管控方式,不能真正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环境的实际需求。如对于企业生产成本的管控,部分企业往往是先明确具体的标准目标成本,然后结合目标实际成本数据来制定生产成本控制方案,再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落实这一方案,此种生产成本控制模式忽视了企业生产运营和其他环节的生产成本控制,不能准确、全面地体现出企业在生产控制方面的各种信息,会给企业管理者、决策者制定相应的决策提供错误的信息,从而带来一定的生产风险。同时,在制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策略时,有的企业过于关注目前的实际状况,忽视提前防控,更加注重过程的控制,忽视最终的结果,这就导致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在具体实施环节难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特点来有效开展,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难度,也导致企业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从而不利于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落实与推进。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生产和运营管理工作当中,但是绝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实际投入很少,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这就导致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对计算机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的使用率低。同时,随着企业的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在企业内控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决策者与管理者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各方面的关键信息,方可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然而当前很多企业都尚未建立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系统,这就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沟通效率低下,甚至会存在信息传递错误或是遗漏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效果差强人意[4]。
在开展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工作中,必须积极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提高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意识,促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内控工作当中。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增强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管理层应当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充分且正确地认识到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对企业未来运营发展的重要意义,重新构建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内部积极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引导企业全员参与进来,从而促进企业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基层员工自觉参与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在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工作中,如果企业基层员工的重视程度较低,不能将这项工作与企业长远发展建立联系,缺乏主人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必然不利于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有效推进。对此,企业应当加强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基层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企业保持一致,即通过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以及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企业文化宣传等方式,让员工能够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能够理解和落实企业相关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成本管控意识,以此来促进企业内控工作高效实施[5]。
三是建立科学的绩效激励体系。企业注重人力资源的表现在于员工的薪酬占比较高,若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激励体系,利用严格的成本考核办法,可以调动员工参与企业降本增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将员工的薪酬福利和成本考核相挂钩,能够促使其形成自觉节约的工作习惯。同时,企业通过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岗位轮换制度,重要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可有效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针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企业应当为其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以不断增强其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最终为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的运营管理体系,将自身的成本费用支出控制在预测范围之内,才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对此,企业必须切实做好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增强自身控制成本费用风险的能力,对未来经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类成本风险进行科学审慎的评估和准确的识别,从而提前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具备风险管理全周期控制能力。
具体而言,企业应当实时关注国家和行业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立足于自身发展战略目标、内部员工的实际能力等因素,结合企业的运营管理现状来对可能存在的成本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完善、可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有理有据地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加以综合性分析,如:如果企业的成本核算不符合国家、行业出发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那么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将会受到行政处罚或是行业通报,既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会损害企业的社会形象。又如:成本费用内部控制预算不够谨慎、合理,会导致实际成本费用支出与预算成本费用存在较大的出入,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利润;如果企业所采用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不够合理,造成收集的信息数据不具备全面性、真实性与可靠性,将会导致实际财务信息与企业具体情况不相一致,从而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针对上述风险问题,企业必须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完善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体系,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方法,从而尽量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
为保证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高质量开展,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内部控制规范,将工作具体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的责任人,即构建合理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组织结构,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由其担任成本费用控制的决策主体,负责统筹规划和落实企业内部的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工作。该部门的人员设置中由企业领导者担任部长,财务部门管理者担任副部长,其他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兼任部员。与此同时,企业可设立组织与执行部门,即在内部设立专门的成本费用控制部门,也可将该部门下设到财务管理重心,主要负责企业层面的全面预算和成本费用控制预算,并严格执行日常监管,定期进行考核分析工作等,针对不符合政策要求、制度规范的内容,需及时督促相关责任人整改,从而确保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6]。
一方面,实现信息化技术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支持。如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的生产周期,也促使企业的内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所以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和优化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管理模式,注重智能化建设,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将其与企业各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协同信息系统进行内部控制的新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建设财务信息共享中心。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共享的必要性,利用透明、高效的财务制度,保证财务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及时、顺畅地传递,若财务信息不正确或是存在遗漏,相关负责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财务信息,并进行预测与评估,提出相应的方法来积极应对。同时,财务信息的共享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更加合理地配置资金资源,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通过落实好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工作,既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积极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企业控制成本费用风险的能力,严格执行内部控制规范,并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从而推进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