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颖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实践证明,业财融合作为现代化管理制度,能协调业务与财务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财务管理能渗透到业务运行的各个环节中,控制多重风险,同时,业务能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加扎实完整的数据,为财务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支持。事实上,部分医药企业在业财融合中还存在一系列的弊端和漏洞,比如缺乏业财融合意识、业务与财务目标存在冲突、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等,因此,基于这种背景开展医药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存在诸多关于业财融合的理论,有研究认为,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业务和财务等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业务、财务和信息技术的三位一体[1]。也有研究认为,业财融合是市场主体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时应坚持的原则,财政部于2016 年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明确提出,“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2]。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业财融合是一种精细化管理制度,业务与财务之间是相互制衡的关系,双方融合的基础是合作,其本质是一种紧盯战略的管理控制系统,强调企业战略的优化、商业模式的调整以及信息质量的提升等[3]。通常而言,业财融合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企业价值链。业财融合要求企业全面梳理业务和财务活动,寻找出促使企业内外部价值增值的活动,比如采购原材料、技术研发、产品生产等,以及财务、人事等支持性活动。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将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在价值增值和支持性活动上[4]。第二,会计模式转型升级。业财融合要求企业推动财务会计模式的转型升级,搭建管理会计体系,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和战略管理工具[5]。第三,调整组织体系。业财融合强调信息传递的快速性,企业应该打造扁平化、责任下沉、权力下放的职能组织体系,压缩信息传递层级,提升信息沟通效率。第四,打造嵌入大数据的信息系统。业财融合要引入大数据技术,提升信息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比如要构建管理会计仓库、构建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管理会计报告输出平台等[6]。
医药企业业财融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业务属性。业财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用财务来牵引业务,推动业务的运营与发展。在业务运行过程中,其管理人员会自发考虑原材料成本、成本计算和产品利润等财务指标,但这些考虑基本是不系统、非逻辑的。但在业财融合的要求下,财务管理会为业务部门提供更加综合、更加全面、更多维度的会计信息,促使业务管理人员进行更加系统、更合逻辑、更加立体的思考。
第二,会计属性。业财融合活动能充分体现会计的价值,因此其会计属性较强。通过对财务组织体系的优化和财务共享系统的打造,财务信息在各部门之间实现了共享。就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因为折扣折让、带量降价等问题,毛利计算较为复杂,所以信息传递和共享效率容易遭到运营环节和组织层级的削弱。对此,医药企业的业财融合需要对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进行梳理,消除烦琐作业和非增值环节,以便会计职能的发挥。
第三,价值属性。业财融合的本质是实现组织价值提升,因此,医药企业的业财融合必须打破业务和财务内部存在的边界,并将价值链延伸至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从而提升价值链信息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同时,组织打造的全价值链条需要消除其中存在的非增值环节,并反馈信息至管理层,以便管理层作出决策。
第四,数据属性。数据的融合与共享是医药企业业财融合的重要体现和标准。在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中,医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难以兼容,数据口径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然而业财融合就是要求打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梗阻,彻底消除“信息孤岛”现象,不仅要实现各个系统的兼容性,还可能搭建智能化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比如打造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将财务人员从烦琐的会计工作中解放出来,推动其实现从“记账会计”到“管理会计”角色的转变。
医药企业实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能有效提升信息沟通效率。长期以来,医药企业普遍存在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沟通不到位、信息系统数据口径不统一、业务规则不一致的问题,管理部门难以依据原有信息作出决策,需要人工转换数据口径,这极大影响了信息沟通效率。如果能实施业财融合,那么搭建嵌入大数据技术的,能统一数据口径的信息系统成为可能,这就实现了信息的全方位共享,提升了信息沟通效率。
其次,能有效规避风险。业财融合模式能够助力企业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够内嵌运营异常的预警阈值,能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得出相关指标,当发现实际指标接近预警阈值时,就可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息,便于管理者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同时,系统还能生成企业运营的“体检报告”,通过对业财和财务数据的联动分析,得出医药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等,从而真正梳理出医药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点,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基础。
最后,能提升业绩评价有效性。在传统的业绩评价方面,医药企业主要集中在财务结果方面,即以当期水平对比历史期数据对业绩进行评估。然而在业财融合模式中,更加强调从综合维度、多个方面对医药企业全部资源配置过程进行评价,其评价维度至少应包括战略方针、业务运作有效性、在同行业中竞争力等。综合性业绩评价有助于医药企业诊断管理薄弱点和效益洼地,从而推动经营模式的优化。
具备充分的业财融合意识是推动财务管理转型的必要条件。实际上,诸多医药企业普遍缺乏业财融合意识。首先,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医药企业领导者认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应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设备采购、营销渠道维护上,进行业财融合可能会引起运行机制的混乱,因此,对业财融合的实施持有谨慎态度。其次,对于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而言,实施业财融合,需要双方具备较高水平的学习意识和能力。然而,业务部门普遍认为财务知识晦涩难懂,且财务管理不合理会制约业务发展,导致企业失去客户等,因此,在业财融合方面缺乏积极性。最后,医药企业基层员工普遍认为业财融合和财务管理转型属于管理者的责任,与自身岗位无关,因此,普遍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时常“袖手旁观”。
业务和财务运行的目标是实现医药企业战略,但在具体活动中,两者呈现出一种相互割裂的状态。一方面,在目标导向方面,业务部门期望能在最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目标,却很少考虑成本、风险和收益,同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认识不清,配合程度不足。财务部门期望业务活动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运行,能考虑到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侧重对业务运行的各种风险进行梳理,进而从中发现问题,并督促业务部门改进。另一方面,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部分医药企业缺乏统筹财务和业务的部门,且很少组织两部门参与的沟通交流会议,这就导致两者之间的日常沟通效率低下,难以起到作用。
业财融合的推动需要高素质管理人才作为保障,事实上,诸多管理人员缺乏业财融合的素质。首先,财务人员具备较强专业知识能力,能胜任各项财务工作,然而,由于缺乏对业务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导致无法就业务运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意见。其次,业务部门人员对财务知识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比如,认为财务学科晦涩难懂,缺乏积极性。最后,医药企业尚未建立针对业财融合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大量管理人才的学习机会被浪费,学习空间被压缩,无法接受医药企业系统科学的业财融合剖析。此外,医药企业缺乏对标先进的意识,很难派遣单位优秀员工到其他单位开展业财融合交流培训。长期闭塞的环境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管理人才。
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是业财融合的主要保障,事实上,诸多医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一方面,医药企业的采购、销售以及财务部门都拥有各自的信息系统,然而各信息系统都拥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则,存在明显的信息梗阻现象,无法实现数据口径的统一。财务人员在引入其他系统数据时需要进行数据口径的转化,这不仅会增加财务人员工作量,还提高了数据处理失误的概率。另一方面,系统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信息供应商在设计信息系统中过于关注功能性需求,忽略了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不够有效的情况下,信息系统容易遭到外部攻击。同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未能有效建立,各岗位系统操作权限未能实现分离和制衡,时常出现跨权限操作的情况。
医药企业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增强业财融合的意识,首先,作为领军人物的领导者一定要深入贯彻学习国家下发的各种制度文件,比如财政部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等,并认真领会文件精神,根据医药企业实际,制定业财融合实施方案。其次,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业财融合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双方交流频次,定期召开业财融合会议。最后,医药企业还应在单位内部大力营造关于业财融合的文化氛围,比如,可以将业财融合写进医药企业文化价值观内容,应举办各种面向基层员工的业财融合宣传会议,以增强基层员工对业财融合的价值认同。
实现业务和财务的协调是业财融合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医药企业应该明确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考核指标,该考核指标要考虑本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对其他部门、对医药企业价值的贡献程度等,这种类型的考核指标能有力引导部门员工行为,推动业务和财务的协调。另一方面,医药企业可以在财务部门设置财务BP 岗位,该岗位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体系的重要创新,是财务转型的关键岗位,它充分将财务管理前置到业务活动中,并通过追踪业务形态,实现财务和业务的深度合作。财务BP 的岗位职责是负责为业务部门提供多种财务解决方案,协助处理业务部门涉及财务相关工作;负责梳理及处理业务部门涉及的财务相关流程问题,为业务部门流程优化提供财务支持;建立财务收益管理模型,进行财务预测、提示风险等。
医药企业应基于业财融合目标从多个角度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首先,在员工招聘环节,医药企业应严格考核应聘人员,除了专业能力考核之外,还要加强对跨学科应用能力的考核,积极引入具备业财融合实施经验的财务管理人才,确保能尽快推动本单位业财融合的开展。其次,要建立针对业务和财务人员的长效培训机制。医药企业不仅要贯彻“传帮带”的培训机制,还要根据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设置业财融合的课程体系。再次,要积极对标先进医药企业,选拔本单位人才至业财融合先进单位开展交流活动,以针对性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最后,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学习效果的考核。应对照考核指标,严格问责,确保课程培训取得实效。
医药企业应立足管理会计体系搭建,信息共享的需求加强信息化建设。医药企业应努力打造财务共享信息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基础性、充分性工作的集中化作业。首先,医药企业应对现有财务流程进行梳理,不断减少低效、重复流程,识别流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共享系统的搭建提供依据。其次,在流程梳理的基础上,医药企业应设计财务共享中心的组织架构,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同时,应选择市场口碑较好的信息供应商开展合作,设计出兼具功能性和安全性需求的财务共享信息系统,打通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则,实现信息在各部门的互联互通。最后,在系统安全性方面应从制度和技术两个角度进行完善,比如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医药企业应确保实现各岗位系统操作权限的分离,同时,要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落实数据库备份和数据库巡检制度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药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业务和财务的割裂成为阻碍其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因此,医药企业应立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深入推动业务和财务的融合。就实施层面而言,医药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增强业财融合的意识,协调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冲突、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医药企业业财融合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